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因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98907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离开农村前往经济发达城市务工或经商,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由于长期生活于非正常家庭结构环境,留守儿童多产生不同程度的行为规范问题及心理问题.为应对农村留守儿童日益严重的行为规范问题,研究分析了留守儿童日常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及心理健康状况,深入揭露留守儿童行为规范问题成因,并为预防和矫治留守儿童行为规范问题提供可循的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留守儿童 行为规范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 预防矫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051-02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选择外出打工来更好地谋生,而他们的孩子则被留在了农村,成为了“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
  一、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教育基本缺失引发的问题及影响
  在网上输入“留守儿童”会出现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专题报道,内容主要归纳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行为问题、行为习惯教育问题等。而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教育问题则是这些所有问题的核心。当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外出打工,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和越来越多的行为习惯教育问题。
  1.“留守儿童”自身因素
  孩子自身的一些特性会影响到其学习表现,比如性别、性格、个人能力等。在缺少父母照顾和监管的情况下,学生可能不会自主去学习,学业容易受到影响。同时个人能力也会影响到学习表现。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更强,因而学习成绩更好,在学习上也会获得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从而对以后自己的行为习惯教育水平的期待也会更高。
  2.家庭行为习惯教育的弱化
  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能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促进孩子智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孩子良好心态及健康心理的养成。而父母出去务工,孩子被隔代抚养,在学业上有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帮助,而老年人有时自己也需要别人照顾,往往力不从心,使家庭行为习惯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3.社会引导偏差
  留守儿童大多处在青春发育期,意志力薄弱,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难以抵制不良事物的诱惑,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不良风气的最大受害者。许多留守儿童由于沾染上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如厌学、辍学,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儿童的概念
  留守兒童是指从农村地区外出务工连续半年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托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以父母双方或仅其中一方外出务工为划分依据,留守儿童可分为完全留守儿童与不完全留守儿童,其中前者多由祖辈或者亲戚朋友代为抚养和监护。根据留守状态持续与否,留守儿童可分为现实留守儿童与非现实留守儿童。现实留守儿童指仍处于留守状态、情感方面缺少父母关心呵护的未成年人;非现实留守儿童则指具有留守经历但已得到父母陪伴的未成年人。针对非现实留守儿童,过往的长期留守经历通常会对其心理状态及发展造成显著影响。长期留守经历期间已习惯父母情感的缺席,非现实留守儿童往往不愿与父母分享自己的经历及情感状态,甚至排斥与父母的正常沟通。这部分非现实留守儿童同样会产生与现实留守儿童类似的社会问题,与之相应的心理状态及发展同样需要得到社会广泛关注。随着劳动力流动程度的加剧,城市人口外出务工的现象日益增加,“留守儿童”的含义由农村留守儿童扩展到包括城市留守儿童。由于城乡教育、生活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差距,父母情感的缺席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影响更为显著,故本文以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三、农村留守儿童行为规范问题的干预和矫治举措
  1.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外部环境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行为规范问题的心理形成的外界客观因素包括家庭结构缺陷及亲人关爱的缺失、不合理的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中不利于留守儿童身心成长的要素等。因此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行为规范问题的预防和矫治首先应从外界客观因素入手,减少或排除外在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的发展等方面不偏离社会正常轨道,顺利实现自身的社会化过渡。家庭方面,出于生计而离乡务工的父母应争取多陪伴在留守儿女身边;迫于客观条件无法面对面交流时也应与留守儿童保持一定频次的语音和书信沟通,耐心聆听并分析留守子女面临的困境和内心的矛盾,适时予以建议和鼓励,使留守子女在思想精神层面上不处于留守状态。学校方面,教职工应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性,及时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纠正失范行为;充分理解学生个体的多样化,不应采取区别对待的教学态度。社会方面,社会各方力量应共同为留守儿童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政府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对留守儿童的周围环境进行监督,严格规范娱乐场所持证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违法行为;媒体应对内容加强管制,限制低俗文化等对留守儿童成长不利的内容。
  2.改善心理结构,提高对失范行为的免疫力
  除了外部环境条件,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心理结构同样会影响其行为规范.心理结构需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和管理,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动力结构,使其正确认识个人需求与社会制度的协调关系;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结构,培养和完善其正确的是非观与自我修养,提高留守儿童对失范行为的免疫力。
  3.加强监督力度,弱化影响行为规范问题的心理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规范问题的心理形成后,这种心理结构并非恒定不变,而是会在主体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得到强化或者弱化.例如当留守儿童受到社会的正面帮助,如教育者的关注和教导、家人的陪伴、刑罚和其他非刑罚性措施的制约,其内心会能动地选择获取外界的积极因素进而抵抗内心消极的因素,使影响行为规范问题的心理结构逐渐弱化甚至消除。反之,当留守儿童的失范行为得到他人肯定或取得愉快的内心体验时,其影响行为规范问题的心理便会得到强化。
  四、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这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问题。此外,由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这个问题短期内不会消失。由于城乡二元体系的存在,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就必须从根源入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刚.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教育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06):35-36.
  [2]王正惠,刘琳琳,汪辉.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问题研究——以西部民族地区S县留守儿童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5(09):57-64.
  [3]杜环欢.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成长偏差之思考——以佛山地区为例[J].学术探索,2012(07):80-83.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面向服务的企业集成体系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了建立在面向服务的分布式J2EE企业集成平台上的可伸缩信息安全机制.该机制实现了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规范扩展的简单对
海绵城市是以生态基础设施作为支撑的一种生态型城市,运用的是城市雨洪管理和水生态承载功能的哲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植物是十分重要的要素,能够对
在连续流动气固相反应条件下,考察了焙烧温度对TiO2/γ-Al2O3催化剂催化碳酸二甲酯(DMC)和丙醇气相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丙酯(MPC)反应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氨
【摘 要】随着我国进入到信息化社会,新媒体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主要以数字技术、 移动互联、 网络技术等作为特征,进而对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较为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工会工作,本文笔者则从实际出发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工会工作的发展以及推进, 力求不断推进工会工作的进步。  【关键词】新媒体 高职院校 工会  【中图分类号】D412.6;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受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中职政治课堂要求趋向生活化。把中职政治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课本上的知识原理,本文阐述中职政治课堂生活化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政治课堂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政治课堂;生活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075-01  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人
苗木种植影响园林绿化效果最重要的原因,所以应该提高重视对园林绿化苗木技术。充分分析园林绿化苗木种植技术,使园林绿化苗木种植顺利展开。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Sb的Mo—Bi-Fe—Co—Cs—Ce—K—O混合氧化物催化剂,并将该催化剂用于异丁烯(1B)选择氧化制备甲基丙烯醛(MAL);采用X射线衍射和BET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
源于对凤仙花以及苦苣苔类植物的心魔,盛夏甫一过,便亟不可待又上了山。天气虽依旧炎热,山间却是颇为清凉,一众秋花在度过了漫长夏季的磨砺后,也慢慢苏醒在这初秋的凉风里,渐
【摘要】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面部表情的研究日渐成熟,文章主要是通过对社会语言学中表情语的功能、行为心理学中微表情的应用与识别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关于面部表情研究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的不足与建议。  【关键词】表情语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26-01  所谓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口部等脸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人的各种情
在对住宅区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大多的设计理念是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为了从整体上满足城市居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环境的整体质量,利用现代新技术选择与城市环境相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