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层校干管理的“四做”要求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che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中层干部是学校的中间力量,起到了学校管理层与一线教师、学生之间纽带的重要作用,优秀的中层校干同样也是校长的“左膀右臂”。所以说,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如何明确自身职责和要求、摆正关系是每一位中层校干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层校干;“四做”要求;合作能力;沟通能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校之长,就是学校的火车头、领头羊,校长责任之重大,使命之重大,作用之重大不言而喻;而学校的各项工作,基本上都是通过中层以上校干进行发布、实施、落实的,而且也是通过中层以上校干对各项工作进行反馈、总结、呈现给全体教师的。可见,校干队伍又是教师们的“头羊群”。因此,作为校长,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带领好干部队伍这个“头羊群”。怎样才能带好这支“头羊群”?我对中层校干提出了“四做”的目标要求。下面,谈谈笔者在工作中的一点做法、感悟。
  一、敢做
  敢做是针对中层校干在工作魄力上所提出的要求。大胆是第一能力,只要是正确的事,就要大胆去做,不要怕得罪人。老好人干不了大事,老好人干不出成绩,老好人才会得罪人,而且,得罪的人都是积极肯干的人、有思想个性的人、有真本事的人。
  作为部门负责人,职责就是要把所分管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力。怕得罪人,工作不大胆,结果不只是影响自己的成长、进步,还将严重影响着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每一位校干都要坚持不做老好人,走出老好人是团结人、凝聚人的思想误区。
  二、会做
  会做是对中层校干在工作方法上所提出的要求。方法总比困难多;没有做不好的事,只有不好好做事的人。这是我们的口头禅,也是我们在中层校干队伍中常常念叨的两句话。学校要求中层校干在布置、落实、反馈、总结工作时要讲究方法,一举手,一投足,可能就会影响教师们的工作情绪;一点拨,一示范,可能就会影响教师们的工作态度。怎样才能让教师们积极主动、愉快接受并圆满完成各项工作,这就需要中层校干艺术地布置工作,科学地安排工作,及时地督促工作,严格地落实工作,全面地总结工作。
  “会做”是对中层校干提出的更高要求。如果教师们对校干布置的工作,感到话语温暖、措施得当、安排科学合理,老师们会从心底接受或是敬佩。所以,中层校干工作起来一定要在“会”上下功夫,既要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榜样,又要和蔼可亲、表达适切、逻辑性强讲科学,还要统领全局、统筹安排、严思缜密更高效。
  三、立即做
  立即做是对中层校干在工作中执行力上的要求。大家在工作中、生活中可能多多少少都会有过因拖拉、延迟实施,而减弱了工作的热情、生活的激情,从而降低了工作目标或生活质量的现象。学校提出,凡是确定了的事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只有行动起来了,工作才会得到进展。即使工作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也是正常的,但要立即修正,确保所布置的工作有落实、有结果、有成效。
  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甚至是所有教师对校干工作上的拖拉、低效是很反感的,教师们希望校干的工作更应该是执行快、效率高、效果好的。“立即做”是中层校干用行动积极影响教师执行力很好的办法。
  四、配合做
  配合做是对中层校干在工作协调能力上的要求。合作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能力;团结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合作出智慧,合作效率高;团结力量大,团结成绩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虽都有具体负责人,但绝不都只是一个人就能干了,干好的。它需要中层校干们的通力配合,需要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尤其需要上级领导专家引领指导,这是对中层校干提出的又一更高要求。他们既要善于与上级领导汇报沟通,又要善于与身边同事交流协调,还要善于与下属教师传递表达。这样的要求,既锻炼提高了中层校干的思考、思维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还提升了他们反思能力、开悟能力。
  在学校的管理中有“一流学校靠文化管理,二流学校靠制度管理,三流学校靠权力管理”之说。上述这“四做”要求,既主次分明,又相辅相成;既锻炼个人能力,还能够不断促进和实现学校健康快速发展。所以说,中层干部切切实实把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做实、做好、做细,并在日常多听“民心”,多反馈“民意”,树立服务理念,对于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马兹平.论学校中层干部的执行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10).
  [2]左天玖.校长如何使用好学校的中层干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22).
  [3]盛 聚.关于提高学校中层干部执行力的思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其他文献
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感知文字内涵、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一个学生不喜欢阅读的语文是没有价值的语文;一个学生不会主动享受阅读快乐的语文是脱离了语文本质的语文。如何能让低年级的学生因喜欢语文而喜欢阅读,因爱上阅读而喜欢汉语言文字并热爱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我充分挖掘语文课本的阅读价值,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课文为基点,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延伸,坚
职业能力是指专业人员从事某项职业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幼儿教师的职业性质及多重角色期待决定了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多元职业能力。然而,根据我们“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高考作文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内容充实。那么,在紧锣密鼓的学习中,高中生如何才能把握写作中的关键,教师在写作中如何引导学生,从而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呢?  关键词:高中作文;写作动机;写作内容;写作水平  随着高考的作文试题考查形式的灵活化、生活化,“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很难在考试作文中获得高分。学生只有拥有广泛的阅读面和丰富的生活实践,才有可能在高考作文中写出出彩的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2~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并针对性地就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提了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一、2~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1.感知觉与注意度  在幼儿差不多2岁的时候,语言和思维开始真正发展,对实物认识的概括性水平逐渐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在3岁左右,幼儿对物体的感知
基于双排桩基悬臂式挡土墙结构与传统支挡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通过探讨双排桩基悬臂式挡土墙结构的承载机理,提出该结构的简化分析模型以及结构内力与变形的解析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