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时代”的健康之惑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wuju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与营养、网络通讯技术、基因技术、干细胞技术、纳米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在将高科技融入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对其可能带来的健康负面影响心存疑惑、忐忑不安。
  “碱性水有益健康”“孕妇穿防辐射服能保护胎儿” “基因治疗乙肝更彻底”“干细胞美容效果好”“‘降糖大米’有助降糖”“干细胞移植可治愈糖尿病”“测基因能预测儿童天赋和潜能”“‘脑黄金’能让孩子更聪明”“纳米中药疗效高”……对这些与高科技有关的健康流行说法,您心存疑惑吗?真相到底是什么?本刊特别邀请相关领域权威专家为您解读。
  专家简介
  厉曙光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预防医学会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中国毒理学会理事,上海市营养学会理事,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理事兼食品安全与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新资源食品评审专家。
  戈立新 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总工程师(待补充)
  尹有宽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教授。曾任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肝炎免疫室副主任、肝病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委员,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委员,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特需预约专家。
  冯爱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皮肤性病学会常委兼秘书,湖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湖北省暨武汉市真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许樟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糖尿病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足病与周围血管病学组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
  陶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副主任,小儿遗传病诊治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细胞遗传室主任。上海市优生优育科学协会理事,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学分、围产医学分会委员。
  盛晓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微量元素学会理事,上海市优生优育科学协会理事。
  冯年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药剂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制剂实验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美国纳米协会会员。
  健康之惑1:碱性水有益健康?
  流行说法:“碱性水属于碱性食物,可以改变不健康的酸性体质,可改善消化不良、胃病、便秘等情况。”
  水的酸碱性与健康无关
  厉曙光
  近年来,食物酸碱度被一些养生“伪大师”提高到营养、健康层面,就连再简单不过的饮水也被细分,“碱性水有益健康”的说法大行其道。
  碱性水是什么水
  pH值表示酸碱度,大于7为碱性,小于7为酸性。碱性水就是pH值大于7的水,其中所含OH-(氢氧根离子)比较多,仅仅是pH值的改变而已。
  其实,我国的饮用水以及各种饮料,pH值都不尽相同。我国清洁的天然水、山泉水、井水、地下水、自来水,pH值一般在6.5~8.5。各种饮料更是人为添加很多物质,pH值受影响就会更大。
  世界各国对饮水pH值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水pH值为6.5~8.0,欧盟规定饮水pH值为6.5~9.5,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规定饮水pH值为6.5~8.5。各国在制定饮水中pH值标准时,主要考虑水质净化与输送水管道的影响,因为pH值过低会腐蚀金属管道和容器,过高容易引起结垢,影响加氯消毒效果。
  饮水酸碱度会影响人体酸碱度吗
  人体器官组织细胞的一切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都需要在酸碱度恒定的体液中进行,这种体液pH值的稳定现象被称为“酸碱平衡”。健康人体的体液pH值在7.35~7.45之间波动,呈弱碱性。人体会通过多重调节功能进行自动调节,如呼吸、肾脏排泄与重吸收、血液中的化学缓冲对等,随时保持体液酸碱度稳定在7.35~7.45。只有患有代谢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才会出现酸中毒(pH值低于7.35)或者碱中毒(pH值高于7.45)。
  因此,日常的饮食和饮水的酸碱性如何,根本不会影响人体的酸碱度,更不会对什么酸性体质起到扭转作用了,“可改善消化不良、胃病、便秘等情况”纯属无稽之谈。到目前为止,尚无关于碱性水的流行病学研究,因此泛泛而谈饮水酸碱性与健康的关系,即便不是空穴来风,也是毫无实际指导意义。
  科学饮水,莫信误导
  为什么会有“食物、饮水的酸碱性影响身体健康”之说呢?我想,这可能是缺乏医学基本知识的人,从“人体体液pH值为7.35~7.45,偏碱性”简单推论而得出的,或者是一些厂家或商家为推销产品而打出这种宣传语来误导消费者。
  水是生命之源,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却不能一天没有水。怎样喝水才是科学的呢?简单地说,每人每天需要2500毫升水,其中1200毫升来自饮用水,1000毫升来自饮食饭菜中的汤汤水水,还有300毫升来自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水。而其中1200毫升的饮用水,城市居民以自来水为主,也可以是纯净水或者矿泉水等,但从营养学角度并不建议是各种饮料,以及各种声称具有特殊保健作用的碱性水、矿物质水、磁化水、离子水等。
  健康之惑2:孕妇穿防辐射服能保护胎儿?
  流行说法:“电磁辐射是导致婴儿缺陷的主要诱因之一,怀孕时穿上孕妇防辐射服能有效屏蔽电磁辐射,使胎儿受到保护。”
  孕妇日常无需穿防辐射服
  戈立新
  随着人们对怀孕生子的重视和对电磁辐射的认识,孕妇防辐射服日益普及。近年来,孕妇防辐射服几乎成为每一名城市孕妇的“工作服”和“家居服”,她们大都以为穿上这衣服,腹中胎儿就不会受到外界电磁辐射的影响。其中,也有很多孕妇对电磁辐射是否会影响胎儿健康以及防辐射服的作用心存疑虑,但还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穿上这层“保护罩”来寻求心理安慰。那么,日常生活中的电磁辐射对胎儿究竟有没有影响呢,防辐射服真的有防辐射的本领吗,穿防辐射服又是否有必要呢?   日常辐射会影响胎儿健康吗
  目前,孕妇穿防辐射服大都出于防护电脑辐射的考虑。电脑显示器在使用中除产生可见光辐射外,还会产生紫外线和X射线等辐射,因此有人认为会影响使用者的眼睛、皮肤及胎儿健康。国内外的实际测量表明,显示器确实可以产生一定的辐射,但远远低于国际和我国规定的有关暴露限制,在离开屏幕5厘米处就检测不到X射线。
  最早提出电脑辐射可能对孕妇有影响是在1988年,当年出版的《美国工业医学杂志》中的一篇文献报道了孕期女性使用视屏终端与流产和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概率的关系,发现在怀孕初的3个月每星期使用视频终端超过20小时的孕妇流产率比不接触的孕妇高。之后,1991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的一篇文献报道,在对2000多名女接线员进行4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在显示器前工作和不在显示器前工作的孕妇流产率没有明显不同。我国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从199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2000万例孕期至7岁的儿童进行跟踪研究,寻找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其中将使用电脑列为调查的一项。专家们尚未发现孕妇使用电脑会对胎儿发育有什么不良影响。此外,有研究认为,长期使用电脑的孕妇可能会因为久坐而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除了电脑,日常生活中可接触到的电磁辐射源越来越多,如家用电器、手机等。但这些电磁辐射强度都很低,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伤害,即使是孕妇和胎儿。
  防辐射服真能防辐射吗
  根据电磁学理论,在一个接地的、封闭的导体腔内,其内部的电场不会传播到其外部,外部的电场也不会传播到内部。市售的孕妇防辐射服充其量是掺入了金属丝编制成的衣物,没有接地,理论上是不具有屏蔽外部电场功能的。而且,根据电磁辐射的原理,由于防辐射服的阻隔,反而可能会造成孕妇身体局部区域或某段时间内的辐射反复叠加,导致辐射强度增高。
  孕妇有必要穿防辐射服吗
  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日常生活中的电磁辐射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影响,也尚无科学评价防辐射服防护效果的方法。日常生活中,孕期的妇女注意正确安全地使用电器,比穿着防辐射服更为安全和科学。
  健康之惑3:基因疗法治乙肝更彻底?
  流行说法:“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而基因疗法能杀死乙肝病毒,彻底治疗乙肝。”
  治乙肝别轻信基因疗法
  尹有宽
  基因治疗是近十余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治疗模式:通过改变病人细胞的遗传物质,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说,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插入病人适当的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能治疗某种疾病,来代替给病人治疗或控制遗传疾病的药物,最终达到医治病人疾病的根本目的。
  然而,基因治疗仍是处于实验阶段的尖端科技,被批准的试验病种和病例是很有限的,至今只有极少数的病人曾得到过治疗。目前,基因疗法仅用于肿瘤、遗传病等领域,且治疗要求严格,国内外已经对一些人体单基因遗传病和肿瘤开展了临床的基因治疗,其他疾病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乙肝基因治疗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慢性乙肝是由于乙肝病毒(HBV)侵入人体肝脏的结果,病毒的基因不断表达,使病毒的复制不断进行,肝脏的损伤也不断延续和加重。肝病的基因疗法就是向人体内导入外源性基因,以破坏乙肝病毒复制周期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达到病毒被清除的作用,或者导入的外源性基因在肝脏发挥作用,阻止肝组织的炎症、肝纤维化、肝硬化,当然也会阻止肝癌的发生。
  目前,慢性乙肝的基因治疗研究都处于实验室阶段,而且成功率很低。即使有一天真的研究成功,还必须由国家药监局批准和允许方可应用,而且要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才会得以推广。
  认识基因治疗的虚假广告
  尽管如此,在网络及其他平台上,仍然可以看到国内很多医院打着“基因疗法包治乙肝”的幌子,大肆宣扬虚假治疗实例。对此,乙肝患者和家属需清醒认识到:至今为止,尚未有一家医院进行临床验证,也没有一家医院取得国家专业机构的审批。
  此外,也有一些人把乙肝的基因诊断误认为乙肝的基因疗法。目前,大多数医疗单位开展了HBV DNA检测,以了解病人血清中HBV DNA含量及抗病毒治疗的效果。然而,有人在这里大做文章,宣称“HBV DNA定量检测可以了解乙肝病人属于哪个类型”“依据HBV DNA定量来辨证施治,治一好一”……大有故弄玄虚、愚弄广大肝病患者之嫌。患者只需摆正心态,多多学习乙肝相关知识,就能轻易识破诸如此类的骗局。治疗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
  基因治疗前景看好
  尽管很多医院假借基因疗法的名头骗局重重,但真实的基因治疗仍然是一种前景十分看好的针对HBV感染的治疗方式。因此,相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也越来越多,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反义寡核苷酸、核酶、脱氧核酶技术、小干扰RNA等在抗病毒研究中已显示出客观前景。
  但是,要真正实现基因治疗步入实际的临床应用,还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如:基因突变或不同病毒亚型的存在可能诱导突变和病毒变异的问题,导入的治疗基因及其代谢物的安全性、副作用与细胞毒性等问题,这些都是阻碍基因治疗临床应用的拦路虎。
  健康之惑4:干细胞美容效果好?
  流行说法:“干细胞注射入人体后,能定向分化,分泌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弹力纤维和多种生长因子,起到自然除皱、美白、减肥、祛疤等作用。”
  干细胞美容 美丽的谎言
  冯爱平
  现在,人民生活好了,追求高品质美容和延缓衰老的愿望越发强烈。市场上的产品,只要搭上美容、抗衰老,立马能吸引不少眼球,如再搭上干细胞等高科技,自然就点燃了不少爱美人士返老还童的希望。这几年,干细胞美容就特别热门,其效果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干细胞用于皮肤美容尚处实验阶段
  干细胞能在特定条件下定向分化成某种组织或器官,理论上用于皮肤美容是可行的。如:表皮干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前脂肪细胞等,都有一定的分化潜能,在表皮再生、肢体缺血性疾病,脂肪萎缩等方面的治疗上都展示了有用的前景,但现在还处在实验阶段。   人体面部的衰老和变化,受遗传、年龄、饮食、性生活、情绪、生活规律、护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纯靠某种所谓的干细胞移植或注射治疗就能起到神奇的美容效果,是不科学、不现实的。所谓“干细胞注射入人体后,能够定向分泌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弹力纤维和多种生长因子,起到自然除皱、美白、减肥、祛疤等作用”的宣传毫无根据,纯粹是夸大其词。
  干细胞美容:挂羊头卖狗肉
  其实,现在一些美容院开展的所谓干细胞注射技术用的不是干细胞,而是通过采用美容者自体的皮肤组织,经生物工程技术等分离提取的成纤维细胞。这些成纤维细胞,经过体外培养的方式,在某些因子的刺激营养下,会分化增殖成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这些细胞被注射到皱纹和瘢痕部位,就会在皮肤内产生自体胶原蛋白后,可将皱纹和凹陷的疤痕填平,从而起到美容作用。由于这种胶原蛋白的产生是源源不断的,这种美容除皱比起注射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等物质要维持更长久,但几年后还是要重新注射的。它和干细胞完全是两回事,后者是具有长期的再生能力的。
  此外,很多所谓的“干细胞美容技术”,实际上是这样的:美容医师从求美者耳后取小块完整皮肤组织,放入专用的保存液中,在低温、无菌状态下送到专用细胞培养室,分离并提取出那些健康、年轻状态的皮肤细胞,运用当今世界先进的组织工程和克隆技术进行细胞的纯化和增殖,制定出一定数量级的、含有自体胶原、细胞间质、弹力纤维蛋白等的混悬液,每间隔2周将其注射到真皮层内,一般注射3次左右。治疗后1~3个月开始出现效果,半年左右效果最佳,其疗效至少可达5年之久,这是一种治疗皱纹和凹陷性瘢痕的方法,但对6O岁以上的人群除皱效果不明显。除了除皱,有些则是取自体大腿的脂肪细胞,用于填充和隆胸等。
  “干细胞美容”暗藏风险
  虽然干细胞技术日新月异,但期望值和实际毕竟有距离。当听到所谓的“干细胞美容”时,大家要三思而后行:去了解一下背景知识,从权威管理部门了解美容机构资质和经营范围,是否是干细胞、什么干细胞,有哪些风险,可能的适应范围,自己是否合适……不要贸然去试,有些不仅没有效果,还潜在着巨大的生物风险,如:生物污染、过敏、异物反应等。
  专家忠告:皮肤美容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身心健康、遗传潜能、乐观态度、积极的预防措施、合理的皮肤护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谐的家庭关系、良好的职业修养等方面,需要长久的保护和修炼,远不是一种治疗技术所能改变的。
  TIPS:什么是真正的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其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能向多方面定向转化的多潜能细胞。干细胞有很多种,一般正常生理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种类型。根据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不同,又可分为全能、多能和单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又称为全能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是人或动物个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甚至到了成体后,体内仍存在的一部分未分化的细胞,可以向特定的组织分化,具有自我更新及横向分化的能力,不能发育成完整个体。除造血干细胞外,成体干细胞包括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角膜缘干细胞、肝脏干细胞、肌肉卫星细胞、骨骼肌干细胞、心肌干细胞、表皮干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胰岛干细胞等,这些成体干细胞其实已经是定向朝某个方向发展了,用于临床的主要是这些成体干细胞。
  干细胞治疗主要是把各种来源的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某一种,通过静脉、动脉或其他注射方式,移植到受损伤的部位或器官组织处,以替代或补充原有的病变部位的干细胞,让病变组织或器官修复恢复正常功能的治疗技术。如:治疗白血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其细胞来源可以是病人自体或他人的骨髓干细胞,也可以是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或脐带血干细胞。
  健康之惑5:“降糖大米”有助降糖?
  流行说法:“‘降糖大米’有的含有GLP-1(胰高糖素样肽-1),可以降糖;有的含铬量高,有助降糖。食用‘降糖大米’,还能有助预防糖尿病。”
  “降糖大米”纯属忽悠
  许樟荣
  据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近亿人,糖尿病后备军——糖尿病前期患者1.55亿,可以看出,糖尿病治疗在中国有多么大的市场。于是乎,许多骗子和虚假信息接踵而至,屡禁不止。而一些追求根治糖尿病的患者和一部分厌烦控制饮食和服药的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另辟蹊径,企图找到一条不费力、不受苦又根治糖尿病的最佳途径。如此,骗子更有了市场。
  所谓“降糖大米”就是一例,从百度网上可以检索到很多“降糖大米如何降糖的”条目。在所谓“降糖大米”的降糖机制中:有的说是在植物基因中植入了GLP-1(胰高糖素样肽-1)基因,产出的大米含有GLP-1,因而可以降糖;有的说是降糖大米中含有铬,铬可以协同胰岛素作用,使之降糖作用更强;还有的说,降糖大米中钙含量高,钙离子是胰岛素发挥作用的介导物质……这些都是骗人的鬼话。
  首先,大米的本质是食品,是解决饥饿和提供营养用的。GLP-1是人体肠道分泌的激素,其分泌与血糖水平有关,高血糖可刺激GLP-1分泌。GLP-1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减轻胰岛细胞凋亡的作用,又有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而升高血糖的作用。GLP-1是肽类激素,就如胰岛素一样,口服是没有效果的,因为胃酸就可以破坏这种肽类物质,临床上用的GLP-1类似物都是注射用药。由此可见,所谓“降糖大米”哪来的GLP-1物质?如果有这类物质,怎么到体内以及如何发挥作用呢?
  第二种说法是:“降糖大米”含有铬。铬是重金属微量元素。尽管有报道称,缺铬时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但是,从目前教科书中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并不存在铬的致病作用。而且,正常人正常饮食情况下并不缺铬。反之,补充铬多了,可以引起人的多器官病变和炎症。
  其他一些说法同样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正常人体有自我调节的过程,需要的物质如果吃得少了,排出的量就会减少,加之其他一些因素,人体基本会保持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营养基本也是平衡的。
  所谓“降糖大米”,实际上是生造名词。中外糖尿病治疗的教科书、参考书甚至浩如烟海的医学文献中,都没有“降糖大米”的条目,人类还没有用“降糖大米”来控制高血糖的医疗实践。   遗传学家对商业化遗传诊断持怀疑态度
  需要指出的是,关联研究发现的疾病易感SNP往往只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没有医学意义上的诊断价值。首先,与特定疾病相关联的SNP类型也会存在于正常人群中,只是频率远小于疾病人群。对于某个人来说,携带了某一疾病易感SNP,并不意味着这个人一定会患这种病。其次,关联研究的疾病都是复杂性疾病,是由多种基因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而发生的。对于同种疾病,可选择不同的遗传标记进行检测,所以对于同一消费者,可能会因选择不同的遗传标记,而最终得到不同的患病风险预测。此外,受实验设计所限,通过关联分析识别的SNP往往只能解释发生疾病风险的部分原因,其它因素如家庭环境、生活方式等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因素以及一些未知因素经常被错误地低估。这些都意味着,基于疾病易感SNP检测所能得到的对复杂疾病的诊断及预后信息十分有限。因此,目前多数遗传学家对于这种商业化遗传诊断持怀疑甚至批评态度。
  测基因可预知儿童天赋和潜能更不靠谱
  国内一些商业公司利用人们望子成龙的心理和遗传学知识的欠缺,声称“能对家长目前比较关注的性格、艺术、智商、情感、运动、成瘾、环境、保健等相关基因进行检测”。与复杂疾病研究相比,天赋和潜能相关SNP的研究相对更少,研究人群的样本量也明显不足,科学界对其SNP结果的可重复性、可靠性仍存疑问,用来开发推广成为商业化检测项目,其诊断评估价值就更为有限。
  健康之惑8:“脑黄金”能让孩子更聪明?
  流行说法:“DHA能促进胎儿、婴幼儿、青少年的智力和视力发育,让孩子更聪明。”
  DHA 并非聪明大脑的唯一营养
  盛晓阳
  培育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是每个家庭的心愿。要想聪明,营养不可或缺。目前,很多孕妇奶粉、婴幼儿奶粉、婴幼儿食品中都添加了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声称能促进胎儿、婴幼儿的智力和视力发育,让孩子更聪明。事实是这样的吗?
  DHA确是婴儿脑发育最需要的营养之一
  研究显示,2岁以前是婴儿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里,让宝宝获得足够而均衡的营养非常重要,任何营养素的缺乏都可能对宝宝脑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其中最需要的营养之一就是DHA。这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属于n-3不饱和脂肪酸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DHA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占人体大脑皮层和视网膜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40%以上。其主要分布在神经细胞膜上,占神经细胞膜重量的50%。由此可见,摄入足量的DHA有助于促进儿童大脑和视网膜的生长,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提高视觉敏感度,尤其对胎儿和新生儿的作用至关重要。不过,DHA在人体大脑中的累积要持续到20岁才结束,也就是说,大脑中DHA的含量在20岁之前一直是不断增加的,然后保持平稳,直到老年后再慢慢下降。因此,儿童和青少年仍然需要获得足量的DHA。
  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还显示,DHA不仅是维持和促进人体大脑功能和视力所必须的,同时也有益于人体免疫平衡、心血管系统等的健康。
  早产儿需额外补充DHA,足月儿则非必需
  0~2岁是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对DHA的需求量最旺盛。早产儿和出生体重不足2500克的低出生体重儿更是必须获得足够的DHA才能保证其正常脑发育。然而,由于这些宝宝不够成熟,自身合成DHA的能力不足,因此必须额外获得足量DHA。而足月健康儿额外补充DHA并无明显作用。
  从哪些食物中可摄取DHA呢?除深海鱼外,大多数食物不含或仅含少量DHA。深海鱼油可用于补充DHA,但深海鱼容易富集铅、汞等重金属,因此推荐补充更安全的从单细胞海藻中提取的DHA。
  DHA商业宣传只是噱头
  虽然DHA确实对大脑和视力发育很关键,但目前配方奶等各种婴幼儿食品中富含DHA的宣传也只是一种噱头。欧洲食品安全局规定,同意食品厂商在产品上标注DHA促进婴幼儿视力发育,但不允许宣称DHA能优化婴幼儿及青少年大脑发育;而且,对于0~12个月婴儿,奶粉中DHA占脂肪酸总量应不低于0.3%才能获得促进视力发育的功效。
  在我国,DHA作为一种食品营养强化剂,在添加用量上有严格的限制。据卫生部《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规定,儿童配方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中DHA占总脂肪酸含量的百分比必须≤0.5%。这样看来,DHA添加过高违法,过低则达不到欧盟所指的有益视力健康的标准。实际上,我国大多数奶粉中的DHA含量根本达不到欧盟认定的促进视力发育的DHA最低含量。
  家长们还要认识到,要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需要综合考虑,营养均衡,DHA并非聪明大脑的唯一营养。
  “DHA前体”α亚麻酸,也不宜盲从
  因为海藻DHA的生产属于专利技术,被美国一家公司垄断,因此我国奶粉、辅食中添加的DHA都是从美国进口的。除了DHA,还有些针对孕妇或婴幼儿的产品,其主要成分为α亚麻酸,声称也可改善儿童记忆。
  其实,α亚麻酸是DHA的前体,成人可以从α亚麻酸转化而获得DHA,但这种转化速度慢,无法满足生长快速的胎儿、婴儿、儿童的需要。如果日常以富含α亚麻酸的橄榄油、花生油、核桃油、茶油等作为食用油,可有助于提高体内的DHA水平。
  健康之惑9:纳米中药疗效高?
  流行说法:“纳米中药能顺利穿透人体各种生理屏障,到达许多其他药物无法到达的病灶部位,从而实现中药的速效和高效。”
  纳米中药 我国尚无经国家审批使用的
  冯年平
  什么是纳米中药
  纳米药物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种情况,一是将原料药直接加工制成纳米级颗粒,二是采用纳米粒、纳米球、纳米囊等纳米级高分子载体,与药物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后制成的制剂,粒径一般不超过500纳米。前者可称为纳米分子药物,后者可称为纳米载体药物。
  具体到纳米中药,也相应地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将中药原料制作成纳米级别的粉体,一种是制作成纳米级别的制剂(如胶囊、口服液、注射剂等)。目前,国际上对纳米药物尚无统一定义,一般地说纳米粉体的粒径在100纳米之内,纳米制剂的粒径在1000纳米之内。   中药纳米化后优势多多
  与常规药物相比,纳米药物具有颗粒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反应活性高、活性中心多、吸附能力强等特性,作用到人体后可以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效应。利用这些效应,纳米中药制剂的性能可以得到提升和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药物性质显著变化,主要是活性增强甚至产生新的药理作用。如:炉甘石经纳米化后抑菌作用显著增强,与未纳米化的炉甘石相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艾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具有极显著差异;雄黄加工到纳米级后,药理活性大大增强;魔芋纳米粉比魔芋精粉和魔芋多糖的减肥作用显著增强。
  ②提高生物利用度。对于某些难溶性的中药有效成分,将其粒径减小至纳米级后,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③借助高分子纳米载体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药物的缓释和控释。如:以聚乳酸纳米粒包裹的丹参酮ⅡA,粒径控制在200纳米左右,药物缓释可持续10天。
  ④改变药物体内分布特征,达到靶向给药。纳米粒能穿透大粒子难以进入的器官组织及血脑屏障。利用不同大小粒子在人体内分布的特异性,可以达到被动靶向,对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还可以达到主动靶向,从而使药物到达特定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纳米粒子还可降低免疫系统识别,能使药物具有较长的体内循环时间,从而延长药物在组织的驻留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纳米中药缺点也很明显
  纳米技术是把双刃剑,纳米中药具有很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很多明显的缺点,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问题。
  ①传统中药纳米化后,改变了药物性质,有可能成倍增强或减弱某效应,也可能产生原本没有的某效应,在毒副反应方面亦可能出现类似的变化,有些毒性将会表现得更充分。
  ②纳米中药具有高表面活性,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获得了高能级的氧化或还原潜力,从而影响药物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氧化应激反应的可能。
  ③纳米中药能通过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血睾屏障,在达到正面治疗作用的同时,一些未知的有害成分也悄然潜入,对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及胎儿发育等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④此外,纳米中药是否对细胞器、细胞核、DNA等造成损伤,进而引起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等,还有待考察。
  这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使我们不得不深思:纳米中药在带来惊喜的同时,还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因此,深入开展纳米中药安全性评价以及毒理学机制研究已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
  我国目前尚无真正纳米中药
  正因为纳米中药存在诸多安全方面的未知因素,目前我国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纳米中药,一个都没有,国际上纳米药物也很少。
  由此可见,网络上关于纳米中药的广告都是虚假广告。首先,这些广告所称的纳米中药一定是非法的。其次,这些纳米中药是否真正达到纳米级别,要打问号。
  其实,大部分中药原料是不适合做成纳米级别的粉体的,只有一些矿物类药可能制作成纳米粉体,植物药很难制成纳米级,即使制成,也会因团聚作用而粘附,必须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处理才能制成性能良好的制剂用于疾病的治疗。如果看到某些广告称,他们的中药原料经纳米化制作,疗效更快更好,那一定是骗人的。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高新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高科技生活带来的健康之惑还将不断出现。虽然各种与高科技有关的健康说法鱼龙混杂,让人难以分辨,但我们相信:科学界会合理、安全地利用好高科技,造福人类健康生活;健康媒体会始终关注与健康相关的高科技应用进展,及时、准确地进行科普传播。普通百姓如果能与时俱进,客观、科学地认识生活中出现的健康新问题,那些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忽悠、欺骗大众的无良人士,就不会有可趁之机。
其他文献
生活实例  李女士的母亲身患重病。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听人说,人血白蛋白营养丰富,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于是,李女士通过当地一位医药界人士,花高价购买到了2瓶人血白蛋白,给身患重病的母亲“补身”。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她母亲刚“吊”完一瓶人血白蛋白,就出现了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危急情况,最终抢救无效,撒手人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输注人血白蛋白不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吗?李女士很疑惑
筛查年龄:50岁以上    卵巢癌的发病年龄广泛,从婴幼儿到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发病。由于其死亡峰值在55-59岁,故对卵巢癌的筛查建议从50岁开始。家族(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人患卵巢癌或乳腺癌者,或经检测确定为BRCA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更应加强卵巢癌筛查。  1.阴道超声检查(TVS)  超声具有无创、廉价、方便,能迅速,准确地显示卵巢肿瘤的大小、性质等特点,目前已被用作卵巢癌筛查的常
专家简介   俞卓伟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会长,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慈善医务义工总队队长  俞卓伟教授长期致力于临床危重病医学,擅长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被患者誉为“生命的守护神”。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聚会娱乐为节日增添了不少喜气。然而,因长假期间吃喝玩乐不当而导致的
生活实例:  刘女士3个月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自己判断为“尿路感染”,因为听说抗菌药物有许多不良反应,用多了不好,所以就到药店自购中成药服用。但一个多月后,刘女士的症状仍未得到缓解,只好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膀胱炎”。医生给刘女士开了头孢克洛缓释片(每天口服2次,每次0.375克),并嘱咐她因为病程长,疗程至少要一周,最好随访并经医生同意再停药。刘女士服药3天后,感到症状明显改善,就每天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脏器。也像一座化工厂担负着人体的解毒功能,承担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诸多物质的代谢。  中医认为肝为五脏之一,其主要生理功能为生血、生魄、主疏泄、主筋爪,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以现代医学解释,肝的这些功能涵盖了消化、内分泌、神经,精神系统等功能,因此中医的肝脏与西医的肝具有不同的含义。  一旦得了肝病,就会出现各种临床表现,如黄疸、胁痛、腹胀、泄泻等,根据证候可以分成各种
骨骼是人体的钢梁,支撑着人体的健康和美丽。钙则是锻造人体钢梁的主要基石,没有钙这一基石,人体就无法造就一付能压、能挑的、能撑起上百斤体重的骨架。骨钙一旦不能很好保持、维护,骨钙大量流失,骨骼就会变得千疮百孔,  就会容易断裂,这就是骨质疏松症。    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在我国50岁以上的中老年总人口2.56亿中,约有6 944万骨质疏松患者,也即总体上约1/3有骨质疏松症,多么可观的数字!事
什么是嫩肉粉    嫩肉粉又称松肉粉、嫩肉晶,是一种能使含蛋白质原料质地软嫩的烹调佐料。也就是说,在烹调之前,像加盐和淀粉腌制一样,用嫩肉粉腌一下,就能让肉变嫩。嫩肉粉的“原生态”成分是木瓜蛋白酶和淀粉。  嫩肉粉能把难嚼的老牛肉变得质地柔软,难道说,这不是一件好事吗?问题是,现在的嫩肉粉已经非“原生态”了。最常见的就是加入了亚硝酸盐。按理说,嫩肉粉本来可以不加亚硝酸盐,但是现在为了让产品“多功能
胰岛素是生命之源,是控制血糖之本。但是,国内外调查显示,在中国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较差,绝大多数患者并未规范注射胰岛素,有的长期在同一部位重复多次注射胰岛素,有的仅在同一注射区域内轮换注射胰岛素,其结果可直接导致血糖控制差、治疗费用增加、住院及死亡率增加等。   事实上,规范注射胰岛素不仅需要经常换部位,还需要经常换区域,如此,才能避免血糖频繁波动,维护身体健康。   换部位   生活实例
近期,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A)发布数据显示,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脏病、糖尿病、脑梗死、前列腺癌的死亡率纷纷下降之时,以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老年痴呆的死亡率却继续上升,与痴呆有关的医疗费用支出也呈成倍增长趋势。  在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中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已超过5%,已与欧美国家接近。全球现有约2000万老年痴呆患者,我国至少有500万。一年一度的“世界老年痴呆日”(9月21日)即将到来,本刊
专家简介  李青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  医疗专长:长期从事整形外科和美容外科临床工作,擅长各类颜面部创伤和畸形的治疗与重建,以及鼻整形、眼部美容、面部轮廓整形、身体塑形等精细美容外科和面部年轻化治疗。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  特需门诊:周一上午    专家简介  邢新  第二军医大学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