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报的魔法

来源 :英语大王·军事百科知识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密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反间谍机关发现了一个德国间谍,并对其进行秘密监视。这个间谍通过秘密渠道,搞到了一份重要的军事情报。
  一天上午,他趁人不备,溜出家门,搭上了一列开往中立国瑞士的火车,监视人员暗中跟踪。这个间谍上车后直到中午才在餐车里独自占了一张小餐桌,根本没有人去和他接头。午饭后,在列车驶近国境线时,他下车了。盯梢中的几个人下车继续跟踪,不久后将其逮捕。
  而留在车上的几个人,则继续观察、搜索可疑目标。这时,火车开进了瑞士的第一个小站。他们注意到有一个人占据了那个间谍用过的餐桌。吃饭的时候,这个人“无意中”碰翻了桌布上的酒杯。他赶忙用餐巾把弄湿的地方盖住,又狼吞虎咽地吃起饭来。吃过饭,这个人伸伸懒腰,低着头休息片刻就走开了。反间谍人员好生奇怪,到餐桌上看看,一切又都平平常常,并无可疑之处,只好作罢。
  可是,当他们返回法国,看过被捕间谍的口供记录后,都大吃一惊。原来,就是在那张就餐的餐桌上,这个间谍用隐显墨水(又称密写墨水)写下了情报,后来坐在那张餐桌上的人,是一个跟他接头的间谍,他用酒把情报显示出来,很快读完并熟记下来,等到字迹完全消失了,才从容离开。
  在世界军事史上,利用隐显墨水传递情报的案例不胜枚举。为了不使情报显露丝毫痕迹,间谍们常用的手法就是借助隐显墨水达成的“密写”技术。隐显墨水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机溶液,如牛奶、柠檬汁、醋和体液等,用这类溶液书写的纸只要稍微加热,书写的内容便立即现形;第二类是用化学药水制成的墨水,这类墨水干时没有颜色,用适量的试剂处理后就会现形;第三类是放射性墨水,它是用摄影显影定影法现形的。
  其实,人们很早就用隐显墨水书写情报了。古希腊军事学家菲罗用一种叫做“没食子”的药制造了隐显墨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将军利用这个配方制造隐显墨水。在中国古代,人们常用明矾水(或米汤)书写情报,待明矾水干后,纸上不留任何痕迹。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隐显墨水的应用达到它的全盛时期,当时大多数间谍都利用隐显墨水密写情报。德国间谍应用丰富的化学知识,造出了五花八门的隐显墨水,使盟国的反间谍机构穷于应付。
  穿透
  穿透是一种更为隐秘的情报传递方式。鸡蛋是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很少有人想到,在战争中它除了给人充饥外,还成了传递情报的奇妙载体。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协约国英法军队与德军对峙于索姆河河畔。为了防止军队驻防情报被窃,双方军队在抢修阵地工事的同时也加强了警戒勤务工作。协约国军队特别对索姆河前线法军与德军的交界处加岗增哨,凡是过往行人一律严格盘查,严防机密外泄。可是协约国军队仍然接二连三遭到德军的攻击。从德军的攻击情况看,他们十分清楚协约国驻防情况,显然是协约国的情况早就被德军窃取了。这使法军情报人员既震惊又迷惑不解。
  一天,有名德国农妇挎着篮子蹒跚地走到法军岗哨面前,要求通过岗哨到德军防地探亲。法军哨兵先是对她进行了严密的盘问,然后又翻遍了她携带的篮子,见里面除了煮熟的鸡蛋外没有任何可疑之物。这时一位法军哨兵随手拿起一个鸡蛋抛向空中,又恶作剧地把它接住。哨兵这个无意识的举动,却使农妇的情绪非常紧张。这引起了哨兵的怀疑:“莫非鸡蛋里有鬼?”于是,他们将鸡蛋敲破后剥下了蛋壳,只见蛋白上布满了字迹,哨兵们见状,顿时大吃一惊。原来,熟鸡蛋上画着英军的详细布防图和各师旅的番号。
  情报是怎样隔着鸡蛋壳写到蛋白上的呢?刚开始法军情报人员解不开这个谜,因为这种传递方式的发明者不是一位军事人员,而是德国的一位化学家。后来才了解到,他是先用醋酸将情报写在鸡蛋壳上,等到醋酸干了以后,再将鸡蛋用水煮熟。这样,醋酸写的字迹便透过蛋壳印到蛋白上,而蛋壳外面却一点痕迹也没有,难怪协约国的哨兵会接连上当。
  裙中藏玄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特工在窃取盟军机密军事情报后,将这些情报传递给他们的负责人,从而决定作战方针。一次,盟军的检查员截获了一张服装设计图纸。这张设计草图上是3位年轻的模特,她们穿着时尚的服装。
  表面上看起来,设计草图很平常,然而这张看似“清白”的图纸没能瞒过英国反间谍专家们的眼睛。英国安全局的官员们识破了纳粹特工的诡计,命令密码破译员和检查员迅速破译这些密码。
  “大批敌方援军随时可能到来。”最终密码破译员们从这张设计图纸上读出了这样的信息。原来纳粹特工利用莫尔斯电码的点和长横等符号作为密码,把这些密码做成装饰图案,藏在图上模特的长裙、外套和帽子等图案中。
其他文献
两军打仗,输了的一方被称为“败北”;运动场上比赛,负方也是“败北”,是否失败者都向北方逃走呢?还是只有向北方逃跑的才叫“败北”呢?  其实这里的“北”并不是指方向而言。因为打了败仗逃跑时任何方向都是可能的,慌不择路,哪里还来得及找方向。但为什么只有“败北”一词,而没有“败南”“败东”“败西”的说法呢?  这个“北”字很像两个人背靠背之形,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这个“北”字即古之“背”字,“背”字是后
期刊
2011年11月8日清晨,委内瑞拉第42伞兵旅某军用机场。飞机引擎的轰响打破了大地的宁静,中委两国空降兵组成的联合小分队分别搭乘运输机、直升机飞向演习地域。  空降突袭、垂直打击,“蛙跳”攻击……中国空降兵“雷神”突击队与委内瑞拉第42伞兵旅官兵共同上演了一出“反恐”话剧,一举击溃毒贩……  如此见面礼  2011年10月13日晚9时30分,委内瑞拉某山区,夜色如墨,一辆卡车在崎岖的道路上疾驰。车
期刊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某个有灵媒气质的孩童或是印第安人能和动物交谈,吹口哨的男人会得到树上喜鹊的倾力回应,而谷歌为了消除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沟通隔阂,干脆计划发明一种手机软件,将能提供包括猫、狗、鸟、兔、天竺鼠在内的数十种动物的语言翻译。  看到这些,我们不禁要发出疑问,动物真的有语言么?它们真的会和人类一样通过声音进行沟通么?各种不同的声音,比如狼嚎、狮吼、鸟鸣,是在向其它动物介绍自己么?动物也能利用
期刊
号外,号外!赛尔号上的小精灵们突然发狂!连聪明乖巧的伊优都没能幸免。就在小赛尔诺奇为伊优一筹莫展的时候,迪曼教官分配给他一项新任务——和派派等5人一同前往露希欧星调查野生精灵产生变异的原因……  登陆露希欧星  “五秒后进入大气层,”飞船上的电脑传来提示音,“五,四,三,二,一!开始进入大气层,一切正常。”诺奇刚要回头找伊优的麻烦,飞船上的电脑又传来提示:“舱内湿度偏大,请注意除湿!”  飞船刚停
期刊
仲夏,清晨5时刚过,3辆“勇士”装甲步战车在阿富汗中部第601号沙漠公路上高速疾行,其身后拖出一道道沙尘。这是英国陆军莫西亚机步团(MERCIAN REGIMENT)3营B连6排的一个巡逻小组,他们已经巡逻了一整夜。战车后部的载舱内,两排全副武装的士兵面对面坐着,早就不愿忍受颠簸的路程和混浊的空气,盼着能够尽快下车执行任务。  设立临时车辆检查点  天亮后,巡逻小组开始准备执行第一项日间任务,即在
期刊
闭上双眼,集中注意力……天黑了,海面上刮起了风,海水卷起波涛,发出“哗哗”的声音。夜色中的大海好像一张巨脸,你看不清楚它的五官,却总觉得它在暗处盯着你……喂!你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吗?看,一艘古帆船在前方不远处漂荡,可刚刚什么也没有呀!借着月光,你能够看到那破烂的船帆和朽败的船体,甚至你还能隐约听到它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那、那是什么?  我的天呀,那是幽——灵——船!  啥是“幽灵船”?长久以来
期刊
在战场上,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和密布的地雷场是进攻方前进的最大障碍。为了能拔除这些“钉子”,进攻一方往往要采取炮轰、爆破、喷火器火攻等诸多办法。而爆破,无论是送炸药包,还是送爆破筒,都是十分危险的作业。  二战期间,德国人在清除雷场方面大胆尝试——研制出遥控爆破坦克。在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登陆战,都可以见到德国人的“钢铁小爬虫”,它们堪称是“战场上的敢死队”,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
期刊
从《海底两万里》  到我的身世传奇  我叫“蛟龙”号,是中国首个载人深海潜水器。设计制造我的,是一群富有激情、知识渊博的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两年来,我数次潜入深海,正是为了完成他们赋予我的光荣使命。  太空与深海,是人类一直梦想征服的秘境。据统计,地表资源中约70%都蕴藏于海底,但和太空一样,人类对深海还知之甚少。  “这是一片奇妙而又少见的海底森林,生长的都是高大的木本植物,小树上丛生的枝杈都
期刊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竞赛项目中有一项马拉松赛跑,比赛的距离是42195米。为什么叫马拉松?为什么不长不短要跑这么远?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今天的许多普通人都能够完成马拉松长跑,除了腰酸腿疼之外没有什么别的严重后果,为什么古希腊英雄却会在报捷之后力竭而亡呢?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不少历史学家认为那次著名的长跑纯属虚构。    无妄之灾  公元前500年,在波斯帝国占领下的米利都爆发了由希腊人支持的爱奥尼亚人
期刊
火炮自问世以来,一直是攻城略地的利器。它们身怀绝技,在战场上大显身手。在这个人丁兴旺、技术尖端、威风凛凛的大炮王国里,有一员大将出生最早、寿命最长、建立了无数功勋,堪称“元老”。这就是咱们要认识的主人公——赫赫有名的“大嗓门”榴弹炮。    “大嗓门”遍地开花  “大嗓门”是位沙场老将,这点没人会否认,早在15世纪,它便出现在战场上。这种炮是由荷兰人最先研制成功的。它不仅射速快,而且打得准,机动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