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文化转向下的翻译网络自主学习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使翻译网络自主学习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翻译教学中。从剖析翻译学文化转向入手,阐释了翻译的文化功能,并论述了在翻译网络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问题。
  关键词:翻译;文化转向;网络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姜雅珉(1984-),女,四川乐山人,成都医学院大学外语部,助教。(四川 成都 610081)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0-0198-02
  
  翻译能力是英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却没有专门的翻译课程,也少有适用于公外英语的翻译教材。然而,翻译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并非不重要,翻译部分不仅是大学英语各等级考试的组成部分,翻译能力还是许多专业要求学生必须达到的重要英语能力之一。因此,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成为了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不少教师根据教学实践,改进教学计划增加翻译授课学时,开设翻译选修课程,编撰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材,以期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尝试指导学生进行翻译网络自主学习,并将其作为翻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现今翻译网络自主学习的一些问题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指的是“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1]自美国学者亨利·霍利克(Henry Holec)于上世纪80年代初将“学习者自主性”(learner autonomy)的概念引入外语教学中以来,学者和教师们就从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和教学实践出发,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阐释和不断的发散。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将自主学习和网络信息技术联系在了一起。在我国,网络自主学习和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不仅是学者们研究的方向之一,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2007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2]因此,对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英语等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影響依然不容忽视。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与阅读部分分值各占总成绩35%,对一般学生来说,大学英语的重心当然就落在了听说和阅读上。重视听说及阅读练习无可厚非,但这影响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翻译部分的内容构成和学生在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时对翻译学习所采取的方法。正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部分约占总成绩5%一样,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翻译部分仅占总内容的极小一部分,学生们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进行翻译自主学习。以成都医学院雅信达语言学科网络平台为例,在平台网络课程库的16个子课程库中,只有翻译课程库直接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有关,另外两个子课程库—英语百科库与文学欣赏库虽与语言文化学习有密切联系,但其中资源寥寥。据查阅,在笔者所教4个班级243名学生1学期的自主学习记录用时中,只有7%的学习时间与翻译与文化背景学习有关。当前,不少学生或仅以英语等级考试为指挥棒,注重翻译考试技巧,为考试而做翻译练习,或根本不重视翻译。现今翻译网络自主学习资源更偏重的是翻译理论技巧的传授、对文本的平行译本进行比较分析、翻译实践之后由教师修改或同学互改以得出经验性技巧、对字词长句乃至整个语篇的分析理解以及中外经典译文的欣赏。可以说,以通过考试、掌握字词句为目标的翻译实践使学生不能完全感受翻译所涉及的不同语言之后的不同文化,这样的翻译自主学习会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实际上,翻译能力不是一个简单的整体,通过学习和实践使翻译能力提高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翻译研究学者阿利森·毕比(Allison Beeby)提出了翻译学习过程中翻译能力发展的4个目标: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语言对比能力、语篇对比能力和非语言能力。[3]其中,非语言能力的发展目标是现行翻译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很难达到的。学生非语言能力指的是原语和译入语两种语言之后的两种文化以及利用翻译资源的能力,比如,翻译电子工具,翻译机器等等。那么,怎么样去完善翻译学习者的“非语言能力”呢?这就必须谈到翻译学文化转向问题。
  二、翻译学的文化转向
  在翻译学学科建构的过程中,翻译长期附属于比较文学与语言学而存在。大批翻译研究者为了使翻译学这个边缘又新兴的学科能建立起来,不断把大量的翻译理论归纳总结成规范且完整的系统,而且还将原有的理论开拓创新。进行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连接起跨越翻译学和其他学科的桥梁,用其他学科之思想思考翻译学之问题。
  1990年,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和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对前人的观念作了归纳总结,并进一步提出了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问题。文化转向将翻译研究从语言学范式的桎梏下解放了出来,开始引导研究者以文化层面的各个相互影响又制约的因素思考问题。支持文化转向的翻译研究学者认为,翻译存在之基础是文化,因此在进行翻译实践的时候,应该考虑诸如译文出版商、译者、读者、语言背后隐藏的权利关系、语境、历史、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而且,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在不同文化之间筑起一道桥梁以达到文化交流的作用,因此翻译并不能也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编码解码过程。在翻译时一定要平等对待各种语言,不能抹杀语言间的差异,要让原语特别的语言结构蕴含着独特的文化走入译语中来,要让译语文化中的读者感受到“纯正”的原语语言与文化。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可以说是21世纪初中外翻译界影响最大的译学理论之一。文化视角的开启为翻译研究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文化视角来思考翻译研究问题,甚至有学者认为翻译研究即是文化研究,这种想法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翻译活动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思想的转换,但二者皆有,缺一不可。翻译这座桥梁连接两种语言,交流文化,这座桥梁就是有语言构成的。没有语言这个载体,文化怎能体现乃至交流?因此,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应该被理性地对待,在全球化的今天,翻译当然应以文化交流为主要目的,但社会文化因素并不是翻译的实质和全部。
  三、文化转向下的翻译网络自主学习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带动了一股翻译教学的文化思潮,在这大潮流下,翻译教学中的语言教师受其影响不小。在翻译研究上,文化学派研究过分夸大了文化——翻译的目的这个外部因素对翻译本身的制约。“这种‘文化转向’有时在教学上会被误解,使教师对译本的讲解远离文本,过分夸大了文本外部因素对于翻译的制约作用。”[4]这反映到网络自主学习上,就是充当“促进者、咨询者、组织者、信息源和评估者”[5]的教师在翻译网络自主学习的内容设计上受到翻译“泛文化”影响,改变以往的翻译语言学范式套路,开始以文化翻译模式武装头脑,设计过多与语言文化、文化差异有关的内容;其次,开展自主学习的学生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将翻译学习与文化学习等同起来,过分地强调文化之间的差异,只重文化学习,忽视语言基础的培养。但这并不能使学生跨越语言乃至文化的差异,反而使学生陷入了只重文化差异,不问翻译语言实质的误区。这会造成学生对翻译之下的语言与文化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在网络自主学习上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其他文献
教学时长:一节课rn一.教学目标rn1.有感情朗读古诗,把握重音和停连,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通过联想和想象,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感受诗人悲凉孤苦的羁旅之情
期刊
随机选取北京地区五所培智学校的40名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家长作为被试,用自编问卷对智力落后儿童父母在教育其子女方面的学习需求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智力落后儿童家长的学
鲁迅先生的文章实在是经典,一篇文章里就有不少可学的作文技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里面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可圈可点,实在是妙极.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
期刊
近几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个热门词汇,教师的职业幸福在哪里,如何获得?本文试从幸福的定义,幸福对教师的意义以及幸福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体现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本刊讯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NIEC)受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委托,于3月19日在京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测算结果,并发布国家信息化水平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00年国家信息化指数(NIQ)为38.46。全国
期刊
80年代后期,湖北作家池莉开始褪去其早期文学创作中的诗性与浪漫,开始关注普通大众的现实生活,思考他们的生存状态.《烦恼人生》是池莉的代表作,同时也意味着“新写实小说”
本刊讯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新形势下,中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2002年初,科技部为落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议案、提案4000余件,其中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安全、信息化标准、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等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作为连续5次出席
今天是老王的葬礼“下面有请老王生前最亲近的好友发言,他是老王毕生的挚爱,曾声称不能没有他!”大家把目光投到了老王的独生子,小王身上:他戴着眼镜抱着手机低着头置若罔闻.
期刊
最近几年,光通信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热点。在目前世界光通信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却一直保持着10%的增长速度。我国建设的光缆网在整个国家通讯网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