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盛世音,渺渺华乐情

来源 :歌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8903827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加坡是东盟成员国之一,亦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其中华人是占比重最多的族群。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华乐”一直是新加坡多元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新加坡的华乐室内乐团鼎艺团,秉持“小而精,细而美”的审美价值观念,始终以弘扬与推广华乐室内乐为己任,是国际华乐室内乐作曲比赛和鼎艺华乐室内乐节的举办者。此次鼎艺团以中国—东盟音乐周为契机,于5月31日晚八点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了专场音乐会,其内容形式多样,既有展示本土风味的新加坡作曲家作品,亦有饱含民族风情的中国作品,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从传统到现代、从民族到世界的视听盛宴。
   一、他者承情,“近我”演绎:从地域到民族
   提及广西,不可避免地就会想到冠绝天下的桂林山水和浩如烟海的山歌小调,而刘三姐以“传歌者”“歌仙”的形象作为广西当地的一种文化符号,可以说满载当地人民的集体记忆与民族认同,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成为了广西民族文化的一种精神象征。在当今全球化的视野下,“刘三姐”这一象征符号也逐渐在国际交流的互动中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如本场音乐会里,由新加坡青年作曲家骆思卫专为鼎艺团来广西演出所作的《刘三姐情歌联曲》,就是以刘三姐电影《世上哪见树缠藤》和《山歌对唱》中耳熟能详的主旋律为基础进行的创编。这位作曲家善于融合不同国家的传统音乐风格,曾多次在东南亚开展促进文化交流的工作,在这首作品中,同样也牢牢地把握住了极具广西当地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
   乐曲分为上、下两部,上半段在轻柔舒缓的古筝与清远悠扬的笛声中不疾不徐地拉开序幕,像是几笔挥就的画卷,着墨并不浓艳,于袅袅青烟里信手铺开了一幅漓江山水。有俏皮可人的壮族少女,盈盈笑脸,身上环佩银饰叮当作响,或怀抱竹篓采茶,或撑篙泛舟于江;随着一声唢呐奏起,仿佛一个信号,乐曲浪涌般向前推进,主题旋律也随之更为突出,似乎能看到朝气蓬勃的年轻小伙,红着脸在寻找自己的恋人。而下半部分则以流行的山地二重奏为特色,整个乐曲的基调一改上半部分的悠然旷远之感,变得明快而活泼,高胡和唢呐穿插其中,辅以密集的锣鼓,颇有几分广东音乐的色彩。而琵琶和弹拨乐小部分的特殊旋律,在乐曲过渡到激动人心的结尾之前,重新和谐成小调。行至尾声的那一句唢呐更是点睛之笔,声调高亢气息绵长,炫技同时给人山高水阔之感,亦有几分野趣,赢得台下一片掌声。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采用广西都安地区壮族民歌素材所创作的《山寨欢歌》被很好地演绎。这部作品由广西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戴丽霞所作,运用了五声性调式和声,采用“快—慢—快”的板式,匠心独运地将广西特有的铜鼓音乐元素进行了大胆创新,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铜鼓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壯族尤甚。从最初的青铜礼乐器发展至今的两千多年里,铜鼓在重大的节日庆典或喜丧祭祀中常伴以歌舞进行演奏,因其特殊的社会功能、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神秘的宗教色彩,逐渐演化为了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被注入新的活力。如音乐创作领域,戴丽霞老师就一直致力于在少数民族风俗中挖掘灵感,她将原生态的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相融合,创作了这首《山寨欢歌》。在乐曲中,模拟铜鼓的打击乐粗犷而有力,线条刚劲而不失厚重,与跳跃的弦乐声部遥相呼应,音乐层次清晰又相互交融。仿佛置身壮族山寨,远处是云雾缭绕的巍巍高山,近处是花团锦簇的潺潺流水,周身是不绝于耳的蝉鸣鸟啼。乐曲以铜鼓节奏构建的固定音型始终贯穿其中,行进至末尾高潮,随着打击乐极具地域特色的强奏,欢快热烈的情绪饱涨满溢,勾勒出山寨众人在盛大的庆典中自由无拘、纵情欢歌的热闹之景。
   此处的“近我”,并非单指个人,而是人生活其中的“自我的文化”。①广西地处我国西南,有着毗邻东盟的地理优势,在文化交流方面也充分发挥了丰富多元的民族特色。鼎艺团作为来自新加坡的乐团,以东盟音乐周为契机,能够借此平台向听众展示充满广西地域特色、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固有广西艺术学院作为东道主的原因所在,但这种他者对“近我”的演绎,亦是一种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使得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走出国门,于交融互鉴中拓宽全球化视野。
   二、多元交互,多重表达:丰富的艺术形式
   本场音乐会并未拘泥于固有的室内乐形制,如《笛缘》这一首作品,就是双笛子与华乐室内乐的合奏。《笛缘》是新加坡青年作曲家王辰威所作,原为双笛子和华乐室内乐创作,表达的是詹永明先生和陈庆伦先生的一份桃李师生缘。后改编成了中国笛与西洋长笛,借由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来诉说笛手间的不解之缘。乐曲在一开始由扬琴配合二胡,在彷如私语的幽远低诉中点明主旨,弦乐声部在若隐若现中淡入,烘托出半入江风半入云的缥缈之感,再逐渐加强推进至主题。柔美细腻的主题旋律由詹永明先生的竹笛徐徐引出,其音渺渺,似往已回,仿佛分花拂柳而过,天光由暗转明,眼前是一片莺歌燕舞之景。至另一只竹笛由黄显行先生如穿花蝴蝶般轻巧跟上,倒似一书生掸袖拍衣,含笑负手而来。笛音在两者之间你来我往,一唱一和,与其说是师徒之情,更像是知己之交,在幽篁密林中春花煎茶、执酒清谈。随着音乐节奏的逐渐加快,乐曲进入了一段传统音乐风味的赋格,在弹拨与弦乐的衬托下,仿佛酒至酣处,恣意人生,在你追我赶的旋律中大谈心中抱负。赋格以密接合应技巧结尾,两笛吹奏了旋风般的华彩。乐曲至慢板再现重复主题,饱涨的情绪涣然冰释,画面逐渐拉远,旷然悠远的笛声中带着些许对往事的追念。随着两笛的徐徐淡出,听者似乎也随悠扬笛音旁观了两人的一生,收起了漫漫长卷,渐渐归于平和。
   再如《水戏》,由新加坡青年作曲家冯国峻所作,是一首由琵琶领奏的八重奏。乐曲取材于潮州音乐《寒鸭戏水》,作曲家抽取了其中一小段作为旋律,并从中发展,以新的手段重新构思,描绘了一幅寒鸭于水中悠然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戏水图。本场音乐会中《水戏》的琵琶由广西艺术学院民乐系副主任舒芳领奏,自第一声始,其弦与指合,音与意合,轻拢慢捻间营造出一种清冷深幽之感。至主题旋律,琵琶声陡然一变,其声铮铮,如撕裂帛,几番轮指拨奏,亦有“玉纤挑落折冰声,散入秋空韵转清”之感。纵听全曲,琵琶声跳跃而颗粒,伴有零星鼓点,然比起“戏水”,笔者似乎更能感受到“寒”之一字。乐曲快慢相宜,琵琶独奏时幽远呜咽隐有未尽之语,而合奏则情绪激进其弦转急,以动衬静,仿佛能看见有寒鸭嬉于水边,而江寒风清,天水茫茫一色,极目远眺时不禁产生几分“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怅然。    这两首作品皆是融合多种音乐元素,既突出了主奏乐器的表现力,也在和其它声部的配合中取得了很好的平衡。民族室内乐在现有的形制下如何丰富表演形式,拓宽表现空间,真正做到“小而细,精而美”,也是当下作曲家所不断求索的。这两位作曲家都是新加坡人,却能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汲取养料,结合现代作曲技法进行创作,其文化内涵、审美意趣突破了地域的隔阂,跨越时间与空间,将不同的文明串联、展示于听众眼前。
  
  三、旭日初升,乳虎啸林:新锐青年作曲家
   本场音乐会所演奏的曲目几乎都是近几年所创作,且大部分是来自新锐青年作曲家的作品。在这一点上,也正合中国—东盟音乐周开放而包容的主题。如李博禅的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李博禅是中国青年作曲家,现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他根据王洛宾所创作的民歌特别为华乐室内乐所改编而成。自第一声笛声响起,就仿佛是一部黑白电影的定格画面,随着镜头的拉远而被赋予了色彩,给人一派悠长空旷之感。引子部分的二胡接踵而至,在诉说的同时又平添几分苍凉之意。第一部分的慢板,弹拨乐声部配以扬琴的轻轻吟诵,突出了极具草原风格的切分节奏音型,构成了特殊的音乐语汇,仿佛置身于辽阔草原,抬头就能看见漫无边际的绿色随风涌动。这一刻弦乐声部悠悠奏出主题旋律,又有笛声轻轻应合,绵延的旋律线条也使人心绪随之跌宕起伏,哼唱间勾起悠长思念,觉渺渺天地唯一人耳。在王洛宾创作的原曲中《在那遥远的地方》既有哈萨克民歌的音色,又有青海藏族民歌的风格,在这首改编作品中,李博禅亦保留了这一点,旋律线条清晰可闻,声部间水乳交融,使听者既能感受到苍凉壮阔的草原风光,亦有几分难以宣之于口的柔肠百结。乐曲至快板部分,弦乐声部在渐进的弱奏中烘托出竹笛急促激昂的固定音型,像是在草原之上,众人围着篝火,踩着鼓点,跳着热情奔放的舞蹈,想把心事说给心爱的姑娘。乐曲尾声则在一切情绪到达顶点之时,回归主题前后呼应,喷薄而出又戛然而止,使听者大饱耳福之余,意犹未尽。
   再如《乘风破浪》,可以说是整场音乐会中令笔者最为心驰神往的作品。作者刘畅是辽宁师范大学的青年教师,亦是中国优秀的青年作曲家。新加坡联合早报曾评价其为极具时代感的、迷人且富有激情的当代青年作曲家,他的音乐风格细腻多彩,使听众振奋且难以忘怀,并能深深陶醉于东方的神奇魅力之中。《乘风破浪》这首作品则是他为民族室内乐所作,于新加坡鼎艺乐团成立十周年之际暨鼎艺华乐室内乐节2017年开幕式首演。
   仅是看到曲目名,便先生一股豪情,干净利落的筝音与密集快速的弹拨声部辅一出现,如转丸珠,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耳朵。在乐曲的第一部分里,主题旋律伴着打击乐的不断增强,弦乐声部的跳弓演奏,每一句音乐素材的重复递进,强烈的情感亦在循环往复间不断堆叠,浑然天成,几欲喷发,仿佛能窥见一人直立于甲板之上,衣袍被风灌入猎猎作响,迎面是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纵行路难,亦有无尽豪情跃然于胸,要迎难而上。至乐曲进入到第二部分的慢板,几声筝鸣,似是当头棒喝,浮躁的心灵被逐渐安抚。在低音提琴和三角铁如同点缀的衬托下,弹拨声部干净的旋律线条如流水般缓缓溢出,一切都变得静谧下来,仿佛是到了夜晚,船行至平缓江滩,水中有圆月倒影,展现出一幅海风碧云,夜渚月明之象。随着弦乐声部的加入,心绪也如同这只船随江浪向前推进。而至第三部分,強力度的打击乐营造出激流险滩,似疾风骤雨,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在层层递进的旋律中扩大了音乐表达的张力。至最后尾声重复主题,弦乐声部与弹拨声部收放自如,好似终于穿越风浪到达彼岸,又似终于划破长夜迎接黎明,整体情绪激昂犹如万箭齐发,既有登临绝顶的壮志,亦有展望未来的豪情,直直迎合了整个乐曲“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审美内涵。
   本场音乐会的作曲家有来自新加坡的本土作曲家,亦有优秀的中国青年作曲家。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年龄层次,他们的思想感情、审美意趣却能通过音乐略窥一二。中国传统音乐可以是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一首风花雪月的诗,一幅细致灵动的画,这种写意式的交流表达是不分国界、不论年龄的。尤其是针对当下新锐的青年作曲家,他们的创作或许还略显稚拙,却有着无限上升的可能。作为音乐艺术发展的重要后辈人才,他们的成长需要良好的平台和多方面的支持,而本场音乐会正是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展示平台,如此也能更好地促进多元文化中华乐室内乐创作领域的共同繁荣。
   四、结语
   中国—东盟音乐周是大型国际性的音乐活动,借助广西南宁的地理位置优势,以中国及东盟各国为中心,是不同国家之间音乐文化交流的平台,它本身就有着极强的民族性、开放性以及包容性。
   鼎艺团或因排练时间有限而在某些乐曲的配合上稍显瑕疵,但瑕不掩瑜,尤其是他们对于华乐室内乐大力推广的态度,令笔者为之动容。他们近些年一直活跃于海内外,承办华乐室内乐的大型比赛、积极委约新的作品,其发展势头方兴未艾。此间固然有新加坡政府扶持和华乐的广泛推行等因素在,更多还是源于乐团自身对华乐室内乐的热忱与追求。如今我国中小型民族室内乐日渐式微,无论是专业演奏还是作品创作,似乎都在大型民族管弦乐的强劲发展势头下稍显黯淡,其出路何在,是否可以借鉴新加坡华乐团的发展,诸多问题或许值得反思。
   本场音乐会仅是一例个案,恰以中国—东盟音乐周为契机,呈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音乐交流。在拓宽全球化视野的同时,也秉承了“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原则,即开放包容、交融互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为在场听众构筑了一场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音乐盛宴。
其他文献
你掌舵 我劃船
期刊
[摘 要]《宋代雅乐乐歌研究》一书对以往学界未给予足够关注的宋代雅乐乐歌进行了深度的剖析与解读。通过评析此著,进一步揭示宋代雅乐乐歌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作用与价值,以此思考史学研究新视角,对其学术创新点进行延展阐释。  [关键词]宋代雅乐乐歌;作用;价值;史学新视角  五礼皆成于西周。何为五礼?即吉礼、凶礼、嘉礼、宾礼、军礼。这其中,吉礼、嘉礼、宾礼以雅乐为主,军礼使用鼓吹乐,凶礼则多数不奏乐。①这
期刊
[摘 要]民族歌剧《包青天》是安徽省近30年来的第一部歌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安徽地方特色。作为首部以歌剧形式演绎的“包公戏”,是结合传统文化经典与现代社会主题在艺术形式上又一次新的尝试。文章采用口述史的研究视野和方法,通过对歌剧创作团队的采访,探析民族歌剧在安徽地域文化中的发展。  [关键词]歌剧;口述史;当代;安徽音乐  一、“口述史”与近现代音乐研究  “口述史”(Oral History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对朋克(punk)音乐历史的研究已经成为欧美历史学家、音乐学家、记者和其他社会学家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与朋克音乐文化有着密切关联的人们也在积极地发掘、构建、记录更为贴近真实的朋克历史。通过挖掘介绍近年来口述史被大量应用在朋克音乐史研究中的现象,可以探讨口述史研究方法与朋克音乐史之间的密切关联与作用力。  [关键词]欧美;朋克;音乐;口述史;应用;案例  一、认可真实:朋克音乐口述史
期刊
[摘 要]作为一种审美化的生存方式和精神体验,诗意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渐渐失落,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世俗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新诗意”。新诗意的出现源于人类文明的高度成熟和社会生活中庞杂的信息量,个人意识和理性思维越来越发达的人类开始从现世生活中寻求意义感。诗意凭借语言敞开,新诗意凭借叙事阐发。叙事通过对事件序列的协调,开拓出广阔的表达空间,延伸出多维度的诗意空间。正是叙事这种对“异质”事物
期刊
[摘 要]21世纪初,全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西部开发”工程、“非遗”保护工程等,为侗族大歌所在地提供了巨大发展机会;贵州省黎平县率先利用大歌“申遗”,并借“申遗”及成功之机将以大歌为代表的侗族传统文化纳入到本地旅游开发和城市运营中,取得了重大进展,致使大歌的传承与保护呈现一片“繁荣”,但其中也藏有许多“隐忧”。以黎平大歌的存续现状为例,透过田野调查数据,呈现并讨论近年快速进行的侗区城镇化与侗族大
期刊
[摘 要]三年一届的广西剧展大戏展演部分于2018年8-9月间成功在广西首府南宁举办。这个汇聚全区近三年来最优秀、最具代表性创作成果的舞台不仅代表着广西剧坛的最高水平,也是各地市地方文化、区域性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平台。根据剧目资金投入的数量、编导技巧的含量的多少,题材是否具有地方局限性等考量因素,将参加本次剧展的大戏作品分为“低配”和“高配”两类,并对其各自存在的问题和成果经验进行分析。通过分类、
期刊
王雪峰 1980年出生于广西灌阳,2002年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黄格胜先生。现为广西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艺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漓江画派促进会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广西区党委宣传部签约画家、广西青年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导师为姚鸣京先生)。  中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
期刊
[摘 要]合唱作为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和审美价值。童声合唱因其纯净的音色、率真的表达成为合唱艺术中引人注目的形式之一。通过对德国奥格斯堡大教堂童声合唱团来华演出的分析,概括性地提出童声合唱艺术在演唱中展现的声部间和声美与和谐美,在表演中传达的体态美与形式美;通过对德国奥格斯堡大教堂童声合唱团合唱艺术的赏析,揭示童声合唱的审美视角与独特魅力。  [关键词]童声合唱;美学;和声
期刊
[摘 要]壮剧《冯子材》选取镇南关之战这一历史素材,通过探关、受命、闯寨、点兵、出征、驰援、血战七场,讴歌冯子材的民族气节,抒写壮人忠义爱国、渴望家园安定之情。该剧荣获2015年度第九届广西戏剧展演“桂花剧目金奖”,入选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从该剧的主旨、情节、人物形象三个维度探析其艺术得失,客观评析、总结其艺术创作经验,能为地方戏曲如何走出困境,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