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组织荧光染色显微观察方法的研究

来源 :竹子研究汇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m0p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3种不同的荧光染料,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毛竹组织进行染色处理,分析其染色效果。应用荧光显微技术,DAP I(4,′6-二脒基-2-苯基吲哚)的着色能力强,呈现出明亮的浅蓝色荧光,细胞核的荧光增强,尤其在组织细胞生长发育早期,细胞基本处于分生状态,细胞核和核仁都较大,染色效果好。苯胺蓝染色对基本组织细胞内的淀粉颗粒效果好,荧光强度与淀粉颗粒的大小有关。吖啶橙染色方法可以使毛竹不同的组织细胞和成分呈现不同的荧光,从而将它们明显地区分观察。不同的制片方法对染色也有影响。
其他文献
依据改进的邻体干扰模型,利用喀斯特适生竹种小蓬竹样地实际调查的基株与邻体的数据,研究基株竹高、冠幅以及枝下高与干扰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基株的冠幅、树高与枝下高与干
为了给苦竹林丰产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在笋材兼用集约经营苦竹林中进行了林分结构和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立竹全高、枝下高是立竹胸径的从属因子;随着立竹年龄的增
我国具有丰富的青皮竹资源,发展潜力很大。文中概述了青皮竹生物学特性和用途,综述了培育技术、病虫害防治及材性与加工方面的现状,并对今后青皮竹的研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旨
研究了丛生竹种硬头黄竹的生物量结构,并建立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竹高的拟合模型。结果表明:(1)硬头黄竹各器官生物量在单株上的分配为秆79.54%,枝7.51%,叶4.23%,根1.71%,蔸
以毛竹种子为材料,进行生活力、发芽率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1 a左右种子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保存条件下,毛竹种子的发芽率均先下降后升
我国竹类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和丰富资料.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容量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通过数字化管理对这些数据资源进行科学、快捷、有效利用十分迫切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