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工就业困境及对策探究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nyjhnyjn66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2/3。在我国,农民工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不能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农民工的就业也遭遇了阻力。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农民工就业困境,及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对策作了探究。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逐渐产生了富余,这些富余劳动力为获得更多劳动报酬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即农民工。他们的户籍在农村,但工作环境在乡镇或城市的一些非农业性的企业中。农民工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亦工亦农让他们的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改变着城市。农民工的出现,是和我国的基本国情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金融危机和我国社会转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的就业出现了困境,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宏观上看,还将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影响城市建设,因此,探讨农民工就业问题显得意义重大。
  一、我国农民工就业现状分析
  根据青年报2009年所载,我国农民工的数量已超过1.3亿,且呈上升趋势。其中,向沿海或大中城市流动的人口约占70%,本乡镇或沿边城镇务工的比例为30%。在农民工就业总数中,50%以上的所从事的以体力劳动为主,涉及建筑、制造业等领域;60%以上以男性为主,女性比例大大低于男性。
  从就业格局看,70%以上的选择东部发达地区,而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动比例相对较小;整体上,农民工流向是以贫困山区向各沿海及大中城市;农民工的外出务工基本是自发的,各地劳动部门组织的人数只占到20%左右;在年龄上,农民工的平均年龄约为23岁左右(新华网2010年消息),呈年轻化趋势。
  二、我国农民工就业困境
  城市发展对农民工的吸收能力有一定的增加,但相对总量而言,其间差距是巨大的,加之各种因素,目前,我国农民工的就业出现了一些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在就业总数中,60%以上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接受过相关技能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培训的占5%,经过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还不到总数的1%。(以上数据来之中国农民工调查数据)从以上不难看出,农民工整体劳动素质偏低,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社会转型中经济建设的需要。
  2.就业盲目性较大。由于农民工大多生活在落后的山区,信息缺乏,在信息收集和处理过程中,不能及时的和用工单位进行协调,导致农民工就业盲目性增大。目前部分农民工能利用劳动部门、网络等媒介发布的信息来进行就业选择,但大多数依旧靠关系(朋友介绍等)。
  3.生活状况较为艰苦。从工时看,农民工每周工作约60小时,平均每日约9小时。在每天的工作中,8小时及其以下约占60%,8到12小时的占36%,还有4%达到12小时。虽然在劳动法的规定下,工作时间有了一定限制,但在私营、个体的企業中,是以计件进行工资核算,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不得不加班。
  从居住条件看,80%以上的农民工居住的为简陋场所。有调查显示约30%的农民工有集体宿舍,20%的居住场所设施简陋,10%的以工作地为居住场所,10%的以工棚为居住场所,剩下的则在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来回往返。
  从餐饮情况看,农民工的饮食卫生状况较差,在食物加工过程中,除了食堂提供餐饮的,很多农民工以工地为“厨房”,没有安全卫生保障。饮食也较为单调。
  4.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在三农问题上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农民工利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工在工资、薪酬保障、五险一金等方面没有得到完善,农民工的利益经常受到侵害,加之法律维权意识的浅薄,出现问题解决过程较慢。
  三、解决我国农民工就业困境的对策
  1.解决好农民工薪酬待遇、改变生活环境。在工资问题上,首先要从机制上调整,在制度上规范,以小时等方式进行核算,以工资保障金来规范企业;在生活上,各级劳动安全部门要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从制度上规范,保障农民工生活和卫生需求。
  2.加快信息交流,提高工作技能。各级劳动人事部门,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根据当地农民工的情况,加强与用工单位沟通,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并做好务工安排;以政府为依托,依靠各培训机构,加大技能培训力度。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我国农民工实际情况,政府部门可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倾斜。如近年的新农合就是一项有力的措施。但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贯彻落实,在资金上,专款专用,以防政策的口号化。
  4.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缩短农村和城市的差距,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区域上,有利于减少农民工的流动;特别是小城镇建设,既为农民向城镇转移提供了条件,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农民工问题是在我国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我们只有立足实际,从多方面入手,认真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必然会解决。使其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侯晋封.中国农民工流动就业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
  [2]张玉芝.当前中国城市化中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其他文献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是高等教育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大学生就业难已成共识。大学生就业难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需要各方面发挥作用。本文从大学生的视角,对其就业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991年后,國家逐步放开了用人单位的自主权,打破了就业包分配的铁饭碗就业模式,企业与大学生之间开始形成了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1999年实施扩招政策,大学生招生人数以年均超过25%的速
高职院校学报的功能不同于研究型大学的学报,高职院校学报刊载内容侧重于应用研究,优先发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的论文,面向一般的科技工作者,而研究型大学的学报内容侧重于理论性很强的学术性论文, 面向理论水平很高的专家学者;高职院校学报也不同于文艺性很强的文学类期刊,毕竟不是消遣性刊物。高职院校学报的专业学术性使其具有科技期刊的性质,其综合性、社会性的特点,又使他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因此
随着技术创新的发展,我国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技能型人才的供应却出现了不足。为了解现在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变化,本文通过介绍技能型人才的概念,以及技能型人才市场出现的紧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解决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而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  一、技能型人才  技能型人才是指那些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能力或专门的技术和知识,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的,并在实际的工作中,能
计算机的大量应用,使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成为必然,信息数字化打破了高校档案管理的传统模式,使其进行了一次“华丽转身”。本文就信息数字化对高校档案管理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档案已成为文化资源、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一、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  1.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一些学校把档案管理岗位视作“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上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而且已被公认是我国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人口老龄化国际会议标志着理解和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开始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现在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作为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中国是世界上总人口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12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1
本文对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田径运动员心理技能的主要表现和如何加强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对于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在现代田径比赛中,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训练员更加注重了训练的技术性,训练的合理化、科学化加上当代人身体素质的提高,使田径运动的整体实力有很大的上升,运动员之间的实力也很接近,在这种情况下,更是凸显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而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初中数学课来说,一个良好的开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期刊
随着现代信息化及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化革命。对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基础条件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方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以期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对档案信息的利用程度。  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化及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化革命。数字化是指以数字技术为特征,但是并非等同于数字技术,只有将数字技术得到人们的
目的分析2009—2016年重庆地区6岁以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儿的呼吸道病原检出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6月到2016年12月住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246例<6岁患
“先声夺人”是广播的特点。新闻广播不同于报纸,它主要是运用语言传播节目,是供人们听的,而报纸是运用文字印刷传播消息,是供人们看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众多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广播又处于劣势的地位。如何使我们广播既能吸引广大听众,又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充分发挥广播新闻宣传的媒介作用?我认为,目前重要的是,发挥广播的优势,提高广播记者采访的技巧和艺术,扬我所长,避我甩短,是我们广播记者面临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