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财务自由很可能是种幻觉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xiao032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拥挤的地铁上,根本没有空隙让你拿出手机看看朋友圈的情况下,你会做什么?我的方法是幻想一下自己有了钱以后会做什么—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财务自由以后该做点什么。这种意淫可以杀死时间,甚至还能减轻车厢里汗味儿、煎饼味儿对你的折磨。美国心理学家甚至推荐压力过大的人没事做做这种白日梦,他们认为这有助于缓解人们的抑郁情绪。
  不过下了地铁,从“煎饼”烤箱里走出来,我会更理性一点地想这个问题,所谓的“财务自由”真的存在吗?我所怀疑的财富自由状态是否存在,第一个问题是,人们会不会很难判断自己是否已经达到“财务自由的阶段”。
  我记得小时候跟我妈聊天,她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说是攒10万元钱,那样我每年可以得到7000元的利息,能过上很不错的生活。但是事情过了二十多年,即使是我当初预想的“财务自由”水平的10倍,也就是100万元的存款,就算有自有住房,光靠吃利息,也只能过相当清苦的日子,甚至晚景还很可能凄凉。
  财务自由这种状态衡量的时间非常长(大概每个人都想活得长一点吧)。即使那些精于计算的人也很难预期,未来几十年时间里,要维持“相当好”的生活所需要的现金流,会有怎样的变化幅度。我看了一些理财杂志六七年前对人们退休时所需资产水平的预期,那些数字搁到如今已经变得相当不靠谱了。
  财务自由之所以难以确认,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很难预期长期的通货膨胀水平。除此之外,人们也很难预期未来社会的发展水平。你没法确定十年后除了现在的衣食住行,你还要支付哪些必须的生活成本。而那些生活成本的支付和你生活水准线性相关。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会发现“财务自由”的疑点。那就是,那些福布斯和胡润榜上的富翁们,很少放弃工作,去过“财务自由”生活。
  我相信,一个人的可变现净资产如果超过一个亿,无论通货膨胀还是技术发展,都不会动摇他“财务自由”的可能性。但是,那些非常有钱的人中,很少有人真的放弃工作和他们的公司去环游世 界。
  人们拒绝“财务自由”的原因之一可能像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德·康尼夫的《大狗:富人的物种起源》里说的那种恐慌:有1000万美元的人大部分都认为有2000万美元的话才会安享财务自由;有2000万美元的认为有5000万美元才更安全……总而言之,大家都认为要更稳健地保有现在的生活水平就得有比现在更多的钱。这样无穷尽地推导下去,大家永远有挣不完的钱,永远有操不完的心。所以谁都不敢主动选择不挣钱光花钱。
  更重要的,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放弃原有的社会性和社会角色之后到底应该怎么生活。这有点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老布。这个家伙坐了50年的牢,之后自由了反而觉得“我老得无法再胡闹了,我不喜欢这里,我厌倦了成天担惊受怕;我下决心不再逗留”。于是老布在公寓的椽子里刻上“老布到此一游”然后干脆上吊死了。
  人们需要用社会性衡量自己的生存价值。对公司人来说,这种衡量标尺一般就是钱。财富增长迅速,人们会感到自己活得很好,财富增长停滞,就会焦虑和颓丧。而在“财务自由”的生活中,人们的财富水平是逐渐下降的。除非你找到并且习惯用其他标尺来衡量自己的生活价值,否则,对这种生活会本能地受不了。表面上,人们都在追求财务自由,但所谓的“财务自由”的生活对人们来说其实是一种不可承受之轻。
其他文献
与其他借助互联网迅速蹿红的热词一样,“内容创业”作为一个概念正在变革媒体行业。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从业者选择进入这一未知领域,这种现象从侧面再次印证一个略显残酷的事实:传统媒体的颓势似乎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现在,高呼传统媒体的颓势已经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但口号的背后确实有着数据支撑,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新媒体报告》就佐证了这一点。例如,数据显示美国报纸的日均发行量同比下降了7%,收入锐减
期刊
10月初,Google发布了一款堪称惊艳的手机Pixel。并非Pixel有多创新,而是这款手机彻底改变了Google之前延续多年的策略。  改变之一是,Google停掉了之前口碑很好的Nexus手机品牌,推出了Pixel这个全新的品牌。Nexus一直是高性价比的产品系列,也是Google和其他手机公司合作的常规模式。如今Pixel则变成了一款高价位的智能手机(649美元起),而且是一款完全的Goo
期刊
Google通过网络技术的创新来节省流量,这件事情外界早就知道了,有人专门写过类似的科普文章来介绍Google是怎么做到的。但是,究竟省了多少,好像一直没有准确的说法。  几个月前,一个从欧洲来的老Googler在一个会议上分享了Google在网络方面的设计。他的答案是—94.5%。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技术人员以为自己听错了,要求对方再重复一下,答案就是94.5%,有零有整。  搜索引擎的游戏规则下,
期刊
C=CBNweekly S=Rob Shaddock  智能家居再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带着智能标签的电灯、电饭锅已经出现在了市场上。互联网公司、传统家电公司都在抢占这块新兴市场,但都处于各行其事的状态。在IT领域,整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标准的制定。而面对智能家居这个产业,在单个技术都已经成熟的情况下,要让软件、硬件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实现交流,就必须推动一系列标准的制定。TE Connectivity公
期刊
也许有好多次,你想到一个真正令自己感到兴奋的点子,但其他所有人却都觉得它不合常理、行不通,或者干脆觉得它是垃圾。他们可能说得没错……但如果他们说错了呢?假如只做一点点修改和优化,你的想法就有可能转变成一个超棒的项目呢?  如此说来,有一个想法我已经想了几十年了。我从小就喜欢岛屿。我记得自己年轻的时候,读了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写的《金银岛》(Tre
期刊
自从看了一次3D影片《哆啦A梦:伴我同行》、支付100日元(约合6.46元人民币)带回家一副3D眼镜之后,我几乎再也没有用过它。虽然理论上戴上这副眼镜,只需加付300日元(约合19.38元人民币),我就可以在东京TOHO连锁电影院选择观看3D影片。  日本的电影观众们并不那么追捧3D。N T T Communications今年6月公布的院线行为调查显示,最近一年内有过院线观影行为的受访者当中,有
期刊
>> 缪钦认为类似咖啡馆风格的茶饮店会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消费场景。  上海市杨浦区大学路坐落着近20家咖啡馆,“因味茶”在这里有一家门店。这家茶饮店的店面设计看上去和咖啡馆相似,一进门抬头可以看到挂在墙上的菜单,顾客在收银处点单后,会坐在沙发和靠背椅上等待饮品。店内的客人有不少是年轻人,也有一些中年人在聊天谈事或是拿出电脑在办公。在大众点评上,这家店已经拥有2200多条评论,而“茶饮健康”“环境适
期刊
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康德、尼采、叔本华、海德格尔、黑格尔、马克思、高斯、薛定谔、爱因斯坦、歌德、席勒、海涅、荷尔德林、托马斯·曼、黑塞、茨威格、德鲁克……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性格各异,却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德国人或德语系国家的人。  长久以来,我一直困惑,为什么德国在十分短的时间里,出现了这么多杰出的人物?这些人大都出生在1750年至1950年之间的200年时间里。而其他曾经崛
期刊
从一个应届毕业生到管理近40家店的大区经理,洪虹只用了6年。  以管培生的身份加入优衣库,洪虹在店铺工作一年后开始做店长。此后,每隔两年她就晋升一次,从管二三十人的小店到管六七十人的大店,再从店长变成区域经理。最近一次晋升是在今年3月,她成了优衣库迄今在中国市场最年轻的大区经理。  “这6年里最大的挑战不是后来的晋升,而是突然被公司从重庆调派到西安当店长。”洪虹说。上班第一天,洪虹看到卖场全是顾客
期刊
姑姑给我打电话,让我跟表妹说说,因为表妹长假期间会来京,所以要趁此机会“敲敲边鼓”“春风化雨”。“不能再按中学那一套,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够了,我问她去晚自习或者图书馆了没有,她说没去,跟她说不能窝在寝室,那怎么可能看进去书,再给她发信息,都不回我了……”blabla说了很多。她说话语速从没有比普通人慢过,一刻都没有过。突突突突,每天说的句子,目测得比人们的平均数多100。  我已习惯。我妈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