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Ivor-Lewis手术与改良Ivor-Lewis手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比较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an8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中下段食管癌经典Ivor-Lewis术式与改良Ivor-Lewis术式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重新评价经典Ivor-Lewis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间接受改良Ivor-Lewis手术的140例(改良组)和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接受经典Ivor-Lewis手术的112例(经典组)食管中下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转移淋巴结数量及术后病理分期。

结果

经典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12.0±39.5)min[含(22.0±3.4)min的重新消毒时间],稍长于改良组的(195.0±51.6)min,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3.2)枚/例比(18.6±5.5)枚/例,P>0.05],但对于上纵隔淋巴结,经典组清扫数量明显多于改良组[(8.0±2.1)枚/例比(3.1±0.6)枚/例,P<0.05]。经典组术后检出有淋巴结转移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改良组[41.1%(46/112)比27.9%(39/140),P<0.05]。

结论

对于中下段食管癌,经典Ivor-Lewis术式在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效果及术后病理N分期的准确性方面较改良Ivor-Lewis术式更具优势,因而更符合肿瘤治疗原则。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后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与Roux-en-Y术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前瞻性入组109例胃癌住院患者,在全胃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术中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R-Y组(采用Roux-en-Y重建术,57例)和FJI组(采用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重建术,5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
【摘要】物理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比较复杂,而且知识大多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会遇到各种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策略,在创新策略的过程中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运用现代化教学思想给学生传授知识,这样才能不断突破高中物理课程难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理念;措施  引言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日渐推进,社会
期刊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在处理危重胰十二指肠损伤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1月间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DCS理念处理的19例胰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经损伤控制性手术及重症监护复苏处理,未再行确定性手术,康复出院。12例经损伤控制性手术及重症监护复苏处理后行确定性手术(远端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近端十二指肠空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超声对盆底松弛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肛提肌裂隙形态结构改变方面的评估价值。方法2011年10月到2012年9月间于南京市中医院便秘专病门诊筛选出盆底松弛综合征所致便秘的40例女性患者,填写克里夫兰便秘评分(CCS评分)量表,并在Valsalva动作时进行动态三维超声检查,测量患者肛提肌裂隙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经1个疗程(2周)的生物反馈和针灸治疗后,再次填写治疗后CCS评分量表并复查Va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中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FMJS)、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有关腹腔镜与开腹中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对比的文献,检索截至2012年8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并提取数据资料,对复合标准的研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项临床对照研究纳入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