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手段以理论教学为主,一方面需要师生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面临着学习主体积极性障碍,构建知识学习激励机制成为主要研究方向。目前研究者对激励学生自发学习的研究不是很重视,依然以强调教师作用为主。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以需求层次性和复杂性为主要特点的思政课程教学中,可以使用ERG理论,通过运用受挫——倒退机制建立思政课程学习的ERG模型并将需求层次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细化。从学生学习的内源性动机的角度构建思政课程学习激励机制,这在思政课程改革探索中还不多见。
关键词:ERG理论;思政课程;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215-02
一、引言
克莱顿·爱尔德弗(ClaytonAlderfer)将满足人们最基本生活生存(Existence)条件、和满足人们成长和发展的相互关系(Relatedness)条件以及满足人们实现自我提高的成长(Growth)条件构建在一起,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了ERG理论。第一种生存需要是以胜利需要和安全需要为代表的以满足人们基本物质生存需要我们称之为生存需要;维持重要的人际关系的现实条件称为相互关系需要;成长需要即为了满足个人发展的个人需要。
二、思政课程学习的ERG模型
“生存”主要体现为学生拿到获得学分的及格分。教育者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通过期末考试是他们思政学习的基本“生存”条件和目标。学生必须将厘清相关概念、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顺应学习时间作为保障“生存”的第一要义。在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学生完成思政教育者的各种要求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前提条件。因此,学生必须参与到思政课程学习的过程中。
作为思政教育第二层次主要需求的“相互关系”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思政教育者要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于教师间友善的师生关系;其二,思政教育者要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同学间和谐的校友关系;其三,思政教育者要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建立起与社会人有效的协作关系等等。
“成长”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最高层次的要求,能够让学生在获取更好、更高、更多的知识的同时,保证学生在道德、修养、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建立起积累知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知识理解、小组讨论、认知提升、理论解释、发明创造等的良性循环,因此思政课程中学生的“成长”需求是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最高层次需求。
三、需求层次因素分析
下面,我们对图2中显示的ERG模型中各层次进行详细的说明。
1.生存。图2中显示的ERG模型中的最底层代表了思政知识学习的“生存”层,该层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其一,达到基本成绩的要求,即学生参与知识学习需要付出基本的人力、学时等资源耗费,这些资源耗费需要获得补偿,以保证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获得基础的过关成绩;其二,达到获取奖学金成绩的要求;其三,达到获取第一名或全国三好生成绩的要求。
2.相互关系。图2中显示的ERG模型中的中间层的实际需求:第一,通过显性知识学习获得与教师间的长效的师生关系;第二,通过参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行为方式、学习经验、学习态度、认识事物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变话称为隐性知识学习;第三,在复杂、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同学间通过相互讨论而建立起来的伙伴式合作关系成为相互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成长。①知识成长,既通过系统的自习、教授、指导、讨论、练习、复习获得的知识;②能力成长,在讨论中获得的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及在讨论团队的配合中获得的协作能力的培养。
由此我们可以细化思政理论学习模型ERG。
四、基于ERG模型的思政课程学习激励机制
基于细分的思政课程学习的ERG模型及其层次关系,建构思政课程学习的激励机制。
1.通过科学论证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科学的试题难度机制。生存的需求是学生学习的首要需求,合理的成绩可以激励学生不骄不馁。与此同时,为了鼓励学习积极主动的同学,可以制定弹性的奖励性补偿,比如根据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数量来适当提升学生的平时成绩。
2.通过创造合作机会来强化相互关系。如增加分组讨论的机会并将分组讨论常态化,使显、隐性知识的学习成为可能。又如,强化师生互动环节,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使伙伴式的合作更加多元化。
3.内在与外在激励相结合,对学习上进成绩突出的同学要予以一定的表彰。对成绩较差和学习态度较差的同学要予以更多的关怀,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4.课堂当场表扬与课后适度批评相结合。对于课堂表现良好尤其是以前不太好但有改进的同学要不惜热捧之词的表扬,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课堂不主动、甚至捣乱的同学要在私下里批评,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5.综合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刻板地强调某一方面的需求的行为要有效制止,要突出多种层次需求共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发现到学生成长需求不能满足时,要进行相互关系层次的需求补偿;当发现学生相互关系层次的需求不能满足时,要进行生存层次需求的补偿。当发现到高层次的需求激励暂时不具备条件时,教育者主动将下一层次做为新的需求不仅符合“受挫—倒退”原理的要求,而且还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习惯。
五、结束语
面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体制的限制,现有的思政学习激励机制主要以教师激励为主,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如何激励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成为现今思政教育的一大难点。在大量教学经历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需求存在着受挫——倒退特性,符合ERG理论,因此建立思政课程学习的ERG模型,将需求层次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细化。从学生学习内源性动机的角度构建思政课程学习激励机制,为思政课程改革探索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志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08).
[2]张红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3]肖盟.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杨志兵.从社会认同的视阈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J].德育,2010,(7).
关键词:ERG理论;思政课程;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215-02
一、引言
克莱顿·爱尔德弗(ClaytonAlderfer)将满足人们最基本生活生存(Existence)条件、和满足人们成长和发展的相互关系(Relatedness)条件以及满足人们实现自我提高的成长(Growth)条件构建在一起,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了ERG理论。第一种生存需要是以胜利需要和安全需要为代表的以满足人们基本物质生存需要我们称之为生存需要;维持重要的人际关系的现实条件称为相互关系需要;成长需要即为了满足个人发展的个人需要。
二、思政课程学习的ERG模型
“生存”主要体现为学生拿到获得学分的及格分。教育者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通过期末考试是他们思政学习的基本“生存”条件和目标。学生必须将厘清相关概念、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顺应学习时间作为保障“生存”的第一要义。在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学生完成思政教育者的各种要求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前提条件。因此,学生必须参与到思政课程学习的过程中。
作为思政教育第二层次主要需求的“相互关系”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思政教育者要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于教师间友善的师生关系;其二,思政教育者要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同学间和谐的校友关系;其三,思政教育者要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建立起与社会人有效的协作关系等等。
“成长”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最高层次的要求,能够让学生在获取更好、更高、更多的知识的同时,保证学生在道德、修养、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建立起积累知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知识理解、小组讨论、认知提升、理论解释、发明创造等的良性循环,因此思政课程中学生的“成长”需求是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最高层次需求。
三、需求层次因素分析
下面,我们对图2中显示的ERG模型中各层次进行详细的说明。
1.生存。图2中显示的ERG模型中的最底层代表了思政知识学习的“生存”层,该层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其一,达到基本成绩的要求,即学生参与知识学习需要付出基本的人力、学时等资源耗费,这些资源耗费需要获得补偿,以保证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获得基础的过关成绩;其二,达到获取奖学金成绩的要求;其三,达到获取第一名或全国三好生成绩的要求。
2.相互关系。图2中显示的ERG模型中的中间层的实际需求:第一,通过显性知识学习获得与教师间的长效的师生关系;第二,通过参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行为方式、学习经验、学习态度、认识事物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变话称为隐性知识学习;第三,在复杂、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同学间通过相互讨论而建立起来的伙伴式合作关系成为相互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成长。①知识成长,既通过系统的自习、教授、指导、讨论、练习、复习获得的知识;②能力成长,在讨论中获得的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及在讨论团队的配合中获得的协作能力的培养。
由此我们可以细化思政理论学习模型ERG。
四、基于ERG模型的思政课程学习激励机制
基于细分的思政课程学习的ERG模型及其层次关系,建构思政课程学习的激励机制。
1.通过科学论证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科学的试题难度机制。生存的需求是学生学习的首要需求,合理的成绩可以激励学生不骄不馁。与此同时,为了鼓励学习积极主动的同学,可以制定弹性的奖励性补偿,比如根据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数量来适当提升学生的平时成绩。
2.通过创造合作机会来强化相互关系。如增加分组讨论的机会并将分组讨论常态化,使显、隐性知识的学习成为可能。又如,强化师生互动环节,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使伙伴式的合作更加多元化。
3.内在与外在激励相结合,对学习上进成绩突出的同学要予以一定的表彰。对成绩较差和学习态度较差的同学要予以更多的关怀,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4.课堂当场表扬与课后适度批评相结合。对于课堂表现良好尤其是以前不太好但有改进的同学要不惜热捧之词的表扬,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课堂不主动、甚至捣乱的同学要在私下里批评,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5.综合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刻板地强调某一方面的需求的行为要有效制止,要突出多种层次需求共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发现到学生成长需求不能满足时,要进行相互关系层次的需求补偿;当发现学生相互关系层次的需求不能满足时,要进行生存层次需求的补偿。当发现到高层次的需求激励暂时不具备条件时,教育者主动将下一层次做为新的需求不仅符合“受挫—倒退”原理的要求,而且还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习惯。
五、结束语
面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体制的限制,现有的思政学习激励机制主要以教师激励为主,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如何激励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成为现今思政教育的一大难点。在大量教学经历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需求存在着受挫——倒退特性,符合ERG理论,因此建立思政课程学习的ERG模型,将需求层次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细化。从学生学习内源性动机的角度构建思政课程学习激励机制,为思政课程改革探索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志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08).
[2]张红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3]肖盟.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杨志兵.从社会认同的视阈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J].德育,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