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精英——六品顶戴黄士海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士海(1829~1914年),河北省沧县罗疃村(今属孟村回族自治县)人,为八极拳重要传人。据史料记载,黄士海是八极门第二代“神枪”李大忠的得意高足,枪法闻名遐迩。
  黄士海家境贫寒,自幼随其父靠为富户看护果园、墓地、放牧为生。十三岁时,常爬到树上偷看本村八极拳师李大忠授武,回家后暗自练习。一次,黄士海又悄悄爬到树上偷看授武,由于白天劳累疲乏过度,看着看着,迷迷糊糊从树上掉下来,落在李大忠家院内。李大忠正在授武,听见响声,误为贼人夜入民宅,大吼一声:“何方君子?胆敢闯我李某人的家宅,快快放马过来。”只见一男孩晃晃悠悠、十分恐慌地走到李大忠面前,双膝跪倒说:“是我。”李大忠严厉地问:“你是怎么到我家院子里来的?”黄士海只好实话实说,等候李大忠处罚。李大忠问黄士海:“你偷看多长时间啦?”黄答:“已有一年多。”李大忠叫黄士海把偷学的“把式”练给他看,黄士海就练了一套。李大忠看后又惊又喜,暗想:我亲自手把手调教的儿子和徒弟都没有此童偷学练得扎实,真乃老天爷给我李大忠送来可造之才。从此,黄士海正式师从李大忠习练八极拳法。
  黄士海成年后,身高力壮,诚实而聪颖,深受师傅偏爱。拳谚云:进了“把式房”,撞树又撞墙。黄以树为靶,苦练十载,拳械俱精,尤以大枪最著。
  清咸丰七年(1857年),张之洞奉命调驻清江,其师李大忠被聘为护卫,黄士海随师听命。咸丰九年(1859年),他代师之职,在清江一次战役中,黄士海以战功显赫获六品顶戴。黄士海于清同治时返故里,以医治伤科售药为生。黄士海一生收了两个弟子:一位是清末民初名震京都的“神棍”王中泉,另一位便是威名赫赫的“神枪”李书文。□
其他文献
相信每位朋友都渴望练就一身超凡脱俗的武功,而每个人也都向往着前辈大师的惊世绝技,从而导致大批热血青年都在不厌其烦地苦练大师们的绝技,每个人也都为此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和汗水!但结果如何呢?结果很让人心痛,因为大多数武友的结局是惊人的一致:大师的成名绝技并没有在他们身上出现!于是他们的希望也随之破灭,或对大师,或对中华武术……
期刊
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冬夜,天空挂着几点寒星,微光穿过黑云。一间挂着"螳螂拳馆"牌子的小屋内,两个年轻人你来我往地练着螳螂门里的引手,他们就是日后名震北国的螳螂拳传人--杜锡宝、张国富。  突然,一股寒风夹着笑声从屋外飘来,两人急忙收住拳脚,循声望去,一个黑影在远处渐行渐近。  杜喜宝低着嗓门说道:"是有人在偷艺,走,过去教训教训他。"  只见一身穿棉袍、腰扎布带、背插两把宝剑的汉子背着星光站在
期刊
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打斗将成为残酷而又无情的现实,一招一式要求精简实用,讲求实效,一击必杀,克敌制胜。  自卫搏杀生理学认为:人的生理结构是固定的,生理功能是特定的,生理运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关节的活动幅度是一定的,各个器官的抗击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头、咽喉、裆部、脊椎神经、肋骨、膝关节等部位都是人体抗击打最薄弱的部位。面对歹徒不能心慈手软,在关键的时刻必须给敌人以重创,使其丧失斗志,无力抵抗。  
期刊
大成拳为王芗斋先生所创,后经几代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和训练体系,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大成拳这朵武林奇葩,其实战威力和注重精神力量培养的独特训练方式,充分展示了我国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魅力,直指我国实战拳学的精华核心。大成拳融健身、理趣、自卫于一体,习之愈深,愈感理趣横生、奥妙无穷。某前辈曾言,大成拳是武术中的大学,深感此言不虚也。下面就我数年来习练大成拳的几点粗浅体会与
期刊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必修科目,若想从太极拳中得到技击本领,则应先研究和剖析推手。  太极推手本不是技击,可能因为国家设立推手为竞赛项目,故很多朋友误认为推手是技击。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明确提出对太极推手与“推手”的看法:推手比赛用拙力将对方推倒或将对方推出场外即获胜;而太极推手则要求参赛者严格按照太极松柔、阴阳变转、举动轻灵和用意不用力等太极拳之特性,若参赛一方用力,则被罚下场,这一规则不容讨论。太极拳
期刊
高臣,辽宁本溪市人,自幼好武,少年时即参习拳击、散打等格斗技术,18岁又自修大成拳,19岁赴京学艺,从而奠定了武功基础。  为广博名家,高臣亦参习形意、八卦等内家拳法,又于津门拜识了大成拳传人李洪喜先生。经过切磋印证,才知自己相差甚远,以前所学仅为皮毛而已,遂虚心求教于李先生,后在中国佛学院泓道法师主持下,高臣正式拜入李洪喜先生门下,承其衣钵。数年习艺,高臣受到洪喜先生的喜爱和师爷张恩贵老人的赞赏
期刊
2000年初春,天津冯万利、李振月二位先生驱车千里,从津来辽宁本溪与我相晤,探讨武学,使我深感不安。二位拳学前辈亲自造访,在相互的交流与探讨中,给予我很高的评价,亦指出我一些不足。因时间关系,二位先生仅逗留一日即返回,并郑重向我介绍其师兄李洪喜先生,希望有机会让我去天津相晤,以使我技艺能再进一步。  不久,我即赴津拜访几位先辈,并与李洪喜先生相晤,先生即向我讲授其所学大成拳内容,并亲自示范功法和发
期刊
擒敌拳法是公安、武警及边防部队战士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根据实战需要,从不同角度对拳法加以训练,对熟练及应用擒敌技术、增加擒敌与反擒敌的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今择其八式实战技法,述其概要,仅供参考,并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一、抓腕砸肘  动作要领:1.我由前接近敌左侧时,左手虎口向前,迅速抓敌左手腕(图1);  2.随即左转身,同时右小臂猛砸敌肘,将其制服(图2)。  要
期刊
大成拳与泰拳都威力惊人,充满神秘,我常在心中对两者进行联想。    一、关于桩    众所周知,大成拳一般是从站桩练起,可以说是从“桩”开始。在我看来,泰拳也是从“桩”开始的。比如“摆桩”,也就是摆拳架。通过“摆桩”,协调固定好间架,并在以后的训练(比赛)中时刻不忘保持。所以,泰拳手的间架比较严谨,头胸护得比较好。当然,泰拳的“摆桩”的内涵没有大成拳站桩那么丰富、深刻。另外,泰拳每天训练开始时的跳
期刊
张恩贵先生,津门武林名宿,形意拳传人,今已逾九旬,但身体康健,风采依旧,老当益壮,仍习拳不辍。笔者与恩师李洪喜先生常去探望老人,老人谈及他当年与张恩桐、赵道新等共同拜学于王芗翁先生的往事。老人在叙述中,笔者深感老人无疑是芗翁创拳的“知情者”,其所述件件往事实为大成拳发展过程中的珍贵“资料”。尤其是从形意拳到意拳再到大成拳这段历史变革的往事,老人记忆犹新,使我们对大成拳功法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