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针对教育如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找准各类专业的定位与特色等问题,分析了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并将之付诸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优化 人才培养 方案 提高 质量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等教育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步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而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教育功能的扩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资源配置、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的变革等。正如温家宝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科技领导小组会议讲话中强调的“要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观念更新和培养模式创新要成为规划的亮点。”
   因此,现阶段的教育不能只考虑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由此引发的质的变化。在市场机制逐步深化和成熟的过程中,社会对高校人才的理性呼唤与高校内部培养出的人才匹配程度弱的矛盾凸现,面对新形势,高等教育如何定位,如何选择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如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找准各类专业的定位与特色,是目前应思考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1.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意义
   1.1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创新,特色办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办学目标定位的需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不同性质的大学有不同的功能,吉林农业大学是吉林省属地方院校,坚持“以地方經济建设为中心”的办学指导思想,明晰了“以人为本,教育创新,特色办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明确了“立足吉林,面向全国,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方向,在客观分析学校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定位等因素基础上,确定了将学校由以农科为主的教学型大学建设成为以农为优势和特色、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国内先进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修订,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解决好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矛盾,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增强专业的适应性为目标,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突破,使吉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走上自己独特的求生存、求辉煌的发展之路。
   1.2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根本保证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基本育人环节,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教育理念、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高等学校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活动的组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时代性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变化在人才培养上的反应,是更好的实现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需要。地方大学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都面临着如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切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应”党和国家事业之“实”,满足社会人才之需,应当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杠杆。
   1.3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的有效途径
  吉林农业大学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已运行3年,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课程体系结构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力不够,课程设置过于繁杂、课程之间衔接、交叉处理欠妥,存在交叉重复内容,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不能有效衔接,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弱等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有必要对现行方案进行修订,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还有其他隐性的、具体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利用调研、研讨,以及审核、完善的过程找准问题,破解一些难题,以此促进吉林农业大学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管理改革,这也是学校内涵建设的要求,符合学校的发展方向。同时,学校也将在一个一个问题的破解中获得发展机遇,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1.4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是要解决学校教学工作的根源问题,使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更加符合社会与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其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落脚点是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核心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为目标。这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一致的。同时,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需要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教育体制机制的变革、教学内容方法的创新,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要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即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具有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其次,要充分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本科人才不再是定位于过分强调“知识“型为主的”专门化“人才,而是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强调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教育过程既要重视知识培养,又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本次修订工作要紧密结合学校“坚持教育创新,推进内涵发展,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的教育创新大讨论,深入开展调研和研讨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的长足发展。
   2.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
   2.1构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拓展教育三个平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将院级选修课与校级选修课合并,增加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程,增设创新学分,搭建素质拓展教育平台,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与创业能力,为实现个性发展提供可能。学校下发了《吉林农业大学2009年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吉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新一轮全面修订工作。确定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根据“育人为先,强化基础,注重实践,拓展素质,因材施教,突出特色,鼓励创新“的基本思路,科学修订具有学校或不同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优化课程体系。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主要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理论功底,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专业教育要为学生合理构建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的梯级递进的系列课程体系;加强人文科学素质教育,构建人文与科学通识课程教育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等提升专业能力的实践体系建设。方案增加了学生选修课的比例,目的是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发展,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发展性,体现弹性和多样性,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设置创新学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创新。因此,人才培养要根据每个学生智力层次、兴趣爱好、职业取向与需求,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化成才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2.2分类指导,突出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根据各类专业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按专业类别规定最低总学分以及各部分学分比例,指导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优势、目标定位,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体现自身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针对性。每个专业都要认真分析挖掘自身优势,凝练专业方向与特色,明晰对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的核心课程体系,选派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兼备的优秀教师承担核心课程教学任务,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适当提高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分比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相关实验课程内容整合独立开设,单独考核,单独计算学分;在保证必要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要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实验课程的比例,同时要注重教学效果。鼓励大学生参加老师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也可以将其科研工作与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毕业论文结合起来,通过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从事創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与研究生教育的协调发展,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一些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生源。
  2.4对学生成才支撑作用较强的基础课,要进行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及教学运行模式的改革
  学校要对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化学等部分基础课进行分级教学,目的是加强基础课教学,为学生考研深造打好基础,与此同时也满足了应用型人才的合理需求。基础课专业负责人或任课老师要了解吉林农业大学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适当参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合理提出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材及学时数有差异性的教学大纲,体现“因材施教”现代育人方针。
  3. 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质量的保证,也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保证,更是高校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地方高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干力量,是地方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根据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增强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地方高校要与时俱进,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肩负起责任。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和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吉林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也体现了学校的竞争力。学校对此高度重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目的是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宏观领导和咨询指导,并在教务处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与安排,以确保工作质量。
  学校将修订工作划分为动员、实施、验收和完善四个阶段,并分别规定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为各教学单位组织和安排修订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指导。
  学院要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家组,跟踪修订工作的全过程,为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实时的指导和监控,并对修订的方案进行审核验收。学校也要组织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按专业类别组成专家组,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验收。
其他文献
21世纪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大连大学邵龙宝关键词:21世纪高校德育挑战一、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1.高校德育面临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挑战。近些
实行产、学、研一体化是发展高校校办产业的必然趋势沈阳大学李钧杰李德玲宋德宏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校办产业在校办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提出产、学、研一体化的构想,我们
学习全国和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沈锋1994年6月14日到17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江泽民总书记亲自到会发表了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化学学科的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
梨树县万家镇关家岗子村地处万发镇东南部,全村8个生产合作社,幅员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公顷,总人口1800人,总人数520户。年人均收入7000元。
对当前高等教育隐形浪费的探讨辽宁财政高等专科学校秦开春所谓隐形浪费,就是指在办学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但不直接以货币计算且不在会计核算中反映的,不创造价值的非正常耗费。这
1. 白城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白城市有耕地面积1114万亩,人均6.3亩,居全省第一。全市发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村数为750个,占村总数的81.9%;流转土地的农户已达2.19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6%;流转土地面积2.92万公顷,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6%。  2.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2.1转包 转包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
【摘要】 果园秸秆覆盖是针对土壤贫瘠、肥力低、易受天气和温度影响的果园而采取的土壤管理技术。它具有培肥、保水、保温、灭草、免耕、省工和防止土壤流失等多种效应,能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养根壮树,促进树体生长发育,进而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关键词】 果园 秸秆覆盖 技术措施    1. 果园秸秆覆盖的作用  1.1提高土壤肥力 作物的生长与土壤中微生物总群的数量息息相关。作物生长依赖于肥沃的土壤,土
浅谈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沈阳医学院姜凤茹在医学院校的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涉及诸多因素,而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前提条件。
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辽宁教育研究院王少媛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素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长河里不断发展、创造而形成的物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