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磷脂酶C-γ1、磷脂酶C -γ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0例SLE患者与25名健康对照人的磷脂酶C-γ1与磷脂酶C-γ2 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它们与补体C3、C4、抗双链DNA (dsDNA)抗体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
【机 构】
: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科,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山东大学附属济南中心医院风湿科,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科,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科,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磷脂酶C-γ1、磷脂酶C -γ2的表达水平及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0例SLE患者与25名健康对照人的磷脂酶C-γ1与磷脂酶C-γ2 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它们与补体C3、C4、抗双链DNA (dsDNA)抗体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SLE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磷脂酶C-γ1与磷脂酶C-γ2 mRNA表达显著增高(分别为P<0.01);②磷脂酶C-γ1与磷脂酶C-γ2 mRN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726,P<0.01);③SLE组磷脂酶C-γ1 mRNA表达水平与补体C3、C4、抗dsDNA抗体均无相关性,而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r=0.002,P<0.05).磷脂酶C-γ2与补体C3、C4呈显著负相关(r=-0.914,P<0.01;r=-0.829,P<0.05),与抗dsDNA抗体正相关(r=0.171,P<0.05),与SLEDAI积分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本研究发现SLE患者磷脂酶C-γ1与磷脂酶C-γ2的表达水平在SLE患者中增高,磷脂酶C-γ1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磷脂酶C-γ2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与抗dsDNA抗体正相关,可能对SLE患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较大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临床及血清学特点.方法 收集SLE患者222例,其中发生AIHA的患者17例,应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未发生AIHA的34例SLE患者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计最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SLE合并AIHA的发生率为7.6%.AIHA组抗心磷脂抗体IgG的阳性率(7
目的 从系统生物学角度全面研究弥漫增生型狼疮肾炎(Ⅳ型LN)和膜型狼疮肾炎(Ⅴ型LN)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谱.方法 分离静脉血清,通过抗体芯片技术同时检测4种Th1和5种Th2细胞因子表达.结果 ①细胞因子表达谱:在检测的9种细胞因子中,Ⅳ型LN患者有7种明显升高,包括3种Th1细胞因子[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4种Th2细胞因子(IL-4、I
1 概述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RF)是一种由咽喉部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的全身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关节、心脏、皮肤和皮下组织,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浆膜及肺、肾等内脏.临床表现以关节炎和心脏炎为主,可伴有发热、皮疹、皮下结节、舞蹈病等.本病发作呈自限性,急性发作时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其以瓣膜病变最为显著,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日本科学家于1988年发现的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类物质~([1]),它具有调节血管张力,促进细胞分裂等生理作用;而在疾病中,则是一个关键的致病因子,促进血管收缩、炎症和纤维化。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组系统性炎症纤维化的疾病,可累及泪腺、腮腺、甲状腺、肺脏、胰腺、肝脏、胆管等多个脏器和组织[1].多年来它的命名混乱,曾有IgG4相关系统性疾病[2]、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3]、IgG4相关自身免疫病[4]以及IgG4综合征[5]等10种命名.2011年10月波士顿举行的IgG4相关性疾病的国际会议上,35名来自
目的 研究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1β (rrIL-β)诱导关节软骨细胞退变是否与其破坏线粒体的完整性和促进细胞内活性氧的表达有关.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软骨细胞成功后,以10 ng/ml白细胞介素(IL)-1β刺激,培养24 h后,通过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碘化丙啶双标及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以罗丹明-123荧光染色和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
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HLA-G)是一种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能够通过与抑制性受体结合作用,调节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以及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
目的 采用非侵入性双源CT观察关节及周围组织的尿酸盐结晶,以探索临床诊断痛风或鉴别诊断其他关节疾病。方法 选择近2周发作过单关节肿或(和)痛患者17例,均行病变关节双源CT检查。部分患者在B超下穿刺取关节液镜检。结果 13例痛风患者发现33处有尿酸盐结晶,最常沉积的关节部位为双侧足趾关节(7/33)、近端指关节(5/33)、远端指间关节周围(4/33)、跖关节(4/33)、胫骨下端(3/33)。发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中的作用及雷公藤多苷治疗RA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建立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治疗组、雷公藤多苷治疗组、雷公藤多苷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组进行药物干预,4周后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MGB1在正常组、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大鼠的滑膜与关节中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