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进行“语言形式”练笔的有效尝试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e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善于在文本中揣摩内容,发现语言形式,找准有价值的训练点,从关注标点、关注句式表达、关注构段方式、关注谋篇布局等角度入手,展开练笔,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课堂练笔  语言形式  语用能力
  纵观我们的语文教材、语文课堂、配套作业,练笔多偏向于语言内容,如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后和《作业本》都有小练笔设计:“读了课文,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南辕北辙》课后和《作业本》都有同样的小练笔设计:“你想对那个楚国说什么?”此类注重语言内容的练笔居多,从效果来看,学生似乎总是在重复着空泛、口号式的语词,有的中下学生甚至说了一两句没下文了,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教师忽视了“语言形式”的训练,一味地追求“语言内容”的表达。
  王尚文曾说:“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言语形式’即‘怎么说、怎么写’,而非‘说什么写什么’”。语文课主要是学习言语表现,课堂练笔的功能定位仅仅在得“意”是不够的,更须得“言”,注重让学生通过练笔,体验、运用、内化课文的言语形式,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言语表现力。
  依托课文设计课堂练笔,首先要找到练笔的切入点,语文教师要以更专业的眼光细读文本,进行细致深入地解读。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标点、从句式表达、从构段方式、从谋篇布局等角度入手,找寻“语言形式”进行课堂练笔,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关注标点符号,力求熟练运用
  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除了文字方面,教师应该把眼光放宽泛一些,比如标点。郭沫若说过“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可见,标点符号之重要。它是一种情感载体,能参與情感表达。它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的言语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标点的妙处,发现隐藏在标点中的“语言形式”,并设计课堂练笔。
  活用“冒号引号”,三年级冒号引号的用法是重点,也是难点,孩子总是用了前引号,忘了后引号,三种提示语后标点乱加。对于课文出现的对话形式,教师要抓住例子,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练习。如三下《检阅》中,对话比较多,也不乏三种形式的对话。教师引导观察后,设计这样小练笔:检阅结束后,儿童队员们会对博莱克说什么?博莱克又会怎么说?运用三种对话形式来练写。
  二、关注句式表达,丰富语言形式
  词句是一篇言语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词句的教学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点,更是中段教学的重点。
  (1)仿生动细腻的描写方法
  描写就是运用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景物进行具体细致形象的刻画和描绘。怎样才能在练笔时让学生学会描写呢?我们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课中精美的文段,积累写作的素材,领悟描写方法,落实描写训练。如《燕子专列》描写小贝蒂在冰天雪地里找燕子的场景中,小贝蒂的冷描写得很细腻:“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儿也不在乎。”想到三年级的孩子自己的习作中,细致描写还是薄弱环节,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练笔:“小贝蒂很冷,我们从作者的描述中已经感受到了,那你们觉得其他居民冷么?他们冷得怎么样呢?请你模仿描写小贝蒂的句子,也来写写其他居民吧。”学生有的说:“居民们有的冷得牙齿直打架,有的冷得直跺脚,有的只往手上哈热气,有的边搓手边跺脚……”这样表达丰富生动、详实,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练笔中感悟表达的要领。
  (2)仿巧妙形象的修辞运用
  我们的教材中,很多都是语言中的精华,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尤其有很多生动的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句子,在练笔时,如果善于捕捉到修辞这一训练点,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如《太阳是大家的》的第二自然段里“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太阳对大家的贡献。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拟人的妙处,然后设计小练笔: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呢?先让学生口头讲讲,然后用上拟人的手法也来做做小诗人。孩子们的想象力被唤醒,迸发出很多妙趣横生的句子:她为大地铺上了绿毯,她为青苹果送去了养分……
  三、关注谋篇布局,渗透整体意识
  只有找到了恰当的结构形式,才能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情节和场面等很好地串联、编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我们的语文教材有很多关于谋篇布局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有了材料还要善于组织安排,给三年级的孩子渗透整体意识,逐步让孩子们学会组织语言材料。
  (1)连段成文
  如三下选学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条理清晰,按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杨梅的季节、样子、颜色、味道、趣事等,学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写写葡萄的样子、颜色、味道、趣事,然后交流修改,并告诉学生,把四段组合起来,加上一开头,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样的尝试,让三年级学生亲历连段成文的过程,感知整体的意识,为高段的篇章练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2)过渡衔接
  衔接是文章上下文之间取得连接与过渡的一种写作技法,衔接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意义上的连贯、文句的流畅和行文的变化。王构《修辞鉴衡》:“看文字须要看他换接处及过接处”。其作用能使上下文紧凑自然、浑然天成。学生的表达有时显得突兀,就是因为衔接没有做好。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过渡句、过渡段等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学会过渡衔接。
  语言形式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一个秘密。课堂练笔的功能就在于引领、驱动学生去运用、内化“语言形式”这个秘密。教师养成关注“语言形式”的专业自觉,善于发掘教材中具有教学价值的“语言形式”,将这类“语言形式”作为课堂练笔的重要切入点,精心设计练笔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石磊峰.呼唤回归语文学科的本性----从重视小学语文课堂练笔中的言语形式说起[J]内蒙古:作文教学研究,2012.2

[3]汤亚梅.从语言出发的文本解读列举[J]浙江:教学月刊社,2013.4

[4]齐兆生.课堂练笔贵在实效[J]山东:山东教育,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巧妙地叩击学生情感的闸门,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奔涌、喷发,进而抒写富有真情实感的佳作,为圆满完成作文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实践 闸门 事半功倍  一、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写作情感  观察是一项积极的智力活动,也是教师发展儿童思维和语言不可缺少的方法,学生要写好作文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仔细地观察,运用感官去看、去听、去问、去摸、去品尝
期刊
摘 要:面对数学这样一门充满了数字、符号和抽象理论的学科,小学生难免会心生抵触,学习积极性不高。但小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阶段,更是帮助学生们打下基础的重要时期,教师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爱上数学,积极学习,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变为主动学习,建立起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挖掘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呢?本文就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一个重点的教学内容是写话教学。借助信息环境下,利用微课来创设相关的情景,帮助学生激发写话的兴趣,可以更好的去提升学生写话的能力,来促进学生写话的积极性,由此可知,微课与写话的教学是紧密联系的,这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可以更好的去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索趣味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数学知识以及培养数学思维。本文首先讲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种原则,随后介绍了趣味教学的几种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性 教学方法  趣味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的心理情感为主导,采取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体会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法,不仅可以让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与学气氛的和谐必须建立在师生互相信赖的感情基础上。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习惯需要教师长时间精心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收集、倾听、表达、反思、总结与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参与 合作学习 策略  教学中,合作学习成为了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美国尼亚加拉大学的魏密提教授曾经指出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步步深入,逐渐走进老师的视线,并获得大部分老师的青睐和运用。语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拓宽知识视野的同时,使小学生积累到更多的素材,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借用更多鲜活的写作素材为作文增添活力,更容易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促使学生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还表现出单一化、形式化的特点,不利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创新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还不高,在开展语文作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能力,加强引导,让学生逐渐认识到作文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短小精炼,或托物抒怀,或景中寄情,或叙事寓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何才能教好这一类课文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抒情性散文;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的抒情散文。它们短小精炼,或托物抒怀,或景中寄情,或叙事寓理,具有很高的 审美价值。正因为如此,要让学生能理解、体会、欣赏,就更不容 易;要教好这样的文章,教师必须多想办法。  在实践教学中,提高散文教学质量
期刊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基础教育以及思想启蒙阶段,数学作为逻辑性、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分析以及应用能力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乃至一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趣味性教学法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意义进行了相关阐述,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应用策略与措施,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 小
期刊
摘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要让学生产生主动理解数、认识数、运用数的态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促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取数感,在定量刻画中建立数感,在调查实践中强化数感,在应用扩展中升华数感,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