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直逼政治体制改革等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作为一种政治承诺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发改委仍在“制订”当中。但即使它可以在年内出台,能否把“社会结构基本”调节得符合正义,也是一个问号。
  这些年,社会的贫富悬殊已经达到了多数人要求重新洗牌的境地,但进行收入分配改革,提高穷人的收入,说辞之一竟然是金融危机后消费不足,而不是政府为维持社会基本公平,甚至仅仅维持社会和统治秩序所必须承担的政治义务,实在让人无语。用经济发展来消除治理合法性焦虑,这本身就是贫富悬殊的祸根。
  我赞同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所长杨宜勇的说法,收入分配改革绝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其实说穿了就是一个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没有突破性的政治体制改革,不要说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能对遏制贫富悬殊起什么作用,就是它能否顺利推进,都是一个问题。
  问题的核心是:在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情况下,根本就无法拆解制造贫富悬殊的现行利益结构。一种制度安排或政策制订就是对社会资源的分配,这乃是常识,但是,谁都能看到,在现行政治体制下,能够影响制度、政策制订或执行的,都是权力或和权力有姻亲关系、有利益勾连的利益集团,分配社会资源的游戏规则,注定只能有利于他们。这种由政治体制决定的博弈格局不改变,无论收入分配体制如何改革,无权无势者都只能输掉。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看起来有利于老百姓的收入分配改革的一揽子计划能够制订出来,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悖论:一种制度或政策要得到执行,首先必须有利于和权力有或近或远的关系的利益集团,即必须收买他们,至少不能损害他们的利益,而问题是,对“蛋糕”的切分因为你多分点我就得少分点,又要求他们让点步——但在他们能够影响到游戏规则的制订,政府也害怕不能获得他们对治理的支持的情况下,这可能吗?
  当然,如果政府能够深刻意识到老百姓的贫困是权利的贫困,贫富悬殊、阶层固化是精英联盟对底层的系统性排斥,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改革,情况或许还是可以让人寄望的。
  
  收入分配改革的推进与责任非政府莫属
  王先勇
  
  目前,收入差距過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并且没有显现停止的迹象。究其原因。收入分配改革涉及的主体多而复杂,主体间的共识难以达成,政府的动作往往投鼠忌器。政府近10年的调节收入分配改革历程一波三折,系统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难以出台,也说明了这点。复杂归复杂,但收入分配改革的责任主体非政府莫属,这是由其地位和责任所决定的。
  首先,从执政党的性质和政府的政治抱负来看,收入差距悬殊是不能容忍的,这种差距已经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隐患,以往做大蛋糕试图实现帕累托改进之路已经越走越窄;其次,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各方利益主体有效诉求途径远未建立、良性博弈结果不能形成的条件下,只能由政府来主导,时不我待;最后,全能式的政府模式下所掌握的各种资源是巨大的,唯有政府这个主体才能在所谓的三次分配当中起到推动、协调、教化的主导作用,这是其他主体所办不到的。
  所以说改革的主导只能是政府。当然,我们不能希望政府的一两项政策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冰冻三尺的问题,但政府目前至少有现实可行的两条路径可选择:一是在所得税的改革上一定要有所建树,使其真正起到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而不是相反。日本早在1887年就开征了5级累进个人所得税,目标非常明确,以高收入者为主要课税对象。这种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收入调节作用;二是在抵制政府权力寻租和政府支出上大有文章可作。遏制黑灰色收入,减少浪费,提高政府转移支付的效率等,都是切实可行的路径,之所以可行,因为涉及主体相对简单,基本不存在法律障碍,主要都是涉及政府本身的改革和建设,但调节收入差距的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
  除了有可行的路径可循,政府在收入分配改革目标上也应该明确,虽然不能完全细化,但至少在短期内要使收入差距不再进一步扩大;长期目标则应是标本兼治,不单单把收入分配改革看成是一个经济问题,应该通过实质性的政体改革来形成多方主体的良性博弈,逐渐把收入差距缩小,形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收入阶层结构。(2010年第8期《分配制度改革如何推进》及《收入分配改革,应该寄望谁?》)
其他文献
每年的初春,瑞士小镇——巴塞尔犹如魔法的水晶球一般吸引着全球钟表界的专业人士及全球媒体蜂拥而至。今年也不例外,钟表和珠宝的光芒、闪耀的灯光及各界名流在此刻,在这寂静的小镇上,如璀璨的灯光,如四射的灯火,所有一切都在此大放异彩。  美度表犹如一颗淡雅的珍珠,在这盛会上散发着独特、恬静的光芒。一如它多年来坚持的制表哲学,再次呈现出闪亮灵感、印证永恒的表款。    布鲁纳系列两地时腕表    现代艺术主
公共空间里关于垄断与反垄断的讨论基本上是指向大型国有企业的,外资和私营企业则免于“垄断”或“涉嫌垄断”的指摘。这是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比如,新加坡丰益集团已经控制了国内食用油市场的半壁江山,但丰益集团会成为反垄断讨论针对的对象吗?沃尔玛和家乐福也已经称霸国内的零售市场,但它们是那些热衷于跟垄断斗争的专家学者们眼中的对手吗?英特尔和微软分别垄断着中国的电脑芯片和操作系统市场,反垄断的支持者们是要反
当下中国的国家主义思潮对国家权力、国家能力、国家理性推崇备至,对国家权力危及个人权利的危险却往往忽视,颇可担忧。国家主义反对自由主义把国家作为保障公民权益的工具,认为国家自成目的,国家有其自身的理由,特别强调国家的强盛和国家能力的提升。国家主义由民族主义发展而来。因而,返观晚清以来的民族主义,颇有助于理解这种思潮的历史渊源。许纪霖、宋宏选编的《现代中国思想的核心观念》一书所收录余英时、张灏、沈松侨
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劳师动众、伪造多国护照潜入海湾富国阿联酋,干掉负责向加沙走私伊朗武器的哈马斯高官马巴胡赫,不料暗杀过程被迪拜警方查悉,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和摩萨德负责人达甘上了通缉榜。此事在巴勒斯坦被看作血债血还的一部分,在西方也波澜不惊,顶多是就以色列滥用双重国籍和伪造护照一事表示抗议,但在海湾国家却引发舆论围剿。  阿联酋石油和商业两条腿走路,外交中立,经过迪拜世界的破产风波后,对世态炎凉自有
希腊政府取缔了该国极右翼的金色黎明党,这引起了一个自冷战结束以来便似乎消失了的问题:我们的社会可以存在显然是反民主的政党吗?  平心而论,我们的社会自柏林墙倒塌以来便一直感受到威胁—但大部分来自外国恐怖分子—他们的意图不是组建政党和进入议会。那么,寻求在民主框架内参与竞争的极端主义政党应该被定为非法吗?还是说,这样对言论和结社自由作出限制,本身就破坏了我们的国家的政治框架?  最重要之处在于,这些
美国“拉丁美洲研究学会”历任13位会长及200多名现任会员的联名信函指出,拉美草根民众拒绝传统菁英的理由,和美国“大街”(Main Street)拒绝“华尔街”并无太大区别,因此呼吁奥巴马将拉美“新左”运动视为促进美国国内改革的重要参考。    2008年11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出席在秘鲁举行的APEC会议后访问了巴西、古巴和委内瑞拉,其目的在破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围堵”。梅氏除加
缅甸民主派领袖昂山素季9月16日开始了为期17天的访美之行,其间不仅与奥巴马、希拉里、潘基文等领导人举行会谈,还接受了美国颁发的国会金奖等荣誉奖项。而与此同时,缅甸社会改革的舵手总统吴登盛也于18日开启了中国和美国的访问之旅。与5月份因泰国邀请昂山素季访问而连续两次推迟自己的访问不同,吴登盛此次并未刻意避开与昂山素季“分别但又同时”出访同一国家。  这似乎在说明,缅甸内部已达成了共识与和解。然而实
那边厢,美国的两位总统候选人正在激烈地辩论着,谁侃得精彩谁抢了风头,也是我们的一个消遣。奥巴马和罗姆尼二位的辩题无论怎么转换,都围绕着经济转,最终落脚到怎么创造更多工作岗位,让失业者能再就业,大学生不至于毕业即失业。  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重新启动经济增长很难吗?答案仿佛是显而易见的。但学者大卫·哈维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一个反讽性的例子,提示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克服危机的办法其实可以蛮
时代就是时代,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问题要解决。因此时代并无大小,但时代精神却有大小高低。  近百年来,中国的历史发展坎坷,外有列强欺凌,民族的存亡危在旦夕,内有丧权辱国的无能官吏。国脉的存续悬如危卵,时代的矛盾是如此巨大,它当然刺激出整个国家的巨型论述和旧式的集体意识。当那个阶段过去了之后,它就成了人们的乡愁式记忆,我们就称它们为“大时代”。  人们总会记得那个时代的慷慨悲歌、众志成城的景象。尽
每逢中共党代会以及此前的四级党委换届,中共政治精英的流动都会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寇健文教授接受《南风窗》采访时认为,中共在政治精英流动和晋升中展现出了越来越明显的制度化趨向,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大国的执政党,不断成熟化、法治化和现代化的表现。寇健文是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校区政治学博士,多次受邀前往大陆的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进行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