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在现代烟草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u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技术保障。简介了GIS的基本原理及产生发展过程,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利用GIS在土壤养分精准管理、植烟区气候与烟草种植区划及烤烟生产病虫害防治决策方向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GIS在现代烟草农业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GIS;现代烟草农业;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014-03
  Abstrac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is the foundation of space technology with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development of GIS were brielly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GIS in soil nutrient precision management,climate and planting area of tobacco growing areas and decision making of tobacco production pest control were summarized,the prospects of the researching and application were discussed in developing the modernization tobacco agriculture with the GIS.
  Key words GIS;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application;research progress
  我國是烟草种植大国,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提高,传统模式的烟草种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烟草生产部门坚持建设“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的现代烟草农业,以进一步提升烟叶品质[1]。要加快实现我国烟草农业的现代化,必须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烟草农业生产体系,实现我国烟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现代农业数字化理念的提出,“数字烟草”的发展也成为必然趋势,“数字烟草”的核心技术之一便是“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2]。GIS与现代烟草农业的结合能够解决烟叶生产中产生的各种动态问题,为现代烟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加快推进我国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精准化发展进程。
  1 GIS的基本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与许多学科都有密切联系,是多门学科交叉的具有空间专业形式的数据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采集、存储、显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能够综合分析各种图形及数据信息,具有多层次的数据结构和多功能的综合分析能力[3]。该系统包括了多种软件工具用于输入、编辑、管理空间型和非空间型的地理数据,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有效地存储和管理大量地理信息,并提供多种模型支持空间分析和决策制定,有管理空间资源不均匀分布的能力,能够把大区域范围内测定点的地理数据与属性数据结合起来,提高信息共享程度。目前,GIS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应用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农作物估产、交通运输、地图绘制等领域,并呈迅速发展的趋势[4]。
  2 GIS的产生与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建立与发展,与地理空间信息的表示、处理、分析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紧密相连。地理信息系统的提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成熟于70—80年代,由计算机辅助制图逐步发展起来,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技术已日益成熟,被认为是系统有效地利用地理信息的基本工具与手段。
  世界第一个GIS系统是加拿大测量学家R F. Tomlinson于1963年提出的,并建立了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用于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5]。1987年美国成立了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英国也成立了地理信息协会,加之此阶段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GIS技术的传播和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并由商业化实用系统进入市场[6]。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专业化人才的飛速增加,GIS已经成为许多机构尤其是政府决策部门必备的工作系统,社会对GIS的认识普遍提高,这也使得GIS的应用更加扩大和系统化。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成为地理学的“第三代语言”。
  中国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起步稍晚,1980年中国成立了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标志着中国全面展开了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虽然较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发展极迅速[7]。1986年国家“七五”计划中,GIS研究列入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GIS在我国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1996年国家“九五”计划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综合应用”列入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GIS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强调GIS的集成化、实用化和工程化[8]。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已跻身于国际领先水平,GIS技术及产品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成为精准农业研究中的热点方向,因此深入开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烟草精准农业上的应用研究也是必然趋势。20世纪90年代,我国将 GIS 应用于烟草农业领域,主要用于植烟土壤适宜性评价和施肥、农业气候与烟草种植区划、烟草病虫害预测评估等方面,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一些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烟草农业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9]。
  3 GIS在现代烟草农业中的应用
  3.1 GIS在土壤养分精准管理中的应用   土壤在时空变化上具有连续性和不均一性。传统农业生产由于对土壤养分的描述和定量调查存在困难,在施肥过程中缺少针对性,造成土壤养分供给失去平衡、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甚至施肥过多破坏了土壤肥力,加重了大气环境负担。与传统农业相比,许多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土壤空间变异性,利用GPS、地统计学分析结合GIS分析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变异特征,在精准农业研究中初有成效。其中,GIS可以处理烟区气候、地形地貌特征、土壤类型、烟草产量、烟草轮作制度、烟农施肥状况及肥料施用等信息,并综合起来录入到GIS信息系统中[10]。将这些空间属性描述归类形成土壤养分分布图,能指导各分区植煙土壤的肥料施用,这样不仅可以整体调控肥料用量避免浪费,又能实现分区管理体制。
  自20世纪60年代初国外学者开始尝试应用GIS和地统计学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空间变异情况之后,Yost等人最早研究了夏威夷岛上土壤养分的空间关联,并得到了可靠结论[11]。之后Goovaerts P[12]通过田块型取样模式,分析了不同单元格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了GIS的发展。随后人们利用GIS在农作物上取得了越来越多的科研成就,Masvaya等[13]研究了津巴布韦农业产业生态区农业管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研究了作物吸收规律的空間变异性。Shi等[14]利用GIS研究了太湖土壤养分丰缺特性。
  相比于国外,国内GIS发展较晚,但成果丰硕。在土壤养分及元素分布特性上方向,秦钟立等[15]利用GIS和地统计法建立了贵州植烟土壤养分的理论模型;李 强等[16]则通过GIS技术综合评价了曲靖烟区马龙县植烟土壤的速效养分状况。在土壤施肥决策方向,王新忠等[17]利用GIS和GPS定位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控制播种机控制变量施肥,研究出了精准农业用肥体制,不仅达到了“用肥有效,绿色环保”的时代要求,更明显提高了作物产量;陈伟强[18]通过在平顶山、洛阳、南阳三地烤烟区进行模型参数试验,确立了区域施肥体制;张鑫[4]通过对烟区单元适应性的综合评价结合GIS模型,设计了目标产量的精准施肥推荐系统。在土壤分区管理方向,郭治兴等[19]通过网格化评价广东烤烟的土壤生态适宜性,指导了烟草区化种植;宋艳春[20]也根据此方法将赣县植烟土壤划分为3类适宜区,促进了土壤养分的精准管理模式。
  3.2 GIS在植烟区气候与烟草种植区划中的应用
  生态条件决定烤烟的区域特色,不同生态区的烤烟在化学成分、物理特性评吸等指标上有很大差异,其受制于土壤,但受气候因素影响最大。可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并结合多年的气候资源,确定烟草适宜性气候生态指标和种植区划,为烟草种植区域的划分和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依据。董谢琼等[21]利用气候、土壤等数据,在GIS平台下,研究了云南省烟草种植适宜区划,研究结果与云南省优质烟叶分布地区一致。方 红等[22]利用等级划分法和GIS小网格技术,综合分析了湘西烟草生长期内的气候数据和气象灾害指标,结合湘西的土地资源信息,对植烟区烟草气候进行了区划,与实际植烟区域基本吻合。操筠[23]统计分析了烟草不同生育期遭受的主要气象灾害,利用GIS技术进行了恩施植烟区烟草气候灾害风险区划,为烟草种植合理布局及防灾减灾提供依据。杨扬[24]利用GIS技术,将河南省烟草种植区的气候、土壤等信息以空间和属性数据相结合的形式组织起来,综合评价了河南省烟草生态适宜性,科学合理的区划了河南省烟草种植区域。杨鹏武等[25]通过收集云南省昭通市多年的气候资料,运用GIS 技术,研究了昭通市烟草种植的动态气候区划,提高了作物气候区划的生产指导性,得出烤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图,建立了河南省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谢华东等[26]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根据烟叶生长的特性,在GIS平台下,筛选出影响黔江烟草种植区的气候指标,定量评价了黔江烤烟种植气候的适宜性。李蒙等[27]收集了云南省普洱市气候资料,运用GIS技术,分析了普洱市的气候特征,并构建了烟草种植气候适宜性评价系统,精细区划了烤烟种植气候的适宜性。莫建国等[28]通过GIS平台,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气候因素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并将贵州省烟区划分了5个气候类型区。
  3.3 GIS在烤烟生产病虫害防治决策中的应用
  随着烤烟生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长期进展,植物保护方向已取得了巨大进展,但重“治”的过程中科研工作者却忽视了“防”的重要性。近年来,学者将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积累的大量年际数据通过综合分析年际间和区域间的烤烟品种、病虫害发生时期及特点、田间管理、气象条件等因素,运用GIS制图的方式来呈现,可以直观有效地预测经济损失及提供病害防治决策[29]。林惠彬[30]将互联网、数据库及GIS相结合,不仅构建了烟蚜监测模型,并通过整合病虫害的年际变化完善了烟草病虫害管理系统。赵鑫[31]利用GIS技术分析得出了烟草害虫及天敌的种群分布特征,对烟田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姜红花等[32]的研究与此相似,通过及时有效地发布病虫害信息,实现了动态的实用功能。
  4 展望
  4.1 利用GIS技术为烟叶基地单元选址
  在卷烟工业原料烟叶基地选址方面,可以利用GIS技术,将当地烟草种植生产气候相关因子及烤后烟叶内在品质与企业品牌原料烟叶需求有机结合,借助GIS二次开发数学模型对其综合评价,并通过决策分功能确定对应品牌烟叶原料基地单元选址最适宜区。
  4.2 建立烟草农业种植的资源共享平台
  烟草农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复杂,需要的数据量大且要求精度高。但因为仪器设备和人力、物力的限制,许多数据难以获取,且测量时误差较大,数据精度不高,现有的数据来源不一且年代不同,导致数据质量难以保证,并且数据格式不一,导致各地区数据难以共享,影响了GIS的资源共享。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把先进的技术手段融入烟草产业结构中,集中人力和物力,建立完善的烟草农业信息数据库,按照“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网络”的原则,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启动数字化的烟草建设,为烟草农业现代化的开发提供帮助。   4.3 建立以GIS、RS、GPS技术为核心的“3S”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RS能准确地提供监测物的信息,发现其各种变化,GPS能够快速地提供监测物的空间位置,GIS能够对多种来源的大量信息进行快速处理,提出决策方案。因此,建立基于烟草“3S”技术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可为烟草种植管理提供精确的操作,通过数字管理、动态监测和系统决策,实现烟草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3S”技术将成为今后现代烟草农业的研究热点。
  4.4 GIS 和专家系统(ES)高度集成
  现阶段GIS主要应用于烟田土壤养分数据库的建立、精准施肥、植烟区气候与烟草种植区划、病虫害的监测等方面,但烟草生长过程是动态的,与当地生态环境、种植制度等相关密切,单纯的GIS研究,不能解决现代烟草农业生产中复杂的空间问题,还需要大量的专家知识经验。因此,GIS与专家系统结合,可有效解决烟草生产过程的问题。
  5 参考文献
  [1] 曹景林,王欣,林国平.湖北省数字烟草农业发展策略的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8):2015-2019.
  [2] 邵岩,王树会,李文华,等.基于GIS的云南烤烟种植区划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43-453.
  [3] 卢瑛,龚子同.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与信息技术[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8:63-66.
  [4] 张鑫.基于GIS的烟田养分管理與施肥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3.
  [5] COPPOCK J T,RHIND D W.The history of GIS[M].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1991:21-39.
  [6] 李贵荣,郭建平.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24(2):10-14.
  [7] 李渊博.基于GIS的不同时期烟田土壤养分管理分区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4.
  [8] 王丹.我国城市空间数据和GIS应用的现状与前景[J].工程勘察,2001(1):67-70.
  [9] 张春华,赵进恒,胡晓明.GIS技术在现代烟草农业中的应用研究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0):6860-6861.
  [10] 唐群锋,唐树梅,漆智平,等.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土地上的应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12(1):34-38.
  [11] REETZ H F.Site-specific nutrient management systems for the 1990s[J].Better Crops with Plant Food,1994,4:14-19.
  [12] GOOVAERTS P.Geostatistics in soil scienceatate of the art and perspe-ctives[J].Geoderma,1999,89(1-2):1-45.
  [13] MASVAYA E N,NYAMANGARA J,NYAWASHA R W,et al.Effect of farm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on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fertility and crop nutrient uptake in contrasting agro-ecological zones in Zimbabwe[J].Nutr Cycl Agroecosyst,2010,88(1):111-120.
  [14] SHI J C,XU J M,HUANG P M.Spatial variability and evaluation of status of micronutrients in selected soils around Taihu Lake[J].China. J. Soils Sediments,2008,8:415-423.
  [15] 秦钟立,秦松,刘洪斌.贵州省植烟区土壤pH值和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的研究[J].土壤通报,2007,38(6):1046-1051.
  [16] 李强,周冀衡,杨荣生,等.GIS支持下的马龙县植烟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评价[J].中国烟草学报,2008,17(4):56-61.
  [17] 王新忠,王熙,庄卫东,等.精准农业变量施肥GIS系统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18(3):49-51.
  [18] 陈伟强.基于GIS的烟草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
  [19] 郭治兴,陈泽鹏,王静,等.广东省烟草土壤生态适宜性评价[J].中国烟草科学,2011,32(4):75-80.
  [20] 宋艳春,余敦.赣县烤烟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35(6):1312-1317.
  [21] 董谢琼,徐虹,杨晓鹏,等.基于GIS的云南省烤烟种植区划方法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05,26(1):16-19.
  [22] 方红,田峰,张超,等.GIS小网格技术在湘西烟草种植精细化区划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49-50.
  [23] 操筠.恩施烟草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气象灾害风险评估[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24] 杨扬.河南省烟草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6.
  [25] 杨鹏武,朱勇,王学峰,等.基于GIS的昭通市烤烟种植动态气候区划评估(预测)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增刊1):229-233.
  [26] 谢华东,汪璇,王占伟,等.基于GIS和模糊数学的重庆黔江烤烟气候适宜性评价[J].中国烟草学报,2011,17(5):40-45.
  [27] 李蒙,杨明,王伟,等.云南普洱市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J].作物杂志,2010(6):75-79.
  [28] 莫建国,汪圣洪,谷晓平.基于GIS的贵州烤烟种植气候区划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1,27(3):64-69.
  [29] 邢献芳,蒋文科,薛冬娟.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地理信息系统[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增刊1):196-198.
  [30] 林惠彬.基于GIS的福建烟草病虫害管理信息系统构建[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
  [31] 趙鑫.山东烟田昆虫群落特征和基于GIS对烟田害虫及天敌空间分布区域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1.
  [32] 姜红花,王玉军,梁元存,等.基于WebGIS烟草病虫害发生动态预测及诊断系统的开发[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4):632-635.
其他文献
摘要 西藏错那千年沙棘林是极其稀有的宝贵资源,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尚未得到有效的重视和保护。本文首先描述了沙棘林的现状,包括概况、特色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其次,介绍了其观赏、文化、宗教、生态服务、药用和营养及科研价值。最后,从基础调查和建库、基础人员和设施配置、管理条例和法制制定、宣传和教育、树木养护和复壮、资金保障、适度开发、建立种子库和基因库及开展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9个方面对
摘要 结合笔者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际经验,加上实地走访调研、观察、分析,在肯定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对新农村建设中的不良现象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了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不良现象;原因分析;发展对策;西盟佤族贫困区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294-03  新农村建设
摘要 动物系谱档案是记录动物系谱及其基本信息的一份基本资料,在生产工作中有识别个体差异、避免近亲繁殖、分析遗传多样性等积极作用。主要介绍了构建动物的个体系谱档案的具体步骤,并分析和总结在大型规模化养殖过程中进行系谱构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简单介绍了新型的微卫星DNA分子系谱技术。  关键词 规模化养殖;动物系谱;档案构建;步骤;意义  中图分类号 S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
摘要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进行德宏州热区籼型杂交水稻不同机插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德宏州热区籼型杂交水稻机械插秧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产量有随之增加的趋势,但综合考虑种子、农药成本投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因素,栽插规格以30 cm×16~18 cm、栽插密度以18.5万~20.3万穴/hm2较为适宜。  关键词 籼型杂交稻;机插秧;密度;热区;云南德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 本文通过对2012—2013年陇南市油橄榄、花椒全生育期气象和植物学特性的系统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油橄榄、花椒生长关键时段以及对其生长影响相关性最大的气象因子作为指标,利用GIS技术制作出精细化油橄榄、花椒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陇南市武都区白龙江流域、文县白水江流域、康县东南部、西汉水流域、成县南部和徽县东部等地海拔<1 300 m的河谷、平地、浅山地带为油橄榄最适宜种植区;
摘要 省级农业科学院图书馆承担着为农业科研和生产提供研究信息的重任。本文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为例,阐述了吉林省农业科研图书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数字化的建设、加强领导和科技创新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信息以及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等发展思路,以期更好地为吉林省现代化农业建设做贡献。  关键词 省级农业科学院;农业科研图书馆;现状;开发利用;数字化建设;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摘要 利用朝阳2009年、2010年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临近探空站的高空资料,分析朝阳四季最低气温与850 hPa温度、925 hPa温度、风场、云量和变温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朝阳最低气温与当日8:00 925 hPa温度相关性最好。可利用925 hPa温度建立回归方程,通过方程得到初步的温度预报结果,再根据风场、云量和变温场对预报结果进行订正,得到最终的预报结果。  关键词 925 hPa温度
摘要 总结设施樱桃番茄高密度栽培技术,包括设施选择、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樱桃番茄;高密度;设施;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1.2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065-01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high density cu
摘要 在新疆阜康市自然条件下,对猪屎豆进行了不同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对猪屎豆的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播种量为48 kg/hm2时,干草产量最高为5 842 kg/hm2;播种量为60 kg/hm2时,种子产量最高为950 kg/hm2。  关键词 饲用猪屎豆;播种量;干草产量;种子产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S816;S54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
摘要 为了正确评价玉米新品种,特于2016年进行了玉米新品种J1483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新品种J1483幼苗较对照郑单958旺,苗势强,耐密性、抗倒性、综合抗病性强,丰产性好,较对照郑单958增产达15%以上,增产极显著。该品种有望成为黄淮海夏玉米高密度种植的当家品种。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J1483;生产试验;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513.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