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期~12期总目录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E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括号内数字分别为期数与页数)
  
  
  改版寄语
  
  新起点 新目标 新发展—写在《北京教育·高教》改版之际 本刊编辑部(1.4)
  
  本刊特稿
  
  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
   吴 岩(1.5)
  区域联动 合作共赢 共同发展 刘利民(10.4)
  加强区域合作 提高教育均衡 服务新经济发展 刘教民(10.6)
  共抓发展机遇 共建学习平台 共促质量提升 李东福(10.8)
  区域合作 发展之需 民族之利 奇锦玉(10.10)
  
  
  视点
  
  仰望星空于寂寥 脚踏实地于躬耕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百年人才培养之精神所在 常晶等(7~8.5)
  
  
  本刊评论
  
  在新起点上推进首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本刊编辑部(9.4)
  
  
  本期关注
  
  努力开创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张大良(1.10)
  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郭广生(1.11)
  校企共赢 走向融合
  —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郭文莉(1.12)
  试论产学研合作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基础 曾开富等(1.15)
  产学研服一体化:职业院校产学研的独特定位和逆向设计 杜保德(2.4)
  制度层面推进校企合作的思考与实践 苏志刚等(2.7)
  行业特色型大学是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王亚杰等(3.5)
  建设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 培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王 芳(3.8)
  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 构建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 刘吉臻(3.11)
  坚强领导 坚实保障 创新为先 服务为本
  —北京外国语大学打造高质量、高水平就业工作格局 曹文泽(4.4)
  认清形势 加强教育 完善机制 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雷玉江(4.6)
  实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及其改进 朴文丹(4.9)
  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有待改善 周怡倩(4.12)
  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 引领行业科技创新前沿
   徐金梧等(5.4)
  结合新大学实际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谌 兵(5.7)
  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绿色实践 铁 铮(6.4)
  扎根基层 服务人民卫生事业
  —首都医科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概述
   共青团首都医科大学委员会(6.7)
  大力发展能源教育 建设低碳社会 吴志功等(7~8.10)
  发挥高校独特优势 支撑引领国家低碳发展战略
   王亚杰等(7~8.14)
  凝聚优势学科力量 加强低碳研究与教育 陈 峰等(7~8.18)
  新时期 新规划 新发展
  —解读《规划纲要》20字工作方针 张彦通(9.5)
  实施与落实《规划纲要》的关键:人才、投入与制度创新
   刘复兴(9.8)
  首都高校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实践 周 燕(10.12)
  构建高校廉政风险防范机制的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纪委(10.15)
  高校行政岗位廉政风险评估初探 白致铭等(10.18)
  建立预警防范机制 有效防控廉政风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纪委(10.20)
  基于PDCA理论的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
  —北京工业大学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工业大学纪委(10.22)
  高校科研管理中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 赵云云等(10.24)
  以国际化为人才培养特色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周 波等(11.4)
  构建“1 4 X”课程体系 助力学生职业发展 刘 锐等(11.7)
  高校未就业毕业生问题研究 李军凯(11.10)
  党委领导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实践与体会 吴 哲等(12.4)
  创新工作思路 破解艺术院校党建难题 籍之伟等(12.8)
  
  
  高教发展研究
  
  大学文化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研究 姚小玲(1.18)
  高校治理的制度问题分析 刘慧珍(2.10)
  高等教育中心区域形成与发展的多元分析 陈 萌(2.14)
  北京高校院校研究的组织基础及资源特色分析 荀振芳等(3.14)
  大学的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 柯文进(4.14)
  北京市属普通本科高校办学特色分析及政策建议 王晓燕(4.18)
  面向2020年的中国高等教育 马陆亭(5.10)
  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与要求 刘川生(5.14)
   高等教育特色化与特色型大学发展战略探析 杨学义(5.17)
  基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体系初探 邢文祥(6.10)
  通识教育:理工科院校的原则和策略 李四平等(6.14)
  打造三个体系 实现特色发展
  —地方农业高校实现科学发展路径的探索 王慧敏(7~8.21)
  对北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发展的思考
  —纪念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30周年 徐宝力等(7~8.24)
  体制创新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 方增泉等(7~8.28)
  认真落实《规划纲要》加快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
   刘吉臻(9.11)
  改进高校教学评估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肖 念等(9.14)
  加强政府分类指导 促进北京高校科学定位 雷 庆(9.17)
  关于大学科技创新的思考 徐金梧等(10.26)
  新形势下首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思考 彭斌柏(10.28)
  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及内涵分析 梁 燕(10.31)
  科学定位 坚持特色发展道路 曲德森(11.13)
  北京高校学生海外学习调查及分析 耿海萍等(11.16)
  加强基础研究工作推动研究型大学建设 刘 娟(11.20)
  “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地方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思考与探索 蒋毅坚等(12.10) 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合作的行动研究与战略构想
   郭秀晶等(12.14)
  
  百家论坛
  
  关注学生实习中的突出法律问题 焦志勇(1.21)
  论建立合理性教育预期 闫拓时等(2.17)
  论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功能定位及其构建 姚金菊(2.20)
  探析民族文化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陆 洋(2.23)
  经世致用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精神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翟文忠(3.18)
  中国高等教育应该努力提供全球文明公共产品 陈雨露(4.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应警惕“意识形态漂浮”现象
   沈 崴(4.22)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需树立四种意识 代玉启(5.20)
  以发展创新的视角展望建设“世界城市”
  —对北京市新阶段城市发展战略新目标的若干思考 林小珂(6.17)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的关键是内化 宁秋娅(6.19)
  高校的文化传承功能与思想引领作用
   —对大学生“国学热”现象的反思 孙 华(6.21)
  论大众化教育阶段一般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就业思考
   童年成(12.62)
  
  
  一把手访谈
  
  抓住重点 理清思路 实现学校科学发展
  —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柯文进 赵喜玲等(1.24)
  立足教师教育特色 实现学院内涵发展
  —访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马宪平 王 成(2.26)
  有教无类五十载 科学发展上水平
  —访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校长胡晓松 常 晶(3.23)
  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玲 张小锋(4.23)
  让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焕发活力
  —访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高锦宏 贾元玉等(5.23)
  加快转型 科学发展 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访北京工商大学党委书记孙尧东 袁小年(6.24)
  抓住黄金机遇期 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
  —访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籍之伟 童启富(7~8.32)
  高技能 高素质 破解高职生就业难题
  —访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马平 刘晓哲等(9.19)
  继往开来 科学发展 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访北京物资学院院长王旭东 赵英臣等(10.34)
  以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正确方向
  —访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王慧敏 党登峰(11.23)
  
  
  党建与德育(党建研究、育人天地)
  
  新中国6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 陈占安(1.27)
  全球化背景下增强高校党建工作活力的思考 杨学义(1.32)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 李世英等(1.35)
  增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功能的探索和实践
   北京服装学院党委组织部(1.37)
  全方位推进基层党建创新 中共首都师范大学委员会(2.29)
  求新 求实 求发展 打造充满活力的教工党支部
   中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委员会(2.31)
  全球化视角下石油类院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王英国等(2.33)
  回顾高校德育五年历程 推进工作新发展 楼晓英(2.36)
  创新理论教育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中共北京物资学院委员会(3.26)
  积极探索 不断实践 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
   中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委员会(3.29)
  借鉴西方经验 推进我国高校德育改革 苏 静(3.31)
  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加强党的建设
  —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实践与启示 陈江华等(4.26)
  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中共北京印刷学院委员会(4.29)
  加强党的建设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铁 铮等(4.31)
  分校区办学的新生适应性教育 楼晓英等(4.33)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化 刘志方(4.36)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思考 钱 军(5.25)
  全面推进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 李丽辉等(5.28)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北方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5.30)
  在一线教学工作中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党支部(5.31)
  对大学生实施挫折教育与磨难教育的思考 高淑芳(5.33)
  关于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探讨 于 静(5.36)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机制构建研究
   赵 (6.27)
  高校发展党内民主基本原则及基本路径研究 高喜军(6.30)
   开展基层党建创新立项的实践与思考 迟行刚等(6.3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文化实践三维度 荆 博(6.36)
   高校党管人才实现途径和机制研究 张 雪(7~8.35)
  以创先争优为动力 推动学院科学发展 刘 慧(7~8.38)
  教师支部建在团队 基层党建落在实处
  —首都体育学院扎实推进教师党支部建设
   中共首都体育学院委员会(7~8.40)
  论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张维维(7~8.43)
  高校党的领导实现形式的思考
  —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体会 管仲军(7~8.46)
  高校院(系)党组织负责人直接选举的探索与实践
   谢 辉等(7~8.49)
  固基础 重实践 求创新
  —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思考 颜晓华(7~8.52)
  大力弘扬“四种意识” 深度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加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有感
   杨学义(7~8.54)
  德育工作科学化、精致化的探索与实践 侯慧君(7~8.57)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赵 等(7~8.61)
  国际型大学传统文化教育途径研究 孙海燕(7~8.6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研究生价值观科学化教育
   李 谧(7~8.66)
  培养低碳社会人才 引领推广低碳理念 张 利等(7~8.68)
  艺术干预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何 瑾等(7~8.69)
  在改革中完善 在创新中发展
  —努力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中共北京理工大学委员会(9.22)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建理论研究
   全国党建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处(9.25)
  创建高校特色党支部的探索与实践 周连选等(9.29)
  “绿色大学”培养“绿色人才”的思考与实践 高 东(9.31)
  树立科学理念 推进深度辅导 促进全面发展 王云海等(9.33)
  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五化”对策研究
   中国戏曲学院课题组(9.36)
  提升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实践探索 马喜亭(9.38)
  入学前教育助推大学新生起航 楼晓英(9.41)
  大学新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金玲玲等(9.43)
  论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李四平等(10.37)
  发挥高校党校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优势
   北京工业大学“高校党校功能定位及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课题组(10.40)
  高校提升学生资助科学化水平的设计与实践 陈建香等(10.42)
  志愿服务“软成果” 思政教育“强武器” 田 禾(10.45)
  试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BBS再发展
  —以北京大学未名BBS网站为例 蒋广学等(10.47)
  教师人格魅力的构成要素及教育意义 王 颖(10.50)
  透过职位技能要求反思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张佳宁等(10.52)
  提高高校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11.26)
  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研究 雷 京等(11.28)
  高校“80后”青年教师群体师德特征管窥
  —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陈建香等(11.32)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人格魅力状况调查 赵卫民 (11.35)
  高校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以首都农业院校为例 宁秋娅等(11.38)
  多元化国际型大学的德育创新研究
  —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 李 进等(11.40)
  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考 吴 惠(11.43)
  构建切实发挥高校分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的创新机制
   山 岚(12.18)
  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效能的探索与实践 查广云(12.21)
  以职业人为着眼点推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王 超等(12.24)
  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建议 赵卫民(12.26)
  以人为本关注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刘晓萍(12.28)
  
  
  管理方略
  
  高校教学改革要适应信息时代要求 方增泉(1.40)
  市属高校在北京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中的作用 高喜军(1.43)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许安国(2.39)
  高校办公室应着重把握“基、本、点”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于成文等(2.41)
  高校教职工素质教育中的建构主义方法 张德玉等(2.43)
  新时期教职工之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张士杰等(2.46)
  锐意创新 科学发展 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杜玉波(3.34)
  完善高校教师校内申诉制度的思考 余立等(3.38)
  提升高校机关管理效能的思考 于 光等(3.41)
  推动内涵建设 强化特色发展 首都体育学院党委宣传部(4.38)
  研究生科研道德与诚信状况的分析及建议 黄文彬(4.41)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经验 胡占君等(4.4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高校宣传工作 韩 敏(4.46)
  切实发挥校报功能 推动宣传思想工作 李世珍等(4.48)
  谈新时期校报在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中的作用 廖 行(4.50)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领导能力建设 纪素菊(5.38)
  加强校史研究是增强大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措施 高福廷(5.41)
  高校图书电子资源培训策略探讨 励燕飞(5.44)
  危机事件处理应迅速、公开、互动 毛美(5.46)
  创新理念 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 庞 然等(5.48)
  建立国际化校园的思考 张小燕(5.50)
  新时期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思考 王 姝等(5.52)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分类管理 梁绿琦等(6.38)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
  适用性及路径选择 黄 展等(6.41)
   我国高校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方式研究 刘淑艳等(6.44)
  挖掘高校学生会潜质 打造和发展人才培养基地 杨姿楚等(6.47)
  高校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创新探索 杨仁树(7~8.72)
  充分发挥学校传统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展明锋(7~8.74)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指导机制 郑清文等(7~8.77)
  当前大学生自治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王秀彦等(7~8.80)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国际化 郭惠民(9.45)
  用资助带动创新:
  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对接研究
   陈建香等(9.47)
   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吴文英(9.50)
  全面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 董会泽(9.53)
  高校运用大众媒体传播自身形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毛美(9.56)
  高校加强教育成本管理的思考 王 欣(10.55)
  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剖析 李 华(10.57)
  探索规律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罗 兵(11.46)
  对高校科研管理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张嘉艳等(11.49)
  高校法律事务机构模式完善构想 李 (11.51)
  北京联合大学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柳贡慧(12.30)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下的高校后勤改革 李家兴(12.32)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师德建设的创新点 李 进等(12.34)
  
  
  教学经纬
  
  系统推进“质量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访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黄先开教授 张 雯等(1.46)
  外语院校MPI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白 远(1.49)
  开展校内评估 促进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李学文(1.5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创新与实践 金欢阳(2.48)
  新闻学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初探 周 红等(2.51)
  新建工科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刘龙章等(2.53)
  本科教育的阶梯式培养目标与实施路径 毛 明等(2.55)
  以科研促教学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北京市崇文区职工大学(3.43)
  “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建设 陈 曦等(3.46)
  加强新办专业建设 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高天虹(3.49)
  创新首都现代服务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 施 枫(3.51)
  自由选课学分制的实践与探索 谈小(3.54)
  职业院校电子商务教学方法探析 柳 健等(3.57)
  对建筑类高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析 朱 光等(4.52)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 高学金等(4.54)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思考 何艳琳(4.56)
  以研究生工作站为切入点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 张 利等(4.58)
  加强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的探索 刘建萍等(5.54)
  探索培养拔尖人才的教育模式 陈 强(5.57)
  大众传播学建构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李新宇(5.59)
  电子商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探析 刘聪慧等(5.61)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 王路江(6.49)
  学生学业管理制度研究 周华丽等(6.51)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实践与探索 武俊梅(6.54)
  工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刘 炎(6.57)
  从支持性教育理论视角看视障人士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安俊英(6.59)
  探析职业规划教育在高职中的重要作用 黄 洁等(6.61)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 石 建等(6.63)
  论国际文化贸易专业教改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建设为例 李小牧等(7~8.82)
  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周永凯等(7~8.85)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 张常年等(7~8.87)
  中国金融BPO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傅巧灵等(7~8.90)
  完善教学培训体系 打造优秀青年教师群体 宋文晶等(7~8.9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堂教学方法探索 张晓群(7~8.95)
  高校考务信息管理研究 周 游等(7~8.97)
  构建教学实践新模式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范双喜等(9.59)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江新兴等(9.61)
  重视社会调查 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王 强(9.63)
  凸显特色 优化调整专业结构 何 勇(10.59)
  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的方法研究
   姚小玲等(10.61)
  提高对外汉语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夏 青(10.63)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首都体育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形成鲜明特色 颜天民(11.53)
  地方高师院校教学管理改革重点论略 吴旭君(11.56)
  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构建探析 李新宇(11.58)以“质量工程”为抓手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北京语言大学宣传部(12.36)
  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化工程的探索 苑英科等(12.39)
  我国行业特色多科性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
   王一珉等(12.42)
  
  
  质量工程
  
  推进专业建设 注重内涵创新
  —北京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综述 黄 侃等(1.54)
  占领新材料科学人才培养的制高点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纪实 何 勇等(1.57)
  创意融合技术 设计传承文化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服装)特色专业建设纪实 谢 平等(1.60)
  科学定位 系统规划 立体建设 重点突出
  —2003年~2009年北京市精品课程建设综述
   北京市教委高教处(2.58)
  依托精品课程建设 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杨 蕾等(2.61)
  以完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为目标 抓好精品课程建设
   黄晓红等(2.64)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 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陈建民(2.67)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北京高校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项目建设综述
   北京市教委高教处(3.59)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 加快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
   李 宁等(3.61)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机制 李振泉等(3.64)
  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加快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综述
   北京市教委高教处(4.60)
  学以致用 实践育人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纪实
   张宝秀等(4.63)
  加强工程训练 培养创新能力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纪实 夏海兰等(4.65)
  拓宽实践教学平台 创新合作教育机制
  —北京高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综述 北京市教委高教处(5.62)
  依托基地 创新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新模式 李淑珍等(5.65)
  加强工程应用型人才校外培养基地建设 陈运辉等(5.67)
  以“质量工程”为契机 强化特色生产实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肖 文等(5.70)
  构筑激发学生科研兴趣的桥梁
  —北京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工作综述
   北京教委高教处(6.65)
   科研强校 人才兴校
  —中华女子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纪实 韩 燕(6.68)
   加强过程管理 促进创新人才成长
  —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工作纪实 范 玲(6.70)
  以综合性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北京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综述
   北京市教委高教处(7~8.99)
  关于轨道交通复合型工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北京交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纪实
   裘晓东等(7~8.101)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纪实
   刘 亚等(7~8.104)
  创新模式 培养社会需要的农村卫生人才 付 丽(7~8.106)
  深化学科竞赛 推动素质教育持续发展
   北京市教委高教处(7~8.108)
  以电子设计竞赛为抓手 完善创新教育模式
  —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纪实 李慧娟(7~8.110)
  夯实五大基础 提升就业质量
  —清华大学关于北京市示范性就业中心建设纪实 祁金利等(9.66)
  以示范性就业中心建设为契机 构建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
   林骥佳等(9.68)
  树立科学就业观 构建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刘锐等(9.70)
  围绕人才培养需求 构建高等教育建材建设体系
  —北京高校“十一五”教材建设回顾 北京市教委高教处(11.60)
  依托“质量工程”锤炼“精品教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十一五”教材建设 王 敏(11.63)
  树立精品意识 推进教材建设 于瑞霞(11.65)
  运用“三级”教材建设平台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都师范大学“十一五”教材建设工作总结 臧大祥(11.67)
  深入开展“质量工程” 建设加快北京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
   北京市教委高教处(12.45) 全面实施“质量工程”不断增强本科教育对社会经济的适应性
   屈 波等(12.47) 实施“质量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王德胜等(12.49)
  
  
  科研创新
  
  地方高校开展应用型科研的主要途径与措施 张宝秀(1.63)
  
  
  人才强教
  
  培育人才 延揽人才 重用人才 让人才成为强化首都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撑
  —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吴松元 常 晶等(1.66)
  以队伍建设为核心 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谈首都医科大学人才强教工作 曹文军等(1.69)
  强基固本 构筑高台
  —记北京工业大学人才队伍建设 张 欣等(2.70)
  打造创新团队 建立长效机制
  —记北方工业大学人才强教工作 陈勇钢等(2.73)
  育英才教师 创音乐名校
  —中国音乐学院人才强教工作纪实 辛 虹(3.66)
  实施人才强教战略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人才强教工作 赵翠英等(3.69)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中国戏曲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实况 李 钢(4.68)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人才强教工作 崔丽莉等(4.71)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李玫玉等(5.72)
  加强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王丽梅(5.75)
  大力推进人才强教工作开创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
  —记北京印刷学院人才强教工作 王晓林等(6.72)
  创建高水平 有特色的电影教育师资队伍 张 敏等(6.75)
  凝才聚力 强教兴校
  —北京物资学院人才强教工作中的认识与思考 吕一楠等(7~8.112)
  人才测评在高校人才选拔中的应用研究 李春佳(7~8.115)
  贯彻落实人才强教计划 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记北京服装学院人才强教工作 徐桂枝等(9.72)
  新时期普通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教育思考 陈勇钢等(11.69)
  以人为本 深化改革 建立健全岗位聘用制度
  —记北京服装学院岗位聘用工作 徐桂枝等(12.51)
  以岗位设置管理为契机 推动学校人才队伍建设 曹文军等(12.54)
  高校岗位聘后管理的思考 史国敏(12.57)
  
  
  名师风采
  
  “每个学生都是我的唯一”
  —记国家级教学名师、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艳梅 周襄楠(1.75)
  “希望学生比我强”
  —记国家教学名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昆扬 周雪梅(2.76)
  三尺讲台演绎的精彩
  —记国家级教学名师、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孙宏斌 李 含(3.72)
  歌唱让生命永远年轻
  —记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郭淑珍 宋学军(4.74)
  一路播撒杏林芬芳
  —记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徐群渊
   孟庆书等(5.78)
  张斌贤:学生的成长是教师发展的不竭动力 祁雪晶(6.78)
  老师的幸福 袁 芳(7~8.118)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 我深深地热爱这一职业” (9.75)
  矢志抗震防灾 勇攀科研高峰
  —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北京工业大学曹万林教授及其团队 史保婧等(10.65)
  会计学科的环保卫士
  —记北京市教学名师、北方工业大学教授刘永祥 尉 峰等(11.71)
  和谐团结 凝聚成功动力
  —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家级日语翻译方向课程教学团队
   唐恩思(12.59)
  
  
  高职教育
  
  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 刘 林(1.72)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研究论略 刘兰明(7~8.121)
  三位一体化教学设计探析
  —以“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程为例 赵 伟(12.70)
  
  
  产学研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 周华丽等(10.68)
  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毛智勇等(10.71)
  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孔昭林(11.74)
  论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 牛爱芳等(12.64)
  
  
  招生、创业与就业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李正熙等(10.73)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实证分析及专业分流的思考 段莹莹(10.75)
  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职业价值取向差异性分析
   张彦军等(11.77)
  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 李军凯(12.66)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常见误区分析 刘 妍(12.68)
  
  
  国际视窗
  
  博洛尼亚进程改革成效及其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启示
   王新凤(1.78)
  从德国高等教育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 刘超美等(2.79)
  他山之石 如何攻玉
  —考察加拿大高校的感想与思考 柯炳生(3.75)
  中美大学教育差异及其对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谭 慧(3.79)
  日本大学本科课程管理运行机制分析 郭德红等(4.77)
  中美高校学籍管理比较及启示 许 磊(7~8.124)
  美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介绍与启示
  —基于对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培训及实地考察
   张 敏(7~8.126)
  从英国高校的学生工作谈“三全”育人 蔡红建(10.77)
  赴英国舞蹈教育学习培训引发的思考 陈志刚(11.79)
  香港高校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及其启示 刘培昌(12.72)
其他文献
4月19—28日,应中国共产党邀请,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总书记比纳弗·安杜阿莱姆率该党干部考察团访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会见。  4月21—30日,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請,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比纳德里奥省委第一书记罗德里格斯率该党代表团访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会见。  4月21—30日,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墨西哥国家复兴运动党主席波列文斯基率墨西哥执政联盟干部考察团访
崔砚青,汉族,1955年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历任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团委书记、院办副主任,组宣处副处长、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正处级秘书、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中共北京市委农工委副书记等职。2005年7月至今任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先后发表《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正确处理五大关系,促进职业学院全面发展》《高职人才素质培养模式研究》等多篇论文。  
纵观2016年,反精英、反体制、反移民、反全球化的民粹主义浪潮席卷欧洲,深刻影响了欧盟的政治生态、社会思潮、一体化进程和对外关系等方方面面。  DOI: 10.19422/j.cnki.ddsj.2017.01.017  经济的不景气与社会的不稳定助推民粹主义思潮泛滥  2016年欧盟经济进入温和复苏通道,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8%,但仍面临动力不足的挑战;容克投资计划、欧版“量宽”、再工业化等经济
在本科生眼中,他是个幽默风趣、学识渊博、开朗豁达的老师;在研究生眼中,他是个治学严谨、鼓励创新、真理至上的导师;在同事们眼中,他是个爱岗敬业、为人正直、宽容大度的朋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李长洪用心描绘着自己钟爱的教师事业。  走上讲台:缘起儿时教师梦  李长洪,1986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并留校任教。边工作、边学习,李长洪于1993年获硕士学位,2000年又获博士学位。
摘 要:在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下,西方对教师道德的研究经历了从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伦理的转变,我国也逐渐认识到了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在学术研究、政策规范和实践方面都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从教师教育角度关注专业伦理教育问题的重视略显不足。西方国家促进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发展的经验,对我国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建设和教师教育走出困境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教师专业伦理;伦理规范;教师教育  教师专业伦理
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北京市教育工委“教育先锋先进集体”带头人,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第五届北京市教学名师。优秀主讲教师、师德先进个人,教育创新标兵,获教学成果及科研成果奖等19项。  听了张老师的一节课,发现她喝完了一整暖瓶的开水。三尺讲台俨然是她的舞台,听她对学生直接、中肯的评论,看她激情满怀的授课,谁也想不到她已身患癌症4年
北方工业大学离休干部党支部成立于1983年,现有党员21人,平均年龄84.5岁。长期以来,每一名党员都做到了“离休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1999年~2011年,该党支部连续6次被评为校级先进党支部。  加强支部建设,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  29年来,党支部坚持每月开展活动和支委会例会制度,坚持做工作计划和总结,坚持把理论学习放在首位。党支部第一任书
徐永利,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法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和党政管理工作。著有《科学发展观与首都教育发展战略》《教育发展与管理研究》,近年发表了《趣在求是 学以致用—对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的思考》《高校要主动提高驾驭市场能力》《大学的实干是办学为民》等20 多篇论文。  日前,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公布第七次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小营校区退休第二党支部现有党员35人,经2009年换届改选后,支部班子配置齐全,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现任支部书记王芹芳年富力强,热心支部工作。支部党员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在组织开展活动中,在开展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工作中作出了贡献。  抓支委建设,创立作风过硬的战斗集体  支部始终发扬团结奋斗、勤奋踏实的优良传统。三名支委对支部的重大事情采取民主协商、集体研究的方式决定。每次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当前,首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决定着一个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新时期,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首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