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实习是工科院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途径,是大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与企业现场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手段,是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业前的实作演练。专业实习为大学生真正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起到了很好的衔接和过渡作用。许多高校都针对所设专业在对口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就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工科大学生能够走进企业,成为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生进入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习,适时地进行职业道德渗透就显得迫在眉睫。我们学校在专业实习中特别强调了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
一、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学生一生影响很大,而在踏出职业发展脚步时所养成的职业道德无疑是为今后的事业发展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它从伦理学的意义上提出做人的准则,即规范个人行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各行业的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道德水平十分必要。很多用人单位在接纳毕业生时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用来调整职业个人、职业主体和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大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提升行业整体道德水平。
二、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的作用
1.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提升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包含着职业道德,人的职业道德素质又映射了人的整体道德水平的高低;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是人格升华最重要的途径。而对于企业来说,从业者素质的提高,可以大大提高其行业竞争力。
2.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竞争能力,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一些大学毕业生就业后发展缓慢、遭受挫折甚至失败,究其原因多是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而不是由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匮乏。每一个成功的人往往都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三、如何进行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在专业实习进行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时要根据职业道德的特征进行具体操作:
1.不同的行业都有其特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就预期了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步入大学后,随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深入学习,对所学专业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大学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思考也会越来越多,专业实习无疑会使学生对职业的了解更加具象化。在进行专业实习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根据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所在实习企业实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还可以请现场的专家、师傅通过案例讲解职业道德对从业者的重要性,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学习也能理论联系实际。
我校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全国大中型铁路企业中从事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我校设立的几十个长期实习基地都是围绕所设工科专业与全国大中型铁路企业签订的。我们在进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时重点进行的就是铁路职业道德的教育,铁路职业道德是铁路职工在铁路运输生产活动和与此有关的工作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具有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各种职业都具有技术不断发展和延续的特征,其管理方法、与服务对象打交道的方法,更有一定历史继承性。铁路职业道德的一贯宗旨和基本原则就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学生专业实习中培养的职业道德也会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形成稳定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
3.职业道德表达形式多种多样。由于各种职业的道德要求都纷繁多样,因此我们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就根据具体专业进行相应的细化教育,具体有铁路运输窗口岗位、车务部门岗位、机务部门岗位、工务部门岗位、电务部门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
4.职业道德兼有强烈的纪律性。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和学生强调纪律性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要在专业实习和今后的工作中始终按照明文规定的各种行为准则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工作,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铁路规章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
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尽快适应人生的新阶段,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完成角色的转变,确立正确的事业发展目标。使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在职业生涯中模范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进而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经过专业实习中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眼中是专业好、素质高的人才,好多铁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这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和好评!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6.
[2]王跃庆.铁路职业道德.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07-08.
一、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学生一生影响很大,而在踏出职业发展脚步时所养成的职业道德无疑是为今后的事业发展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它从伦理学的意义上提出做人的准则,即规范个人行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各行业的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道德水平十分必要。很多用人单位在接纳毕业生时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用来调整职业个人、职业主体和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大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提升行业整体道德水平。
二、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的作用
1.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提升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包含着职业道德,人的职业道德素质又映射了人的整体道德水平的高低;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是人格升华最重要的途径。而对于企业来说,从业者素质的提高,可以大大提高其行业竞争力。
2.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竞争能力,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一些大学毕业生就业后发展缓慢、遭受挫折甚至失败,究其原因多是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而不是由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匮乏。每一个成功的人往往都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三、如何进行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在专业实习进行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时要根据职业道德的特征进行具体操作:
1.不同的行业都有其特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就预期了自己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步入大学后,随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深入学习,对所学专业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大学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思考也会越来越多,专业实习无疑会使学生对职业的了解更加具象化。在进行专业实习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根据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所在实习企业实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还可以请现场的专家、师傅通过案例讲解职业道德对从业者的重要性,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学习也能理论联系实际。
我校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全国大中型铁路企业中从事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我校设立的几十个长期实习基地都是围绕所设工科专业与全国大中型铁路企业签订的。我们在进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时重点进行的就是铁路职业道德的教育,铁路职业道德是铁路职工在铁路运输生产活动和与此有关的工作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具有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各种职业都具有技术不断发展和延续的特征,其管理方法、与服务对象打交道的方法,更有一定历史继承性。铁路职业道德的一贯宗旨和基本原则就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学生专业实习中培养的职业道德也会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形成稳定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和职业道德。
3.职业道德表达形式多种多样。由于各种职业的道德要求都纷繁多样,因此我们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就根据具体专业进行相应的细化教育,具体有铁路运输窗口岗位、车务部门岗位、机务部门岗位、工务部门岗位、电务部门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
4.职业道德兼有强烈的纪律性。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和学生强调纪律性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要在专业实习和今后的工作中始终按照明文规定的各种行为准则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工作,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铁路规章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
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尽快适应人生的新阶段,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完成角色的转变,确立正确的事业发展目标。使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在职业生涯中模范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进而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经过专业实习中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眼中是专业好、素质高的人才,好多铁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这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和好评!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6.
[2]王跃庆.铁路职业道德.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