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又名“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病起病急、变化迅速、死亡率高。而幸免于死亡的患者大多数又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痴呆等后遗症,致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缺陷,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从而加重病情,使疾病迁延难愈,并加大中风复发的危险。中风后遗症的康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不仅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及促进患肢功能恢复,还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8月收治中风后遗症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5~72岁。左侧偏瘫16例,右侧偏瘫34例,脑出血22例,脑梗死28例,其中有15例伴失语,3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经过1~6个月的康复后,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康复护理
心理康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说明不同的心理改变可影响不同的脏腑功能。中风患者更易产生焦虑、恐惧、自厌情绪,表现为急躁易怒、悲伤啼哭或冷漠,甚至拒绝治疗或自杀。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最多,其言行举止能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1]。因此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了解患者思想状况,尊重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告知患者所有症状通过顽强锻炼,均可在1~3年内逐步改善,并列举成功的病例。因人制宜实施心理护理,解开患者心中郁结,使患者以宽容、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树立起信心,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心理护理应贯穿在整个康复过程。
自我护理:训练患者“自我护理”应进行必要的康复知识的宣传,通过耐心引导、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从而部分地或全部地做到生活自理,以便适应新生活,重返社会,如右手废用后训练其左手吃饭、写字等。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综合性的,如药物、理疗、针灸、运动、按摩推拿等,护士要与各有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洞察和了解情况,提供信息在综合治疗过程中起到协调作用,以便使整个康复过程得到统一。⑴恢复语言能力的训练:中风患者发音含糊、口齿不清、说话时结结巴巴或口角流涎、表情异常,因而患者总怕人取笑,说话时往往下意识地加以纠正和克服,这样一来适得其反,情绪紧张更加重了语言障碍,结果是终日默默不语,内心压抑加剧了自卑感的产生。此时语言康复训练尤为重要。在训练时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注意发音时的口型,细心讲解发音要领,反复训练。训练时注意方式方法:如与患者对话时语言简短易懂,清楚而且缓慢,并给患者充分时间回答问题;讲患者最关心的话题,使患者有講话的愿望;患者由于不能流畅表达意图而急躁时,应予安慰并教其如何回答,还可通过写字、手势等身态语言以弥补和完成讲话内容;对讲话时出现单音、音调不正确不连贯者,应加猜测并予以澄清,使患者知道他的讲话已被听懂,使他乐于接受反复矫正,重建语言功能。⑵患侧肢体的功能训练:①床上被动锻炼:以防止关节失用性挛缩。先作被动运动,方法是一手握住患者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其肢体远端,缓慢地活动关节,活动度由小到大,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宜。3~4次/日,每次时间由短到长。②下床主动锻炼:病情稳定后应尽早下床主动活动。以主动锻炼为主,让患者在护士或家属搀扶下先站立,双臂攀住,身体挺直,锻炼时间一般3次/日,分别安排在晨起、输液后、睡觉前。活动量要逐日增加,从3人协助到1人协助活动,从环形拐到单拐,最后独立行走。③自主运动:患肢肌力达到3级时,应鼓励患者进行患肢主动运动训练[2]。如练习仰卧伸手、抬脚、大小关节屈伸转动,逐渐起坐、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绳、提物等运用,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并进一步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如抓握、捻动、扣纽扣、用匙筷、翻书报等以提高生活技能。
饮食护理:饮食结构宜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低盐低脂肪为原则。喂食时让患者取半坐位,将少量食物由患者健侧放入口中,以利下行。如患者吞咽反射障碍则以半流质饮食为宜,并防止呛咳。食后漱口避免食物残留在口腔。阴虚者给予甘凉食物,如绿豆、小米等;阳虚者宜食甘温食物,如麦面、胡萝卜等;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者,宜多食白菜、黄瓜等蔬菜;便秘者宜食高纤维素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高血压者进低盐饮食,注意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戒烟酒。
皮肤护理: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形成的组织坏死。后果严重,重在预防。应首先保持床面干燥、平整、无渣屑;每隔2小时翻身1次;对骨突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或棉垫,使易受压部位悬空;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每天用清水擦洗受压部位2~3次,衣服被褥污湿后应及时更换;保持臀部、会阴部清洁干燥,用盐水擦洗浸渍部位,洗涤后局部用六一散(滑石、甘草)涂擦;定时按摩受压部位,2~4次/日,对骨骼隆起部位,每次至少需按摩3~5分钟,以活血通经。
讨论
中风后遗症是中风经治疗后遗留下的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状。因本体先虚,阴阳失却平衡,气血逆乱,痰瘀阻滞,肢体失养所致。痰瘀为主要病理因素,痰瘀阻滞脉络而致肢体不能随意运动,久则患肢枯瘦,麻木不仁。
临床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8月收治中风后遗症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5~72岁。左侧偏瘫16例,右侧偏瘫34例,脑出血22例,脑梗死28例,其中有15例伴失语,3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经过1~6个月的康复后,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康复护理
心理康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说明不同的心理改变可影响不同的脏腑功能。中风患者更易产生焦虑、恐惧、自厌情绪,表现为急躁易怒、悲伤啼哭或冷漠,甚至拒绝治疗或自杀。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最多,其言行举止能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1]。因此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了解患者思想状况,尊重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告知患者所有症状通过顽强锻炼,均可在1~3年内逐步改善,并列举成功的病例。因人制宜实施心理护理,解开患者心中郁结,使患者以宽容、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树立起信心,密切配合治疗和护理。心理护理应贯穿在整个康复过程。
自我护理:训练患者“自我护理”应进行必要的康复知识的宣传,通过耐心引导、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从而部分地或全部地做到生活自理,以便适应新生活,重返社会,如右手废用后训练其左手吃饭、写字等。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综合性的,如药物、理疗、针灸、运动、按摩推拿等,护士要与各有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洞察和了解情况,提供信息在综合治疗过程中起到协调作用,以便使整个康复过程得到统一。⑴恢复语言能力的训练:中风患者发音含糊、口齿不清、说话时结结巴巴或口角流涎、表情异常,因而患者总怕人取笑,说话时往往下意识地加以纠正和克服,这样一来适得其反,情绪紧张更加重了语言障碍,结果是终日默默不语,内心压抑加剧了自卑感的产生。此时语言康复训练尤为重要。在训练时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注意发音时的口型,细心讲解发音要领,反复训练。训练时注意方式方法:如与患者对话时语言简短易懂,清楚而且缓慢,并给患者充分时间回答问题;讲患者最关心的话题,使患者有講话的愿望;患者由于不能流畅表达意图而急躁时,应予安慰并教其如何回答,还可通过写字、手势等身态语言以弥补和完成讲话内容;对讲话时出现单音、音调不正确不连贯者,应加猜测并予以澄清,使患者知道他的讲话已被听懂,使他乐于接受反复矫正,重建语言功能。⑵患侧肢体的功能训练:①床上被动锻炼:以防止关节失用性挛缩。先作被动运动,方法是一手握住患者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其肢体远端,缓慢地活动关节,活动度由小到大,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宜。3~4次/日,每次时间由短到长。②下床主动锻炼:病情稳定后应尽早下床主动活动。以主动锻炼为主,让患者在护士或家属搀扶下先站立,双臂攀住,身体挺直,锻炼时间一般3次/日,分别安排在晨起、输液后、睡觉前。活动量要逐日增加,从3人协助到1人协助活动,从环形拐到单拐,最后独立行走。③自主运动:患肢肌力达到3级时,应鼓励患者进行患肢主动运动训练[2]。如练习仰卧伸手、抬脚、大小关节屈伸转动,逐渐起坐、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绳、提物等运用,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并进一步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如抓握、捻动、扣纽扣、用匙筷、翻书报等以提高生活技能。
饮食护理:饮食结构宜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低盐低脂肪为原则。喂食时让患者取半坐位,将少量食物由患者健侧放入口中,以利下行。如患者吞咽反射障碍则以半流质饮食为宜,并防止呛咳。食后漱口避免食物残留在口腔。阴虚者给予甘凉食物,如绿豆、小米等;阳虚者宜食甘温食物,如麦面、胡萝卜等;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者,宜多食白菜、黄瓜等蔬菜;便秘者宜食高纤维素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高血压者进低盐饮食,注意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戒烟酒。
皮肤护理: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形成的组织坏死。后果严重,重在预防。应首先保持床面干燥、平整、无渣屑;每隔2小时翻身1次;对骨突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或棉垫,使易受压部位悬空;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每天用清水擦洗受压部位2~3次,衣服被褥污湿后应及时更换;保持臀部、会阴部清洁干燥,用盐水擦洗浸渍部位,洗涤后局部用六一散(滑石、甘草)涂擦;定时按摩受压部位,2~4次/日,对骨骼隆起部位,每次至少需按摩3~5分钟,以活血通经。
讨论
中风后遗症是中风经治疗后遗留下的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状。因本体先虚,阴阳失却平衡,气血逆乱,痰瘀阻滞,肢体失养所致。痰瘀为主要病理因素,痰瘀阻滞脉络而致肢体不能随意运动,久则患肢枯瘦,麻木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