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来源 :当代商报·中外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eiz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八年级教材中的 “中华文化”内容。
  指导思想:依据“课标”和“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本节内容在设计上遵循新课程“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生成知识、形成能力,感觉到学有所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古老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源远流长是其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近代中华文化衰微过程和现代中华文化再创辉煌的进程。(2)能力目标:让学生结合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文化走向新的辉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了解,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策略:
  (1)教学重、难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2)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归纳法。(3)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使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其意图是贯彻新课程理念,践行新课程要求,以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1.运用课件导新课
  师:展示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
  师:大家试着说一说北京奥运会包含的中华文化的印记有哪些?
  生:(回答略)
  师:“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设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将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和奥林匹克运动元素巧妙结合。此作品包含的中华文化的印记有印章、中国红、中国汉字、中国绘画、中国篆刻、中国印泥、用毛笔字写的“Beijing2008”等。开幕式中以集群式的形式擂响中国古代乐器——缶,一下子把人们带入到中国古老文明之中。随之一幅巨大的中国水墨画卷徐徐展开,伴随着人在空白的画卷上舞动,一幅完整的山水画慢慢显现出来。画纸四周的凌子上,不断变化着中华文化的代表作品和图案,每个中国元素背后都是一段悠久历史和独具魅力的文化。我们仿佛回到了辉煌的从前。
  师:通过开幕式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用优秀中华文化打造的北京奥运,使学生通过中华文化的时空跨越,萌发自豪与骄傲之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带着问题让我们踏上知识的列车去追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2.“踏上列车去寻宝”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为何能延续到今天,成为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
  生(合作探究):合理安排每四个学生为一小组,成立文化探究小组,展开交流讨论,每组推选发言代表。(回答略)
  师:大家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技等角度,综合各种因素探究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提起中华文化,“汉字”是当之无愧的文化传承载体。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多媒体展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的演变)。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轨迹和成果。透析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既表明汉字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重要标识,同时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师:世界上,古代文字大多已随着古文明的中断而中断,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已成为永久秘密。而中国文字自秦统一至今,汉字系统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今天的汉字见证和传承了悠久的中华文化。而另一重要见证则是史书典籍。
  生:(回答略)
  师:我国的史书典籍规模大、存留丰。对其的编撰、保管也非常重视,到了清朝,已形成最完备的体系。从《春秋》到《二十四史》,史书成为了中华文明的述说者和重要见证。
  设计意图:通过重温古文明的辉煌,让学生体会到人民的创造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同时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古代:灿烂辉煌(多媒体展示,学生总结)
  生:通过刚才视频展示,可以看出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虽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无穷魅力,其成就足以让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自豪和骄傲。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流淌的中国文化元素也足以让世界为之叹服。(师生合作绘制中华文化灿烂辉煌图表)
  (2)近代:衰微迹象(多媒体展示)
  到了近代,尤其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文化这棵大树遭到摧残,呈现出衰微之状。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学生回答略。)
  师:由于当时的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再加上儒家文化的禁锢,以及列强的入侵,导致国力衰弱,文化衰微成为必然。尽管如此,中华文化并未因此中断。面对列强,中华民族从未屈服。百年的近代史既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还是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中华文化也是如此。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动文化创新,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再次凸显,中华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3)现代:再创辉煌
  师: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生:(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学生回答略)
  师:继承和发扬优良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学生要加强文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平,用先进文化武装头脑,用实际行动助推中华文化的发展。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中华文化的发展史,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发展对中国以及人类历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坚定为中华文化再创辉煌而奋斗的决心。
  收获盘点: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汉字和史书典籍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通过学习,我们一起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相信中华文化在一代代中化儿女的努力下,将更为丰盈博大,影响深远。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就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一节内容中特别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要求是针对以前以教师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把一篇作品用“手术解剖式”的繁琐分析致使作品被“肢解”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是对“以教师分析为主体”的陈旧课堂教学模式的纠正,从而使语文教学回归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良好语感的培养与
期刊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的工作职责除了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并健康成长外,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也是班主任的义务。现结合笔者近年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于大家。   一、换位思考——给留守孩子充分的关爱  近年来,农村留守孩子越来越多,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他们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有的外出打工的父母基本上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一次,相当多的家长外出打工只有在麦收和秋种才匆匆返家
期刊
【摘要】传统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成了应试教育的机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则束手无策。本文从语文课程角度来着眼,提倡还教育本质,让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其自主实践和操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程 提倡 自主学习    社会迅猛发展,教育与时俱进,课改势在必行,语文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自主合
期刊
抽象函数是指没有给出函数的具体解析式,但给出了函数满足的一部分性质或运算法则的函数问题。抽象函数问题是高中数学函数部分的难点,也是高中与大学函数部分的衔接点。由于这类试题既能全面地考查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性质的代数推理和论证能力,又能综合考查学生对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及对一般和特殊关系的认识,从而对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能力和运用数学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函数概念比较抽
期刊
情境教学是当今课堂教学研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然而,究竟什么是“情境”,什么是“教学情境”,怎样使用才有效,这是每位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那么,什么是“情境”呢。教育家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中对情境是这样描述的:“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照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索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知识。  根据上述,我们该如何理解情境呢?情境必须来源
期刊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学习数学,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了解自然,加快了解社会建设的步伐。因此,学好数学学科,对提高学生素质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通过十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有了一些体会——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挖掘他们数学潜能的一个主要诱因。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通过鼓励帮助学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因此,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去点燃学生心中探求知识的激情,激发他们的课堂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通过长期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觉得以下几个方法比较有成效。  一、直观演示法  少年儿童的思维多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鲜明形象的实物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时,适当采用直观演示的手段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
期刊
精讲、精练、精评的前提要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之上。强化预习,首先要求教师要充分指导学生预习,要针对学生实际水平、教材和考纲,认真编写预习提纲和预习练习。  深入研究预习各环节,的确是突破目前教学瓶径的必由之路。而预习各环节中,预习作业尤其重要。目前,许多学生认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但由于多年来形成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听听、记记、读读、背背,过多地依赖老师,独立性差
期刊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是把教育同整个生活,整个社会联系起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新的课程理念也特别强调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思维、情感、行动的整合,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课堂充满情趣。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直接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该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
期刊
中小学英语一般都采取“一条龙”的整体设计,小学和初中的英语教学如果彼此脱节的话,会导致教师教学资源的浪费,效率低下,而且会严重导致学生学习英语情绪的两级分化,从而极大地影响初中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解决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提几点对策和建议,以供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参考。  一、在初中起始阶段做好新生的调查和摸底  由于小学和初中都是分开办学,初中教师对初一新生的情况基本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