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琴刷漆前的底面处理(下)

来源 :乐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82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上期)
  松节油是一种松科树木的树脂经过蒸馏提纯之后得到的一种挥发油,常见于油画调色当中,它也被制琴师用来当作提琴油漆中的一种添加剂,乳香则会被松节油的高溶解性所分解融化。而用来做隔绝的物质就是乳香与松节油的饱和溶液,与前三者较天然的物质相比,此溶液拥有了隔绝之外的另一个比较讨喜的效果——提亮。由于松节油具有油的属性,直接涂于木材表面就会给予其提亮的效果,加上乳香作为隔绝,此溶液可谓一举两得(图12)。
  缺点是松节油的自然挥发时间较长,但这个过程可用紫外线灯箱照射来帮助加速挥发。
  Isolante(隔绝)这个话题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下面来分析另一个重点:Sottofondo(基底),也就是底色。简单来讲就是不管用什么方法给白琴上一个颜色就行了,根据制作者的喜好去选择具有颜色的物质涂刷就可以,既然古代的意大利制琴师都这么做了,那么现代的追随者不遗余力地去模仿与拓展就对了。现代的制琴师会用到各种有色物质去制作基底颜色,且要在赋予底色的同时又不过多地对木材本身的花纹形成遮挡。常见的可制作底色的物质有:藤黄、姜黄的酒精混合液,红茶水溶液,咖啡液(非速溶),化学物质亚硝酸钠、重铬酸钾以及各种人工合成的着色剂等等。
  藤黄和姜黄作为常见物质,磨粉之后和酒精混合,待其沉淀后取其上层黄色的酒精液体用作着色剂,可以给提琴一种淡黄底色,透明且自然。它的物理特性就是,经过时间的沉淀,这种颜色会逐渐变淡,至于这是否属于缺点那就各自辩证了(图13)。
  红茶水溶液也可用于着色,制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调节相应的颜色,浅色的话那就用整片的茶叶,想要颜色深一些就可以用磨成粉的袋泡茶,各取所需了(图14)。
  咖啡比较另类,意大利制琴师当然热衷于用意式咖啡来做底色,根据咖啡豆烘焙的程度以及咖啡的浓度可以调节出带有一定颜色区间的底色,但整体会有棕黄的感觉,且咖啡豆有油性,所以用咖啡来做底色也会有些许提亮的效果。拉这种全身涂满咖啡的提琴,应该会有喝咖啡的感觉吧……
  最后说说这两个化学物质:重铬酸钾和亚硝酸钠,它们都可用作着色剂,且作为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配合紫外线灯光的照射,可以让木材达到迅速氧化的效果,省去了很多时间的代价(图15)。
  按照比例用水稀释涂于木材表面,经过紫外线照射过之后得到的颜色各有不同,亚硝酸钠倾向于土黄色(上图所示),而重铬酸钾的颜色更深,会呈现一种棕绿色的感觉,适合于当做仿古或者有特殊炙烤颜色的提琴的漆色基底。由于这两种物质对于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性,虽说做底色用到的量极少,但出于人身安全考虑,使用的时候还是要做好防护。
  当然在意大利提琴工具的市场上也经常会见到底色处理的一些成品颜色剂(图16),比如德国Hammerl家各种颜色的water stain,以及近几年被炒得比较火的西班牙Old Wood家的AB水等等,它们都宣称能给提琴一个所谓意大利金黄的底色。我也都使用过不止一次,但并沒有觉得比上述几种天然物质来的惊艳多少,中规中矩、不好不差(图17)。
  罗列了这么多作为隔绝和基底的物质,我们得知了提琴在刷漆之前需要进行的这两个步骤,而同时又留下了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那就是基底与隔绝这两者的先后顺序如何?隔绝这两个字可以用字面意义来理解,也就是隔绝在先的话才能起到所谓隔绝的效果,这是一个合理的逻辑,很多制琴师也是用这个顺序操作。但我个人的想法是:提琴处理底色这个步骤就是为了大幅度减少自然氧化变黄所需要的时间,即人工加速这个过程,也就是说处理过的底色和自然氧化的底色就是同一个结果,所以第一步应该是基底,而底色处理过后再进行隔绝应该也是一个合理的顺序。况且制琴师在这两个步骤中或许会用不同材料进行搭配使用,乳香松节油做隔绝的话就只能把底色先做好,因为油性物质一涂,那么表面不管是水性颜色还是酒精性的颜色,都很难与隔绝物有很好的结合,结果就很容易涂花,所以我的结论是基底与隔绝的顺序要根据制琴师自己的经验来拿捏,没有所谓的一定要哪个在先的这个结论。
  制琴师考虑到自己制作经验的同时,还需兼顾到其他,对于制琴师的信任是前提!对制琴师科学合理地制琴达成信任之后,就可以对一些方面做延伸了,比如制琴师也尊重一些客户自己对于提琴颜色的喜好,在底面处理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底色来做琴漆颜色的基础,也可为下一步的刷漆做重要的铺垫。清寡的一层淡淡底色,不会浓烈,却可以为提琴注入它独有的气质,各不相同且各具特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致侧面了解到另一个事实,制琴领域所涉及的方面其实不比其他专业来得少,领域内的很多常识都是诸多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谈不上精通但一定能有的聊。
  上述的内容只是制琴领域内的冰山一角,作为一个提琴的制作者而非此学术的研究者,一家之言一定会有不严谨之处,但我的工作归根结底是动手制作,我也不相信拿着各种高科技仪器所检测出来的数据能对专业制琴师优化所谓提琴的声音有多大帮助。没有丰富的、长期手工制作经验的研究者就是再怎么摆所谓的道理,一切也都是理论值,就好像国足每次都具有理论上小组出线的概率一样。研究可以作为辅助作用来启发制作者,制作者做得越多经验也就愈加丰富,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所以我在这里就只谈效果,不讲对错。
  从白琴的底面处理开始就算是提琴油漆的范畴了,希望这篇文章能把油漆的初步概念带入到大家的思维当中,也为下一篇油漆的详述来做基础!
其他文献
白云鄂博矿床不同类型的铌、稀土铁矿石中均不同程度含有钍、铀,钍元素除形成独立矿物方钍石、钍石外,多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稀土矿物及稀土铌矿物中,这是因为钍的离子半径和负电荷与铈族稀土近似。钍的放射性使与其紧密接触的萤石矿物有放射性晕圈,萤石颜色呈深紫色-紫黑色,钪含量增高,部分萤石发生异常干涉色,呈现非均性。
1891年1月,勃拉姆斯前往德国迈宁根参加艺术节,被当时正在演奏莫扎特单簧管五重奏的理查德·米尔菲尔德(Richard Mühlfeld 1856-1907)所吸引,并且重新燃起了勃拉姆斯的创作欲望。两位音乐家的深厚友谊使得勃拉姆斯创作出诸多作品,如:《a小调单簧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作品114号》《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作品115号》《两首单簧管奏鸣曲》。《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20号》,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