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个主要的水问题。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使得水环境恶化状况不断加剧。由于用水量的迅速增加,污水的排放量也不断加大,加剧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短缺和污染问题。同时污水处理设施落后、效率低下,也是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之一。本文从中国水资源现状出发,学习中国的水污染防治和综合治理措施及技术。
关键词:水资源;水污染;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污染防治技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R12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不断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相应的也增加了。由于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污水处理设施在我国仍不完善,使我国面临水资源污染和短缺两大问题,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并且愈演愈烈。城區土地利用情况改变,使农田、森林、河流逐渐消失,空气大量污染。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建立新的物质能量体系,保证生态平衡变得日趋紧迫。
一、中国水环境基础分析
1.1我国水环境基本概况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必须将它发展为可循环资源。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中国各地区水资源的分布也极为不平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北方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995立方米,而在西南和南方等地,人均占有量超过3000立方米。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1.2我国水处理设施的基本情况
1.2.1我国污水处理厂建设情况
截至2013年3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451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45亿立方米/日,较2012年年底新增污水处理厂111座,新增处理能力约300万立方米/日。全国建有污水处理厂的设市城市达到649个,约占设市城市总数的98.8%;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981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1.19亿立方米/日,较2012年年底增加了200万立方米/日。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等8个城市尚未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全国已有1313个县城建有污水处理厂,约占县城总数的81%;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470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2518万立方米/日,较2012年年底增加了97万立方米/日。我国平均668万人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而美国每万人就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瑞典每五千人就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可见我国的污水处理建设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其处理能力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污水处理厂绝大部分是一、二级污水处理。
1.2.2我国污水处理的技术设备情况。
我国污水处理技术,在吸收、消化国外技术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技术。从国外引进的鼓曝法,A2/O法、氧化沟法、AB法,以及近几年出现的ABC、SBR法、生物膜法、高压膜法等,但这些技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基建造价和运行成本较高、处理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
我国的污水设备存在着效率低、能耗高、维修率高、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尽管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也引进了一些国外的设备,然而这些设备价格十分昂贵,如果全面引进国外的设备,一方面巨大投资难以承受,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我国污水处理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二、水资源治理的解决对策
实事求是地说,解决中国当下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对策有三个:开源、节流、治污,下面从互相关联的三个方面加以简要的说明:
1、开源
众所周知,在一个国家里决定水资源总量,天然因素占了绝对的成份。解决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开源方面有两个思路:一是实施远距离调水,筑坝蓄水是必备条件;一个是寻求新的水源包括污水资源化、海水(苦咸水)淡化等。积极推动污水再生利用、雨水收集利用以及海水综合利用增加了实际“可用”的水资源量,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源。如何在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预和扰动的条件下,增加可用的水资源量,需要政府各部门、各行业和科研院校的合作与努力。强势政府的存在是水资源重新配置得以实施的重要支撑,协商机制、市场调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地区利益的博弈,相关地区政府之间的友好协作等等是水资源重新配置得以实施的重要因素。
2、节流
从全局上说,节约用水主要体现在三大部分:一是农业用水,一是工业用水,一是城市居民用水。概括地说,节约用水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即用水主体观念上的革新和重视,节约用水习惯的养成,技术进步和设备改造更新,用水价格调节作用的发挥等等。
农业用水是中国水资源消耗最大的产业部门,农业用水的集约化、科学化,对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意义十分重大,而这有赖于农业灌溉方式的变革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业灌溉方式的变革受制于农民成本收益的计算、农民的承受能力和技术革新及其推广应用;种植结构的调整受制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调整,与三农问题紧密相关。
工业节水,一与国民经济布局相关——水资源缺乏地区不上高耗水项目;二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改造相关——科学利用工业循环水;三与水价密切相关——超定额加价是基本手段。这些方面与政府的决策密切相关,已经成为城市节约用水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互相配合开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居民节水,主要与城市居民的节约用水观念和习惯,与水价的高低和构成有关。另外,从大概念上说,与城市规划、建筑物的构造、城市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城市水处理单位的运营绩效等也很有关系。目前,阶梯水价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发挥杠杆调节作用。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供水管网改造的国债资金已经陆续到位,建设部对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控制做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城市供水企业正在积极行动,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供水企业资金的筹措和落实。必
3、治污
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居民生活用水污染是中国水污染的三大主体。
如前所述,在农村地区我国历来实行“一龙治水”,水利部门为农水治污做了一定的努力,但农业的水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不仅对农村的环境造成损害,对城市水源也构成很大的威胁,只不过由于农村地域广大,大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农业用水污染问题尚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工业污染治理,包括城市里的工业企业和位于农村的乡镇企业污染治理,国务院环保部门三申五令,动用一切手段做了艰苦的努力,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进步和成绩是世人共睹的。工业废水治理的关键是革除地方保护主义。
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已经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各级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作为重要的城市公用设施纳入城市规划,鼓励各种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实行市场化运营,改革成效显著,城市污水处理率稳步提高。目前,城市居民污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价格体系和监管体制,在设施建设上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的配套,加快提高处理率,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进一步加以规范和提高水平。
结语:
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事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应该及时厘清和把握存在的主要问题,坚决舍弃“一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公众参与,积极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黄丽华,张为民,赵素芬.电凝聚法处理地下微污染水中总磷的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6期
[2] 张晓勇,黄卫,司蔚,陆烽.浅谈当前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及对策[J];山西化工;2007年05期
关键词:水资源;水污染;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污染防治技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R12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不断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相应的也增加了。由于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污水处理设施在我国仍不完善,使我国面临水资源污染和短缺两大问题,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并且愈演愈烈。城區土地利用情况改变,使农田、森林、河流逐渐消失,空气大量污染。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建立新的物质能量体系,保证生态平衡变得日趋紧迫。
一、中国水环境基础分析
1.1我国水环境基本概况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必须将它发展为可循环资源。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中国各地区水资源的分布也极为不平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北方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995立方米,而在西南和南方等地,人均占有量超过3000立方米。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1.2我国水处理设施的基本情况
1.2.1我国污水处理厂建设情况
截至2013年3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451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45亿立方米/日,较2012年年底新增污水处理厂111座,新增处理能力约300万立方米/日。全国建有污水处理厂的设市城市达到649个,约占设市城市总数的98.8%;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981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1.19亿立方米/日,较2012年年底增加了200万立方米/日。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等8个城市尚未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全国已有1313个县城建有污水处理厂,约占县城总数的81%;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470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2518万立方米/日,较2012年年底增加了97万立方米/日。我国平均668万人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而美国每万人就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瑞典每五千人就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可见我国的污水处理建设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其处理能力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污水处理厂绝大部分是一、二级污水处理。
1.2.2我国污水处理的技术设备情况。
我国污水处理技术,在吸收、消化国外技术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技术。从国外引进的鼓曝法,A2/O法、氧化沟法、AB法,以及近几年出现的ABC、SBR法、生物膜法、高压膜法等,但这些技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基建造价和运行成本较高、处理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
我国的污水设备存在着效率低、能耗高、维修率高、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尽管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也引进了一些国外的设备,然而这些设备价格十分昂贵,如果全面引进国外的设备,一方面巨大投资难以承受,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我国污水处理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二、水资源治理的解决对策
实事求是地说,解决中国当下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对策有三个:开源、节流、治污,下面从互相关联的三个方面加以简要的说明:
1、开源
众所周知,在一个国家里决定水资源总量,天然因素占了绝对的成份。解决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开源方面有两个思路:一是实施远距离调水,筑坝蓄水是必备条件;一个是寻求新的水源包括污水资源化、海水(苦咸水)淡化等。积极推动污水再生利用、雨水收集利用以及海水综合利用增加了实际“可用”的水资源量,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源。如何在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预和扰动的条件下,增加可用的水资源量,需要政府各部门、各行业和科研院校的合作与努力。强势政府的存在是水资源重新配置得以实施的重要支撑,协商机制、市场调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地区利益的博弈,相关地区政府之间的友好协作等等是水资源重新配置得以实施的重要因素。
2、节流
从全局上说,节约用水主要体现在三大部分:一是农业用水,一是工业用水,一是城市居民用水。概括地说,节约用水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即用水主体观念上的革新和重视,节约用水习惯的养成,技术进步和设备改造更新,用水价格调节作用的发挥等等。
农业用水是中国水资源消耗最大的产业部门,农业用水的集约化、科学化,对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意义十分重大,而这有赖于农业灌溉方式的变革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业灌溉方式的变革受制于农民成本收益的计算、农民的承受能力和技术革新及其推广应用;种植结构的调整受制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调整,与三农问题紧密相关。
工业节水,一与国民经济布局相关——水资源缺乏地区不上高耗水项目;二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改造相关——科学利用工业循环水;三与水价密切相关——超定额加价是基本手段。这些方面与政府的决策密切相关,已经成为城市节约用水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互相配合开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居民节水,主要与城市居民的节约用水观念和习惯,与水价的高低和构成有关。另外,从大概念上说,与城市规划、建筑物的构造、城市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城市水处理单位的运营绩效等也很有关系。目前,阶梯水价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发挥杠杆调节作用。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供水管网改造的国债资金已经陆续到位,建设部对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控制做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城市供水企业正在积极行动,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供水企业资金的筹措和落实。必
3、治污
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居民生活用水污染是中国水污染的三大主体。
如前所述,在农村地区我国历来实行“一龙治水”,水利部门为农水治污做了一定的努力,但农业的水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不仅对农村的环境造成损害,对城市水源也构成很大的威胁,只不过由于农村地域广大,大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农业用水污染问题尚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工业污染治理,包括城市里的工业企业和位于农村的乡镇企业污染治理,国务院环保部门三申五令,动用一切手段做了艰苦的努力,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进步和成绩是世人共睹的。工业废水治理的关键是革除地方保护主义。
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已经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各级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按照中央的部署,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作为重要的城市公用设施纳入城市规划,鼓励各种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实行市场化运营,改革成效显著,城市污水处理率稳步提高。目前,城市居民污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价格体系和监管体制,在设施建设上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的配套,加快提高处理率,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进一步加以规范和提高水平。
结语:
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事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应该及时厘清和把握存在的主要问题,坚决舍弃“一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公众参与,积极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黄丽华,张为民,赵素芬.电凝聚法处理地下微污染水中总磷的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6期
[2] 张晓勇,黄卫,司蔚,陆烽.浅谈当前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及对策[J];山西化工;2007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