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千年一抹青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dj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是缘于对青色的崇尚,古人将其与许多美好的物象联系在一起。年轻人又称为“青年人”,正当年少是“青葱岁月”“大好青春”,廉洁奉公的官员是“青天”,技艺高超为“炉火纯青”,仕途亨通乃“平步青云”“青云直上”。被重视或喜爱除了所谓受到“青睐”,还可说成得到“青眼”或“垂青”。史书亦可谓“青史”“汗青”,能够“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垂青史”往往被古人视为无上的荣耀。
  爱屋及乌,一系列“青”的衍生字也被赋予类似于青色的色彩思维信息,传递着相近的色彩情感。譬如“静”,《说文解字》有云:“静,从青争声。审也。”王筠《说文句读》注曰:“采(彩)色详审得其宜,谓之静。”可见“静”的本意源自对青色的审美体验。又如“清”“情”“精”“晴”“倩”“靓”等字,无不以“青”字为部首,或用其声,或涵其义,体现着古人对青色作为“优选之色”的全方位认可。
  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当青色以文字、意象的形式融入文学创作时,它就成了一个“有意味的形式”。故而漫漫华夏文学史亦可称为一部青色的“劳模史”。“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是《诗经》里“瑟兮倜兮,赫兮咺兮”的“有匪君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邀请孟浩然欢聚的故人田家;“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是李端《送客赴洪州》时的依依惜别。有
桃源图(局部) 纸本设色 全卷 33×472cm 明 仇英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

  画作题材取自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画卷大致可分为5个场景:发现桃源、桃源见闻、源中闲聊、桃源畅饮、离开桃源。图中远处峰峦起伏,山间云蒸雾漫,远山深处庙台亭阁时隐时现,若仙若幻。近景是流水木桥,奇松虬曲,景致幽雅。在艺术表现上,画家学宋赵伯驹一派。不论草木枝叶还是人物动态、表情都描绘得细致入微,严谨工细。通幅青绿着色,色彩妍丽雅美,显示出仇英精深的人物和山水表现能力。人甚至曾统计过陶渊明、李白、苏轼3位文豪共计2800多首使用色彩词的诗歌,发现青色词有709处,数量居所有颜色之首。也正是一代代文人墨客撷草木之色,集山川之彩,铺陈设色,借色传情,或述一己之志,寄托人生理想,或抒一腔深情,感叹离愁别绪……乐此不疲地把各自对青色的推崇诉诸笔端,并将之巧妙地融于不同意境的创造,赋予青色独特且丰富的审美内涵。
  “诗画本一律”,青色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丹青”之名的组成部分,而且在传统绘画中,无论是文人雅士创作的山水画,还是民間艺人创作的宗教壁画,艺术家们都格外关注颜料中的青、绿。在很长时期内,中国山水画的主色调就是青绿色。《中国美术辞典》“青绿山水条”记载:“清代张庚曰:‘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中国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设色画中先有重色,后来才有淡彩。”即便自唐以后“青绿山水”日趋式微,演变为“水墨山水”,主色调也由青色变成墨色,但在古人眼中,“墨色”仍类属于“青色”。而据研究,肇始于魏晋南北朝、延续至明清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其所用颜料以石青、石绿的色阶变化最为丰富。石青有深浅不同的7种,石绿有5种,而铅丹和赭石等颜料仅有二三色。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文化名片的瓷器,无疑也折射着传统工艺美学理念的流变。其中,青瓷不仅是中国瓷器中的大宗品种,还是单色瓷器中流行时间最长的品种,除了制瓷技艺的约束,也与中华民族“尚青”的传统密不可分。特别是宋代,青瓷制造发展至巅峰。宋人理性、沉静、悠远、淡泊的性格与青色冷静、阴柔、素雅、含蓄的特点完美契合,直观映照了色彩审美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发展脉络。此外,历史悠久且广泛应用于民间的蓝印花布,也和中国布衣“青衣蓝衫”的现象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人多势众”,成为国人“尚青”观念的另一个注脚。
  这又是为什么呢?世间有五光十色,古人为何独对青色分外垂青呢?
青绿山水图 绢本设色 31×33cm 南宋 刘松年

  中国的先人们将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统一划分为“木火金土水”,即“五行”。人们对这5种自然物质的色彩加以观察和总结,由此产生了“青赤白黄黑”,即“五色”。与“五行”对应的还有“五时”和“五方”。《释名·释采帛》曰:“青,生也。象物生时色。”《说文解字》解释:“青,东方色也。”
  具体而言,青色五行属木,而木象征着具有生长的特性的植物,关乎春季和东方。春季象征一年之始,东方则象征一日之始。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故青色便象征着“生”的希望和开始。可以想象,与远古先民生存的环境最休戚相关的颜色就是青色——头顶青天,身伴碧水,放眼望去是郁郁葱葱的植被,无时无处不被青色所濡染和包围。在长久无意识的共生中,青色浸染了古人的色彩观,并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审美观。同时,对于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华民族来说,青色寓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吕氏春秋·仲春纪》有言:“天子居青阳太庙,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顺天应时的敬畏之心,萌发出“天人合一”这一朴素的生存智慧,并由此塑造了传统的哲学观和宗教观,进而影响了趋吉避凶动机下的审美倾向。逆流而上,我们从古人对青色的审美中也不难发现,儒、释、道思想于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云白山青圖 绢本设色 25.9×117.2cm 清 吴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儒家格外重视“正统”,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名义或名分上的正当与否十分重要。这种认知也体现在色彩上,《论语·阳货篇》中,孔子“恶紫之夺朱也”,是因为紫色这种杂色夺取了正色之朱色的地位,象征着异端压倒了正统。而青色位属“五色”,其性正统,其名正当,理所当然受到儒家的尊崇。
  儒家还极力倡导“中庸”。朱熹认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者;庸,平常也。”而青色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都比较适中,给人以明净澄澈的感觉,因此,科学家将之称为人眼的“亲和色”。古人也认为唯青色最宜于人眼。正统又中庸的特质让青色得到了儒家的推崇,儒家的推崇又反过来强化了古人“尚青”的观念。
  与儒家相似,道家思想同样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磨灭的底色。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庄子也认为“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因此,道家坚信以虚静的主观态度对待万物,才能妙悟万物之美、大道之真。青色属于冷色调,现代实验证明:人在青色的环境里,皮肤温度可比平时降低2℃左右,心跳每分钟可减少4次到8次,呼吸变缓,心脏负担减轻,精神也随之放松,这无疑会对道家进入“虚静”的境界大有裨益。由此看来,道袍通常以青布为衣料,并称为“海青”,恐怕也与青色消除生理疲劳和心理紧张的功能有关。
花卉山水图 纸本设色25×28cm 明 陈洪绶

  画中层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山麓绿树丛生,苍翠欲滴,平湖开阔连天。村舍、寺庙、飞鸟点缀其间,展现出一派飘渺幽深、雄伟壮丽的自然美景。画家继承唐宋以来青绿山水画传统,通卷施青绿等重色,又以淡赭染水天,于鲜艳赋色中别具清雅之致,于清虚灵动中妙造自然。
  作为“舶来品”的佛教,在与中国儒、道思想交汇融合的过程中,同样有了“尚青”的传统。佛教的服装颜色基本为青色系和黄色系。僧人的法衣也常为青色,称为“青甲”“青衲”。“青莲”则常被用来形容佛的眼睛。《楞严经》就有“纵观如来,青莲花眼”的说法;《维摩诘所说经》上卷亦云“目净修广如青莲”。之所以如此,原因和道家相似:有助于疏解紧张情绪、达到心境“静默”的青色,对佛教徒的修行顿有裨益。众所周知,佛教修行的主要方式就是静坐沉思。佛祖被后人尊称为“释迦牟尼”,而“牟尼”的含义之一就是“静默”。言及于此,“天下名山僧占多”也就似乎有了不同角度的解读。
  曾经,先贤们以青观物、以青审物、以青统物。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念让中华民族追寻“天人合一”的道路变得越发宽阔。从应天时到合民用,作为华夏底色的青色也在日益厚重与蓬勃。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江苏省苏州和盐城地区937个样本农户的实证调查,分析小麦化肥投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苏州和盐城地区小麦氮肥投入分别为267.4±57.3、300.9±76.6 kg/hm2,比推荐施肥分别超出87.0%、892%;钾肥分别投入65.9±17.0、35.9±29.2 kg/hm2,比推荐施肥超出37.3%和不足38.1%。(2)苏州地区小麦的规模种植比例、机条播比例和施肥次数
人类需要用记忆来标记自己。一个人脑中储藏的幸福和痛苦构成了他所有的过往,那是他存在的证明,亦揭示了他曾走过的路。对于一对夫妻来讲,他们因共同生活过而拥有一段相同的回忆,那些记忆,成为他们维系亲密关系的关键。然而,当痛苦成为回忆的主体,这段亲密关系也就无法继续了。  和2017年椎·剧场“Shall We Talk”系列的另外两部话剧一样,《毒》也是从头到尾只靠两个演员进行对话而撑起来的一部剧。《开
一  列维·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中写道:“有些属于过去的小细节,现在却突耸如山峰,而我自己生命里整层整层的过去却消逝无迹。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事件,发生于不同的地方,来源于不同的时期,都互相接触,突然结晶成某种纪念物。”  在《绿皮书》的最后,当我看到唐把托尼捡来的石头放在自己书房时,我想起了列维·斯特劳斯这段细腻的描述。石头是两个月驱车南行的纪念物,在唐的眼中,它璀璨、不朽。纪念物本身并不构
乾隆款仿漆菊瓣盘 清遵祖法,守成例  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统率八旗军攻下辽东,归降者献上了当地烧造的绿色瓷器,努尔哈赤大喜过望,令赏银20两。清军入关后,因统治者对传世艺术品的热爱,艺术品的生产获得了极大发展。紫禁城内设立了生产各类器物的作坊,圆明园等处设立了制作御用器物的作坊,其后,江西景德镇还设立了御用瓷窑。不仅如此,康熙、雍正、乾隆诸帝还亲自参与各式御用器物的设计、制造
人生如梦,世事如烟。这是李旦第二次登基,与第一次登基时隔20年。时间让人与事成为一场无奈的轮回,就连长安城的空气里都充满了一种叫作宿命的气息。当初他极力挣脱的皇权枷锁,又一次套在了他的脖子上。  26年前,李旦是在母亲武则天的控制下成为这个帝国名义上的皇帝;26年后,他在妹妹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的辅佐下再次登上权力之巅。第一次帝王生涯给李旦带来了无尽的压抑、苦闷和烦恼,第二次帝王生涯,又会给他带来
猪纹黑陶钵新石器时代高11.6cm口径17.2cm长21.2cm浙江省博物馆藏  在不少现代人心目中,猪是既懒又蠢的动物。然而,中国古代先民对此却有不尽相同的观念。  猪为六畜之首。古人对猪的表述文字有很多,《方言》中说:“猪……关东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狶,其子谓之豚,或谓之豯。”在古代民间,“刚鬣”“亥氏”“糟糠氏”“黑面郎”“乌羊”“乌金”“乌将军”“长喙将军”和“天蓬元帅”等,都是猪的
/宙斯、波塞冬和哈德斯/ 卡拉瓦乔  希腊神话中,世界起源于混沌。地母盖亚是混沌孕育的第一个古老的天神,她伸展腰肢,给予寄居在身上的万物以生命。后来,盖亚孕育出强大的天神乌拉诺斯,并与乌拉诺斯结合,他们生了6个儿子和6个女儿,他们的子女又孕育出诸多天神,包括太阳神赫利俄斯、月亮神塞勒涅和黎明女神厄俄斯,这些神的名字跟我们熟知的希腊诸神不同,他们都属于老一代泰坦神。乌拉诺斯并不喜欢孩子们,他将子女们
和女性有关的一切都似乎自带光芒和芬芳,无论是仙山楼阁的逍遥女神、缥缈江湖的红粉佳人,抑或文人空间的贞静女史、深宫御苑的皇家贵妇,甚至乡间野地的采桑女子、红尘巷陌的红袖佳丽,都自有其可爱之处。她们或柔情缱绻,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或若离若即,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或剑胆琴心,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往今来,她们常被图之咏之,形诸画面。女而有士行者  和女性有关的一切都似乎自带光芒和芬芳,无论是仙
我国历代长期存在着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群体—隐士,他们是身负绝学的当世英杰,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只得隐逸于世,将才华转移到其他领域,或寄情于山水,或流连于诗书,从此走完一生。大多数隐士的生活相当清苦,后世也多有通过突出隐士淡泊物欲的性情来反衬其精神之自由的论调。而在20 0余年前,却有一位隐士,他毫不掩饰、无拘无束地追求物欲,以活色生香的方式给出了隐士生活的另一种范式。  他就是袁枚
《红楼梦》中的冬日美食  《红楼梦》中有关饮食生活的内容林林总总、至繁至细,见于22个章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我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宝典。其中记载的180多种珍馐美馔,不仅包括众多的贵族日常饮食,还有一些典雅别致的特色小吃。而其中的冬日美食,为这凄婉的悲剧增添了几分烟火气。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贾府过年时,提到其下一处田庄的负责人来交租,租子里包括大量食材,如大鹿、獐子、狍子、野羊、鲟鳇鱼、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