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传承与写生创作浅谈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uan2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盛唐时期,亦是中国山水画与人物画等分离出来后,进入了发展繁荣的高峰期,逐步奠定了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世界上它是东方绘画中最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所以说越是具有民族特性和地域特性的才是世界性的。
  山水画在唐代开始繁荣和发展,相继涌现出了一些杰出的画家,创造和推出了一些不同风格的流派。主要的画家有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王维、吴道子(人物画家亦擅长山水画)等。其中有以李思训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勾斫一派,即“北派山水画”;另外还有以王维、卢鸿一、郑虔等为代表的水墨渲淡为一派的“南派山水”,从而奠定了中国山水画在发展中的两大体系,影响延续了一千余年。
  北派山水注重线条色彩,发展到宋代的代表画家有赵干、赵伯驹、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到明代的代表画家有吴伟、戴进、仇英、唐伯虎;到清代的代表画家有兰瑛等。
  南派山水则注重水墨韵味的运用,传至五代的荆浩、关同,到宋代董源、巨然、李成、范宽;到元代的黄公望、王蒙、倪赞、吴镇;到明代的沈周、文征明、董其昌;到清代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及龚半千,释弘仁等。都是代代传承,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注入新的生命力,创造并完善了中国山水画雄厚的基础与辉煌,才有了今天的更全面的发展。
  古人在山水画的写生中,由于时代和在使用绘画工具上的制约,不可能像今天那么方便,他们都是以游览、观察、用心记忆,返回后根据记忆的概念和印象来绘画的。在现时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上,则比古人的条件优越多了,有钢笔、铅笔、泡沫笔、一次性笔和速写笔等,也可以用毛笔画板直接写生。写生能在大自然中学到更多深层次的东西,有很多问题像古人光靠记忆作画是不能完全解决的。有时写生就能画出一幅好的山水作品,如用毛笔水墨就可以直接完成,或用线描也可以完成一幅完整的白描山水画作品。所以说对景写生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初步的创作思维,把景观根据构图的需要作出完美的调整和安排。当然没有扎实的笔墨功夫,就没有对景描写的能力。
  写生不等于照相,笔者有深刻的体会,如我在九寨沟、峨嵋等地照了几十个胶卷的照片,而到创作时,却起不了构图所需的作用。因为写生动笔动脑、经过思维过滤的构图才是再创作的依据。写生不是简单的景物照搬和依样画葫芦,它包含了画家在写生时的灵感和传统技法的运用。写生的景物只是作为创作时一定的绘画依据和在作画时的思维启发。
  总的来讲,写生是画家内心面对其景的自我感受与真实景物的结合,即写其意、抓其神。
  不论写生或是创作,所画的景物总得有地域特色。如画三峡的瞿塘峡入口“夔门”,只要将桃山这个标志性山头画出来,而其它表现的环境可以千变万化,然观画者一看便会认定那是三峡的“夔门”;又如画三峡的巫峡,只要有神女峰列入画面,那必定就是三峡之巫峡的一段。这就是在创作画中的地域特征。
  在画大幅山水时,画面的构成和处理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很深的基本功,因其场面宏伟、内容较多,所以要有驾驭画大画(巨幅)的画面组织能力,而且还要表现出大画的气势来。
  画小幅画、册页、小品则需画面轻松一些,因画面内容要少些,但却要求笔墨上的使用恰当,画得精确到位,具有一定的气质韵味和内涵。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布置也是关键所在,笔墨功夫再好,若构图不理想也画不出好的作品。
  所以山水画有很多讲究,要注重水墨浓淡的变化,用笔起伏转折的变化和整体布局的虚实对比、大小空间对比、用笔的枯润对比、山岩的大小对比等,做到巧妙构思,在结构上力求变化,这样才能画出好的、经得住推敲的山水画作品。画家对作品怎样表情达意,也体现了山水画家的心胸,因为一幅山水画也就是一首表达景物情感的诗,诗言志,画亦如此。所以常说画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唐王维作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的有机结合,形成传统山水画中的“文人山水画”,讲究立意上境界高雅,具有浓重的书卷气,这是画家内心气质的自我体现。如在他的画中诗句有“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等写景色的诗与画的相互融合。这些都是与写生时去深入观察景物的四时变化分不开的。所以作画应是未曾下笔,意在笔先,对画面有一个通盘的布局设想,对构图和创作要达到什么境界和目的,心中有数。
  我在不断学习传统笔墨功夫的基础上,通过几十年的写生与创作实践,在向大自然的学习中,总结出了一整套适合自己的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如各种树木、森林、河流、泉瀑、岩石结构,山体、坡、滩、山脉走势的转换,风晴雨雪的表现,还有具象、抽象、肌理效果等都作了很多的尝试、探索、研究,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八个字给我带来很多启示和收获。“古为今用”即是传统的吸收,“洋为中用”则是吸取外来文明的精华为我所用。如在大景巨幅山水画创作中可借鉴西画的素描关系和透视方法来解决厚重、深度、层次效果,解决江河、瀑布中的光形和结构透视问题等,这就是“洋为中用”吧。
  以上浅议,来自笔者多年亲身实践所体会的一点点心得,用以交流,并盼专家们指教!
  (作者系中国当代美术全集入籍山水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
其他文献
作家陈村是个有点可爱的老头,在他的名字出现在某悬疑作家新书的腰封上之后,毫不客气地向自己开炮:“名人推荐都是狗皮膏药”。既然是狗皮膏药,何必又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腰封上?想来陈村和其他名人一样,有自己的无奈。  图书腰封发展到今天,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尤其是名人推荐,很多书腰封上推荐者的名字,要比著作者的名字大十倍二十倍。据说,名人组团推荐的图书,销量都还挺不错,真想不明白读者买书是奔着书的内容去的
期刊
据《上海证券报》7月8日报道,我国日前在一个月内连续两次上调成品油价后,有舆论质疑国内油价“虚高”,并指中国油价已高于美国。对此,某大型石油公司一位权威人士向该报提供了一份详尽的中美两国成品油价对比数据,力证国内油价目前仍低于美国。  为了证明中国油价低于美国,这位专家还真是花了一番力气。首先十分专业且公允地选定了国内油价上调后的7月6日作为时间样本,当天美国汽油零售价为每加仑261.2美分,按照
期刊
1959年生于南京,198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连续获得第六届、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部分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和南京博物院等处收藏。出版有《水浒组画集》《周
期刊
1941年12月生于江苏滨海县,1960年毕业于上海建设中学,同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承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等先生。1965年至1993年在江西美协、江西书协担任组织领导工作,曾任江西书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江西省政协委员,并荣获江西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作品曾获江西省人民政府文艺创作一等奖,省美术创作一等奖、二等奖。   先后有14幅作品参加过全国美展,多
期刊
当前如何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被提到文化建设的议事日程。我们认为设施是基础、内容是核心、机制是保障,只有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才能取得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效。    一、加大扶持力度,利用社会资本,有效整合资源,搞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利用社会资本,发展公共文化服务  浙江省三门县属于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种社会事业所需要的经费十分短缺,公共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所
期刊
摘要:服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使服装艺术冲破意识形态的束缚,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经典时尚款式,赋予人们丰富的美学感受,这表明现代服装艺术与社会文化之间有着互动关系。  关键词:服装艺术 社会文化 视觉形象 注意力    服装设计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有机统一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美学、文化学、心理学、材料学、工程学、市场学等等要素。服装设计师直接设计的是产品,间接设计的
期刊
城市是人们的聚居地,是从事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独特的生存环境。从19世纪到现在,我们的生产力和发展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每天都在从自然界索取各种能源和资源,如开采矿产和石油,砍伐森林获取木材,以及建筑各种设施而占用大量的耕地等等。人类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建设了自己的文明,但与此同时,和生命生存繁衍息息相关的水、土地和空气等都因为这些生产活动而遭受严重的污染。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
期刊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也越来越讲究,不同时间场合都要有相配套的服装,服装更新的频率大大增加,对服装流行也格外关注。本文就此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服装流行 规律 影响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讲究。今年流行什么服装,明年流行什么服装,是人们经常关心的问题。要想成为驾驭服装流行的弄潮儿,必须通晓昨天,分析今天,才能准确推测明天、了解明天服装
期刊
常常不会太久地等待,常常会无奈地“就这样吧”,常常会现实到接受自己并不钟意的……就这样一直匆匆忙忙、浑浑噩噩地活着,本能地爱着、被爱着。而一只粗线条的虎斑猫的出现,让我思索了……  这是日本儿童绘本作家佐野洋子献给读者的一个故事。这个叫《活了100万次的猫》的童话书,从1973年出版以来,已经在日本卖出了150万册。这是一本在日本被誉为“被大人和孩子爱戴、超越了世代的图画书”,它“描写了生与死、以
期刊
孔维克这个名字在当今中国画坛和书画收藏界并不陌生,他在美术大省山东身兼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和秘书长。孔维克从政从艺都相当出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对中国画刻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孔维克的国画,理法谨严、形象生动、笔墨洗练、章法丰富,熔古今于一炉,在古朴中见雅趣,耐人寻味。他的画不以浓妆艳抹而媚俗,不以奇形怪状而欺世,于平淡典雅中见气韵。他的画风体现的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美学传统,与现今画坛上
期刊