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DM报的日子

来源 :销售与市场·成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广告DM报做了半年多,不仅学习了知识,积累了经验,更重要的是完成了从学生到销售人的角色转换。
  
  1
  2008年6月,我大学毕业,回到了家乡。家乡是广西的一个县城,该县人口不到50万,县城人口10余万。抱着磨练一下自己的想法,我加入了当地一个DM广告报纸。
  以前,当地只有一家广告DM报纸,老板是一个离职教师。当时报纸的篇幅并不多,只有4版,而且都是大版面的内容,半版只为一家商家服务,整张报纸上也就4、5个广告,内容不多,大约半分钟可以看完。
  现在,DM报纸增加到了三家,据说第四家也在筹备中。报纸的版面也增加到了12版,在大商家版面保有的情况下,还增加了不少小商家内容,并且还有编辑人员和读者的互动内容,这就大大增加了可读性。同时,也显示了这个行业的一定潜力。
  新入行,先学着安排版面,因为跑业务的时候需要把跑来的业务安排在有限的版面中。在此期间,我知道了DM广告报纸中最有价值的是头版和尾版,因为这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再有就是各版位的基本价格,包括一期价格、月价格和年价格。
  营销总监是重庆人,30多岁,很开朗。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们销售的是文化!”是啊,不同于其他的推介,我们推介的是一种无形产品:报纸。
  2
  定制的名片来了,我也就开始了业务征程。县城不大不小,所以做起走访工作来并不是太难。一辆电动车,在半小时内就可以逛遍县城主要的商业街。
  我给自己的第一个任务是:在各商家混个脸熟。分发名片的工作做了一个多月,每天要跑一条街左右。寒暄几句,把名片呈上。老板在固然好;如果是工作人员,就多发一张,请求他交到老板手上。
  看出有广告意图的,出门后我会记录在小笔记本上。对于是否有广告意图,我的判断是:问了刊登价格,最好是每一版面的价格都问到了,则是有广告意图的;能认真讨论价格的,则是有购买欲的表现;最后,能就DM报纸的内容设计跟我聊半天的,我认为可以引导他把他的理念放在DM报纸上(他在我报做广告)。
  名片发放,我不是只跑大商场,小店也是花了功夫的。一个小店的开张,它潜在的广告需求,相当于一个商场活动的需求。最明显的是我报某期的头版上,半版是商场促销,半版就是小店开张。
  在第500张名片发出去不久之后,我的业绩终于也上了内部总结会。
  3
  第一次不愉快不期而至。
  一家家电商场要开张,我前后跟进了近半个月。期间,我来拜访时,发现了一位同行。打了招呼了,我进去与老板谈事情,他也跟了进来。就在我与老板研究刊登方案的时候,他插话质疑我所介绍的方案。诸如“是否发行数量真有这么多?”“印刷出来的版面是否与介绍的大小、位置相符合?”“投送人员的投送是否到位?”
  我忍不住与他争辩时,忽然发现旁边的老板笑容有些怪异,暗觉不妥,平定情绪放缓语气又简单地重复了几点,便与同行双双退了出来。一路无话,回到公司。
  “你错了。同行报纸有同行报纸的优点,我们报纸有我们的优点,只需要各自阐述清楚就可以了,不必与他计较到底。”营销总监指点后,我才认识到自己的失误。
  第二次的波折,来自一家旅行社。跟进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到了确定合作的最后阶段。该社经理却提出要见见我公司老总,原来他们是认识的。老总来后,喝茶抽烟聊天,很顺利地签了下来。业绩很幸运还算我的,但我想到的是:万一换个老总,是否结果会不同呢,也许业绩不是我的,近半个月的跟进就白做了。
  由于工资收入不稳定,我曾连续两个月只拿基本工资,但我不会蜷缩角落,因为我知道销售成绩不佳是自己方法有问题。通过改善销售方法,提高业务量,我的销售量渐渐有了起色。
  4
  有人说,做销售要本地人好,因为有现成的人脉;有人说,做销售女性比男性好,因为更具亲和力;有人说,做销售经验多的好,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一套独具风格的销售路子。
  我不否认上述说法,但在某种程度上,“天道酬勤”是我在DM报的切身体会。我的上司,那位重庆来的营销总监,在半年之内能把我报从4版充实到12版,靠的就是勤奋。他还总结出了一个团队作战的模式:本地人打前站,作为与客户沟通的初次人选;女性作为接待人员,并参与广告设计;老前辈出场是在签约前的具体谈判时。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团队的战斗力。
  我在广告DM报做了半年多,不仅学习了知识,积累了经验,更重要的是完成了从学习到工作的角色转换。
  联想到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甚至有“毕业就等于失业”的说法,我想说的是,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下去,坚持不懈,目的地并不遥远。
  (欢迎登录本刊论坛,讲讲你职业道路的第一步http://www.cmmo.cn)
其他文献
读者提问:新品终端铺市有什么好办法?    我是一家饮料企业的业务员,饮料行业隔三岔五就有新品上市,我们公司也不例外。我们这些一线业务承担着对终端铺货的任务,但终端客户已经对厂家层出不穷的新品攻势麻木了,或者说对大量同质化的产品无所适从,所以对新产品往往比较抗拒,铺市工作越来越难做。请问在终端新品铺市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营销知道  (解答人:林峰)  笔者曾经长期从事一线终端客户的开发和维
期刊
我是一个家电代理商的业务人员,我所在的市场是中部的一个地级市。  2008年年底我们接手这个市场时,当地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个品牌,我们自己天天跑小区拿客户资料,周末给客人打电话。当时因为担心被卖场牵着走,我们就先发展自己的专卖店。进入2009年,专卖店开了3家之后,我们开始进入家电卖场。  我们这边有5个家电卖场,其中4个是传统渠道,1个是国美,不过国美在我们这三级城市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力,比较强势
期刊
美国大片《盗梦空间》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你正在等一辆火车,它会把你带到远方。你明白自己希望火车把你带到哪儿,不过你也心存忧虑。”  如果把这句台词用在营销新人找工作的感受上倒是非常形象——他们虽然对营销工作充满了兴趣,可是在面对琳琅满目的招聘广告时,却发现自己对诸如销售、市场,公关、品牌、产品经理、销售助理,销售支持、商务代表等一系列与营销有关的岗位竟一无所知,无从下手。正如一位大学生所言,“我不
期刊
认真想一想这个产品能给客户带来什么利益,然后用客户感兴趣的语言打动客户,用客户听得懂的语言讲解技术优势和特点,你的沟通才会有效。    MBA,销售培训专家,致力于用最少的投资、最简捷的方法,最有效地帮助销售团队和销售员个人成长。  10年销售经验,6年销售管理经验,10年销售培训经验。历任理实嘉信员工培训学院首席顾问、中国销售培训网首席顾问,曾为中国联通、移动、电信、新浪网、方正电子等数百家企业
期刊
这是一个新人的“杯具”!  然而这是一个注定会遭遇的“杯具”吗?    关于实习员工王小华的通报    对象:实习员工 王小华  角度:工作不会干,不想干  案由:  南京华美商贸有限公司旗舰店本月15号重装开业,我公司给予200套特价机和1000件礼品用于开业促销,拼抢市场份额。此批机器和礼品走公司促销机流程发货,主要有客户打款、特价机和礼品开提单、安排物流运输三个节点,业务流程如下:  1.联
期刊
你是否被领导要求写很多的工作报告?你是否对工作报告不胜其烦或者一筹莫展?那么,请你接着往下看——    作为新人的你,是否被领导要求做很多的工作报告?是否对你的工作报告一筹莫展,不知如何下笔?是否发现其实很多时候你的领导根本就没有看你的工作报告?对于这些,是否觉得工作报告只是形式主义?是否会因为领导对你工作报告的冷漠而心生抵触,从而拒绝再交工作报告?  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惑,你我就可以对这个问题一起
期刊
求职其实就像是一次销售——你怎么把自己“销售”给招聘的公司,而且得到一个“好价钱”?    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外企或是知名企业,如何才能加入?那就听听我这个外企老员工的现身说法吧。   假定你在网上、报纸上看到了某公司的招聘启事,或者直接在人才市场(校园招聘会)上看到了某公司的招聘启事,决定前去应聘,你该做什么准备呢?   研读招聘启事  在招聘现场,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场面:   “请问你知道我们在
期刊
几十号可说是万里挑一的“校园精英”,被封闭集中在一个宾馆里,在持续十几天高强度和高压力的培训、学习、模拟演练、考试的轮番轰炸下,心态和行为慢慢发生了变化,于是,各种有意思的问题都出现了……    认识作者:  张毅  工科硕士及第,后入国家科研单位,潜心研究几载,码code万行。  机缘巧合,放弃读博,转战销售,摸爬滚打,颇有斩获。  再执教鞭,传道受业,数年辗转南北,反侧东西,课程十余类,授课百
期刊
谁是自己的目标客户?如何找到他们的联系方式?新人开发客户的误区是什么——要想获得订单,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些可能和你成交的客户。    刘刚到时尚服装杂志社工作后,一上岗,销售经理就给了他一份有300多个客户的名单,他非常高兴。然而,当他打电话给这些客户时,却发现这个名单上的客户要么是鸡肋客户,要么就是态度恶劣、难以应付的家伙。后来,他和一个老业务员混熟了,那个老业务员告诉他,这份名单上都是老业务员们
期刊
即使应聘的是基层岗位,也不代表你就可以比较随意,销售工作的性质要求你在面试中体现出相应的职业素质。    到达办公室所在的写字楼下,石伟明看了看表,时间刚好是8点25分。作为公司在这所城市的销售经理,石伟明已经在这里工作了近4年。刚刚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后,销售行政李莉就走进来,把一份打印好的名单放在石伟明的桌上,石伟明知道这是今天来面试销售代表的应聘者名单。他大概看了一下,今天参加面试的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