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qwo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培养当代高素质英语教育人才的需要,也是创新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响应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建设课程思政能全面培养英语教育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精神.但在当前环境下,在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建设课程思政还存在教师思政素养不高、建设缺乏针对性、思政育人平台缺乏以及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和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思政工作者应共同努力,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掌握学生的需求和特征,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针对性,同时建设完善的英语教育专业思政育人平台、健全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全面确保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开展.
其他文献
汉语中的介词主要是从动词语法化而来,“除”也不例外.在长期的历时演变中,“除”经历了从动词到介词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句法环境和词义的变化等是它发生语法化的主要原因.具体考察介词“除”的语法化,有助于汉语词汇语法化的研究.
人工智能加速袭来,冲击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影响也必将辐射到成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成人教育将走向教学模式个性化、教育评价全景式、管理模式精细型和学习环境智能化.成人教育变革面临着理念层、基础层、支撑层及保障层等方面的困境,因此,成人教育应遵循以下变革路径:坚守“使人成人”理念,着力提升智能素养;构建精准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锻造智能型教师,培育服务型管理者;“政企学研”多方联动,构建智慧成人学习生态圈.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引发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热议.以四川省简阳市飞龙乡为例,通过实地考察,探析飞龙乡乡村振兴战略在建设特色乡村、活力乡村、美丽乡村方面卓有成效,但也不可否认,存在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基于问题导向,提出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助力飞龙乡乡村振兴,对促进当前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里面一组数据令人惊喜:随着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快速优质增长,40年间,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已经从1114只增加到1864只,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实现野外放归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rn与大熊猫一起“喜提降级”的还有藏羚羊,同时“东方宝石”朱鹮从7只增至5000余只,曾经野外消失的麋鹿总数突破8000只……这些珍稀动物“喜提降级”的背后,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果.
期刊
智能视频监控之个人信息的使用有利于维护公共安全,但也容易偏离收集目的,以及发生个人信息的泄露,从而对个人信息安全产生威胁.现有智能视频监控的立法涉及到了个人信息的保护,但是其以公共安全维护为价值取向、立法层级偏低,对个人信息使用的规范比较原则,对智能视频监控之个人信息的保护还不够.对此,需要在价值取向上坚持公共安全维护与个人信息安全的平衡,加快统一立法,并制定操作性强的个人信息保护规范.
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其作为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我国《民法典》所确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对其姓名的保护意识加强,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姓名权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公众人物因其身份的特殊意义和存在方式使其姓名具有了与普通公民不同的巨大经济价值,使用传统的人格权保护方法保障知名人士的姓名权已经不太可行.目前中国对于公众人物的姓名权的保护存在一定的法律盲区和法理困惑,急需通过构建新制度对其加以弥补.
中国古典文学相较于现代文学、西方严肃文学,由于具有时间跨度长、资料零散等特点,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学、文献学等知识才能进行准确教授与学习.古典文学作为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未来教师所要研习的必修课.传播媒介的融合带来的内容、思想的多元化既为古典文学教育带来挑战,也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平台.师范教育要摆正古典文学的位置,找到其自身矛盾与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并寻求解决对策,这对文学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有重要意义.
传统石膏自流平存在强度较差、容重大、流动度损失较快等缺陷.采用石膏、水泥、矿粉等胶凝材料体系,粗砂、漂珠、橡胶粉等为骨料,再通过实验调整各种材料的比例进行性能分析,得出添加粉煤灰、矿粉、骨料、萘系减水剂等材料对石膏自流平砂浆整体性能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本文在将语义歧义分为语义特征歧义、语义结构歧义和语义指向歧义三个小类的基础上,再把语义结构歧义、语义指向歧义分别细分为四个次小类,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七种化解语义歧义的方法,以表格形式梳理、呈现出语义歧义各小类以及各次小类与化解方法之间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
继续教育“线上线下”融合的本质是在教育信息化的条件下,重构课堂面授与网络学习的组织关系.目前,在继续教育“线上线下”融合的过程中存在供给与需求错位、重复建设严重、权责利尚未统一等问题,推进继续教育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需要将“线上”与“线下”同等重要的理念融入继续教育办学实践,统筹合力、多方同责联动,优化经费投入机制,构建线上平台,建设企业参与供给的有利环境,让“线上”教育参与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是实现继续教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