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什么?昔日围着补贴转 今天订单说了算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no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后,在位于“黄金玉米带”的吉林省,“今年种什么?”这个问题让农民很纠结。记者在吉林多地農村采访时发现,过去农民种地“围着补贴转”,今年种地“订单说了算”,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正悄然调整着种植结构。
  “今年签上订单没?”成为记者日前农村调研时听闻最多的话。洮南市黑水镇东安村51岁的农民蔡红阁在温室大棚里育苗,虽然去年粮食价格下降,但他却又是一个增收年。他种植的6.5公顷辣椒,晒干之后,可以卖到每市斤5元,比去年又涨了0.5元,一公顷可达到5万多元。
  保障他持续增收的是当地一家辣椒加工企业的订单,企业每年为他先期提供种苗和化肥,还给出了每市斤4元钱的保底价。
  通榆县绿化村是典型的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壤盐碱,玉米单产不足优势产区一半。“去年种3公顷玉米,刚能收回本钱。”65岁的村民韩福宽今年抢先与奶牛养殖合作社签订2公顷青贮玉米订单,“每公顷产60吨,收入1.2万元,还能得到国家粮改饲政策补贴款,效益比原来种籽粒玉米翻两番”。
  绿化村第一书记马丛强介绍,今年他把很大部分精力用在帮农民“跑订单”上。村里有760公顷谷子、4500公顷大豆以及庭院种植的辣椒都签了订单,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过去农民种什么主要看补贴,国家补什么农民种什么,今年种什么全是订单说了算。”马丛强说。
  “已经订完了!明年再说吧。”在吉林省通榆县千头牛福海奶牛专业合作社,社长韩福海不停接到村民咨询订单的电话。今年他已经为1300多头奶牛订完了“口粮”。一共35户农民为他种植了5000吨青贮玉米。去年这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
  从1989年养牛至今,养殖规模一直上不去,饲草供应不足是合作社发展的最大瓶颈。前几年,玉米价格高,他出350元钱一吨收青贮玉米,没人愿意种。去年,他只能托乡镇领导从外乡镇调剂过来1000吨,运到本地每吨平均高了50多元钱。
  随着玉米价格下降,村里农民今年主动联系韩福海要订单。奶站所在的绿化村,一共5个自然屯,其中2个已经签满。韩福海与农民签订单200元一吨回收,秋天机械直接在地里收割,节省了农民成本,也降低了运费,饲草价格比往年降低了50多元钱。饲料瓶颈解决了,韩福海今年决定多养94头奶牛。
  农民签订单的热情高涨,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大黄米是制作东北粘豆包的原料,但由于种植期晚收成低,农民不愿意种,兴隆山镇一家粘豆包厂苦于没有原料,发展受限。今年该厂与农民签订了1500公顷订单,比去年翻了一番,准备将产品打入城市。通榆县副县长李长仁介绍,今年全县订单企业达到30多家,增幅达到30%。
  “现在签订单之前,都要把合同拍照发给乡镇法律服务社,条款必须对双方有利才签。”松原市长岭县农民王学中说。今年他带领合作社与一家公司签订了140公顷的糯高粱订单。
  过去农民签订单不看内容,只知签字按手印,曾遭遇过“坑农”订单的王学中说,一些不法公司打着与农民签订单的“幌子”,卖农民种子化肥,等秋收的时候,所谓“公司”早已人去楼空,导致农产品无人收购。还有一些订单会在合同里“玩文字游戏”,给农民制定很高的质量标准,一旦农民违约,便成为其压低收购价格的借口。
  如今吉林省很多地方成立了乡镇法律服务社,专门为农民的订单把关。农业专家也建议,政府在引进企业时,要把好资质关,引进国家或省市级龙头企业,企业要具备足够的资金、信誉度和履行订单的实力。同时,政府应逐步为农民建立起信用记录,也要防范企业随意设置技术、标准障碍打压价格的行为。
其他文献
4月17日,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在河南郑州召开。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出席会议并讲话。韩长赋强调,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是一项必须长期抓经常抓认真抓的战略性任务。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为农产品加工业强起来、农业品牌亮起来、广大农民富起来,做出新的更
期刊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我国地标事业的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逐年提升。日前,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上,来自全国的10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20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在现场展出。不同于以往,如今农产品地理标志不仅发挥了政府的品牌引领带动作用,而且在产业扶贫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7年农业部定点扶贫工作方案》提出,“支持定点扶贫县打造农产品
期刊
近几年,高端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褚橙”一夜之间红遍了大江南北,作为成为中国“橙子界”的名牌产品,褚橙也成为了精品农业、高端农业的成功典范。然而,褚橙为什么能火呢?除了优质的产品外,或许更多人会认为是得益于褚时健传奇的阅历、商界名流及媒体的友情助推、电子商务的创新销售模式等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认为,褚橙的成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科技筑就品质、品质成就品牌。在中国农业品
期刊
4月17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上,农业品牌建设成果展示区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地理标志产品展区、十大苹果品牌展区、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展区、蛋品展区等10个展示区风格设计各不相同,展示产品琳琅满目。而要说最吸引人的,则要数十大苹果品牌展区和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展区,记者在成果展示区采访期间,这两个展区总是被人围得水泄不通。  现场:嘴上说的产品再好,尝过之
期刊
澳大利亚是全球著名的畜牧业发达国家,地域广阔的维多利亚州也有着许许多多的优质农场。近日,为全面了解澳大利亚的农场运营模式,笔者来到了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安德鲁农场。  笔者在安德鲁农场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体验,对澳洲的乡村习俗、农人生活习惯有所了解,尤其对当地农场“以林养草、以草养羊,林草牧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印象深刻。  农场始建于1838年,位于大洋路附近的Otway地区,面积约2
期刊
灵宝苹果、信阳毛尖、温县山药……伴随着消费结构的日益升级,品牌成为消费者挑选农产品的重要依据。  4月17日,中国农业品牌发展论坛在河南郑州举办。论坛由中国农村杂志社、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河南省农业厅联合主办,该论坛采用演讲、对话、访谈等方式,讲述中国农业品牌故事,探讨农业品牌发展路径。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论坛上指出,推动农业品牌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事关推动现代农业
期刊
湖北省全面实施“一县一标”品牌培育工程,争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百强”;贵州省设立4000万元的宣传推广基金,着力打造包括绿宝石、湄潭翠芽、都匀毛尖以及遵义红在内的“三绿一红”贵茶品牌;赣南脐橙、五常大米品牌价值均超过600亿元……截至2016年底,全国“三品一标”总数接近10.8万个,逐渐成为人们购物篮里的“常客”。一大批区域品牌农产品得到稳步发展,逐渐成长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较强市场
期刊
胡晓全用11年的岁月扑在养牛的技术上专研,在牛身上下大功夫,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发家致富成就了这位养牛大王。  从最初养牛4头到如今年出栏350头,从保本销售到年盈利60余万元,从“菜鸟”到高手——胡晓全,一个70后农村“打工娃”花了11年时间,创造了让众人称道的 “致富传奇”,带动当地季节性务工达千余人次。日前,笔者走进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金鼓村,见到了这位家喻户晓的养牛大王。  养牛有一套:
期刊
农业要发展,需要龙头企业带动,企业的发展,需要品牌来引领。近年来,我国涌现了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发展中,无一例外,均注重品牌的打造。在中国农业品牌发展论坛上,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聚彬、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余劼、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分别讲述了农业企业如何创建和打造品牌。  伊利集团:坚守品质第一  
期刊
如今,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只要说起依其艾日克镇喀拉塔什村,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蔬菜村。走进村子,一座座温室大棚错落有致,一个个小拱棚紧密相连。  “我们都是从陈德忠那儿学到的种菜技术。”3月25日,笔者到村里采访时,种菜的维吾尔族村民这样说。  教村民种大棚菜  “陈德忠就是我的师傅,我们父子俩种菜的技术都是他教的。”73岁的村民马合木提·库尔班说。  马合木提种植温室大棚已有十多年,现在他有4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