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80后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g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我们叙述的是身边“80后”年轻人的故事。他们同样生在济南,但成长与困惑,飞扬与束缚,自信与自卑,所有的矛盾捆绑在他们的心灵上。改变,一种改变的欲望锻造出80后的文化、气质和成功。
  张悦然:拒绝拿经历说事儿的80后
  三十而立。对于82年出生在济南的张悦然来说,她的而立之年早在03年第一本作品问世时就已经开始。《葵花走失在1890》没有具体的人物刻画、没有冲突的戏剧矛盾,只是记录一个少女被现实的铁锤突然砸醒后的喃喃自语。
  生于济南,似乎天生就让泉水浸醉过骨髓。文章中流露的女性气质,带着青春的敏感、成长的困惑,时而尖利,时而低沉。“我不要性写作,而是把性别作为一个符号。”
  14岁起,她把自己的梦记录下来,开始在《萌芽》、《芙蓉》上发表。2000年高中毕业前夕,张悦然获得对她意义非凡的一个奖项——“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韩寒、郭敬明正是通过这个比赛走上了成名之路。
  在近乎自呓的写作风格背后,张悦然对于写作却有着些许张狂的判定。她从来不会将自己姣好的外貌列入写作评定中,并且认为一旦别人认定你是美女作家,就代表着你不会写作;对于“80后阅历不丰富”的批评,她认为“我就这个年纪,只有那么多阅历,即使受批评也不应该是这点。我并不反对想像,而反对畏手畏脚。”“博尔赫斯不就是终生呆在图书馆里吗?”
  她拒绝以经历来写作。
  苏亮:在大时代里拼搏的“微”导演
  当碎片化的信息处理方式蔓延了整个网络,微电影时代的来临成为历史的必然。苏亮,成为这个新兴产业万千拥趸者的闪亮一员。
  在微电影出现以前,中国是看不起电影短片的。钱字当头的时代,没有利润谁会白费力气?因为商业模式的不清晰,微电影一直在中国大陆蛰伏着。“广告商同样离不开好的营销概念,现在又有哪个大公司好意思不拍微电影呢?”软广告的出现,让微电影有了存在的价值,微电影事业开始在中国缓慢而艰难的抬头。
  苏亮开始了他的“微”创作。
  2012年,《马可菠萝》开始投拍。在确定最终的“讽刺爱情”主调前,苏亮拟定了四五个版本的主题,有的温情,有的搞笑,还有的黑色幽默。身兼导演、制片、编剧于一身,这大概是所有初出茅庐的年轻导演都会过的一道独木桥。和所有开始打拼社会的80后一样,肩负着隐忍、孤独和苦闷,苏亮无奈的说:“年轻导演没钱没时间,只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
  之后发生了一些事情:从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微电影大赛,《马可菠萝》入围金羽翼奖到第五届全球华人“非常短片”创意大赛,《马可菠萝》入围年度最佳短片。
  似乎是80后的一个化身,满心忧虑,又怀揣希望。生活美好的地方,不就在于绝处逢生的喜悦吗?
  仲晓月:
  行走过康桥的海归女孩
  2005年,读完高一的仲晓月只身来到英国读高中。与国内选择高校不同,英国读高中可以针对几所大学进行报考。两年后,19岁的她成为牛津大学经济学大一新生。
  在这个徐志摩曾经留下足印的学堂,仲晓月尽情享用着攻下牛津所带来的求知权利。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循着志摩的诗,仲晓月常常和同学在康河里边漂流,边赏景。对于英国朋友,她评价说:“他们的思维比我们更活跃,敢于尝试。有几个同学高中毕业后花一两年的时间周游世界或者工作,然后才来读书。不像中国学生一样,一直在学校。”所以,她喜欢上了旅游,经常背着包自己旅行。四年的大学时光,她周游了十几个国家,感受了十几个,甚至更多的文化。
  2010年6月,仲晓月大学毕业,三个月后,她在伦敦找到第一份工作,做战略咨询。两年后,她来到香港,找到第二份工作,同样是做战略咨询。拥有着对海外国家的了解,在面临愈来愈国际化的工作时,仲晓月显得自信满满:“在工作中处理问题时,会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对经济形势的解读,比如国家经济调控等理解得更深一些。”
  譬如仲晓月,走出去看看,或许是每个80后都该抽空去做的事情。
其他文献
林语堂:烟斗促成的《京华烟云》  烟斗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高度的艺术和收藏价值。林语堂曾说:“口含烟斗者是最合我意的人,这种人都较为和蔼,较为坦白,又大都善于谈天。我总觉得我和这般人必能彼此结交相亲。”  林语堂是现代散文学家、小说家,被称为中国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爱烟,说尽烟的好处,在当今文学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林语堂嗜好收藏烟斗,所藏烟斗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这些烟斗除少数是他的亲朋好
期刊
Facebook9岁,扎克伯格29,这个出生于1984年,全球最富有的80后也即将迈入自己的而立之年。此时的他,依然不屑于表现出商业领袖那种世故般的成熟,他仍然保持着年少时的一些习惯,开着廉价的本田车,击剑,不修边幅,在数次改变Facebook命运的发布会上,他都穿着T恤、牛仔裤和露趾凉拖面对全球。  随他一同创业的小伙伴们如今也都已经成为了亿万富豪,在这场全球性的财富盛宴中,扎克伯格们向我们展示
期刊
对于中国文人玩从来不是执迷于物,而是风雅的生活范式与文化现象。是趣味,是琴瑟鼓吹、书画歌赋,是斗鸡走狗蛐蛐罐、是古董收藏、家居模式,甚至是吃一颗梨子的方式……  古往今来的真文人,往往也是一些真趣人。林语堂在《论趣》一文中曾说,世人活着大多为名利所驱使,但是“还有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为动机,叫做趣”。撇开满腹经纶的治世主张,能否成为有趣之人,或许是人活着的最高境界。  诸如在王世襄、林语堂
期刊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显然是这个世界上所有80后中最另类的一个,他有着谜一样的身世和经历。  “遗产”金正恩与他的留学政治  外界流传的唯一一张金正恩的童年照片摄于11岁。从这张模糊的黑白照片可以看出,少年金正恩拥有与父亲几乎一样的宽鼻子和薄嘴唇。为金正日家庭服务了13年的日本厨师藤本健二于2010年10月出版回忆录称,自己和金正恩曾是“酒友”,金正恩“从面孔、身材和个性都与父亲一模一样”。  金正
期刊
“云”上的数据大爆炸  你可能并不一定知晓下面这些数字,但你也一定会感受到“数据”正在呈几何基数的爆炸性增长,因为10亿台电脑、40亿部手机、无数的互联网终端……正在使得我们生活的世界高速数字化,“信息爆炸”早已从抽象的概念变为现实的描述。  从出现文字记录到2003年,人类总共创造出的数据量只相当于现在全世界两天创造出的数据量;在如此大的基数之上,全球的数据量仍然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预计到20
期刊
因为有了韩寒,80后才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曾几何时,韩寒身上的标签被用来标注整个80后群体。而当三十而立的韩寒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担当,转而又彻底崩塌,重新开始另一段文化使命,逐渐走向成熟的韩寒,为这个同质化的时代留下了怎样的注脚?  叛逆十年:韩寒的精神救赎  2000年,一夜暴红的“韩寒现象”还是一个公众话题。当年韩寒18岁,刚刚成年,如今他已31岁,刚过而立,已为人父。  现在想来,当年对
期刊
贵族的衣橱:查尔斯王子的“二手时尚经”  个人风格也许是与生俱来,但是品味却是可以经由教育、尝试与错误中学习。被美国著名男性杂志《Esquire》评为最佳穿着的查尔斯王子也曾经是错误百出的“土豪”:曾经在一天内换5套名贵衣服,连价值2000英镑的高级西装都随便丢在地上等专人来收拾。  不停的用新款和名牌包装自己并不能带来风格和时尚,反而常常画虎类犬、不伦不类,最终淫浸时尚多年,查尔斯找到了自己的穿
期刊
自去年7月,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有“上帝粒子”之称的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证据之后,该发现被誉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成就之一”。10月初,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成功预测希格斯玻色子的两位物理学家,可谓众望所归。继此之后,多数科学家认为“暗物质”粒子可能成为下一个人类科学重大发现。  如果说证明“上帝粒子”的意义在于解释亚原子粒子如何获取质量,继而最终形成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对“暗物
期刊
“心病五千年”:从汉昭帝的麝香保心丸到西医临床在中国  中医的医学记载中,郁阻、寒毒是关键词。癌症、心脏病等并无明确记载。心脏病在传统典籍中被称作:“胸痹”、“厥心痛”等。《内经·痹论》云:“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难经·六十难》指出:“其五脏气相关,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名真心痛。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中国古代患心脏病的名人为数不少,史书记载,汉武帝之子汉
期刊
12月8日,南水北调工程宣告东线正式通水,历时11年大建设的世纪工程终于步入现实大考。  南水北调正式通水之后,每年可为山东省调引长江水13.53亿立方米,其中济南市1亿立方米,这意味着济南人将在不久之后喝上长江水,这对紧靠黄河的泉城来说多少有些困惑。  但更大的问题在于南水北调工程本身。通过拆东墙补西墙思路的工程调水,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否能够像南水北调设计之初所设想的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长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