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芯”革面 长安福特新福克斯三厢1.5GTDi

来源 :汽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j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凌晨6点起床,被要求坐上最早航班飞往北京,为的是赶在中午时分参加厂家安排的技术说明会,以及下午的试车。安排当天3000里赶赴试一辆车,确实很少遇见这样的安排,那么这辆车一定非常重要。


  底盘功力一流
  但实际情况是,中午技术说明会基本上听不了太多(航班晚点加上起太早折腾),所以下午北京郊外怀柔的山上试车我早早让出了驾驶座,独自坐在后排休息去了。我想说的是,在山路上同级没有第二辆车有新福克斯的后排这么舒适,同级最有良心的副车架+多连杆后悬挂,多连杆的好处在这种复杂山路上得到最大发挥——后轮在弯中即使遇到路面不平,依然能紧贴路面,而且把多余的震动一一过滤掉。前面那位开车的,同时身兼中国减配版高尔夫7车主的同事,他认为在这种路况下,高尔夫的扭力梁后悬挂表现也不如福克斯。
  事实上新福克斯的悬挂比旧款更软了,速度不快时模拟绕桩测试车身也倾侧很厉害,但神奇的是在过弯中软绵绵的悬挂却几乎不对操控有什么副作用,四条轮胎还是非常贴地,转向还是偏快但又精准的决定,好像你用再快的速度过弯都不会出现转向不足的情况。但这样,的设定不是完美的,软绵绵加上行程长的悬挂,还有增加了离地间隙导致重心的提升,让福克斯在高速弯推至极限时车身动态变得非常微妙,稳定性比同级车更受影响,幸运的是,绝大部分驾驶者不会驾驶它去到高速极限。
  即使这样,福特打造底盘的水平已经让人佩服!
  但可惜这些增加成本,但又肉眼看不见的设计,并非每一个购车者都会在意,他们往往看到的是新福克斯的后排脚部空间依然一般,座椅的舒适性也不如日系车那样到位。但这也是事实。
  关于马丁脸
  跑题了,其实我们这一次试驾中期改款新福克斯,它最大的变化就是改用“马丁”前脸,然后引入了两副1.0T和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当然还有增加了不少电子装备,例如自动泊车、盲区监控等等,而且新福克斯终于有了尺寸不小的导航屏幕!
  福特的设计都有这样的套路,当一款车设计大获成功时,其它车型也会原封不动照搬这个设计。当年拯救过福特命运的嘉年华设计曾获过大奖,而后来现款的福克斯基本上就是一辆放大版的嘉年华,特别是车尾的设计。而当马丁前脸用在蒙迪欧上效果奇好时,不仅新嘉年华和福睿斯用了,现在改款的福克斯也来凑热闹了。马丁版的蒙迪欧是挺漂亮,但并不等于小一级尺寸的福克斯也有这个效果,去年新福克斯的官图出来时也引起了不小争议。
  现场观感,两厢车配马丁脸加橙色的车身效果很不错,因为有80%与进口的福克斯ST相似。但我们这辆深灰色车身的三厢车效果就打折扣,难为了我们的摄影师,另一位同事见到我们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问:“不是试新福克斯吗,怎么把福睿斯开过来了?”
  涡轮增压上位
  新福克斯自动挡有三套动力配置:1.6L+6DCT、1.0T+6AT和1.5T+6AT。很奇怪的动力配置,入门版的1.6L配“高大上”的双离合变速箱,而涡轮增压全部配6AT自动变速箱,看来高配版不配双离合并非是因为成本原因。这次试驾的全部是1.5T EcoBoostGTDi涡轮增压发动机,输出有135kW/6000rpm和240Nm/1750~4500rpm,数据上全面超越前代车款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实际感觉也是如此,涡轮增压在起步和中段的加速力非自然吸气可比,即使你踩下油门踏板不深,那种强劲的加速力仍会源源不断地涌来,让福克斯也当了一回灯位起步杀手。但1.5T毕竟是小排量,到了120km/h以上的加速力度便开始急剧放弱,还没有爽完就结束的感觉,而且发动机噪声并不小。而记得去年我们在一次极限对比测试中,前代车款2.0L自然吸气高转时还有不少后劲,在飙上了200km/h以上极速过程中是一种享受,表现比1.4TSI的大众速腾还要好,比起如今的1.5T EcoBoost也是这样。
  我是很喜欢现款福克斯2.0L+6DCT的组合,尽管那副双离合变速箱反应慢得像AT一样,但换挡比大众的要平顺,配合输出线性的2.0L自然吸气给人非常轻快的驾驶感,而且非常省油。而新福克斯的1.5T+6AT是不同的驾驶感,它的涡轮开时力大无穷,而涡轮后劲又有点疲软,AT变速箱在低速换挡时是比双离合要平顺,但反应速度就慢过双离合一点点。小排量涡轮的特性加上AT的懒惰,造成了一点涡轮迟滞的现象,所以在城市以60、70km/h行车的时候,如果突然需要加速超车,当你右脚踩下去的时候,要等一下动力才会汹涌而来,少了以前那份平顺加速的乐趣。似乎小排量涡轮增压很难避开这个问题,以前的MINI和现款的PSA的1.6T+6AT,还有大众高尔夫高增压1.4T+DSG都是如此。
  小排量涡轮增压,你要好好去学习适应它。
其他文献
颠覆,以倾城之姿  2015年成都车展前夕,在位于成都的中国现代五项赛事中心,全新GLE运动SUV从恐龙世界穿越而来,为SUV家族带来一场颠覆性的改变。  流畅而动感的溜背式线条,微微上翘的灵动尾翼,加之SUV的强壮轮拱和高离地间隙,截然不同的设计元素巧妙地碰撞融合。对运动与美学超凡脱俗的演绎,令GLE运动SUV的设计跳脱了简单将轿跑车和SUV结合的范畴。正如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
期刊
我在英国大赛的赛前报导时曾经提到一个话题:F1在未来是否能够有足够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发动机供应商参与竞技?之所以会提到这个话题是因为纵观Honda与McLaren合作两年来到目前为止,他们的表现几乎被所有粉丝们给骂翻了!  不少人一提到Honda的动力系统就摇头,这对他们的品牌形象伤害非常大。而就在英国大赛前夕FIA和FOM决定,为了要让Honda继续留在F1,同时也希望在未来能吸引更多的车厂参与动
期刊
A7一直以来被誉为“最美奥迪”车型,艺术气质根植于奥迪A7的DNA中,近半个世纪以来,奥迪也从未间断与全球顶级艺术与设计活动及顶尖艺术家的亲密合作,“跨界”成为其对艺术与设计支持的独特标签。藉由奥迪A7家族上市契机,奥迪A7艺术之旅正式开启,本次艺术展以新奥迪A7家族唯美动感的艺术灵魂为设计之源,汇聚平面、影音、工业等多个领域的国际国内顶尖艺术家,为观展者呈现了一场艺术与汽车设计的饕餮盛宴。  主
期刊
威朗到底是一款怎样的车型?其实它是一个答案,它刚好回答了为什么新一代英朗会比前作体型要小的问题——上汽通用为了更大限度争取每个细分市场的份额,它将以前英朗的市场任务分别交给英朗和威朗,英朗负责入门的A级车市场,而此次上市的威朗则负责A+级别的市场,然后上海通用就完成了在国内竞争最激烈的紧凑型车市场的双子星布局。  我这样说,你大概对威朗有个了解了吧,反正威朗就是要比英朗高级那么一丁点,而又比不上君
期刊
为什么非得是左腿,而非右腿?答案是,黑棕鹅在休息的时候喜欢将右腿缩起来,而用左腿站立,久而久之,这左腿就变得肌肉发达,因此味道更佳。  进化中的产品最有味道,因为长期处于竞争之中,一时都不曾松懈自己,方才能让最挑剔的买家中意,法拉利之所以是法拉利,皆因将自己狠狠地丢在最激烈的竞争市场里,其V8跑车的战斗序列从308GTB开始就成为一代宗师,而持续进化到488 GTB,40年来,只有别人追赶的份,却
期刊
我一直以为1系是最能体现BMW原汁原味运动感的车型,轴距很接近以往E36时代的3系,只不过改款前的1系好像并没有得到大家认同,至少,不认为它是漂亮,大多数的不满会集中在它的前脸设计,也有些观点是关于后尾灯,跟某款大众车型有点相似,但这些并没有阻碍1系成为市场的唯一:它是这个级别中唯一采用后轮驱动的豪华小车。  可是,BMW却不再打算在下一代的1系车型中坚持后轮驱动的布局,这也就使中期改款的1系成了
期刊
场景一:我开着Ferrari FF在意大利与奥地利边界恣意地游走,速度始终在200~250km/h之间徘徊,长长的车头底下一副全世界最棒的V12发动机正在从容地运转,丝绸般绵密的声浪可以高亢也可以优雅,一边听着史特劳斯圆舞曲一边手指轻敲着方向盘,快意而从容,这是GT的精神。  场景二:场景转换,我驱策着车队的Ferrari 458 Challenge赛车在赛道上进行测试,敏捷的车头让我可以精准攻入
期刊
恩佐·法拉利造就出两个他一生中最大的敌人,而第一个让恩佐尝到失败滋味的,就是亨利·福特二世。50年后的2016,他们将再次碰头。  20世纪50~60年代,Ferrari的赛车在欧洲赛场上如日中天,特别是在勒芒赛场上,极具统治力的Ferrari赛车要遇上实力相逢的对手并不容易,但是在赛事方面的高度投入让法拉利的民用车部门持续疲软,赛事的技术研发也没法快速转化为民用车技术。恩佐·法拉利甚至想将Fer
期刊
说起大众辉腾,其价格、低调的外观及豪华内饰,从来都是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但现实中购买辉腾的人却真有不少,就说笔者身边的一位朋友,其发家致富后购入一辆古斯特代步,数月后觉得太高调,买了一辆20多万元的中级车代替,一个月后他又觉得两者之间的差别太大了,最后他选择了辉腾作为主要的代步工具,直到现在。  的确,超过100万元的大众车,你会买吗?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摇头,因为这个价格里,可以选择的豪华车实在有太多
期刊
在被SUV(包括CUV)包围的国内汽车市场中,有一支异军突起的队伍,那就是跨界车型。而作为跨界车代表作之一的斯巴鲁XV,就正好成功地在SUV和CUV中间突围而出,它比起越野能力更强的SUV来讲,其操控性和舒适性表现更优秀;至于和CUV相比,它的越野能力又略胜一筹。  确实,以“都市中的激情”为设计前提的斯巴鲁XV,无论在上下班的路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车,又或者是周六日带上家人或好友一起郊游等场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