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怪火的“马特利现象”之谜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198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特阿拉伯腹地的哈迪岩村,居住着一个牧羊人:拉西德·马特利。1986年开斋节后的一天中午,他的一间用羊毛制成的小毡房突然起火,马特利和妻子一起把火扑灭了。第二天,一间内屋又突然起火,马特利这才着急了,立即报告了村长。当村长赶到时,来势凶猛的火一下子烧掉了三间房屋。马特利感到惊恐不安,就向法赫德国王、内政大臣纳伊夫亲王和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此事,并请求政府派遣专家到现场调查。哈纳迪亚亲王府最先派出一个调查组赶赴现场,结果只是建议马特利一家搬到其他地方一试。
  于是,马特利一家到离哈迪岩村30公里的哈斯渥,支起了两座帐篷。不料,他妻子和女儿居住的帐篷又起火了,而他放在汽车里的一件衣服也无缘无故地自燃。
  马特利家里的怪火奇事,由此名闻遐迩。
  伊斯兰联盟调查组和其他国家、地区的一些科学家闻讯赶来。他们调查后发现:马特利家中的怪火都是发生在白天,尤其是中午和下午最多,夜间未曾有过。至于为何火灾频发,则未能做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于是,人们便把这种莫名其妙的怪火,命名为“马特利现象” 。
  “马特利现象”不仅在中东,而且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出现过。
  美国伊利诺斯州有一座豪华住宅,住着长努夫妇和两个子女。不料,从1989年3月起,住宅内怪事连连。墙上的电源插座会无缘无故地冒出火焰,就像是一个喷火器。这种火焰约有几英寸宽、几英尺长。床上的被褥、家具、器皿都曾被火焰燃及。保险公司的专家起先还以为是室内的线路安装有问题,于是出资将整座楼房的电线全部改装。然而,怪火依旧不绝。
  更为蹊跷的是,住宅内出现怪火的同时,还不时涌出浓烟,整个住宅内浓烟滚滚,看上去阴森恐怖。
  无奈之下,保险公司只得出钱买下住宅,然后用推土机铲平。好端端的一座豪华住宅,就因为神秘的“马特利现象”而不复存在。
  乌克兰一家医院的首席医生科钦科,曾经给一个名叫萨沙的男孩看过病。据萨沙的双亲和亲戚介绍,萨沙不可自制的特异功能已经引起100多次火灾,给亲戚朋友带来灾难,迫使他们必须搬家避难。萨沙的母亲安娜说:“萨沙一进入房间,里面的地毯、家具和电器常常就会在一刹那燃烧起来。”她还说,家里的人不敢一起睡觉,必须轮流值班,以防火患。
  其实,类似的“起火人”并非萨沙一人。数年前,人们在意大利的旅游胜地发尔米雅,发现了一个两眼能喷射出不易被人察觉的热火的少年贝耐戴多·苏比诺。一次,苏比诺去看牙病,候诊时随手拿起一本杂志阅读,不料杂志竟烧了起来。晚上,他刚睡下,被单又被烧坏了。
  因此,一些专家、学者指出“马特利现象”也许就是这些“起火人”在“放火”,而之所以神秘莫测乃是因为这些“起火人”并不知道自己有“起火”的特异功能,会在无意之中到处“放火”,导致“马特利现象”屡屡发生。
  美国纽约布鲁克村理工学院的毕奇教授,是一位研究爆炸静电学的权威,同时又是一位研究“马特利现象”的专家,他认为:人体所带的高强静电在释放时引起了怪火。
  毕奇教授解释说,在干燥的冬天,差不多每个人身上的静电都上升到几千伏特。在10万人中,会有一个人的皮肤特别干燥,因此产生的静电也就特别高。凡是身上带有这种静电的人,都十分危险,如果“放射”出来,又遇上空气中存在超量的可燃气体,就极易“碰撞”出“星星之火”,进而“燎原”。
  俄亥俄州的一家電机厂,在一段时间内火灾频频,有时一天内竟有8起之多。毕奇教授亲自到工厂检验。他请每个员工站到一块金属板上,手里拿着一块电板,毕奇教授则注意观察静电电压表的变化。结果发现,有一名女工身上的静电为3万伏特,电阻为50万欧姆。毕奇便建议厂主将该女工调到不与易燃物品接触的部门。后来,这个厂里再也没有发生过火灾。
  以上提到的是与人体有关的解释,人体以外的解释也有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是“燃粒子”说。
  法兰西大学的路易教授认为,“燃粒子”是一种比原子还小的微粒子,它存在于地球的一切物质中,某一个区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这种粒子聚集过多,就有可能引起原因不明的燃烧。
  当然,由于“燃粒子”的存在至今没有被实验证实,所以这仅仅是一种假说或推测。
其他文献
会说话的手机  “你喜欢的产品已经上线,需要立刻订购么?”  “价格太贵,还是等到降价时再订吧。”  “不一定降价,跟你一样喜欢的人太多了,不要到时又买不到。”  乍一听,你以为这是两个人在对话吧。其实不然,它是人与机器——苹果 Siri的对话。  人与机器对话?没弄错吧?  ——的确如此。  会说话的冰箱  “给我订份酸奶。”  “给你订份光明低脂酸奶,那适合你。”  “OK”。  这是2016
在驰名中外的镜泊湖风景名胜区内,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史迹区,它就是渤海国上京龙采府遗址。这个中世纪赫赫有名的大都市,当年就坐落在距镜泊湖不足20公里的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的位置上,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渤海国是唐代我国东北以韎羯族粟末部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政权,建于公元698年,926年被契丹族所灭。该古城遗址已有约1300年历史,目前仍保留着仿唐朝首都长安城建筑的城池,分外城、内城和宫城(紫禁
步入“曹斐:时代舞台”展览现场,数十块屏幕里流动的影像、五彩霓虹灯、喷泉、热带植被……这些光怪陆离的景象一起映入眼帘,伴随着不同影片同时播放的声音、现场人流声,给人一种喧嚣和迷失感,这或许正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一种写照。  3月11日,艺术家曹斐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为全面的回顾展,也是她在中国大陆举办的首个机构个展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从最早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的实验戏剧作品,到近年探究
采访当天,张柠穿着宝蓝色西装马甲和黑色衬衫。西装衬衫是他的标配,有时还穿黑皮夹克。当他开口说话,是被孙郁称为“反雅化与反士大夫化的口吻”,语言浅俗幽默而不失敏锐凌厉。  城市的和乡村的,两种互相矛盾的气质在张柠身上安然并存,也在他的思维中各执一端,互不倾轧。来自乡村的张柠从不加入美化乡村的流行队列,用乡村的“乌托邦”来打击城市的“现代性”,相反,他讽刺那些涌入都市后大谈厌恶都市又离不开都市、热爱乡
“世界微笑日”是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这个节日是由世界精神卫生组织确立的,日期为每年的5月8日。一个人无论来自世界哪个角落,他微笑的样子我们一看便知。如果把类似的笑容和笑声代之于动物,我们会发现动物似乎也是会笑的。比如,一些鸟类的叫声就像人发出的狂笑声或傻笑声,狮子、绵羊、黑猩猩等动物有时也会做出一副笑咪咪的表情。但是,笑的本质是人类喜悦情感的表达,要想探讨动物是否会笑,首先就要了解动物
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莫尼卡海湾在柔柔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是如此美丽。月光下,一位少年站在橡皮艇旁熟练地整理潜水服。他快速地将一只1米长的网袋挂在腰带上,然后抬头笑着对旁边的父亲说:“好了,我们可以去痛痛快快地捉龙虾了。”  他的父亲——乔·梅斯特雷笑看着自己唯一的儿子。乔是一位海洋生物学家,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要进行潜水,他的儿子大卫也因此喜欢上了潜水。  父子俩最喜欢的潜水地就是这儿——圣·莫尼卡海湾。
2008年12月的一天中午,杰弗里正在午睡,突然“嘣”的一声像是什么东西爆炸了,杰弗里从梦中惊醒。“可能是火炉出事了!”杰弗里想。但这时他的头部开始摇晃起来;紧接着,周围出现一道道蓝白色光,且开始旋转形成漩涡,不过很快光就消失了。还没回过神来的杰弗里这时感到胃部痛痒,接着焦味开始出现。杰弗里的神经开始紧张,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突然,他看到从柜子旁跳出一个戴帽子、披大衣的人形黑影,并迅速从他眼前走
海上常见的幽灵潜艇有两种,一种是失踪多年后又重现的潜艇,另一种则是来无影去无踪的潜艇。虽然它们都被人称为幽灵潜艇,但两种潜艇的性质显然是不同的。本文着重收集整理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潜艇。  据记载,“二战”时,美日两国在一次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和美国航空母舰“小鹰”号就曾被一艘神秘的潜艇跟踪。当它被舰艇发现时,眨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洋面,当美日双方舰队激烈交火时,这艘神秘莫测的
现在,酒店和工厂里已经有机器人和人一起上班,无人驾驶汽车也已经上路测试,无人机开始送货服务,股票交易所的”中枢神经“是AI引擎,购物网亚马逊和网络电视Netflix用AI分析用户消费心理和习惯,据此推荐相应商品、书籍、影视,或者向广告商提建议,还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里的“私人助理”。  经过60多年的磨砺,人类社会似乎真的要进入AI时代了。  在智能和人工智能并存变成每个人的日常之前,先来看看银幕
人类自发现黄金以来,便一直为之着迷。原因之一是黄金罕有,世界目前的总开采量不过十万吨;而且黄金恒久不变,既不受侵蚀,也不会失去光辉。  因此黄金向来受帝王喜爱,亦是财富的象征。黄金既然与无法想象的巨大财富有关,当然会在现实与故事中占重要地位,而且还蒙上神话色彩。有关埃尔多拉多黄金国的传说可说是最具吸引力的,相传那里连炊具也是黄金打造的,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探险家到南美洲去寻找,四百多年来,冒险家踏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