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越来越复杂。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对当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诸领域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本文拟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入手,阐述网络信息技术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现状
1.学生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发生新变化
随着社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呈现复杂性、多样化的特点。他们更注重个性发展、主体意识的强化以及开放竞争意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能够大量的获取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思维更加开阔,思维角度变换迅速,思维方式呈现动态,往往对同一社会现象,却能得出不同的理解和结论。
2.学生自我意识日益凸显
社会的进步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要求越来越强烈,最突出表现为对学校传统思想教育活动的参与程度下降,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很难在头脑中沉淀,对于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力大为降低,使得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和考验。
二、网络信息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
1.增加信息、资源获得及沟通渠道
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得高校学生可以主动在网上接触和寻找相关的教育资源,打破了受教育者以往接触教育资源的被动性和局限性,增强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教育资源的认同感。网络既能传播文字,又能传播声音和图像,使思想教育的手段更加现代化,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网络容量大、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可以使思想教育的内容在网络上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传输,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快捷性和影响力。
2.网络信息技术为个性化思政教育提供了技术可能
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具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因材施教及互动的学习模式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平等、民主、自然地交流和讨论,可以更好地发挥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作用。网络的隐匿性、开放性特征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宣泄情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场所。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想法,探讨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者可以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针对性。
3.网络信息技术使得思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
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及时高效。网络能够快速传递各种信息,并能随时更新、实时互动,节省了获取信息及沟通的环节,这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这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
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策略
1.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
在大学校园学生群体在使用网络行为上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对于新生而言,他们在信息的获取上还是以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为主,对于在校园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意识不强,而在内容上则较多的关注休闲娱乐信息。对于高年级学生,完善多层次、规范化的沟通渠道,引导大学生民主参与形式的健康发展是学校网络思想教育的重点内容。要建立规范、有序的民主参与实践活动,要建设和完善多层次和规范化的沟通渠道,引导他们合理有序地参与公共事务。
2.发挥学生骨干及学生党员在网络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骨干和学生党员是学生团体中的较为优秀的一部分,在网络行为上也比较理性和客观,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号召力,更容易与同学产生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学生骨干或党员往往能及时了解事件的过程,并且对于那些在网上传播不确切消息及不良言论产生的原因以及学生的心态更为了解,因此更容易澄清事实和进行说服教育。
3.利用网络加强对于特殊群体的教育和引导
在目前高校学生中存在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心理疾病、沉迷网络、无法正常毕业等特殊问题的学生群体。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出现诸多问题,如缺乏自信、自卑、虚荣、精神压抑、行为孤僻、思想偏激、与人沟通存在障碍等,他们更容易接受网上负面信息的影响。因此,对这类学生要重点关注和主动交流,要关注他们在网上的行为,及时了解这些重点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充分结合社会网络信息技术计划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我们的工作富有特色和实效,努力把网络建设成为高校传播先进文化的新平台,开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潘敏等.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综述[J]. 高校理论战线,2006(11).
[2]郝丹丹.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 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4).
[3]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现状
1.学生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发生新变化
随着社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呈现复杂性、多样化的特点。他们更注重个性发展、主体意识的强化以及开放竞争意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能够大量的获取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思维更加开阔,思维角度变换迅速,思维方式呈现动态,往往对同一社会现象,却能得出不同的理解和结论。
2.学生自我意识日益凸显
社会的进步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要求越来越强烈,最突出表现为对学校传统思想教育活动的参与程度下降,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很难在头脑中沉淀,对于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力大为降低,使得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和考验。
二、网络信息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
1.增加信息、资源获得及沟通渠道
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得高校学生可以主动在网上接触和寻找相关的教育资源,打破了受教育者以往接触教育资源的被动性和局限性,增强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教育资源的认同感。网络既能传播文字,又能传播声音和图像,使思想教育的手段更加现代化,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网络容量大、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可以使思想教育的内容在网络上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传输,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快捷性和影响力。
2.网络信息技术为个性化思政教育提供了技术可能
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具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因材施教及互动的学习模式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平等、民主、自然地交流和讨论,可以更好地发挥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作用。网络的隐匿性、开放性特征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宣泄情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场所。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想法,探讨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者可以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针对性。
3.网络信息技术使得思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
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及时高效。网络能够快速传递各种信息,并能随时更新、实时互动,节省了获取信息及沟通的环节,这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这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
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策略
1.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
在大学校园学生群体在使用网络行为上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对于新生而言,他们在信息的获取上还是以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为主,对于在校园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意识不强,而在内容上则较多的关注休闲娱乐信息。对于高年级学生,完善多层次、规范化的沟通渠道,引导大学生民主参与形式的健康发展是学校网络思想教育的重点内容。要建立规范、有序的民主参与实践活动,要建设和完善多层次和规范化的沟通渠道,引导他们合理有序地参与公共事务。
2.发挥学生骨干及学生党员在网络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骨干和学生党员是学生团体中的较为优秀的一部分,在网络行为上也比较理性和客观,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号召力,更容易与同学产生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学生骨干或党员往往能及时了解事件的过程,并且对于那些在网上传播不确切消息及不良言论产生的原因以及学生的心态更为了解,因此更容易澄清事实和进行说服教育。
3.利用网络加强对于特殊群体的教育和引导
在目前高校学生中存在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心理疾病、沉迷网络、无法正常毕业等特殊问题的学生群体。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出现诸多问题,如缺乏自信、自卑、虚荣、精神压抑、行为孤僻、思想偏激、与人沟通存在障碍等,他们更容易接受网上负面信息的影响。因此,对这类学生要重点关注和主动交流,要关注他们在网上的行为,及时了解这些重点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充分结合社会网络信息技术计划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我们的工作富有特色和实效,努力把网络建设成为高校传播先进文化的新平台,开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潘敏等.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综述[J]. 高校理论战线,2006(11).
[2]郝丹丹.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 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4).
[3]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