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董存瑞》诞生记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ed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大众电影》第8期上发表一篇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典型》的文章,作者在文中叙及电影《董存瑞》的创作过程时这样写道:“在事实中,董存瑞死后并没有立即被评为烈士,仅仅是通知家人他牺牲了。更重要的是,没有谁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当时董存瑞没有带架子,桥肚上也不能放炸药。战斗结束后,从地下挖出了董存瑞媳妇为他做的袜底来,于是军事专家就认为董存瑞极有可能是举着炸药包炸桥的。”该文一出便因其歪曲事实,给英雄人物抹黑而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影响,并引起董存瑞生前战友及教育专家的强烈谴责。本文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就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事迹披露经过及电影《董存瑞》问世的前前后后作一叙述。
  
  一
  
  1948年5月25日黄昏,我军某部攻克了河北隆化县城。战斗结束后,解放军十一纵队司令员程子华带着秘书齐肃亲临硝烟未散的战地检阅。在一片欢呼声中,他突然听到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为什么打了大胜仗还有人哭呢?他与齐肃循着哭声来到一座被炸垮的断桥下,只见几名战士拥在一起抱头痛哭。战士们见首长来了,便哭着向程子华讲述了刚刚发生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悲壮一幕。程子华听后心情十分激动,他声音哽咽地对齐肃说:“你要连夜收集有关董存瑞的事迹,专门写一篇报道给《群众日报》,还要写一篇社论。”随后,程子华还专门打电话给纵队政委陈仁麒,要他尽量为齐肃的采写提供方便。齐肃领命后,来到董存瑞生前所在的九十六团六连,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事迹进行了详细调查,写出《共产党员奋不顾身,董存瑞牺牲使隆化战斗胜利完成》的文章,该文经程子华审阅后,发表于1948年7月11日《群众日报》第一版。文中这样写道:“……董存瑞为完成任务,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毫不踌躇地一手托着炸药包,一手拉导火索,在强烈的轰隆声中敌碉堡毁灭,董同志也光荣牺牲了。”在这份报纸上还同时刊登了程子华写的一篇题为《董存瑞永垂不朽》的社论,这也是董存瑞的事迹第一次披露报端。
  由于当时解放战争正在激烈进行中,媒体并没有对董存瑞事迹进行深入报道。但董存瑞的战友们却无时不在怀念着这位英雄。1950年,中央军委指示在全军评选一批战斗英雄。董存瑞生前战友三十二师九十六团二营六连三排七班班长郅顺义由于在解放战争中荣立四次大功而被列为候选人,其所在部队四十六军文工团编剧赵寰奉军政治部命令采访这位战斗英雄。然而,令赵寰感到意外的是,郅顺义在接受采访时却一再叮嘱赵寰要多宣传董存瑞,并向他详细讲述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经过。郅顺义本人在被评为全军战斗英雄,参加全军英模大会回来,到各单位作巡回报告时,也总是用大量篇幅介绍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将大会变成了董存瑞事迹报告会,他在报告中叙及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时这样描述的:
  “……隆化战斗,我是突击组长,董存瑞是爆破组长。5月25日中午,我带着突击组给董存瑞开辟道路,一连炸掉了3个敌炮楼。在爆破第4个炮楼时,突然,桥形碉堡的疯狂火力阻止了我们前进。看到这个情况,我们找郭指导员和白副连长请战。连长不让我们去。董存瑞急了:“隆化没解放,我的爆破任务就没完成!”董存瑞的决心改变了连首长的想法,郭指导员握着董存瑞的手说:“好!再把这个爆破任务交给你,你一定要炸掉它,为部队扫清前进的障碍!”董存瑞扭过头,握着我的手说:“老郅,如果我完不成任务,你要替我炸掉它!”我说:“你放心,我就是死也要完成任务!”随后,董存瑞夹起炸药包就冲了出去。董存瑞在距桥型碉堡十几米的地方,突然停了下来。原来,他的左腿负了伤,鲜血染红了军裤。他全然不顾这些,径直跑到了桥形碉堡下。我离他只有四五十米远,清清楚楚地看到他急得瞅瞅这,看看那。没有三角架了,炸药没地方放,他团团转,真是急人啊!突然间,董存瑞猛地托着炸药包,就手拉下了导火索。我见到这个情景,惊呆了,就奔着董存瑞跑去,边跑边喊:“你放下,你放下……”董存瑞瞪着我喊:“卧倒!卧倒!快趴下……”接着,一声巨响,桥是炸断了,敌人的机枪也哑巴了,可我们的战友,却壮烈地与敌人同归于尽了,我的心像刀绞一样,半晌说不出一句话……”
  每当郅顺义讲到这段情节,台下总是一片寂静,大家都被董存瑞的英勇壮举深深地感动了。每每此时,作为报告团成员的赵寰心里总是升腾起一股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一次,当他看到郅顺义在报告中举起左手,模仿董存瑞炸碉堡的动作时,突然萌发了将董存瑞炸碉堡的事迹搬上艺术舞台的念头。他当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事、四十六军文工团编剧董晓华,两人一拍即合。经过两个多月的辛勤劳动,他俩拿出一部歌颂董存瑞英雄事迹的歌剧剧本《舍身炸碉堡》,该剧本经四十六军文工团排演后于1951年5月下连队演出,受到战士们的一致好评,董存瑞生前六连指导员郭成华和战友郅顺义等观看时也激动万分,郅顺义还带头高呼“向董存瑞学习”。同年6月,歌剧在北京汇报演出时也受到好评;8月被推荐参加了在匈牙利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演出。
  
  二
  
  歌剧《舍身炸碉堡》演出成功后,为了更好地宣传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国家电影局副局长陈荒煤等决定将董存瑞的形象搬上银幕,并由赵寰、董晓华与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剧院创作室主任丁洪3人组成了一个《董存瑞》剧本创作班子。3人经反复研究,决定从董存瑞参军一直写到他英勇牺牲,并就创作素材的收集进行了分工。赵寰与丁洪到董存瑞所在部队深入生活、采访,董晓华则到董存瑞的家乡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村采访董存瑞的父亲、母亲、弟弟、妹妹,了解董存瑞参军之前的生活。赵寰、丁洪来到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从团首长到连、排、班,先后采访了十多位董存瑞英雄事迹的见证者,掌握了大量的创作素材。赵寰还用20多天到长城附近的延庆、怀柔、十三陵一带,寻找董存瑞战斗过的地方,走访了十几处旧战场。而董晓华在董存瑞家乡则生活了半年之久,收集了大量资料。
  经过实地采访,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3人开始了剧本的构思与创作。大家一致认为,银幕上的董存瑞应该是一代军人形象的缩影,因此在他身上应当充分反映出这个时代特有的一些军人的风貌。陈荒煤也再三叮嘱他们:要使董存瑞形象在银幕上立起来,就必须正确处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艺术加工和创造。经过一番努力,3人终于完成电影《董存瑞》剧本的创作。剧本精心构思了“参军”、“王平牺牲”、“子弹问题”、“救火”、“请战”等一系列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了董存瑞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在党组织和同志们帮助下不断成长的过程。编剧们在创作中没有回避英雄成长过程中的内心矛盾和他与外部的矛盾,反而通过这些矛盾的揭示,展示出英雄人物鲜明的性格和英雄品质。如董存瑞参军不成的苦闷心情、摔跤不服输的个性、战斗中与逃兵搏斗的勇敢行动、参军后发现子弹不足时的激愤情绪、第一仗打下来子弹打光了而没有消灭一个敌人的内心惭愧等等,这些鲜活的细节描写,使董存瑞这个人物“立”了起来。在舍身炸碉堡前,董存瑞实际上已成长为具有英雄品质的一名战士,这就使得他在最后紧急关头的英雄行为显得顺理成章、真实可信。而且,由于这些故事情节大多是从生活中移植、提炼出来的,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使得影片中的董存瑞成为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如“个子没有枪杆高”的董存瑞为了能参军找连长“泡蘑菇”的事就发生在编剧董晓华身上(董存瑞个子比枪高)。董存瑞先交党费后“入党”的情节则是赵寰“自己的事儿”(因为那时他认为当兵就是入党)。董存瑞在战斗中“十发子弹没打着一个鬼子”并为此挨批评的故事是从营长吴恩庆那里移来的。
  由于剧本中关于董存瑞军营生活“虚构的成分较多”,以致当时有人提出修改电影名称。但编剧们却坚持用《董存瑞》的名字。赵寰在谈及当时创作时说:“电影《董存瑞》是源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的,英雄舍身炸碉堡的壮举是任何一个编剧、导演也创作不出来的。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董存瑞。我在创作董存瑞系列作品时始终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必须用董存瑞原名,必须表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壮举。别的地方可以进行艺术加工,这两个基本原则不能改变。”丁洪也称:“战斗故事片董存瑞是根据原型,在舍身炸碉堡的人民英雄董存瑞生平事迹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创作出来的。它是文艺作品,有虚构的成分,但是构成电影故事的中心事件和影片所着力表现的主人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来说,又是真实的。”
  除了基于事实基础上的合理构思之外,编剧们在创作中还非常注重通过董存瑞与周围人物的冲突来揭示董存瑞的内心世界。如在隆化战役的誓师大会上,董存瑞当选爆破队长之后,由他点将谁来担任火力掩护队长的时候,他出乎意料地选择了与他素不友好的王海山,这使王海山大出意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一个行将冲进枪林弹雨的爆破队长,将掩护自己生命的重任交给一位平时与自己有矛盾的人,完全展示了董存瑞的宽广心胸。著名电影评论家钟惦裴对此评论称:“我以为并不是一定要董存瑞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他才可以叫做伟大的战士,在这一场戏中,他的伟大的战士的性格便已经确定形成了。”“董存瑞在授旗给王海山而又在炸桥中牺牲,这就加深和发展了他的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伟大性格。”
  
  三
  
  《董存瑞》电影剧本完成后,国家电影局将拍摄任务交给了长春电影制片厂。长影厂决定由新锐导演郭维来执导这部影片。在挑选董存瑞的扮演者时,郭维在众多前来试镜的演员中,一眼看中了来自华北军区文工团的张良。董存瑞生前存留的唯一一张相片是从日本人颁发的“良民证”上抠下来的,张良的形象不但与董存瑞有些相似,而且试镜效果也不错。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电影《董存瑞》在全国上映,上映后好评如潮。但也有人提出董存瑞在拉燃导火索时喊出的“为了新中国,前进!”与事实不符的问题。事实上,这种基于事实基础上的虚构是完全符合当时的情形的,并对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对这一情节设计的批评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共鸣。赵寰在谈及此点时说:“1948年正是解放战争处于大反攻阶段,党中央发出‘五一’号召,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为了新中国,前进!’这句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电影《董存瑞》在全国公映后,董存瑞的英名也由此传遍全国。为了纪念这位英雄,1956年冬,经国家民政部批准,隆化县决定修建董存瑞纪念碑。由于此前毛泽东曾为英雄刘胡兰题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隆化县通过民政部也请毛泽东为纪念碑题词。但毛泽东将题词一事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朱德元帅,朱德于是为董存瑞纪念碑题写了“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据民政部领导说:毛主席认为刘胡兰是群众,董存瑞是军人,所以由朱总司令为董存瑞题词比较合适。
  1957年,电影《董存瑞》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
其他文献
通过对井冈山旅游产业的调查,运用德尔斐法进行井冈山旅游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估以及服务调查分析,从而促进井冈山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Jinggan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  我们通过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刻地认识了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于党、于国家、于航天事业、于企业健康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