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劳务派遣撕裂共识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z88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本以为曙光在望的劳务派遣问题,尘埃并未落定。
  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已近半年,落实其立法意图的《劳务派遣若干规定》迟迟不见出台。而被众人寄予厚望的同工同酬,也被泼了冷水:人社部官员称同工同酬仅指报酬,并不包括福利、社保。劳务派遣问题解决的难度,可见一斑。
  解开这个难题,到底难在何处?下面的账单颇能说明问题。有央企算过一笔账,其当年利润是300多亿元,如果让劳务派遣职工完全享受跟正式工一样的待遇,利润瞬间“蒸发”260亿元!真正实现了同工同酬,有多少企业能够抗住不趴下?
  这仅仅是该问题复杂的一面。对于劳动者而言,因供给远大于需求,本就处于谈判弱势的他们可能自动放低身段,甚至选择规避法律保护;在企业管理者看来,派遣工岗位门槛本就很低,这种分层天然决定了与正式工不可能对等;在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间,还有保经济与保权益两种不同的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该问题复杂的另一面。
  1948 年,《世界人权宣言》宣称: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这个世界性共识,换成中国社会的常用语言就是按劳分配。可惜,因为历史遗留、经济现状、利益隔阂,不同群体各有立场、不同人群各持己念,这个共识在当下被劳务派遣生生撕裂开来。
  同工不同酬的死穴,除了现实与历史的复杂性外,本质原因在于劳动用工双轨制。身份管理,最终导致报酬差异。要解开死穴,需要形成这样新的共识:必须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打破用工壁垒,有步骤地实现不同身份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并轨。
  弥合撕裂,尊重共识,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才会愈发安全,充满生机。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