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债权的表见让与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744587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表见让与制度本身是对信赖利益的一种保护,主要是从行为的表象赋予相应的法律效力,只有从客观方面给予规定,才更符合制度本身的存在价值。债务人的善意与恶意属于主观范畴,不好把握,如果过多地考虑,实际上是与表见让与制度的价值不一致的。但是在表见让与制度中不考虑债务人的主观恶意,不等于对债务人的恶意给予法律保护,受害人可以通过举证,依据侵权制度获得救济。
  关键词 表见让与 交易安全 债权
  当债权人将债权让与第三人的事项通知债务人后,即使让与并未发生或者该让与无效,债务人基于对让与事实的信赖而向该第三人所为的履行仍然有效,此即为表见让与。在表见让与中,虽然债权让与所导致的债权变动在事实上并未发生,但却因债权让与通知而存在已经让与的表象,且该表象系由债权人以可归责于自身的方式(向债务人为让与通知或出具让与证书)所引发。表见让与制度主要是为了保护债务人的利益,以免其因为虚像而为清偿行为后,遭受不利益,债务人收到转让人否定原债权转让的新通知之前已发生的对于受让人的抗辩,仍可向转让人主张;债务人向受让人所为的履行,亦应发生清偿的效果。我国合同法在专家起草的建议搞第 81 条中,曾有关于表见让与的规定。但在正式通过的《合同法》文本中,对表见让与未作规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交易安全、平衡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应该对表见让与制度作出规定。
  一、表见让与的比较法规则
  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对表见让与制度均有规定,《德国民法典》第 409 条第1款的规定:“债权人已将债权的让与通知债务人时,即使未为让与或让与无效,债权人仍应对债务人承受其已通知让与的效力。”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 298 条第1项规定:“让与人已将债权之让与通知债务人者,纵未为让与或让与无效,债务人仍得以其对抗受让人之事由,对抗让与人。”这些法律规定值得借鉴。
  表见让与和民法上的表见代理、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及商法上经理权之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合伙人事务执行权之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等制度源于同一法理,即保护因信赖权利或行为之外观而行事的善意第三人。因为,债务人对债权实际未被让与,或者因债权不可让与、无债权让与的真正合意或其他原因导致让与无效或被撤销无从得知。但让与人如已将让与通知于债务人时,就足以使债务人信赖让与已经发生。因此,根据民法中保护第三人信赖利益和交易安全的理念,应保护债务人基于让与通知之虚像而产生的信赖利益。
  二、关于受让人通知是否构成表见让与问题
  关于受让人通知是否构成表见让与问题,是表见让与制度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表见让与一般只有在债权人为让与通知时才能产生,如果由受让人进行让与通知,则不产生表见让与的效力。也就是说,即使受让人已将债权让与通知了债务人,而债权未能让与或者让与无效时,债务人不能以其对抗受让人的事由对抗让与人。但受让人为债权让与通知行为时,如果提出了享有债权的充分证据,足以表明债权已经发生了转移,在此情形,仍构成表见让与。如受让人将让与人所立之让与字据提示,既生与通知有同一之效力,则应解为系让与人及受让人之共同通知,因此由让与人所为之通知而发生表见让与之效力,于此亦应有适用。
  笔者认为,表见让与制度的法理基础主要是对信赖利益的保护,从而维护动的安全。通知的主体不应成为是否构成表见让与的构成要件,如果受让人已经能够提交足以让债务人信赖的证据,债务人因此而为清偿行为,应该产生表见让与的效力。
  三、关于债务人恶意是否构成表见让与问题
  如果债务人明知让与契约不存在或无效时,是否亦发生表见让与之效力的问题,亦即对债务人的恶意是否适用表见让与制度而给予保护问题。
  通说认为无论债务人为善意或恶意,皆得发生表见让与之效力。例如史尚宽认为债权人不得以其让与非真实,主张债务人不因对于表见受让人为清偿或其他免责行为而免其责。债务人纵知其让与之不成立或无效时,亦同受此保护。如债务人知其让与之不真实,故意加害于债权人而为让与通知之援用时,则可构成侵权行为,负损害赔偿之责。迪特尔·梅迪库认为:即使债务人明知通知或证书不正确,其仍受保护。对于债务人在证明不正确性方面可能会遭遇困难的情形,这种广泛的债务人保护具有很好的意义。在此种情形,债务人应当具有与在债权人通知时同一的地位。
  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不相同的观点,认为对此应该慎重。如邱聪智则认为:“惟此见解,与法律不保护恶意之原则有背,是否妥当,不无商榷。”卡尔·拉伦茨认为:债务人应该可以放心,向他所作的通知或者在转让证书中载明的内容是正确的。对于债务人来说,他所收到的通知的正确性,他可以不顾第三人向他作出的通知,债务人不应承担风险,他应该可以信任债权人向他所作的通知应被认为是恶意的情况下,才不应对他予以保护。
  笔者认为,表见让与制度本身是对信赖利益的一种保护,主要是从行为的表象赋予相应的法律效力,只有从客观方面给予规定,才更符合制度本身的存在价值。债务人的善意与恶意属于主观范畴,不好把握,如果过多地考虑,实际上是与表见让与制度的价值不一致的。但是在表见让与制度中不考虑债务人的主观恶意,不等于对债务人的恶意给予法律保护,受害人可以通过举证,依据侵权制度获得救济。这样既有利于对交易安全的维护,也没有放任债务人的恶意,与法律不保护恶意之原则也不相违背。
  参考文献:
  [1]魏振瀛.民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林诚二.民法债编总论——体系化解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贡市分行)
其他文献
他最受不了妻子的地方,就是她太强势。在家里处处不让着他倒也罢了,在外面,她也不给他留点儿面子。上回他和朋友在一块儿喝酒,不知不觉就喝到了深夜,结果她竟然找过来,害得他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  想到以后几十年的时光,他觉得继续走下去太艰难,可如果离婚,孩子怎么办?  他试探性地问儿子:“妈妈总说爸爸不对,爸爸也总说妈妈不对,与其在一起吵架,还不如分开,你说好不好?”儿子摇摇头,认真地说:“我以前跟同学
摘 要:中学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运用各种教学理论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涉及数学思想的问题。因为数学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数学的精髓,它对数学教育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这个概念的意义及在教学中的作用作一探讨。希望能再引起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关键词:数学思想 教学功能概念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主体表演”的过程,是语言、动作、板书演示、语言交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从单纯的“经济热”向“文化热”发展,但对京津冀城市群文化共性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这一课题,对于促进京津冀一体化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提炼京津冀城市集群中共同的风俗风貌和文化特质,可以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开展。  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群;文化同质性  本文系:2015年度全国“挑战杯”大赛备战成果。  0 引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确定了新的文化工作思
若问富阳的特产是什么,老底子杭州人冒出的第一个念头,一定是“纸”。富阳的造纸业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产业规模庞大。对于地处钱塘江上游,担负着保障杭州饮用水水源安全任务的
社会化媒体聚集了一批当下社会中的优质消费人群,他们年轻,他们具有成长力,他们永远在线上,他们总在寻求互动;和他们沟通的方式是病毒式的、U G C(用户生成内容)式的、视频故
期刊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通过立法明确把国防外交等国家排除在受案范围之外,当事人面对国家行为侵权往往救济无门。本文以我国现行行政法律法律规范为依据,着重探讨了有关国家行为在
每年年关将近的时候,年终奖都会成为十分热门的话题。哪个行业年终奖多?哪个单位年终奖多?然后再掂量掂量自己的年终奖,同事朋友之间总要互相发一通感慨。红包厚的,回家免不
经济结构调整是指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的手段,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状况,使之合理化、完善化,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