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信息模型以其智能型、协调性、完备性等特点在建筑行业应用十分广泛。在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引入BIM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质量。基于此,在本文中,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质量管理、合同进度管理、成本以及安全管理等内容,希望能够为建筑行业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建筑施工合同管理;BIM模型
前言:
在建筑施工合同管理中,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模式下的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充分的引入了BIM模型,基于BIM模型下的建筑施工合同管理,能够有效地缓解传统施工合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成本费用难控制、资源浪费、项目质量差等问题。目前,在建筑行业新形势下,BIM模型的应用,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1、施工合同质量管理
施工合同质量主要包括施工工程中的组织质量、指挥质量、控制质量以及协调质量等方面内容。在此过程中利用BIM模型对合同质量进行管理,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建筑合同中出现的问题,利用BIM模型中的虚拟施工、碰撞检测等项目,为施工合同管理人员提供可视化服务,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施工合同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管理施工信息的过程中,BIM模型中信息质量管理系统会对施工信息展开质量检测,同时还能够提高施工信息的传输速度,最终达到对建筑施工合同进行质量管理的目的。
另外,利用BIM模型管理建筑施工合同的主要流程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目的,根据实际建筑施工情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施工合同质量管理目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BIM模型施工合同质量管理的针对性。第二,收集建筑施工合同中的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第三,对收集信息开展质量偏差分析,在此过程中能够明确认识到施工合同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从而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第四,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将上一阶段制定的质量控制方案应用在实际质量控制中。第五,质量验收,这一过程就是对质量控制措施展开评价的过程,根据相应的质量标准,对其整个建筑施工合同展开评价,明确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第一时间加以改正。
2、施工合同进度管理
传统建筑施工合同由于应用的是二维技術,同时其中的设计形象性较差,因此影响了最终的管理质量。而利用BIM模型管理施工合同进度,能够直接反应出建筑施工合同的进度情况,同时还能够保证进度呈现的精准性。对建筑施工合同中的资源展开合理安排,并将施工合同进度与相应的施工进度条款相互连接,利用BIM模型中的进度管理系统分析实际施工中的重点部位以及难点部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进度管理方案。BIM模型在实际进度管理过程中还能够展开实时追踪,同时优化资源配置,保证最终的合同进度控制质量。
在此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控制流程,第一,制定相应的模拟计划,其中主要包括合同施工中的总计划、单项施工进度计划等方面内容。第二,对目前制定的施工计划进行优化,例如工期优化、费用优化以及资源优化等方面内容。第三,实施监督监测,在此过程中需要收集实际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数据,并对其展开分析研究。第四,进度对比,将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施工进度相互对比,这种方式能够直接观察到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第五,进度调整,根据上一步骤中的对比结果,对实际施工进度进行调整,其中主要包括组织调整、技术调整以及经济调整等方面内容。第六,制作最终文件,将整个建筑合同进度管理情况制作成相应的报表,例如建筑合同进度计划跟踪表、合同进度对比表以及项目进度检查表等内容[1]。
3、施工合同成本管理
在管理施工合同成本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管理各项施工成本的方式对整个施工合同成本进行管理。在BIM模型中主要采用的成本管理方式为关联施工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将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人员分配情况、施工设备应用情况、施工材料使用情况以及其他资源分配情况直接显示出来,从而大幅度降低实际施工过程中材料采购成本,同时还能优化其中的运输流程,最终达到控制施工合同成本的目的。在BIM模型中,合同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制定施工成本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定的施工成本计划展开优化、实施成本控制、展开成本核算、分析成本以及生成成本报表。其中在分析施工合同成本的过程中,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的,第一方面为施工成本的盈亏分析,第二方面为施工成本的节超分析。
4、施工合同安全管理
在利用BIM模型开展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第一,建立模型冲突检测、模型安全分析,在开展这两项工作的过程中,重点内容是对建设施工合同中的安全隐患进行识别。第二,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案,在此过程中需要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这种方式能够大幅度提高施工合同中的安全性。第三,展开施工安全监测以及施工安全调整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施工中塔吊的安全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三方面内容。第四,知识施工合同项目安全评估,根据最终安全评估结果制定出相应的安全评估报告。在完成以上几项内容之后,需要将最终形成的施工合同安全评估报告传输到BIM模型中的安全管理信息模型平台中,再由平台将其中的相关信息传入BIM信息集成平台中的,最终传输到数据库中,为下一次的建筑合同安全管理提供信息条件。
5、施工合同变更管理
施工合同变更主要指的是在施工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其中的项目目标以及施工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导致项目合同中的条款发生相应变化,进而影响实际施工项目。在此工程中如果不对施工合同中的变更工作实施质量控制,则非常容易出现施工成本失控等情况。在此过程中应用BIM技术,能够将施工过程中的变更信息在第一时间传输到BIM管理系统中,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变更信息制定相应的变更管理方案,保证施工过程中变更工作的实效性。在BIM模型中,施工合同变更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提出变更申请,第二,对变更模型进行修改,第三,审核变更方案,第四,建立变更方案的验证模型,第五,实施项目变更。第六,检查施工合同中的变更项目,第六,实施最终的变更结算。以上六个步骤是BIM模型中施工合同变更管理中必须采用的管理步骤,在完成变更管理之后,需要将最终变更信息传输到BIM数据库中,保证施工合同变更信息的存储质量以及存储安全性[2]。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在研究传统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问题下,探究了基于BIM模型的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对策。在BIM模型实际应用中,建筑施工合同项目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利用BIM技术的智能化功能,为合同管理提供了保障措施。虽然上文中研究模型比较多,但是目前国内外对于该方面的研究比较少,相应的实践案例缺乏,因此,有关于BIM的建筑施工合同管理措施还待于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刘晓翠. 基于BIM技术环境的建设工程合同体系设计的初步研究[D].重庆大学,2015.
[2]李美娟. 基于BIM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计价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16.
作者简介:樊景瑞(1980年06月-),男,汉族, 山西省襄汾县人,本科学历,工程师。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建筑施工合同管理;BIM模型
前言:
在建筑施工合同管理中,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模式下的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充分的引入了BIM模型,基于BIM模型下的建筑施工合同管理,能够有效地缓解传统施工合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成本费用难控制、资源浪费、项目质量差等问题。目前,在建筑行业新形势下,BIM模型的应用,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1、施工合同质量管理
施工合同质量主要包括施工工程中的组织质量、指挥质量、控制质量以及协调质量等方面内容。在此过程中利用BIM模型对合同质量进行管理,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建筑合同中出现的问题,利用BIM模型中的虚拟施工、碰撞检测等项目,为施工合同管理人员提供可视化服务,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施工合同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管理施工信息的过程中,BIM模型中信息质量管理系统会对施工信息展开质量检测,同时还能够提高施工信息的传输速度,最终达到对建筑施工合同进行质量管理的目的。
另外,利用BIM模型管理建筑施工合同的主要流程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目的,根据实际建筑施工情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施工合同质量管理目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BIM模型施工合同质量管理的针对性。第二,收集建筑施工合同中的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第三,对收集信息开展质量偏差分析,在此过程中能够明确认识到施工合同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从而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第四,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将上一阶段制定的质量控制方案应用在实际质量控制中。第五,质量验收,这一过程就是对质量控制措施展开评价的过程,根据相应的质量标准,对其整个建筑施工合同展开评价,明确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第一时间加以改正。
2、施工合同进度管理
传统建筑施工合同由于应用的是二维技術,同时其中的设计形象性较差,因此影响了最终的管理质量。而利用BIM模型管理施工合同进度,能够直接反应出建筑施工合同的进度情况,同时还能够保证进度呈现的精准性。对建筑施工合同中的资源展开合理安排,并将施工合同进度与相应的施工进度条款相互连接,利用BIM模型中的进度管理系统分析实际施工中的重点部位以及难点部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进度管理方案。BIM模型在实际进度管理过程中还能够展开实时追踪,同时优化资源配置,保证最终的合同进度控制质量。
在此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控制流程,第一,制定相应的模拟计划,其中主要包括合同施工中的总计划、单项施工进度计划等方面内容。第二,对目前制定的施工计划进行优化,例如工期优化、费用优化以及资源优化等方面内容。第三,实施监督监测,在此过程中需要收集实际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数据,并对其展开分析研究。第四,进度对比,将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施工进度相互对比,这种方式能够直接观察到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第五,进度调整,根据上一步骤中的对比结果,对实际施工进度进行调整,其中主要包括组织调整、技术调整以及经济调整等方面内容。第六,制作最终文件,将整个建筑合同进度管理情况制作成相应的报表,例如建筑合同进度计划跟踪表、合同进度对比表以及项目进度检查表等内容[1]。
3、施工合同成本管理
在管理施工合同成本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管理各项施工成本的方式对整个施工合同成本进行管理。在BIM模型中主要采用的成本管理方式为关联施工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将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人员分配情况、施工设备应用情况、施工材料使用情况以及其他资源分配情况直接显示出来,从而大幅度降低实际施工过程中材料采购成本,同时还能优化其中的运输流程,最终达到控制施工合同成本的目的。在BIM模型中,合同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制定施工成本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定的施工成本计划展开优化、实施成本控制、展开成本核算、分析成本以及生成成本报表。其中在分析施工合同成本的过程中,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的,第一方面为施工成本的盈亏分析,第二方面为施工成本的节超分析。
4、施工合同安全管理
在利用BIM模型开展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第一,建立模型冲突检测、模型安全分析,在开展这两项工作的过程中,重点内容是对建设施工合同中的安全隐患进行识别。第二,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案,在此过程中需要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这种方式能够大幅度提高施工合同中的安全性。第三,展开施工安全监测以及施工安全调整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施工中塔吊的安全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三方面内容。第四,知识施工合同项目安全评估,根据最终安全评估结果制定出相应的安全评估报告。在完成以上几项内容之后,需要将最终形成的施工合同安全评估报告传输到BIM模型中的安全管理信息模型平台中,再由平台将其中的相关信息传入BIM信息集成平台中的,最终传输到数据库中,为下一次的建筑合同安全管理提供信息条件。
5、施工合同变更管理
施工合同变更主要指的是在施工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其中的项目目标以及施工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导致项目合同中的条款发生相应变化,进而影响实际施工项目。在此工程中如果不对施工合同中的变更工作实施质量控制,则非常容易出现施工成本失控等情况。在此过程中应用BIM技术,能够将施工过程中的变更信息在第一时间传输到BIM管理系统中,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变更信息制定相应的变更管理方案,保证施工过程中变更工作的实效性。在BIM模型中,施工合同变更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提出变更申请,第二,对变更模型进行修改,第三,审核变更方案,第四,建立变更方案的验证模型,第五,实施项目变更。第六,检查施工合同中的变更项目,第六,实施最终的变更结算。以上六个步骤是BIM模型中施工合同变更管理中必须采用的管理步骤,在完成变更管理之后,需要将最终变更信息传输到BIM数据库中,保证施工合同变更信息的存储质量以及存储安全性[2]。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在研究传统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问题下,探究了基于BIM模型的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对策。在BIM模型实际应用中,建筑施工合同项目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利用BIM技术的智能化功能,为合同管理提供了保障措施。虽然上文中研究模型比较多,但是目前国内外对于该方面的研究比较少,相应的实践案例缺乏,因此,有关于BIM的建筑施工合同管理措施还待于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刘晓翠. 基于BIM技术环境的建设工程合同体系设计的初步研究[D].重庆大学,2015.
[2]李美娟. 基于BIM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计价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16.
作者简介:樊景瑞(1980年06月-),男,汉族, 山西省襄汾县人,本科学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