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2020年进入高成本管理周期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iuqiu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高速城市化之路还能持续多久?这越来越成为一个真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公布的一份报告对中国城市化的未来提出了严重警告。这份报告名为《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9—2010):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指出我国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脚步即将放缓,中国将在2013年左右(预计在2011~2016年之间)结束高速城市化过程,届时我国城市化率在47.93%~53.37%之间,这个数据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这与此前的一些结论迥异。5月8日举行的“2010中国(深圳)商业房地产合作大会”上,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会长荀培路表示,目前中国赶上了城市化发展的“钻石时期”,每年将有1300万人进城。“如果按照每人商业配套1平方米,将是1300万平方米的增量工作。”
  而2010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也被视为发展城镇化的“总纲领”,将引领中小城市进入发展的“黄金期”。
  相比高速城市化的即将结束,这份报告提出的另一个问题更为严峻;如果依照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趋势,城市化是高成本的(各类要素价格快速上涨),这会损害城市的产业竞争力,也会直接导致城市化本身的停顿和经济增长不可持续。
  《报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多次指出,这一模式将导致中国未来经济“非常麻烦”。《报告》的另一位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理论室主任刘霞辉则认为,政府失位导致城市缺乏规划,政府应该明确职责,降低城市化的成本。
  
  北京月供收入比超过100%
  
  城市化高成本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基础设施的高投入和高价的房地产开发。而这其中,土地是核心要素。
  这些年来,土地财政的问题早已成为众矢之的。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不足68477亿元,而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约达14239亿元,占前者比重达21%。而在一些城市,年土地出让收益甚至占到了财政收入的五六成之多。
  与之相应的是,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地王让房价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成为城市人不可承受之重。
  《瞭望东方周刊》:城市化的高成本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凸显的?
  张平:这次报告里讲的高成本,源于2005年的汇率改革。我们突然发现,汇率上升导致资本价格上涨的速度匪夷所思。你可以看到所有城市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价格均跟汇率有关。
  2005年之前的城市化是良性的。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居民积累了大量的储蓄,加上经过上世纪90年代末的银行金融体制的改革,我们有了住房信贷和城市建设信贷。因此城市刚开始卖地建房的时候,居民有钱购买。
  虽然整个建设会导致土地要素价格的上升,但我们没有看到明显的房地产价格的暴涨,是非常温和的上升。城市化的建设有序进行,在建设过程中拉动了经济,地方政府有了钱,做了不少福利事业,这时候的建设是健康的。
  2005年以后,我国的旁地产率先起步,价格开始飙升,股市紧随其后,一直到2007年遭到一个比较大的危机。今年前几个月,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上涨,基本超过了2007年的指数。
  我们监测房地产市场有一个词,叫月供收入比,是指按90平米的房子,交完首付以后,来计算每月月供与收入的比重。月供收入比是一个比较好理解的指标,基本反映刚性需求,超过40%需求就衰退了。到2010年第一季度,我们计算在北京、上海等四大国际化的城市里,月供收入比已经超过了2007年,像北京已经达到100%多,对普通收入家庭来说,要供房就甭吃甭喝了。
  《瞭望东方周刊》:《报告》中所说的高成本城市化,除了飙升的房价和行政管理成本之外,像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投入,在每个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中都存在,似乎是无法避免的成本?
  刘霞辉:由于操作方式不同,国内外的成本也是不同的。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是不是必须由政府一家来提供?这个需要研究。政府占用的都是社会资源,而且它追求的是投资最大化,效率很低。基础设施政府可以干,但不应该国家垄断来干。政府可以适当给予补贴,使成本最低化、质量最大化。
  国外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而是给予补贴,可以补贴土地,减免税收,或者直接补贴钱都可以,这样政府就不会占用太多的资源,而且是可以监督的。国外的运作效率也与我们不同,他们没有长官意识,是按照城市长期的规划,而不是长官意志来操控。
  
  2020年进入高成本管理周期
  
  近些年来连续出现的用工荒现象中,媒体发现不少农民工宁愿呆在家乡而不愿外出。沿海一些工厂开始萧条,其制造能力正在逐渐被取代。
  与此同时,另一批年轻人纷纷产生逃离“北上广”的念头。高房价让不少年轻人对一线城市望而却步,纷纷选择回到二三线城市生活。
  这些现象,都反映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微妙变化。《报告》认为,中国未来承载着向非农发展和向城市化发展的两大主题,都被高成本的城市化所压制。
  《瞭望东方周刊》:《报告》特别提出,影响服务业发展的是人口密度而不是城市规模。我国一直提倡小城镇化的道路,但小城镇化在这方面并没有优势。
  张平:中国的发展有问题,按照现在这样做下来,城市化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不但没有聚集,还会导致分散化。
  其实这些年中国的土地城市化远高于人口城市化,人口密度下降,人力不能集中,对工业、服务业发展都是有害的。因为越有能力承载密度的地方,像东南沿海等大城市,由于住房制度和政策反而不能聚集。
  所以从长期发展策略来讲,一个国家一定要提供大量福利供给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这些都是政府的义务。让优秀的人才和制造业的拉动力能够在城市聚集,让服务业能够发展。
  《瞭望东方周刊》:创新和服务业发展受阻会对城市化产生什么影响?
  张平:一个国家在进行城市化建设时要考虑到城市是负有很多成本因素的。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个直接的结果是土地要素价格的上升,以及随之而来的整个基础设施的成本提高。这使城市化形成两个阶段:城市化建设的景气周期阶段和城市化的高成本管理周期阶段。
  中国现在处于建设的景气周期,这个周期一旦结束,没什么地可卖了,人口流动也差不多了,经济会非常麻烦。
  城市现在靠高成本获得的利益,到时候就会成为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高成本因素。大量的基础设施每年都需要维护费,这些必须由内生性的产业发展才能支撑,肯定跟创新和服务业有关。如果你没能孕育出这些产业,最后肯定有问题。
  
  政府应该从硬件建设中撤出来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什么时候步入高成本的管理周期?
  张平:实际上这个危机也就在未来十几年。2013年到2017年我国高速城市化虽然见顶,但还在享受建设周期的最辉煌时期。
  2017年后还有惯性,但到2020年前后,我们这代人全部退休,人口陡降,人口红利消失,城市就会进入高成本管理周期。
  如果那时候没有合理的城市化规模,没有创新导致的劳动力生产提高,没有服务业的发展,城市会凋零一城里的房子要收不动产税,又没有工作给我,那这个房子我肯定不要了。我认为到2017年以后,我们的经济增长不可能再保八了。
  《瞭望东方周刊》:《报告》提出的解决办法似乎还是要让政府认清楚自己在城市化过程中的角色。
  刘霞辉:政府必须把自己的能力和范围界定清楚,城市是社会发展而不是政府发展的,是社会需要不是政府需要的。政府应该从硬件建设中撤出来。
  我国城市的领导大都没有大城市建设的概念。不知道城市该怎么运作。很多人以为服务就是卖菜,实际上很多内容都没有发展起来。比如我去深圳,这么大一个城市,想找个书店都很难。
其他文献
“每个人行事都有自己的理由,我们不应干涉别人,只要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就行了。”当被问到对女大学生“被包养”和娱乐场所出现女大学生陪侍的看法时,上海大四女生吴婷的回答显得十分具有普遍性。  又到大学毕业季。大四女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就业、婚恋,她们往往需要比男生承担更多的负担:就业时的性别歧视,就业与恋爱婚姻间难以平衡,社会对大学生陪侍小姐等现象的种种非议……  针对目前公众关心的女大学生就业观
“现在的市场状况又回到了2007年。我刚刚跟房东谈了两小时,价格就往上跳了100万,从2100万到了2200万。”7月的上海,房产经纪人李楠(化名)抹着脸上的汗水,对记者说。  他刚从一家房产中介公司跳槽出来,准备单干,和几个合伙人注册的新公司马上就开张了,办公室就在徐汇区一栋花园洋房内,主要买卖还是瞄准老洋房。  “老洋房标的大,一年卖一套,比卖好几套普通的新房子佣金高。”3年前,李楠到上海做房
秦始皇厉害吧,可是对巴寡妇清很敬重,认为一个寡妇能以财自卫,避免他人的侵犯,很了不起。请她进皇宫作客,还特地建了一座“女怀清台”。  英国人胡润在中国搞富豪榜,引起很多热闹也给不少人惹下麻烦。其实这玩意咱们中国古已有之,就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文中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述其创业经过,致富之术,财产规模,十分耀眼。重视经济活动、民生日用,这表现了司马迁卓绝的见识,但列述富豪
能效标识与财政补贴挂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更会刺激一些企业铤而走险、虚标能效标识。    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能效标识制度正式建立。从2005年3月起,国家相继对空调、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和电磁炉等产品正式实施了能效标识制度。    能效标识成了“金标”    2009年6月1日,国家正式在空调行业实施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达到定频
位于四川盆地的解放军第5719厂可以被称为中国战斗机的“心脏手术师”。严格讲,它是一个空军新型航空发动机修理基地。虽然没有发动机制造企业听起来那样显赫,但是如中央军委领导所言,它“自主创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军用航空发动机再制造技术体系”。  航空发动机一直被称为“工业之花”。根据老一代技术人员的公开回忆录,虽然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基础一日千里,但是就战机发动机而言,终于在近年得到了重大突破
爱琴海的震荡会不会波及亚洲?在全球化的今天,答案几乎一致是肯定的,分歧主要在对程度的判断和应对的策略上    5月9日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一天。60年前,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欧洲人开始推动煤钢联合体,迈出战后建设超国家共同体的第一步。历经多年磨合,一个叫舒曼的人提出的伟大设想最后形成了欧盟。  60年后,欧洲人再一次自愿或被迫行动起来,拯救深陷债务危机的欧洲文明发源地——希腊,同时拯救他们建设一个联
夸大地相信美国正在没落或者中国实力在崛起,都将导致冒险和危险的政策  编者按:上海世博会和北京奥运会两大盛事让中国进一步站在了世界的聚光灯之下。在更大的背景之下,目前余波仍然未了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凸显了西方发达国家制度和发展模式的缺陷。  “与众不同”的中国,目前快速的发展能否持续下去?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应该承担怎样更大的历史使命?在中国转型和世界变局的这个节点上,思考这些问题显得尤为有价值。为此,
夏天给自己放假,去了一趟东京。  在一般印度人的印象里,日本是一个很先进、很繁华,略带神秘感的国家。甫抵东京成田机场,却有些惊讶地发现,与上海浦东机场相比,成田竟然略显老旧。仍然是一尘不染,但各种硬件都已有些年纪,不像上海那么新鲜入时。  办理入境手续时,我们整整排了一个小时的队。不知道为什么需要這么长的时间,或许是因为所有外国人都要被留取双手食指指纹,或许是因为日本人精准的性格。在那个并不宽敞的
1946年林彪率领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精锐部队进行了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这场规模空前的大战,虽然给对方沉重打击,但是我军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军伤亡总数达万人以上,主力部队元气大伤。黄克诚的新四军3师7旅,原为井冈山老部队。战后仅剩下3000余人。万毅的山东3师原有13000人,战斗伤亡及撤退被击散,只剩下四五千人,都失去战斗力。其他部队损失也相当严重。  东北的局面非常严峻。东北民主联军处于
南京市民对社会治安满意度持续提高,安全感指数达到98.2%  “南京的安全感应该打100分。我的孩子深夜独自回家,我从不担心。”德国商人魏博说起自己多年居住的这座城市,显得很自豪。  在南京,与魏博有着相同感受的还有更多的市民和游客。  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有着820万人口的南京市,2006年抢劫抢夺案件和杀人案件的发案数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均居后位,而破案率则居全国第一、第二。各类刑事案件的发案率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