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废弃物高温堆肥过程的水溶性有机物转化特征

来源 :林业与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fei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明确园林废弃物等难降解有机物的堆肥腐殖化过程及机制,采用激发-发射矩阵-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等多重光谱学方法研究了园林废弃物与鸡粪共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结构特征和演变规律.堆肥理化性质和光谱学分析结果表明,园林废弃物在≥50℃高温条件下发酵170 d左右达到完全腐熟.随着堆肥腐熟过程,DOM中来自鸡粪的类蛋白质物质和类富里酸物质等腐殖化中间产物几乎完全转化为类腐殖质物质.偏最小二乘结构模型(LPS-PM)分析显示,类富里酸物质转化和类腐殖质物质形成分别是直接和间接影响园林废弃物堆肥腐熟度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油茶蓝翅天牛的发生危害与生态环境因子关系密切,掌握该天牛幼虫的生态学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是估计虫口密度、害虫预测预报的基础,可为害虫生态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江西主要油茶基地蓝翅天牛幼虫危害情况的系统调查,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模型研究了蓝翅天牛幼虫种群的空间格局,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蓝翅天牛幼虫的发生与林分因子等生态环境的关系。【结果】油茶蓝翅天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均匀分布,种群中生物个体之间是相互排斥的。林分郁闭度、林下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油茶蓝翅天牛有虫株率的2个关键林
为了对雷州半岛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进行监测,基于近3年的(2016年、2017年与2018年)Landsat 5影像和高景一号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运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和GIS分析技术,对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互花米草信息进行提取并分析其分布范围、面积及扩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2016—2017年间,互花米草增加44.02 hm~2,2017年至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