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深蓝:海上风电与航运安全的未来

来源 :珠江水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Dragon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20日,国家能源局批复《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范(2017-2030年)》,由此,广东海上风电产业发展逐步加速,阳江南鹏岛、阳江沙扒、湛江外罗、珠海金湾等海上风电场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仅2021年一年时间建成了约5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
其他文献
依据1951~2020年长江中下游梅雨特征,包括入出梅时间、梅雨量和梅雨强度指数等参数,分析了梅雨与三峡水库洪水的遭遇规律.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洪水一般发生在7~8月上旬,当出梅时间偏晚时,与三峡水库主汛期发生重叠,梅雨有可能与长江上游来水发生遭遇,遭遇严重时形成流域性大洪水;8月中下旬,尽管三峡水库入库洪水仍可能较大,但梅雨早已结束,一般不会与中下游洪水发生遭遇,此时没有对城陵矶进行补偿调度的任务.依据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得到三峡水库汛期分期结果,再结合长江中下游出梅时间,综合考虑将主汛期和后汛期的分期
对于郑婷老师的这节作文指导课,我想谈以下三个方面的看法.rn首先,这是一节导向明确的作文指导课.rn作文课,实际上应该是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语言建构进行反思和评价的体验课、实践课,但不少一线教师习惯于讲解写作知识和方法,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与空间并不多.郑老师的这节课要求学生围绕习作《争论》展开评价与讨论,探究作文升格的策略,使写作直接进入了活动和训练的层面.
为研究荆江南岸藕池河东支注滋河段河床调整特点,利用实测水沙及地形等资料,计算了1995~2019年的河段冲淤过程;采用河段平均的方法,计算了该河段平滩河槽形态的调整过程,同时分析了该河段的崩岸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注滋河段1995~2005年为淤积状态,累计淤积量为667万m3;2005~2019年为持续冲刷状态,累计冲刷量为786万m3.2005~2019年该河段上游崩岸数量大于下游,且2005~2006年崩岸次数较其他时间段多.此外还分析了水沙条件与河床边界等因素对崩岸过程的影响,其中水流冲刷强
大渡河干流规划了29座梯级水电站,已建成13座.为了解环境和水电开发对大渡河河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应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20年9月采集的大渡河流域河水氢氧同位素和相关水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大渡河水体 δD和 δ18 O的分布范围分别为-120.60‰ ~-77.98‰和-16.67‰ ~-11.90‰,河水的δD与δ18O关系线为δD=8.01δ18 O+14.43(R2=0.97,ρ<0.01);② 氘盈余的范围为11.72‰~18.15‰,河水氘盈余值全部偏正,体现了大渡河水接受冰雪融
为研究流溪河中下游地下水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了28个地下水监测井2012~2018年雨季和旱季共392组地下水检测数据,分析了锰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影响锰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2~2018年研究区地下水锰的整体含量较高,但总体上低于广州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中游地下水锰的质量浓度和超标率总体上均高于下游,其分布受地势影响较小;基岩裂隙水中锰的质量浓度和超标率总体上均高于松散岩类孔隙水;雨季和旱季锰的质量浓度和超标率相差不大,且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其季节分布和年际变化受降雨影响较小;
为了研究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运行后的库区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基于2008~2019年三峡库区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水质质量指数(WQI)综合评估法分析了三峡库区蓄水后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上游总磷、高锰酸盐指数超标现象大于下游;2008~2019年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浓度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2016年是干流总磷浓度变化的突变节点,干流的总磷浓度在2016年之后有显著下降趋势;三峡库区干支流水质质量指数整体处于上升
微塑料污染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问题,已经对人们的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微塑料虽然对土壤性质、土壤动植物产生影响,干扰土壤生态系统,但是针对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仍较少.笔者研究了蚯蚓和大豆存在的土壤微生态系统中微塑料聚丙烯对土壤脱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微塑料的存在会抑制土壤脱氢酶、蔗糖酶活性,促进土壤脲酶活性;蚯蚓能够改善聚丙烯微塑料对土壤脱氢酶的抑制作用;低质量分数聚丙烯微塑料能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高质量分数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大豆的生长能够显著促进土壤蔗糖酶活性;高质量
重氮化反应在染料、药物和精细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传统的釜式重氮化存在产品收率低、中间体不稳定、反应放出大量热等问题.连续流反应技术是一种将危险工艺安全化的途径,本文对连续流重氮化反应技术的应用进行概述.
霍尼韦尔发布新型催化剂涂层膜(CCM)绿氢生产技术并将携手电解槽生产厂商进一步测试该技术.使用可再生电力驱动的电解槽将水电解成氢和氧从而生产绿氢,有望在未来数十年内的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氢能委员会(Hydrogen Council)的预测,未来30年氢在全球的总需求量将增长5倍至7倍.霍尼韦尔的该创新技术专注于用于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和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槽的催化剂涂层膜.
期刊
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个氢能产业的中长期规划.《规划》明确了氢能战略定位,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