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分层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和学分转换等方面论述“分层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構建,提出“分层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分享式课堂+慕课+创业实践”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多元考核评价方法;构建“8+1+1”递进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改变培养方式,实施创业学分转换。
  【关键词】高职教育 分层递进式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C-0179-04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程,这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在“互联网+”时代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已迫在眉睫,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从多角度多层次实施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有益尝试,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并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但是,当前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是存在很多不足,如不重视体系建设、“同质化”现象突出等问题;培养模式逻辑性和关联性不强,各环节缺乏有效的衔接等一系列问题,有的高职院校虽然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的理念,但实施过程中并没有改变原有的教材内容、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独立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但是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基本上还是两个独立的系统;有的高职虽然成立了创业学院,但是在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能力的学生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上不是不够完善。这些问题成了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瓶颈。实施“分层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设想,构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

一、基于“分层递进式”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框架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自由发展、素质教育”的基本价值定位,提出“专业定位、分层教学”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策略。专业定位是指创新创业教育立足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具“专业化”特征;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程度的个性化需求,构建泛在启蒙性教学→专业通识类教学→项目模拟化教学→实战孵化型教学“分层递进式”的创新创业教学层级结构。


  在这一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下,实施包括人才培养规格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组织实施、实践平台搭建、考核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在内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整体性改革与建设,同步进行、环环相扣、整体推进,最终达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

二、基于“分层递进式”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内容


  (一)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新课题,深入开展高职教育改革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对高职院校教育理论的再充实。高职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不能简单地认为“多开一门课”“多给一间教室”,更不能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让老师“引导在校生创业”、“找个场地给学生卖东西”那么简单,而是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把创新意识应用到专业技能学习的全过程中去,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专业人才。具体来说,“分层递进式”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可从以下三个层面细化:(1)知识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将通识知识和创新理论融入日常专业教育中,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要求、创新创业的构成要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能力目标,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按照不同专业的特点,从学生创业意愿、创新精神等多方面考察,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进行分析细化,将其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技能目标相互融合,组建实验班、创新班、创业班等实施个性化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操能力。(3)素质目标,立足高职使命培育坚苦努力、奋发进取的创业态度;坚持诚实、守信,以德立人以技立业的职业素质;注重培养既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又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学生今后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定位、分层教学”的改革策略,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创新创业能力薄弱的问题,学校要面向全体、分类指导、结合专业、强化实践,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创新创业专业技能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训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创新通识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形成“泛在启蒙性教学→专业通识类教学→项目模拟化教学→实战孵化型教学”的创新创业教学层级结构,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专业创新技能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实操能力。利用各专业实训室、创新中心、实践基地和学院创客空间、创客茶社、创新协同中心、创业园等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创业比赛、创业特训营、创意路演等活动。借助政府建设的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产业孵化园和校内创业园、专业创新创业中心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遴选部分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强、创业项目可行性高的学生团队进行一对一的创业实战,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三)构建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主要是指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必需的环境和设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条件与场所。现代职业教育已经被赋予了“成为国家技术技能与创新的重要载体”的新内涵,构建基于“分层递进式”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和重要实践平台,为学生营造了“人人皆可创新、事事都能创新”的氛围,破解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不敢为、不想为、不愿为”的体制机制问题,需要具备与之相互配套的四个层次的实践平台:第一层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的课堂教学平台,第二层开展按“专业特色+创业项目”分类的各类实训基地、实验中心、创业一条街、社团等实践平台,第三层是实操实践平台,第四层提供开办创业实体的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四个层面的平台既可独立实现人才培养机制,有序整合又可形成符合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实践系统。
  (四)健全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环节,要完成高职创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必须打造一支创新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要求师资队伍具有行业、创业背景,又要师资队伍具备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首先,高职院校要能过内培外引等手段,遴选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的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实施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实战培养计划项目,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加大力度和提供优待条件引进行业、企业创业导师入校从教,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引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其次,高职院校还要组建一批兼职的校外创业导师团队,这些校外的创业导师都是优秀企业家,有着非常丰富的创业经验,校外导师主要任务是引入真实的创业项目,并对创业团队进行一对一的跟踪实施,同时尽可能在资金、资源、团队建设、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提供帮扶。
  (五)学分转换机制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学生参加创业可折算成学分,并计入学习成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平台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需要解决创新创业学分转换这个深层次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分认定的问题上,如何认定创新、创业学分不是单独某一个教学部门或某一个行政部门的事情,必须制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學分管理办法》,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以通识教育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为主,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开发引进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课程,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转换管理机制。

三、构建基于“分层递进式”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践路径


  (一)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分层递进式”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需要,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意见明确要求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程,通过开展项目化课程教学、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团队、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专业根据指导性意见,在对行业企业进行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和对本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成长规律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构建“分层递进式”的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体系,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构建“分层递进式”的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体系,实施“分享式课堂+慕课+创业实践”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分层递进式”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体系是根据创新创业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形成“泛在启蒙性教学→专业通识类教学→项目模拟化教学→实战孵化型教学”的创新创业教学层级结构。在泛在启蒙性教学阶段,全院所有专业统一开展“大学生创业基础”“职业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等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意识;在此基础上,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如经贸管理类专业开设“创办你的企业(SYB)”等创业通识课,工程技术类专业开设“创新思维与机械创新设计”等创新通识课,培养学生掌握较为专业的创新创业技能;项目模拟化教学是通过组建创业班、创新班、订单班等特色班,引入行业企业真实创新创业案例,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完成各种创新创业项目模拟训练;实战孵化型教学是选拔项目模拟训练中优秀的学生,组成创新创业团队,实行导师负责制,充分利用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创客空间和创新中心进行全面的实战操作,重点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帮助他们成为未来的创业者或企业家。
  学院引进了“超星数字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实施了“分享式课堂+慕课+创业实践”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各专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创新创业教学资源,编写特色教材,开发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例如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共建“淘宝创业综合实训”超星慕课,配套编写了《淘宝创业综合实训》教材,该课程获得全国高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面向全院学生及社会开放共享使用。
  (三)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多元考核评价方法
  根据“专业定位、分层教学”的改革策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以持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改革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方法。考核评价内容除了考核学习成绩、实践成果等内容,将创新创业成功率、稳定率以及就业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考核评价主体选取学院、企业、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改革现有的考核方式,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转变,注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导师评价等多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持续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发明创造、专利申请等方式取得的成果认定创新创业学分,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最终实现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   (四)构建“8+1+1”递进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践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以“数字传媒技术实训基地”“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园林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等3个国家级、10个自治区级示范实训基地为依托积极引入社会资源,校企共建“8+1+1”递进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即8个“专业特色鲜明的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1个“大学生创客空间”+1个“大学生创业园”。全院用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建筑面积达到了11808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每年用于大学生创业的专项扶持资金50万元,为实现“分层培养、多样成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平台保障。


  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学院拥有多个国家级、自治区级示范实训基地,以现有实训基地为依托,整合多方资源,通过改造、完善和新建,建成8个“专业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引入行业企业真实创新创业案例和项目,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组织学生完成各种创新创业项目化学习与训练,积累经验,为进驻创业园和创客空间开展项目实战打下基础。创业园和创客空间是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地方,学院为此提供近4000平方米的场所和基本设施,并提供政策咨询、资金支持、企业联络、管理服务等配套保障措施。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和训练的学生提交申请,通过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的考核后,组成团队进驻创业园和创客空间,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全面的项目实战操作。经过几年的培育孵化。学院创业园现有大学生注册创业企业22家,创业团队主要成员127人,参与学生2290人;创业基地孵化创业团队21个,创业团队主要成员39人,参与学生265人列入学院重点扶持项目(团队)11个,毕业生中涌现出大批成功创业者和创新能手。
  (五)建设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实行校企双导师制
  师资队伍是关系教育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和创新创业教研室,面向全院遴选了指导教师54人,聘请行业企业创业导师60人。学院对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实行“1+(1+1)”双导师制,每1个创业创新团队配备1名校内导师和1名企业导师,全程为学生提供项目孵化、专利申报、科技发明成果转化、政策咨询等个性化、专业化的指导服务。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定期开展培训学习与交流,每年选派指导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创业指导师李肖鸣博士开展创新创业“翻转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这支团队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改变培养方式,实施创业学分转换
  近年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实,在组织机构上,成立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学院,对学院创业教育进行宏观规划、决策、部署和管理,建立招生与就业工作处牵头,团委学生工处及各教学系部参与的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具体组织和实施。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满足于课堂一线,还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创业领袖特训营、企业创业大赛、创新创业社团、创业一条街、创新创业系列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形成了学院创新创业文化特色品牌。制定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分管理办法》,规定学生“必须取得2个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分,方准予毕业。参与学院创业园获批创业团队学生成员,可根据创业实践项目运营记录申请与专业相关课程的学分置换”。学生可能过学科竞赛、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受表彰、文体竞赛、职业资格考证、创新训练项目等各种创业活动项目获得学分;管理办法还规定“通过创业实践活动获得的学分,可替换其他30%的专业学分”。
  总之,高职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这一国家战略,实现创新驱动、创业带动就业目标要求,深入開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研究是培养高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善于发挥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开展“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并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同时,兼顾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懂专业、想创业、能创业、会管理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隽曹,玉平.高职院校“分级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6(26)
  [2]段丽华,杨艺.基于“专业+”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6(28)
  [3]戴裕崴.高职院校“融入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
  【作者简介】覃伟赋(1978— ),男,广西贵港人,硕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物流信息技术、创新创业教育;陈恩海(1976— ),男,广西合浦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系党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指导。
  (责编 王 一)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意义,针对校企实施“现代学徒制”中政策层面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三者缺乏内生动力,教学资源难以形成整合效应等问题,提出加大政策引导,吸引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强化资源整合,建立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共赢”机制;共建师资团队,落实“双导师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实行“五级联动双线”管理模式等对策,促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为例,论述“非遗”文化传承创新背景下的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提出将广西“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融入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中,从课程建设体系、师资队伍、大师工作室等方面创建专业教学体系,促进广西“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培养高职实用性人才。  【关键词】“非遗” 文化传承创新 产品艺术设计专业 民族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基于精准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物流管理专业“分方向订单式校企互补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过程,提出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渐进式改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式,引入行业标准,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完善校内外实训条件,建成共享共用的校内外的实训基地等路径,实现精准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精准就業 物流管理 人才培养模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广西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师资团队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论述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并对电子商务创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电子商务 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C-0125-02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快速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以教促产、校企一体为例,论述产教融合如何有效衔接职业教育与市场、企业需求,促进“产”与“教”共同发展,并提出保证以教促产、校企一体办学的关键因素是基于市场机制作用的利益相关者合力推动,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的办学模式改革,追求品质品牌的校企一体化,双效益突出的示范引领作用。  【关键词】以教促产 校企一体 关键因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提出采用应用研发式项目教学、推行高端导师制、尝试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等举措,从而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 产教协同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C-0102-03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联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班委会与团支部权责不明确、团学工作缺乏理论教育和指导、学生参与团支部活动热情不高、团支部活动缺乏创意创新、班团资源配备严重不足等现实问题,以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工程为出发点,提出健全班团队伍、重视学生政治理论教育、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班团活动形式以及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等措施,构建和完善班团一体化运行模式。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班团一体化 团支部 运行模式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为例,从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分析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加强对学生就业引导和管理、注重非专业能力建设、加强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引导、大力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就业创业、加强家校合作和校企合作等措施,促进就业困难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帮助就业困难大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困难 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高校课程考试考场编排的设计与实现,针对高校课程排考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及现有的排考资源,围绕考场等相关排考资源在选择上的冲突问题,分析原始手工排考的缺点,提出结合现有的调课系统,借助系统的技术来达到排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期解决排考资源在时间段选择上的冲突问题。  【关键词】高校课程 考场编排 调课系统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个人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素质及表现、教材和教辅资源、教学组织及效果四个方面调查了解学生对商务礼仪课程教学质量的满意情况,针对商务礼仪课程中师资队伍缺乏相关专业行业背景及知识、教学设施简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商务礼仪课程要转变教学目标,强化就业导向;加强校企合作,注入师资新活力;转变教学方法,增加实践课程比例;改进教辅设备,注重实效和仿真。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