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来源 :吉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ke1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乙型肝炎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慢性轻型乙型肝炎组(44例)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32例),同期选择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的疗效标准对患者病情改善效果进行评价,将痊愈和有效者纳入病情改善组(48例),将无效和病情进展者纳入病情恶化组(28例).对三组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对比三组IgA、IgM、IgG水平.结果:对照组的IgA、IgM、IgG水平均低于慢性轻型乙型肝炎组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且慢性轻型乙型肝炎组的IgA、IgM、IgG水平低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后,病情改善组的IgA、IgM、IgG水平低于病情恶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临床检验提高乙型肝炎诊断率具有积极作用,可为临床评估乙型肝炎病情变化程度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疾病(CKD )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由于肾小管旁间质细胞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导致红系祖母细胞增值、分化、成熟通路障碍而引起的贫血,因此,临床上把外源性补充EPO作为治疗肾性贫血的重要手段之一[1].临床中经常会出现虽补充足够量的EPO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贫血纠正不达标的情况,称为EPO抵抗或EPO低反应[2],导致病人血红蛋白浓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严重影响其机体组织器官供氧,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本研究对EPO抵抗患者进行联合归脾胶囊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
期刊
近年来,随着卫生健康和经济的发展,虽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有所下降,但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阳性者仍占60%左右[1].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从三联治疗发展为四联,但疗效提高有限,且副作用增加,Hp的耐药性是其根除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疾病可缩短抗生素的疗程,减少不良反应,目前已成为成为中国特色的 Hp治疗方案,临床已达成共识并得到广泛应用[3].胃溃疡(GU)是一种常见的消化性溃疡,中医归属于“胃脘痛”“痞证”等范畴,脾胃湿热属常见证候,常表现为胃脘疼痛、痞胀不舒、纳差、口苦口黏、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