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领域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全球经济时代,企业最需要的人才是高技能和高素质人才。本文分析了职业教育中技能要求的变化和职业教育中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叙述了学习领域课程的特征。说明了学习领域课程对培养专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教育;学习领域
  
  作者简介:何福贵(1966-),男,山西忻州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职业技术教育;张梅(1964-),女,北京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职业技术教育。(北京 100029)
  
  在全球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企业讲求集团式的经营,不仅需要高技能的人才,更注重的是团队合作精神。员工心理素质要好,面对失败不泄气、敢于担风险;具有优秀品质,善于与自己竞争,更注意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然而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注重对学生硬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作为新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要以两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不断对传统教育模式、传统办学模式进行突破,不断探索创新之路。探讨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高职院校特点的能力培养体系,强化学生硬能力和软能力的同步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对如何建立有效的高职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对我国的技术型应用人才能力培养及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中技能要求的变化
  
  现代企业运行和社会管理进入了以过程为导向的综合化运作时代,这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普适能力的提升。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有了明显的拓宽,各个职业和岗位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各岗位工作要求的相同点越来越多,人力开发的重点转向了全面的能力培养。
  现代企业需要的不再是掌握固定知识和单一技能的操作者和实践者,而是具有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以及计划设计、实施和评估反馈等系统行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劳动者。现代企业需要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992年,澳洲教育委员会与职业教育暨就业培训部联合发布“关键能力” :(1)收集、分析、组织信息能力;(2)沟通观念与信息的能力;(3)计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4)与人合作-团体工作能力;(5)运用数学概念与技巧能力;(6)解决问题的能力;(7)运用科技的能力;(8)多元文化理解能力。
  2004年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的“新加坡劳动力技能资格系统”(WSQ)是:(1)工作读写和计算能力;(2)信息交流技术;(3)解决问题与决策;(4)积极进取与创业;(5)与人沟通与人际关系管理;(6)终身学习;(7)全球化意识;(8)自我管理;(9)心理平衡技能;(10)健康与安全工作能力。
  美国劳工部获取技能部长委员会(2000年)提出:(1) 三个基本素质:听说读写算、思维、道德;(2) 五个基本能力: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处理人际关系;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系统分析;运用多种技术。
  在对技能的需求方面,对常规及非常规动手能力、常规认知的需求降低,而对非常规分析和交往能力的需求增加。图1为从1960年到现在美国职业中需要技能的变化。
  


  
  美国对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提出的21世纪新能力,对比传统在职业教育中强调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工作岗位能力、就业力”,认为“创造力和创新技能、批判性思维/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和通讯技术、交流与合作能力、伦理和社会责任感”是21世纪就职者应当具有的新能力。
  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告诉我们,职业学生经过职业教育才能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职业人,而是一个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教育中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
  
  在职业教育中,可以把整个教学内容分为软技能模块(团队、合作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等)和硬技能模块(基本能力、专业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能力)。
  硬能力是可定量的专业能力,是你从事某职业所必需的工作技能。相反,专业以外的能力都可称为软能力,通常没有证书执照作为考核的指标,大多很难定量。比如,团队精神、当众演说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等。
  软能力是社会心理学术语。它和人的情商有很大关系。它是人格品质、社交礼仪、语言沟通能力、个人习惯、品德、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心等的体现。它把某人与同等硬能力的他人区别开来。而硬能力是职场上对专业技术的要求,更多的是智商的体现。强调综合职业能力,这是职场大趋势。
  软能力和硬能力的培养是以人为本的培养,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综合能力问题,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对硬能力培养而言,软能力培养是能力培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升华。硬能力的培养在实施过程中,更多侧重在操作层面上。
  高素质人才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而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
  
  三、学习领域课程的特征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是“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即在对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进一步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最后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学习领域导向的课程是对现实社会发展的实用性回答,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序化不是学科体系,而是行动体系,是职业过程。
  学习领域既具有工作过程的特点,又具有学习过程的特点,如图2所示。
  


  
  学习领域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学习的内容是工作过程知识,内容的核心是典型工作任务,实施原则是行动导向的教学。
  通过学习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沉着应变、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基于学习领域课程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习领域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学习领域既培养学生的硬能力,也培养学生的软能力,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和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
  1.学习领域课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学习领域课程是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的专业技术课程,其课程名称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名称基本一致。学习领域课程是建立在职业行动基础上,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典型代表,是跨学科的、经系统化教学处理的职业行动领域的体现。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主要通过解构原有的学科化专业课程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上重构学习情境。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学习领域的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
  2.学习领域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学科体系的教学中,教学可以独立完成,但在“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下,学习领域课程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每一个学习领域都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来设计教学。在学习领域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任何个人都难以独立完成。依靠合作完成,需要团队合作能力。
  3.学习领域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学习领域课程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习领域构建的原则是在保证专业知识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培养,对知识进行解构与重构;以项目为引导,任务为驱动,合理地序化和衔接专业知识与能力,从而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与吸收。
  (2) 学习领域课程有助于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是获取知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如果没有很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就不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就会被淘汰。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在当今和未来社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学习领域课程中,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领域课程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领域课程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思考能力及创作力等,以提高学生获取及建构知识的独立学习能力,也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学习领域课程有助于培养思维表达能力。学习领域课程是以小组进行活动。在学习领域课程中,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索,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又能使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热烈讨论,各抒己见,不仅可以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可以使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4.学习领域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实践实现了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学习领域课程是实习实训课程,在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每一项技能操作要领理解到位。
  5.学习领域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领域课程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应用各种解决方法解决问题。
  6.学习领域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学习领域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学习领域课程既具有学习过程的特点,又具有工作过程的特点,是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结合。在学习领域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领域课程是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体现,是创新的基础。
  (2) 学习领域课程有助于培养创新观念,培养创业创新能力。学习领域课程目前在我国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它本身包含了许多新的观念,在这个阶段中,鼓励学生和教师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提出适合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7.学习领域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学习领域课程要求学生注重对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学会善于与人协作,注意发挥群体效益。
  
  五、总结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鲁鸣.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2]王坤.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8,(11):31-33.
  [3]韩学军.发达国家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2009,(1):206-208.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欧盟Asia-Link“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