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滴海水开始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o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渔村
  不管身在哪里,总抹不去你的身影,总回响着你的声音。在你的身边长大,我就是一粒偎依在滩涂边的细沙,在滩涂上摸爬滚打,也由此读懂大海,读懂了岛屿,读懂了你的温柔和豪放。
  那一湾浅浅的沙滩,栽种过我的嬉笑和梦想;跃上碧波的那一方旭日,辉煌着我对明天的期望。我是一粒砂,海边的渔村是我的故乡,在母亲绵长的注视里,走不出那片澎湃的涛声!
  总是留恋那声渔归的号子,总是放飞那片鸥鸟的鸣叫,总是喜欢在暮色里,捡拾起礁石边几枚小小的海螺。父辈的脚印,沧桑而沉重,在波浪里延伸成一群群游鱼。而明天的风暴,不再轮回昨天的故事,在先辈们低矮的墓碑前,一些沉默的语言如音符般闪烁,记载着一段段平凡的记忆。
  海边人家,面对潮涨潮落,如同农户收割稻穗,每一季渔汛归来,总有一些新生的生命,为渔村灌注蓬勃的活力。而那些来来回回的渔妇,织补着码头边的渔网,或是洗涤着丈夫拎回家来的一堆衣服,她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展示着拥抱大海的姿势。
  航标
  自有你痛苦的炼狱孕育着一串永恒的生命,任风咆哮、任浪厮打你,以母亲的姿态呵护着每一轮朝阳。漫长的黑夜弥漫着孤寂,你默默地守望成一尊雕像,内心流动什么样的血液无从知晓,你却在一天天忍受苍老的剥蚀。沉默是一种毅力、一种修养、一种志向,你是真正的哲人,每一次呼吸便有一串泪滴,你常常哽咽着向上帝起诉。为了维持一种平衡,你的申诉被驳回,注定你该承受这样的命运。
  夜为了慰抚将你涂成黧色,说那是最高的荣誉。什么最高的荣誉你不稀罕,但你承认你在不断地燃烧自己,从炼狱到祭坛有一段神圣的路,你正在迈步。忧郁压碎了你的心从胸口流出,而你的灵魂仍然放光。既然如此,你就畅所欲言,用不着含泪翘望拘拘束束,意识到生命的存在便要自我超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悠扬的浪声可不是为你奏乐,这一点你必须非常清楚。
  你记住你是航标,为一个期待而滋长生存的希望,路永远在脚下,你丝毫不前并不是你不思进取,你的不屈证明你的顽强,你的灵魂已被磨炼成一对闪光的翅膀。
  望潮花
  港口碧绿的涛声,漂染了今晚那枚皎洁的月亮,那风平浪静的家园,掩藏了搏浪者的狂放。渔夫和号子,如海滩边那丛望潮花,在此刻的宁静中,已凝固成悬挂在天空的那轮恬静的梦想。
  喧闹的白昼,已经被沉淀得如此安详;浪迹斑驳的征帆,已在港口边憩成一丛丛雕像。是谁的目光,久久不愿移开,今夜的月色,被谱成了舷窗后那位老人一生经历的吟唱。曾经艳丽的季节,那簇绽放的相思花,在咸涩的海风里,被潮波一层层地吞吻,如纷飞剥蚀的青春,一圈圈缠绕着年轮,却暗淡了你的眼神。
  岁月的等候,已经磨平了你的期待,日子在无望的守望中日渐远去,而你再也回不到恋人的怀抱,相拥倾听那份悠扬的浪声。挨过多少个风雨日夜,你决定站成雕像,在你离开的路口,翘首仰望。
  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期待在下一次明媚的春光里,依然会有你曼妙的身影,幸福地成长。
  港湾
  潮涨潮落间,我们的祖先已经将基因植入我们的血脉。面对悠扬的浪声、苍穹和自由的飞鸟,在漂浮着岛屿的海平线上,我们高擎起头颅、高擎起了我们的信念。在阳光复苏的季节,让我们黧色的肌肤,闪耀出大海的魅力,用我们有力的双臂,挽起一种声音———如春雷滚动、如惊涛怒卷!
  曾经盛放过重重碱花的滩涂,如今已是千万吨级大港,历史开始注视你了———注视你崛起的光芒。生命年轻的年轮,开始滋长更加蔚蓝的期望,严寒酷暑的磨砺,使我们更加顽强和健壮。我们是水手,正为家园的繁荣解缆起航;我们是园丁,为了港口的兴旺修剪着波浪。平静的港湾已涂满粼粼金光,吞吻着海岸的,是几代弄潮人的智慧和创业者的担当。
  江鸥翻飞,一双双强劲的手臂在赤裸裸的阳光下,在耕海人油亮亮的脊梁上,联结成一丛丛坚实的铁锚。
  岛屿
  岛屿裸露的肩胛,昭示着古朴的风韵,潮涨,或者潮落,稀松得如同你肺叶里扩张的空气。涛声依旧,樯桅森森,夹带在你的梦里,你枝叶四展的呓语,却总是撞不破夜的沉重,望不尽海的尽头。
  海潮如梵音般叙说着每一个日子,我们匍匐着整理岛屿的每一块礁石。这方家园,我们阅读季节的一些细节,且担负起了孕育繁衍的重任,使岛屿在波浪之间生生不息。于是让我读懂,经历过风浪的万物,哪怕只是一颗砂粒,也已经升华到了令人仰望的高度。
  崇拜岛屿,从一滴海水开始。断壁,残垣,记忆的昨天如此繁华,先辈的脚印盛放着阳光,让我有理由坐在这里,为十月的某个章节歌唱。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上班也有三年了吧,简直一转眼。  一来的时候,我的办公室在北面,有一扇窗。因为视野还算开阔,天空啊、白云啊、菜园子啊、红屋顶都看得清楚,还因此写了篇散文《窗》。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窗外竟然伸出几个枝条,叶子宽宽大大的,是一棵桑树。它的根扎在地下,很可能不知是谁吃了桑葚,丢了种子,都未可知。总之,在一个春天,它破土而出,竟然欣欣喜喜地生长了。虽然备受雨淋,缺少阳光,它仍旧愉快地生长起来,如今竟然把
期刊
羊台山是缺雪的。这里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常年干旱缺水,夏天的雨水,冬天的雪花就成了这里的稀罕物。常年的干旱缺水,使得这里的戈壁沙漠更加寂寞和辽远。如果没有了这些常年奔跑在戈壁沙漠上的阿拉善骆驼,还有戈壁精灵刺拐枣、白刺、黄毛蒿子,似乎就没有了生命那种特有的勃勃生机。  这里的居民也保持了河西最早的民居,一律用土坯砌墙,木窗上镶着玻璃,一律坐北向南,没有一丝钢筋水泥的杂质,屋檐下挂一串红红的朝天椒
期刊
风雨夕。气氛烘托得更加萧索。她化好妆,在宣纸上勾勒了一个美丽的兰花瓣,题好字,卷好,放在樟木箱匣里。乘车来到西泠桥下,如素常一样坐等。  西泠桥边的幽兰,散发的暗淡的气息,让人无法不想起那个泪如清露的女子。油碧车风雨夕,坐待游子归来。接纳无数失望之后,再也承受不了了。于是,在西泠的风雨中消殒。暗香袅袅浮动,疏影横斜,期待被定格在笔墨之下淡写轻勾中,那位隔朝女子身上的气息,又复清晰明朗起来。  陪伴
期刊
我在西藏工作多年,曾先后两次到海拔5000多米的念青唐古拉山那根拉山口,从高处远远看到纳木错湖,像一块巨大的通灵宝镜静静地卧在蓝天白云之下,心中充满了神奇和向往。  车子沿着曲折山路,左转右拐,盘旋而下,直到山坡下纳木错扑入了眼帘。到了湖边,才真切感受到纳木错的神奇。  我兴奋地在湖边走着,伫立着,细细观赏湖面,近岸处,湖水清澈见底,偶尔能见到鱼在水里游动跳跃;远一点,浅蓝色的湖水泛着珍珠似的浪花
期刊
在大集体生产的时代,机械化水平相当低,没有农用机动车。犁地、播种、打场、拉车,全是毛驴、黄牛、骡子马,牲口自然就成了生产队的宝,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两个牲口屋。  当时,农村的房舍都相当破旧、落后,最漂亮的房子往往是牲口屋。每人每天的口粮标准约定俗成,没法计算,但每个牲口的粮食每天却能达到两斤,特别是农忙时节还要加餐。黄澄澄的豆子在锅里一炒磨成面,很精细地加入草中,让人看着就眼馋。  每逢冬季,牲口屋
期刊
仿佛穿越了时空,一股怀幽思古之情悄然涌上心头。我终于见到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绳武围——那间占地15717平方米的大屋。在龙门县龙城镇的新楼下村,它俨然一座坚固的城堡。  这土地多得像一幅画,吸引着人们悠悠然然走进“画中”,似泼了油彩的油画是绳武围农家四季的菜园。好大的一片菜园,呼啦啦挺拔生长的芥菜、芥蓝和香麦,青葱水灵得叫人爱怜。  村民小组长早早在等候着我们。跟随着他的引导,我们在古屋一个门口停了
期刊
盛夏,入夜,去滨江广场闲步,墨黑色的河水里面倒映着五彩的灯光,微风吹拂河面,灯光随波逐浪荡漾起来。  对岸星光灿烂,那是绵阳建市以来的硕果——全是住宅小区。隔江是游仙区。建市以前,滨江广场两岸全是一片荒滩,夜里黑暗一片,岸边停靠着几艘采沙船,到处皆是垃圾,臭气熏天。夜里,夜鹰在那里鬼叫,令人胆寒,晚上根本没人敢来光顾这河岸。如今,沿河两岸花草艳艳,芳香扑鼻。在这迷人的夜晚,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来这里闲
期刊
城隍庙悟道  到宁陕去,少不了要去城隍庙拜谒。  那是一个传奇而写满故事的地方,道佛合一的城隍庙,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背北面南,面积不过千平方米,建筑形制和古邑衙建筑相近,布局排列对称,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特征。  宁陕城隍庙于长安河河心拔河而起,历经洪水袭击,毫发无损,这不能不算是个奇迹。每次来这里,都听讲解员说城隍庙的外形如同一艘船,因为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庙宇里的建筑、碑刻、匾牌、八
期刊
四月的长安,风和日丽,繁花似锦。我在商洛参加九省区作家采风会后,第一次踏上十三朝古都长安,这块古老而神奇的黄土地上,心潮澎湃。  我在游览中,学习唐诗,体验唐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无穷魅力。我情不自禁地大喊一声:古都长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向往,我今天终于来了。  一  长安在两周时期称“丰镐”,是姜子牙奉周文王和周武王之命,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这是长安首次成为国都,从此将长安砌进了十
期刊
麦浪呼啸,大地山河流金。  这是丰收的序曲,是大平原上的人们期盼了一年的呼啸声,是微风的指尖弹奏着寂静的大海,数不尽的鸥鸟正从一支交响乐最高潮的部分飞过来——麦香天下散开。麦子养大了我们这些平原上的孩子,一听见麦浪巨大的呼啸声,低沉的、深沉的、沉睡的、沉甸甸的,仿佛可以看见一棵棵成熟的小麦站在黑夜中,麦穗依偎着麦穗,麦芒抚摸着麦芒,谷壳里,隐藏了一粒粒饱满的惊喜,五六月的大地上,千里流金,万里麦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