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 放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m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山里
  看见一棵树
  繁花似锦
  美得那么偏僻
  此刻,你会发现
  赞美与掌声
  都是因为表演
  没有见证的绽放
  才是真正的花开
  ——原载《诗刊》(上半月刊)2020年3期
  推荐语
  这是一首渐入禅境的小诗。“绽放”是禅。诗人“在山里/看見一棵树”,那“一棵树”就是一个禅者;“花开”就是禅者笑的动态,这种笑“繁花似锦”,是因为这种笑是那么的独立而独特。所以所有“赞美与掌声/都是因为表演。”也因此能幽默而自信地笑一笑自己,早已不在乎别人的真笑或假笑。“在山里/看见一棵树”呀,也看见了自己。“没有见证的绽放/才是真正的花开”,一切已静滤,明心见性于会心一笑。一切无须“见证”,是因为早已“自证”。 代薇,仿佛一种雌雄同株的“偏僻”的植物,美得如此“偏僻”。(推荐人:徐盛)
其他文献
描述丢失之物  它从来就没有名字,  我也记不起我是怎样找到它的。  我把它像一颗丢失的纽扣  携带在衣兜里  除非它不是纽扣。  吸血鬼电影,  通宵营业的自助餐厅,  黑暗的酒吧间  和弹子房,  在雨水冲洗光滑的街上。  它就像梦中的影子,  钉在别针上的天使,  过着安静而寻常的生活,  然后我把它丢失了。  岁月路过自己的  那一排无名车站,  直到有人告诉我这就是它。  我真傻啊,  
期刊
在闪光。  被金子环绕并在暮色中  洗去尘灰的  一只手  在闪光。风从  你的身旁吹过,风在闪光  树上,落下来的  是一粒松果。  松果  在闪光。他牵着  你的手  整个夜晚  牵着星星的手。  星星,在闪光。而母亲  坐在一枚  戒指上,白发  在闪光。  ——原载《处州晚报》2020年7月15日  推荐语  诗歌从“闪光”切入,围绕“闪光”两字递进,最后又停在“闪光”两字上,像是六个齿轮
期刊
转眼就是公历2020年了,被称为中国新诗改革开放时代“黄埔军校”的“青春诗会”过去整整40年了。当年和阿来、雨田、杨然一起在徐州第9届“青春诗会”的日子即刻浮现,仿佛如昨,只是我们都老了。与“青春诗会”相关的人,有人老了,还有人走了,此时想到更多的是“青春诗会”的发起者、组织实施者,前《诗刊》一编室主任王燕生先生,所以便以“青春诗会”的名义,把一些值得珍藏的记忆记录下来,因为王燕生之于我,是前辈,
期刊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新诗空前繁荣的年代,全国各地诗歌流派蜂拥,民间诗刊诗报层出不穷。八十年代中后期,我还在故乡邛崃。深秋的一天下午,我从西郊造纸路去县文化馆里的图书馆借书,一位名叫罗华平的馆员便向我推荐新到的几种文学期刊。在《北京文学》杂志上,我看到一组洪渊先生的诗。作为当期重点推介的作者,组诗专门配发了一幅洪渊先生的速写肖像,面颊瘦削,目光如炬,一看便知是一位人格高标、铮铮铁骨的诗人。结尾处的“
期刊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曾在他的诗歌《风很静》中写道:“在这宽广的寂静中/我可以忘记一切——/甚至我难以取消的生命/在我承认的事物里也无处容身。”《扫雪记》也拥有这样的魔力,使我恍然置身于雪花纷飞的寂静之中,忘记了一切。微漾兄在诗集中赋予121首诗歌的内在张力和向度,让我身处其中,在诗人大气磅礴的情思浪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追寻、思索和升华。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初读《扫雪记》是在一个晚
期刊
路东堪称当代诗坛的“隐者”和“异类”。最近,他积四十余年创作之精华的首部个人诗集《睡眠花》(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公開出版了,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多年来,他拒斥诗潮更迭的裹挟,苦心孤诣地独自寻索着写作的奥秘,“潜心于思与想的练习,对语言之于生命和事物秩序的微妙关系尤为关注,倾向于各种交互性文本的创造性书写”,终于达至某种诗的化境。  大概少有人知道,路东其实是“新时期”之后中国当代诗歌中的
期刊
《裂开的星球》是作者基于眼下全球性的流行病毒,关于人类与星球、人类与星球上的整个物种系统、以及人类与自身,总体关系和终极命运的追问与思考,并以一位现代诗人的全球性视野和万物平等价值观,给出自己的答案。  它是一首焦虑的当下之诗,又是一首冷峻的拷问之诗,一首站在诸如彝族的《查姆》等古老创世史诗和中外文化典籍中,带有神喻意味的劝诫之诗。  “我在二十年前就看见过一只鸟,在城市耸立的黑色烟囱上坠地而亡…
期刊
村子里立着最后一幢屋,  那么孤单,像世界的最后一幢屋。  大路缓缓地延伸进黑夜,  小小的村子留不住大路。  小村子只是一条过道,  夹在两片荒原间,畏怯地,  神秘地,大道代替了房前的小路。  离开村子的人将长久漂泊,  也许,还有许多人会死在中途。  (杨武能 译)  1901年9月18日,新婚不足半年的赖纳·玛利亚·里尔克(1875—1926)进入《定时祈祷文》第二部的写作。该诗集第一部早
期刊
春 中  流变中有沉定不移的守常  年年此时,风沿着新荫的道路吹来  草木的纯洁信心也被容许返还  南边的河堤上,柳树林带摇动,它们  绰异的,缥缈的,清扬的身影在风中飘摇  泠泠空气也在清凉的枝杈间游动  而在它们的摇动之上,是几千里的蔚蓝  日升又日落,四季、星空、黎明的转动里  是谁给了这恒常的诺言(如天空的终古不变):  在辽阔的蔚蓝之下,人世之春又一次汇聚  城中桃李盛放,城外碧草初生,
期刊
“诗歌重新定义了语言的秩序”,这句话在我阅读美国诗人罗伯特·勃莱的诗集《勃莱诗选》时,直接从我的脑海中蹦出来。罗伯特·勃莱是20世纪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新超现实主义(或称深度意象派)的领袖人物,作为二战之后最重要、影响力最广的一个诗歌流派,新超现实主义流派及勃莱本人对中国过去几十年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阅读勃莱对于我的意义在于:让我更深入地从语言的角度去思考诗歌的内在推动力,及其对诗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