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端粒酶检测与临床观察

来源 :临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6_g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检测急性白血病端粒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端粒重复扩增法结合吸光度测定及临床病例分析。结果各种类型急性白血病均表现高的端粒酶活性,伴有异常染色核型或高细胞白血病例具有明显高的活性。结论急性白血病粒酶活性与异常染色体核型和病情相关,检测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有助于白血病的诊断治疗。
其他文献
指出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我国复合钢板产品焊接中存在的差距以及某些技术指导文件和标准中存在的不妥之处.
自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以来,我国教育界就开始探讨,传统教育是否有利于提高民族
第三章 发明之旅开始了!
期刊
患者,男,9岁。因腰痛3个月,加剧伴行走困难1个月(1999年月)入院。患者1999年6月无明显原因出现腰部疼痛,脊柱不能伸屈及侧弯,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无效,疼痛进行性加重,不能翻身、起坐
根据国家教委《小学德育纲要(试行草案)》精神,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要求思想品
<正> 吡柔比星(Pirayubicin,THP)亦称吡喃阿霉素,于1979年由日本学者Umezaua博士等研制成功。国外80年代应用于临床,1992年被引进我国。2001年6~12月,我们联合上海10大医院应
介绍了填料塔理论研究的状况,并作了扼要的对比分析,其中对填料塔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研究的几个最新理论作了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