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片林地都是我的家”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ao2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3月27日,年逾七旬的江西省瑞昌市林业局退休工程师范琉芳健步走上主席台,从市委书记手中接过“瑞昌市十佳老有所为标兵”的证书。人们从他的感人事迹中了解到了一位退休干部的绿色情结。
  1962年,范琉芳从林业中专毕业後,被分配到瑞昌市国营青山林场工作,一待就是26年。在那里,他搞起了万亩杉木林,8000亩黄山松。上世纪90年代初,他被调到瑞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任副所长,直至退休。
  在长达36年的林业生涯中。他与林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桑榆暮景,他心中仍然有一个绿色情结,那就是在有生之年为子孙後代再多留一片绿阴。2004年5月,他向信用社贷款5万元,加上自有资金4万多元。租赁荒山1681亩,种植杨树、油茶和梨树。他还每年坚持育苗25亩,以解决周边群众造林所需。从此,他启动了暮年造林事业。
  一位朋友幽默地问他:“你究竟有几个家呀,怎么总见不到你呢?”他风趣地回应:“我有好多个家呀,每座山头、每片林地都是我的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暮年壮志,他确实是把每一座山、每一片林都当做自己的家。用对家的那份情、那份爱呵护着它们。每午从大年初五起,他就开始忙于起苗、护林、整地、搞林间套种。一年365天,大约有330天,他都是早上5点钟起床,骑上自行车,带着年近七旬的老伴进山。山中无人家,中餐他们怎么解决?他与老伴就自带烤饼、馒头或其他干粮,以此充饥。天黑了,他才带着老伴下山。有时他们走到半山腰,就已经伸手不见五指了,只得打着手电筒摸着下山。
  2006年7月的一天,他在去夏坂镇林地途中,突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顿时暴雨倾盆而下。此时的他,前不着村,後不着店,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找不到,全身立刻湿透。他却仍然顶着风雨前行,按时赶到了林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造林痴”“种树狂”。
  2009年盛夏的一天,他正在林间劳作,不知是疲劳过度,还是中暑所致,他突然昏倒在地,老伴一时被吓得不知所措,號啕大哭。正当一位好心的路人给他联系救护车时,他苏醒过来了,但是不管老伴怎样劝说,他就是不肯去医院。在山林中休息一段时间後,他抖了抖身上的泥土,又继续干了起来。范琉芳老人为了造林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他的老伴最清楚。他的老伴说:“老范为了山上的那个家,用坏的锄镐可以摞成堆,穿坏的鞋子可以用车推。”
  范琉芳深知“赠人千金。不如授人一技”。他坚持做到了无偿地、毫无保留地向前来学习取经的林农传授林木的栽植、管理技术。他经常实地示范传教,做到有问必答。几年来。他的林地不仅成为了全市造林样板示范基地,而且还成了造林技术传播基地。他带动和帮助400多户乡邻走上了科技兴林的致富路。
  插图/刘昌海
其他文献
1939年秋的一天。毛泽东到离杨家岭5公里远的马列学院作报告。学院领导派了4个人去接他,他们走到半路时,毛泽东已迎面而来。当主席得知这4个人是到杨家岭专门接他时,连连摇手:“1个人作报告要4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主席又说:“你们4个人是不是抬轿子来接我呀?下回呀,跟你们领导说,再来4个人。来个八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要是还有人,再来几个鸣锣开道的,派几个摇旗呐喊的,你们说好不好?”4个人都笑
期刊
江西有了首个长寿之乡 卢我窥  铜鼓是江西省第一个“中国长寿之乡”。  2011年,铜鼓县全县总户籍人口137,888人,人均预期寿命74.53岁,80岁以上老人2013人,占总人口教1.46%。百岁以上老人也逐年增多,2009年为总人口数的7.2/10万。2010年为7.3/10万,2011年有13名百岁寿星,占总人口数的9.4/10万,达到或超过了中国老年学会制订的“中国长寿之乡”的标准。经过
期刊
“常回家看看”,是老年人最需要的“精神赡养”。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案明确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凸显了国家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重视,此举既完善了维护老年人权益题中应有之义,又使法律更加人性化。  “常回家看看”入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随着“空巢”家庭的大量出现,一些无暇顾及老年人的赡养人,不理解老年人的
期刊
酒海之忧  孙希岳  央视节目“冠”了酒,  九州台台都说酒。  新年酒价必有涨,  奉劝诸君别贪酒。  广告发烧度数高,  酒精伤肝令人忧。  伟大复兴须勤俭,  梦想实现不靠酒。  不倒的大树  肖灿先  你老了,  神韵已离你而去,  繁茂也不再属于你,  荆棘希望你匍匐在脚下,  杂草准备掩埋你的威仪。  你依旧高高地挺立,  傲然指向万里云天,  牢牢抓住坚实大地。  你相信,  精神不
期刊
我说给先行的老友留个影,其实是给已过世的老友写挽联。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凡是办丧事,灵堂里都要有挽联。挽联是丧葬文化的一个重要要素,但挽联的内容有雅俗之分。有些挽联是通用型的,如过去的《礼文汇》就设计好了各类挽联,人们只需从中择取便可。这种挽联,用词再典雅,我亦视为俗,唯有那些为死者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的挽联才够得上雅。我给老友写挽联,力争写出其所有、可贵、可挽之处,只适用于他,别人搬不走。初时我尚不觉
期刊
岁月轮回,一转眼又到了梨花盛开的季节。  清晨起来,我推开窗户,一阵春风从东窗吹进,窗外飘着细雨,细细柔柔,如丝如絮。  春风中夹带着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这是院内那15株盛开的梨花送来的香。10年前,我从中石化退休后,儿子看我喜欢种花养草,便买回了15株梨树,栽种在100()多平方米的大院里。树刚买来时只有1米多高。10年过去了,现在树干已有碗口大小,而且整棵树枝繁叶茂,亭亭玉立,树冠更像一把硕
期刊
初春时节,笔者来到江西省高安市黄沙岗镇挂榜村漆家村小组林场时。夕阳给树林涂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色,91岁的漆友朋在给再生杉树林松土。40多年了,只有在这片亲手养大的树林里,他的心才会感觉到有归宿。他对子女说:“我走了之后,你们要把我的骨灰撒到树林里,一定。”  他为集体林场种了近55万株树,两获“全国绿化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两获“全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漆友朋说:“是树给我带来了荣誉。”而他带给树的,
期刊
我教会婆婆发电子邮件纯属偶然。那天,我正在电脑上轻车熟路地收发电子邮件。“一点(网络)即达,没有距离”,婆婆在旁边看着,露出既新鲜又好奇的眼神,于是我就主动提议教她发电子邮件。  “伊妹儿啊,好是好,可我这个老太婆,眼神不好,手脚又慢,行吗?”婆婆犹豫了一下子。我看得出,她想学,可又担心自己学不会、学得慢被人笑话。这和以往风风火火、说一不二的她,可以说是判若两人。  “行,一定行,我婆婆做什么什么
期刊
去年,我变卖了城南的房子,搬到城北和父母住在一起。前几天,闺蜜小兰到家里来做客,看到一大家子人。她就说:“你这是自寻麻烦。我们刚一结婚就独自买房住了,无拘无束,过着快乐的二人世界,才不会和父母挤在一个屋檐下呢。”  “这有什么麻烦的呀?”我不解地问。  “你看,父母和咱们有‘代沟’,难免会发生分歧。再者,你们住在一起,这家里的开销就大了,各种费用谁来付……”小兰说了一大堆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不是。  
期刊
房市、股市正红火的时候,我用攒下的钱去投资了一个网络小店。当时还不太懂得“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更美好的生活,要靠合理配置现有资产得到”的道理,只是觉得父母那一辈把钱都存入银行的想法太落伍了。不过在今天看来,那时候我的理财方式只能叫做“望天收”。  工作几年下来,我一边恶补财经知识一边实践,通过投资获得了不小的收益。于是,我便琢磨着如何盘活爸妈手上的钱:物价疯涨的年代,用他们的余钱进行投资理财,不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