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高危小肾癌(局部进展或同时性肿瘤转移)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及其与肿瘤复发、预后的关系,为高危小肾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21例高危小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5例,女6例。年龄27~75岁,平均(61.5±7.1)岁。肿瘤直径2.0~4.0 cm,平均3.3cm。分析其病理类型、病理分期、Fuhrman分级、肾周组织及静脉侵犯、脉管内瘤栓、远处转移等特点。
结果本组21例的病理类型分别为透明细胞癌17例(86.1%),乳头状癌1例(6.5%),混合细胞型2例(恶性横纹肌样瘤和肉瘤样变),肉瘤样癌1例(2.7%)。FuhrmanⅡ级13例,Ⅲ级5例,Ⅳ级1例。侵犯肾静脉、静脉分支或肾静脉瘤栓7例,侵犯肾周或肾窦脂肪11例,初诊同时发现肺转移3例,局部淋巴结转移3例,脑转移1例。术后临床分期T3aN0M0 14例,T1aN1M0 3例,T1aN0M1 4例。
结论小肾癌具有异质性,少数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可早期侵犯肾周组织甚至转移,肿瘤直径>3.0 cm,FuhrmanⅢ、Ⅳ级,肉瘤样癌更容易出现进展和转移,手术应根据临床分期采取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