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沟通的方法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rew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空前的学习压力下,不少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已刻不容缓。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仅靠家庭或学校都是不够的,只有两者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学校不仅要关注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而且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家长,对其进行专業的方法指导。
  关键词:心理问题 原生教育家庭 尊重与理解 心理咨询和疏导 仪式感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空前的学习压力下,不少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尤其在疫情期间,确实带来很多不利因素。比如:由于长期宅家而缺少了与同伴的快乐相处,体育锻炼减少,孩子每天跟家长争吵甚至发生激烈冲突;后期网课,“逼疯”了很多家长和孩子,孩子沉迷于电脑手机游戏,进一步恶化了原来已经不良的家庭关系;复课后,紧张的学校生活与自由的宅家生活的巨大反差,进一步加剧了孩子适应的难度,亲子关系急转直下。因此,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已刻不容缓。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仅靠家庭或学校都是不够的,只有两者合力,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连贯性。那么,当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时,老师应该怎样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取得家长的全力配合呢?
  一、了解原生家庭教育环境
  首先从家庭源头找起。了解原生家庭的基本情况,了解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教育模式和成长环境,有助于我们分析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这样,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大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其家庭都存在单亲、父母关系不和、管教过严、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等情况。孩子的行为就像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角色缺位以及教养方式不当,都会造成孩子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孩子之所以会有心理问题,跟原生家庭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基本上都可以从家庭找到原因。孩子承担了家庭关系不正常的“责任”,一个在斥责中成长的孩子必然没有自信,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安全感,经常挨打的孩子大多有暴力倾向。
  我们班的小王同学是个接受能力很强的孩子。妈妈是高知,性格强势,天生的完美主义者,严格按照优生优育的培养体系来教育孩子。她从小对孩子的要求很严,从来不会表扬孩子。孩子得了95分,妈妈说怎么没得到100分;孩子得了100分,妈妈说又不是你一个满分,干吗那么开心。一年级刚刚学习写汉字时,妈妈就坐在书桌旁指手画脚,不停地干预孩子。孩子写一个字,妈妈说不好看,直接用橡皮擦掉。孩子写一个,妈妈擦一个。这样日积月累的打击,践踏了孩子的自信。孩子告诉我:“妈妈从来没有表扬过我,无论我怎么做也达不到她的要求,我太累了。”三年级上学期,孩子的厌学情绪已非常严重,一到考试就眼前一片漆黑,什么答案都想不起来,还曾经住院一个月进行治疗。疫情期间,孩子的心理问题达到顶峰,不愿意上课和写作业,出现了严重的厌学和逆反心理。
  二、提供家长心理的支持
  (一)尊重和理解家长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父母非常焦虑,承受很多压力,家庭环境会处在一个紧绷的状态下,通常亲子关系会出现很多矛盾,导致家长也会出现心理问题,经常情绪崩溃。这时,老师就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家长着想,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指责。要和家长“共情”,而不是“同情”,让家长感受到你与他(她)的“共情”,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对家长的困难处境表示理解,并提出愿意和他(她)一同承担照顾、引导孩子积极健康发展的意愿,提供为孩子量身打造的系列计划,做家长坚强的后盾。用事实说话,让家长看到老师对家长的理解、对孩子的关爱与帮扶、孩子的点滴变化及进步等。
  以上案例中提到的小王妈妈,疫情期间给我通电话经常是一小时起步,她需要的是一个倾诉的对象。我对她承诺,她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时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我约她一起爬山、喝咖啡来缓解心理压力。在沟通中我了解到,孩子的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全家人的生活,亲子关系异常紧张,孩子已经视妈妈为仇人。我告诉她:要改变孩子,你必须先改变观念和行为,不能看到孩子的身上有毛病,就劈头盖脸批评一顿。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绝对无法改变孩子的缺点和毛病,不但无济于事,反而使情况更糟。以前我说这些时,她只当耳旁风。现在我成为她信任的朋友后,她也会尝试着改变。我时刻与家长保持联系,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与学生家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二)提供家长必要的心理咨询
  在和小王妈妈沟通中我了解到,孩子的外公从小对妈妈要求也非常苛刻,动辄训斥打骂。妈妈长大后,她就把自己接受的教育模式一模一样复制到自己孩子身上,而她却不自知,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没有问题。她哭着说:“我小时候也讨厌我的成长环境,可是我也坚持到最后,照样考上大学,找到很好的工作。为什么我的孩子就不行呢?”其实,改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生家庭的烙印已经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为人父母之后,我们总会不自觉地轮回着自己父母的养育方式。心理健康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父母的情绪、行为是否符合理性,直接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要引导家长学习心理学知识,参加读书沙龙、家长学校、论坛交流、心理咨询等,提升家长的教育理论。
  家里有个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如果家长不会自我疏导,家长自身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即使孩子来做心理咨询,家长没有改变,也很难看到孩子的改变。最好的方法不是把孩子直接拉过来让孩子单独接受心理咨询,而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做心理咨询。当孩子有心理问题的时候,需要家长不停地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和自我反思。当父母能用新的眼光看待和理解孩子时,就不觉得之前的“问题”是问题了,或者觉得即使还是个问题,但会和孩子一起尝试改变。只有家长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之后,才能去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若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感到痛苦、困难,难以自拔,可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一起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心智会变得更加成熟。
  三、提供家长方法的支持
  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孩子,需要学校心理老师甚至心理医生出面进行心理疏导,并对家长进行更专业的方法指导。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首先改变自己。   (一)父母改变1%,孩子成长99%
  有很多家长非常困惑: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育儿书籍,却还是教育不好孩子?我和别的家长同样的教育甚至我付出得更多,为什么偏偏我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我送给他们一句话: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当“复印件”出了问题时,作为“原件”的父母应该首先反思,而不是一味指责“复印件”。
  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对成年人尤其是父母缺少信任,总觉得父母跟自己过不去,也因此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孩子怨恨父母管得太多。做父母的,往往一味追求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态度简单粗暴或一味奉行自我的统治意愿,忽略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因而亲子关系很容易恶化,冲突在所难免。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先改变自己,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只有与孩子的关系正常时,你才有可能对他们进行指导;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和孩子无话不说。要放下父母的架子,学会和孩子交朋友,敞开自己的胸怀,尊重孩子的观点,和孩子平等地交谈。就在前几天,小王妈妈高兴地给我打电话:“今天孩子作业错误比较多,我没有像以前那样严厉地批评他,我们一起改正了错题,最后我拥抱孩子并且鼓励他,没关系,我们继续努力。孩子第一次对我说,‘妈妈我爱你’!”
  (二)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
  心理学家曾奇峰形容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家庭是传递爱的载体,从父母传给孩子,再由孩子向下传递。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应是亲子关系,而应是夫妻关系。很多家长在全心全意做父母的同时,却忽略了另一半。妈妈把孩子看成生命的全部,对孩子有极强的控制欲,恨不得24小时陪伴孩子,操控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她经常对孩子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正常成长;再加上爸爸在教育中的缺失,夫妻关系不和,很多妈妈有焦虑症倾向,一旦孩子出现偏差,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进而夫妻关系进一步恶化。
  父母自身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熏陶和教育,要远远重于说教。父母过什么样的生活,构建了什么样的家庭关系,其实就是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一个父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好好爱他的妈妈;同样,一个母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好好爱他的爸爸。这样的家庭关系,是和谐融洽的。孩子也会从家长相处时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感受到爱,这个爱足够滋养孩子,对他以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充分被爱过、见证过父母恩爱的孩子,一定是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所以,无论再怎么爱孩子,都不应该让孩子的家庭地位高于夫妻关系的地位。
  (三)培养家庭生活中的仪式感
  仪式感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能量,它是一种强烈的暗示,能让孩子迅速地进入某种状态。比如,让孩子迅速进入到坚强、愉快,甚至是认真吃饭、好好睡眠等状态。从小就生活在充满仪式感的家庭里的孩子,性格会很活泼,也会很自信,待人接物会非常得体,也会更乐于跟其他孩子接触。反之,不注重仪式感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往往性格内向,有的还会产生自卑感。如果孩子过生日的时候,父母从来不去庆祝,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不被爱的。慢慢地,孩子就只会按部就班地生活,没有朝气,没有活力,从而渐渐失去对事物的向往,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家长希望孩子看到家庭的温馨和良善,希望孩子对美好生活抱有尊重和向往,那么就让自己的家庭充满“仪式感”。它可以是每天睡醒后的一个亲吻,让孩子得到温暖;可以是临睡前的一句“晚安”,让孩子有安全感;可以是每一次告别时的拥抱,让孩子充满自信。同时,家长要积极出席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活动,如每一次家长会、亲子运动会、学校演出。此外,把所有的节日和纪念日都认真地过,让孩子学会认真对待每一个珍贵的时刻,并为这个时刻付出一些心思去准备,之后认真地记录和回忆。在爱和陪伴中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呢?
  结语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各地针对中小学生的“减负令”纷纷出台。2020年10月,合肥市教育局發布了《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教育主管部门希望以此缓解学习压力,减轻学业负担。但我们也遗憾地看到课外辅导班的火爆,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成绩,给孩子报了无数的辅导班,把校内的学习压力转嫁到校外。如何理性看待压力与焦虑,看待孩子由于学业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是当前家长必须学会的一课。这需要教育系统、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配合,需要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家长教育、社会引导等各个环节的通力合作,各个方面缺一不可。
其他文献
就深埋于水中的高复拱礅的大跨空腹式人行石拱桥(桥宽3米)加固加宽改造为通行公路11级荷载标准的车行桥时,设计采用梁拱结合的设计理念,在大跨高腹拱墩空腹式石拱桥上设梁的结构
工程实践表明,造成桥面铺装早期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涉及到设计、施工、材料、气候变化及交通条件的诸多因素。而工程材料的选择、结构组合的设计对桥面铺装层的
目的:观察美罗培南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疗效及对A L T、A S T水平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节奏,“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教学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普通一线教师一定要有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结合小学中段学情,针对班级学生居
1906年5月16日,在奥地利东南部城市格拉茨的歌剧院,幕布正缓缓拉起,理查-施特劳斯站在乐池中开始指挥乐团上演他的歌剧《莎乐美》。这部歌剧完全是根据爱尔兰剧作家王尔德(Oscar
挡土墙是用来支撑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一种构造物。在路基工程中.挡土墙可用以稳定路基和路堑边坡,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占地面积.防止水流冲刷路基,隧道洞
随着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交通流量快速增长.改性沥青在高速公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我国改性沥青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沥青改性所带来的优良的路用性能已经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重视。
2005年,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引进了英国BBC公司在2002年重新出版的系列芭蕾舞剧,遴选了其中最精彩和相对流行的7部古典芭蕾作品,及相对应的优秀演绎版本。作品包括菜奥
猪疫病是猪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要有对应的治疗及预防,促进养猪行业的发展,成为了养殖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科尔沁牛兼用品种的基础上,培育肉用型科尔沁肉牛新品种。本次试验通过对同一地区的两个品种在放牧条件下群体生长发育情况、经济性状表现、适应性作为观测对象,经过对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