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治疗进展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head and neck mucosal melanoma,HNMM)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其病因不明,主要发生在鼻腔鼻窦和口腔。由于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且肿瘤容易复发及转移,HNMM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手术及辅助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的深入,给HNMM的治疗带来令人欣喜的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经鼻内镜手术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对2004年10月至2017年3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经鼻内镜手术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病例79例进行分析,男性51例,女性28例,中位发病年龄48岁。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术前鼻窦CT、MRI、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依据术后鼻内镜检查、鼻窦MRI及全身检查判定患者是否出现复发和远处转
期刊
自噬是细胞在生理或病理因子作用下,通过溶酶体途径对功能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进行识别降解的一种现象。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在感音神经性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通过参与毛细胞的氧化应激、能量代谢或与凋亡相互作用等途径影响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生发展。本文就不同损伤因素如遗传基因缺陷、耳毒性药物、衰老和噪声暴露等所致感音神经性聋的自噬机制进行探讨,旨在为感音神经性聋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本文分析了2011年3月至2019年3月我科收治的15例纽扣电池食管异物患儿的病例资料。术前检查中,14例术前X线平片发现双密度指环样结构,1例胸部CT检查示双密度指环样结构。患儿均行异物取出术,随访至2019年6月30日,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食管周围脓肿1例,气管食管瘘4例,并发食管狭窄1例,无死亡病例。当患儿表现为呕吐、拒食、流涎、哭闹时,要警惕食管异物的可能性。术后胸部CT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食
期刊
经过30年的探索和积累,经鼻内镜鼻腔鼻窦-颅底肿瘤手术在国际和国内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有传统手术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仍有许多临床问题尚待探讨。本文分别针对鼻腔鼻窦-颅底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鼻咽癌鼻内镜手术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严格的规范化培训、密切的多学科团队合作都是完成手术的重要前提。
期刊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软骨肉瘤的治疗方法、病理亚型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1994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诊治的鼻腔鼻窦软骨肉瘤患者47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8例,年龄7个月至71岁,中位年龄38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肿瘤侵犯部位、治疗方法、病理亚型、复发及预后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 R
目的探讨24 h咽喉Dx-pH监测与质子泵抑制剂(PPI)诊断性试验(简称PPI试验)在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60例经临床反流症状指数(RSI)和反流体征评分(RFS)量表评估疑似诊断LPRD且从未接受过PPI治疗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16~72岁,中位年龄38岁。所有患者先行24 h咽喉Dx-pH
耳鸣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产生较大影响。搏动性耳鸣是耳鸣的一种,乙状窦相关病变是引起搏动性耳鸣的主要病因之一,其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但也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了并发症。本文就乙状窦相关性搏动性耳鸣的手术方法、术后疗效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以搏动性耳鸣为表现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特点,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8年6月以搏动性耳鸣为主诉并最终确诊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7~65岁。结果5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搏动耳鸣,伴/不伴头痛、记忆力下降等,病程3个月~20年。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最终确诊为硬脑膜动静脉瘘,经栓塞治疗后3例耳鸣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