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某分公司本地传输网因历史原因造成多张网络并存的情况下,导致整个本地传输网络规划不合理、部分段落资源匮乏、网络建设重复、资源浪费、网络安全性不高、对业务承载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的清理调查、分析研究,并采用科学、合理的网络优化建设原则对本地传输网络进行合并、优化、改造,并最终成功的实现本地传输多张网络的融合优化,并通过设备利旧、下电等工作实现降本增效,从而达到发挥“1+1>2”的协同效应、提高网络的容量及安全性,为当前及未来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的优化改造目的。
关键词:传输;融合;优化;改造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3-0000-02
1 概述
某分公司因历史问题造成拥有A、、B、C三张本地传输网。三张网络基本满足了WCDMA、GSM和数固业务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造三张网络的网络架构都不完善以及近年来3G和数固业务迅猛发展,导致某分公司的本地传输网部分段落网络容量紧张、规划不合理、安全性不高、且传输设备共站较多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较突出。某分公司通过对三张网络的融合优化、改造,设备利旧、下电等工作,提高了网络容量、安全性及科学性且达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
2 背景
网络现状
A平面:主要包括华为、阿尔卡特SDH设备、华为波分系统、地杰微波设备及PDH设备;网络结构为汇聚层、接入层,基站接入成环率为16%。
主要业务承载情况:GSM基站业务、移动交换电路、集团租线、PSTN业务。
B平面:主要由华为SDH设备组成,网络结构为汇聚层、接入层。
主要业务承载情况:数固业务、集团租线、PSTN业务、SCDMA基站业务、移动交换核心电路。
C平面:主要由华为、中兴两类设备组成,基站接入成环率为34%(不含室分)。网络结构为骨干层、汇聚层、边缘层三层结构。
主要业务承载情况:3G基站业务、移动交换业务、集团租线及部分数固业务。
3 本地传输网存在的问题
3.1 网络容量瓶颈
(1)A.C平面核心汇聚环带宽占用率。市ASON核心层、汇聚环8、10、11、14、15等环网的VC4的占用率达90%以上。
(2)C平面市-县10G环带宽占用率。郊县东环、北环、西南环、中环的V4占用率都达到85%以上。
(3)因此无论是A平面还是C平面,核心、汇聚网络都存在一定的瓶颈,无法满足未来3G业务和大颗粒数固租线业务的发展需求。急需要通过对两张网络的核心、汇聚网络进行改造扩容,提占用主高核心带宽。
3.2 网络资源浪费
A、C平面的共站设备重叠使用情况严重,约有1200余个站点存在2G、3G传输设备共站,即浪费了传输设备及光缆线路资源,又增加了设备运行的电费等维护成本。
3.3 网络安全性不高
由于光缆资源严重不足及网络规划原因,A、C平面的传输网元成环率都较低,A平面约为15%,C平面约23%;基站入环率更低,A平面约为18.7%,C平面约为34%,且都为不含室分站的成环率。因网络多为星形结构,一次小的光缆中断或设备故障导致5个以上基站同时中断的片掉情况相当频繁,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业务使用及感知度。
4 三网融合优化、改造方案及策略
4.1 三网融合优化、改造思路
网络规划与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结构清晰,网络容量大及安全可靠性较高的目标传输网。
网络发展以业务需求为基础,完善C平面汇聚网络架构,逐步实现汇聚层的双节点接入;边缘接入层结合A、C平面,优化网络结构,提高传输网的可靠性、生存性和应急调度能力。
从设备组网、工程建设维护、节省投资的角度出发,传输设备按照区域划分的原则,同区域内统一为一个厂家的设备。
在满足业务增长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本地网资源利用率。
4.2 三网融合优化、改造目标
结合业务发展需求,建设清晰的网络分层结构(核心层、汇聚层、边缘层),核心汇聚构成环型保护或网状网,边缘层以环形网络为主,基站成环率达到60%以上。
本地传输网逐步向目标传输网演进,网络安全性高,业务调度能力强,为全业务运营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撑,所有站点均具备支持MSTP业务能力。
共站节点实现融合,拆除下电设备利旧到其它新建节点。
目标网络结构图:
清晰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结构。核心层由OSN9500设备组成ASON网络,汇聚层由波分、10G速率等级的设备组成,接入层主要由2.5G、622M及155M速率等级的设备组成。
4.3 三网融合优化、改造原则
核心层以网状结构为主,综合调度、传送各类业务。
汇聚层以环形结构或网状结构为主,综合传送、调度各类业务。
边缘层以环形结构为主,根据传送业务特性及要求的不同,分为移动业务接入网络、固定业务接入网络等,可分别组网或统筹规划组网。
光缆网建设结合业务发展情况,统筹规划,以环形建设为主,核心层建设网状结构。
光缆建设边缘层以24芯为主,汇聚层光缆不小于36芯。
4.4 三网融合优化、改造方案实施步骤
A、B平面弱化,将A、B平面与C平面共站的节点进行融合、割接。
第一步、优先割接A平面网络末端与C平面共站站点,及A平面中非关键节点。割接站点1187个,拆除华为设备631端,阿朗设备311端,PDH和微波设备245端。
第二步、对剩余链、部分环上共站的设备电路进行割接,割接站点924端,调整网络结构,利用割接下来华为设备用于对新建站点。
第三步、A平面剩余站点暂时保持现有网络结构,随后期工程建设逐步向C平面融合演进,最终合为一个平面。
C平面需对市区21端A平面华为设备进行网络改造,实现网络融合,并对郊区253个共站站点进行电路割接。
5 结论
通过优化、改造最终完成共站设备的业务割接,割接后对重叠设备进行下电拆除,并利旧使用,对A、C平面进行成环优化割接。完成186个环网的成环优化,1200余套传输设备拆除入库,节约电费支出148.32万/年,利旧SDH设备335套,盘活资产约2517万,宏基站成环率提高到56%,基站片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片掉发生率下降300%以上。整个本地传输网络融合、优化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
通过此次优化改造工程,总结出本地传输网络的优化应以分析业务电路的需求为切入点,针对传输网络的安全性、可控性、高效性及扩展性四个考量,对现网指标进行评估。然后根据现网存在问题和业务需求确定网络优化目标,根据目标针对传输网的网络结构、传输设备、光缆线路三个要素分别进行优化,使传输网络更加安全稳定,使资源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吴杰,韦炜.本地传输网优化[N].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8.
[作者简介]刘贵香,北京邮电大学学士,现工作于中国联通成都分公司网络维护管理中心。
关键词:传输;融合;优化;改造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3-0000-02
1 概述
某分公司因历史问题造成拥有A、、B、C三张本地传输网。三张网络基本满足了WCDMA、GSM和数固业务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造三张网络的网络架构都不完善以及近年来3G和数固业务迅猛发展,导致某分公司的本地传输网部分段落网络容量紧张、规划不合理、安全性不高、且传输设备共站较多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较突出。某分公司通过对三张网络的融合优化、改造,设备利旧、下电等工作,提高了网络容量、安全性及科学性且达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
2 背景
网络现状
A平面:主要包括华为、阿尔卡特SDH设备、华为波分系统、地杰微波设备及PDH设备;网络结构为汇聚层、接入层,基站接入成环率为16%。
主要业务承载情况:GSM基站业务、移动交换电路、集团租线、PSTN业务。
B平面:主要由华为SDH设备组成,网络结构为汇聚层、接入层。
主要业务承载情况:数固业务、集团租线、PSTN业务、SCDMA基站业务、移动交换核心电路。
C平面:主要由华为、中兴两类设备组成,基站接入成环率为34%(不含室分)。网络结构为骨干层、汇聚层、边缘层三层结构。
主要业务承载情况:3G基站业务、移动交换业务、集团租线及部分数固业务。
3 本地传输网存在的问题
3.1 网络容量瓶颈
(1)A.C平面核心汇聚环带宽占用率。市ASON核心层、汇聚环8、10、11、14、15等环网的VC4的占用率达90%以上。
(2)C平面市-县10G环带宽占用率。郊县东环、北环、西南环、中环的V4占用率都达到85%以上。
(3)因此无论是A平面还是C平面,核心、汇聚网络都存在一定的瓶颈,无法满足未来3G业务和大颗粒数固租线业务的发展需求。急需要通过对两张网络的核心、汇聚网络进行改造扩容,提占用主高核心带宽。
3.2 网络资源浪费
A、C平面的共站设备重叠使用情况严重,约有1200余个站点存在2G、3G传输设备共站,即浪费了传输设备及光缆线路资源,又增加了设备运行的电费等维护成本。
3.3 网络安全性不高
由于光缆资源严重不足及网络规划原因,A、C平面的传输网元成环率都较低,A平面约为15%,C平面约23%;基站入环率更低,A平面约为18.7%,C平面约为34%,且都为不含室分站的成环率。因网络多为星形结构,一次小的光缆中断或设备故障导致5个以上基站同时中断的片掉情况相当频繁,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业务使用及感知度。
4 三网融合优化、改造方案及策略
4.1 三网融合优化、改造思路
网络规划与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结构清晰,网络容量大及安全可靠性较高的目标传输网。
网络发展以业务需求为基础,完善C平面汇聚网络架构,逐步实现汇聚层的双节点接入;边缘接入层结合A、C平面,优化网络结构,提高传输网的可靠性、生存性和应急调度能力。
从设备组网、工程建设维护、节省投资的角度出发,传输设备按照区域划分的原则,同区域内统一为一个厂家的设备。
在满足业务增长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本地网资源利用率。
4.2 三网融合优化、改造目标
结合业务发展需求,建设清晰的网络分层结构(核心层、汇聚层、边缘层),核心汇聚构成环型保护或网状网,边缘层以环形网络为主,基站成环率达到60%以上。
本地传输网逐步向目标传输网演进,网络安全性高,业务调度能力强,为全业务运营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撑,所有站点均具备支持MSTP业务能力。
共站节点实现融合,拆除下电设备利旧到其它新建节点。
目标网络结构图:
清晰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结构。核心层由OSN9500设备组成ASON网络,汇聚层由波分、10G速率等级的设备组成,接入层主要由2.5G、622M及155M速率等级的设备组成。
4.3 三网融合优化、改造原则
核心层以网状结构为主,综合调度、传送各类业务。
汇聚层以环形结构或网状结构为主,综合传送、调度各类业务。
边缘层以环形结构为主,根据传送业务特性及要求的不同,分为移动业务接入网络、固定业务接入网络等,可分别组网或统筹规划组网。
光缆网建设结合业务发展情况,统筹规划,以环形建设为主,核心层建设网状结构。
光缆建设边缘层以24芯为主,汇聚层光缆不小于36芯。
4.4 三网融合优化、改造方案实施步骤
A、B平面弱化,将A、B平面与C平面共站的节点进行融合、割接。
第一步、优先割接A平面网络末端与C平面共站站点,及A平面中非关键节点。割接站点1187个,拆除华为设备631端,阿朗设备311端,PDH和微波设备245端。
第二步、对剩余链、部分环上共站的设备电路进行割接,割接站点924端,调整网络结构,利用割接下来华为设备用于对新建站点。
第三步、A平面剩余站点暂时保持现有网络结构,随后期工程建设逐步向C平面融合演进,最终合为一个平面。
C平面需对市区21端A平面华为设备进行网络改造,实现网络融合,并对郊区253个共站站点进行电路割接。
5 结论
通过优化、改造最终完成共站设备的业务割接,割接后对重叠设备进行下电拆除,并利旧使用,对A、C平面进行成环优化割接。完成186个环网的成环优化,1200余套传输设备拆除入库,节约电费支出148.32万/年,利旧SDH设备335套,盘活资产约2517万,宏基站成环率提高到56%,基站片掉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片掉发生率下降300%以上。整个本地传输网络融合、优化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
通过此次优化改造工程,总结出本地传输网络的优化应以分析业务电路的需求为切入点,针对传输网络的安全性、可控性、高效性及扩展性四个考量,对现网指标进行评估。然后根据现网存在问题和业务需求确定网络优化目标,根据目标针对传输网的网络结构、传输设备、光缆线路三个要素分别进行优化,使传输网络更加安全稳定,使资源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吴杰,韦炜.本地传输网优化[N].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8.
[作者简介]刘贵香,北京邮电大学学士,现工作于中国联通成都分公司网络维护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